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的过程中,除了经产母猪[在猪类中,产过仔的任何年龄的雌性猪被称为母猪。]及初产仔猪[仔猪piglet;pigling小猪。]外,其他猪只正常情况下很少有消瘦[消瘦(emaciation)是指人体因疾病或某些因素而致体重下降,低于标准体重的10%以上时,即称为消瘦。]现象,因此,只要是猪出现消瘦的状况肯定是因为一些因素,那么猪渐渐消瘦是怎么回事,仔猪日渐消瘦的原因是什么呢?以下看小编的介绍。
猪渐渐消瘦是怎么回事
1、猪瘟:慢**例消瘦、贫血、衰弱、伏卧,行走缓慢、无力,有时有低热,食欲时好时坏,便秘、腹泻交替发生。有的在耳尖、尾尖、四肢皮肤上发生坏死,甚至脱落,病程可达1个月以上。有些毒力较弱的猪瘟**引起温和型猪瘟,死亡以仔猪居多,成年猪多呈慢性经过。剖检时,在猪盲肠和结肠黏膜上形成特殊的纽扣状溃疡,溃疡从淋巴滤泡开始,向外呈同心轮层状溃疡,突出于黏膜表面,呈黄绿色[黄绿色,即**与绿色之间的过渡颜色,波长约在570-560nm,具有**的温暖和绿色的清新的颜色。]或黑褐色,**凹陷,但并非每头病猪都有此变化。
2、血凝性脑脊髓炎[ 脊髓炎是由**、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寄生虫、原虫、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或由感染所致的脊髓灰质或(和)白质的炎**变,以下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其临床特征。]:本病[古医书名,提出:“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病原为血凝性脑脊髓炎**,属冠状**科。本病有两种病型,一是脑脊髓类型,另一种以呕吐、衰弱为主要特征。仔猪多在出生后2~3天发病,出现呕吐、便秘,哺*停止等症状,严重病例发生剧烈呕吐而陷入脱水、饥饿状态。日龄小的仔猪死亡,耐过不死的猪衰弱,发育**成为僵猪。
3、瘦母猪综合征:本病是母猪在产后甚至仔猪断奶后2~3星期内,以迅速消瘦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病因不详。有人认为是母猪产后泌*,当缺磷或缺钙时,为满足泌*需要而动用体贮备而引起发病。也有人认为母猪在妊娠、产后营养供给不足,体贮备动用过多,因而出现迅速消瘦的现象。病猪除消瘦,体温略有下降外,无其他变化。有些疾病也会造成母猪消瘦,如慢性猪瘟、猪丹毒、猪链球菌病、螨虫病、蛔虫病、舌道口线虫病[线虫病是由线形动物门线虫纲(Nematoda)多种线虫引起的一类蠕虫病。]、红色舌圆线虫病等。仔猪因**造成肠管与腹膜粘连,过度拥挤等也可造成消瘦。
4、痢疾:本病病原体为猪痢疾密螺旋体[螺旋体(spirochete)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因病猪水泻,排出红、白相间的胶胨样物质,表现为脱水、消瘦、贫血,生长发育停止,多呈恶病质。本病传入猪场后呈散发,经数月才扩散到全群,康复后经一定时间又可复发,反复发作。剖检可见病变局限于大肠,大肠黏膜肿胀,有带粘液、血液的纤维素覆盖,还出现坏死,外观呈麸皮或豆腐渣样,剥去伪膜暴露出浅表的糜烂面。根据疾病的流行特点、症状及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用暗视野显微镜寻找粪便或大肠黏膜内痢疾密螺旋体进行确诊。
5、副伤寒:本病由猪沙门氏菌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肠炎,病猪体温升高,逐渐消瘦,生长停滞,贫血。病猪长期反复腹泻,呈灰白或黄绿色,恶臭、水样,混有大量坏死组织碎片或纤维状物,后躯沾有灰褐色粪便。本病多发生于1~4月龄的仔猪。病死猪剖检可见盲肠、结肠和回肠呈坏死性肠炎,黏膜上淋巴滤泡肿胀,坏死后形成溃疡,**凹陷,四周隆起,表面覆有干酪样物质。重者肠壁肥厚,硬如橡皮管。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即可做出诊断。
仔猪日渐消瘦的原因
1.仔猪的饲料营养水平低或霉变。
2.仔猪拉稀腹泻
3.仔猪患寄生虫病。
4.仔猪患圆环**病。
5、仔猪黄、白痢。
6、仔猪红痢。
应采用相应办法:
1.根据仔猪的日龄配制符合生理要求的饲料,饲料中添加防霉剂或缩短饲料使用期限。
2.使用诺氟沙星口服等其它类似药物。
3.使用依维菌素等。
4.按以上二楼的方案用药及免疫。
5.平时都注意药物保健和加强管理。
猪渐渐消瘦是怎么回事,仔猪日渐消瘦的原因就是以上的介绍,除了以上的介绍的之外,我想大家也比较关心母猪日渐消瘦的问题,母猪的消瘦大多是由于饲料营养不足,或机体能量消耗增加,所导致的体质亏损、机体代谢水平下降,引起营养性衰竭,终造成母猪的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