大家都知道,养猪要好,母猪[在猪类中,产过仔的任何年龄的雌性猪被称为母猪。]重要!母猪的饲养管理是养猪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今天就主要分享一下妊娠母猪的培育生长怀孕过程中,一个很重要却容易忽略的环节——初产母猪难产[难产泛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某些情况,如胎儿本身的问题,或母亲骨盆腔狭窄、子宫或*道结构异常、子宫收缩无力或异常等,造成胎儿分娩困难,需要助产或剖宫产结束分娩的情况。]的病因及防治。
初产母猪难产的病因
初产母猪难产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胎猪过大型难产(初产母猪所怀胎猪数量偏少、胎猪个体发育过大导致的难产),产道[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分为骨产道与软产道两部分。]狭窄性难产(初产母猪骨盆口狭窄,胎猪无法通过子宫[子宫是人体部位名,位于骨盆腔**,在膀胱与直肠之间。]颈口,引起的难产),胎位不正导致的难产(胎猪在产道中姿势不正常,堵塞于产道中造成的难产),产力弱导致的难产(初产母猪多因虚弱、疲劳、疾病等造成子宫阵缩无力,无法将胎猪娩出)。
在生产中前两种情况为常见,后两种较少见。此外,2头胎猪同时进入产道、热应激、母猪过于肥胖等也可引起难产。
初产母猪难产的防治
初产母猪难产的治疗
1、激素催产
适用于单纯的产力弱导致的难产。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每次0.1~0.2mg或催产素[催产素(oxytocin)是一种肽类激素。]20~40IU。催产素的用量不能过大,如果同时注射雌二醇,效果更好。
2、人工助产
适用子宫颈口狭窄、胎位不正导致的难产。子宫颈口狭窄的难产,可在产道涂少量润滑剂,用手牵引或利用助产绳等器械助产。胎位不正导致的难产,应将胎猪推入子宫深部,纠正胎猪位置后,再行助产。
初产母猪难产的预防
1、加强初产母猪饲养管理
初产母猪体重达到100kg前要饲养,以确保其身体发育完全;之后限制饲养维持背膘厚在6~20mm范围内;加强对初产母猪进行诱情;配种[配种,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pèi zhǒng ,指的是使雌雄两性动物的生殖细胞结合以繁殖后代,以达到扩大种群的目的。]前2周加强饲养,使背膘厚不要超过20mm;配种后1周内,减料至1.8kg/天,之后控制在2.0kg/天,直至妊娠85~90天;有条件的猪场,应增加初产母猪妊娠后的运动。
2、注意妊娠后期饲喂量
对于初产母猪,不宜过分追求仔猪出生重,否则易引起胎儿过大性难产,因此妊娠后期饲喂量应少于经产母猪。
3、适时配种
初产母猪不宜过早配种,好是第3个情期、体重近130kg时开始配种,以避免母猪因过早配种而自身未发育完全导致的产道狭窄性难产。
4、做好初产母猪的分娩保健
母猪产中输液
规模化养猪已普遍采用限位栏饲养妊娠母猪,使得母猪运动量严重不足、体能较差,加上产道狭窄、胎儿过大、羊水不足等不利因素,分娩往往使初产母猪筋疲力尽。输液是缓解疲劳,补充体液和营养的有效方法。
预防母猪产后繁殖障碍性疾病
母猪产后36~48小时注射前列腺素10mg,目的是在子宫颈闭合之前将子宫内容物通过子宫肌肉的收缩排出子宫;8小时后将宫炎丸或回力清胶囊1~2粒塞入子宫,也可向子宫内灌注清宫液,可有效预防母猪子宫内膜炎及子宫恶露不尽、产后不**、返情、不孕等繁殖障碍性疾病。人工助产的母猪,应待胎衣完全排出后,用输精管向子宫内注入青霉素、链霉素、氧氟沙星、多西环素等抗生素,预防子宫感染。
母猪难产是分娩时胎猪不能自母体顺利产出的统称,生产中初产母猪常发生难产,养殖户要多加注意。初产母猪难产的病因及防治本文就介绍这里,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