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气候变化无常,圈舍潮湿,易引发猪的各种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在养猪生产过程中,如何提高仔猪[仔猪piglet;pigling小猪。]成活率是整个生产过程中关键的环节之一,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新生[汉语词语,指刚出生的生命,也指精神上的再生,再创造,苏醒。]仔猪死亡原因,冬季防止新生仔猪死亡的措施。
新生仔猪死亡原因
1.压伤或压死:对于多数猪场来说,这是影响现代品系猪的一个常见问题。猪场主可能会注意到某些窝的幼龄仔猪断奶前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持续超过15%。仔细检查将会发现,仔猪因为被压在母猪[在猪类中,产过仔的任何年龄的雌性猪被称为母猪。]腹后或腿下而死亡。偶尔还会遇到被母猪压住而嚎叫不止的小猪。大多数被母猪压住的仔猪仅1-3日龄。广泛使用可以限制母猪在产仔过程中的移动和位置的定位栏(这种设备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已被采用),会明显减少仔猪因这种情况出现的死亡。
2.受寒着凉:仔猪受凉通常见于较冷冬季的头几个月,受影响的仔猪多为日龄小、体质虚弱、移动慢的猪,它们往往会挤成一团,且通常靠近母猪的*房部位。触摸该仔猪能感觉到其身体发冷,同时产仔栏地板冰冷、潮湿。受影响的猪可能会侧身躺下,并逐渐迟钝、昏迷和死亡。为避免仔猪受寒,产仔区应提供充足的设备维护,不使用门、窗帘、窗户通风,同时产仔栏要有适合仔猪睡觉的区域,要有有效的加热灯,地板应保持干燥。产房管理必须能提供充足的加热条件,室内温度应维持在20℃,且保持生活环境明亮。仔猪生活区至少加热至35℃,以便为其提供安全而温暖的空间,使其在睡觉时远离母猪。
3.无法摄取(足量的)初*[初*是指产后2~3天内所分泌的*汁的统称。]:与人不同,怀孕母猪无法通过胎盘来将保护性物质输送给仔猪。因此,仔猪一生下来,就需要吸食足够母猪初*,摄入其所含的抗体。如果初*摄取不足,则生病的仔猪会增多,这些仔猪看起来发冷、颤抖、呼吸不正常,仔猪不乐意吃食,挤成一团并可能死亡。产仔区管理需要足够的员工,以帮助仔猪能够吸食到初*,包括那些在夜间出生的仔猪。
4.腹泻:如果**没有完善的免疫计划,新生仔猪经常会发生细菌性下痢(仔猪腹泻)。腹泻问题似乎能在产仔房的窝与窝之间传播,受感染仔猪通常介于1-7日龄之间,会出现水样、黄白色稀便,似膏状物从仔猪*门喷射而出。受感染仔猪可通过口服抗生素加以治疗,并重新给予水和电解质以补充体液。
5.出生**:新生仔猪可出现多种先天性出生**,在生殖系统中,某些雄性仔猪的*囊可能只有一个**,另一个仍在腹腔内。这种症状被称为隐睾症。其次,某些雌性仔猪可能会只有很小的*户和几乎没有奶头。这种疾病被称为两性猪,或雌雄同体。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病。仔猪的先天性**,发生率各不相同,且受影响的猪品系通过旁系繁育,这种**可逐渐消失。控制设施很简单,即注意观察并避免有出生**的猪相互交配,否则这种出生**又会产生。
6、咬死:仔猪在某些应激条件下(如拥挤、空气质量不佳、光线过强、饲粮中缺乏某些营养物质)会出现咬尾或咬耳恶癖,咬伤后发生细菌感染,重者死亡;某些母性差(有恶癖)、产前严重营养**、产后口渴烦躁的母猪有咬吃仔猪的现象;仔猪寄养[寄养有三种解释,第一是说不在自己家里抚养;第二,多指把子女托付给别人抚养;第三,暂安置某处供养;四,是指将牲畜、家禽等分派或托付别人代养。]时,保姆母猪认出寄养仔猪不是自己亲生仔而咬伤、咬死寄养的仔猪。
冬季防止新生仔猪死亡的措施
1、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采取前低后高的饲养方式,妊娠前期在一定限度内降低营养水平;妊娠后期(临产前1个月)再适当提高营养水平,增加饲喂量(每天2.5千克~3千克),并可添加油脂,还应保证常量、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需要,从而提高仔猪的初生重。
2、对假死仔猪及早进行抢救其方法有:先清除仔猪口腔黏液,擦净鼻部和身上黏液,然后将其四肢朝上,一手托住肩部,另一手托着臀部,一屈一伸反复进行,直到仔猪叫出声后为止;也可采用在鼻部涂擦酒精等**物的方法来急救。
3、做好防冻保温工作提高哺*仔猪育成率,保温是关键性措施。仔猪生长的适宜温度:1日龄~7日龄34℃~28℃,8日龄~30日龄28℃~25℃,31日龄~60日龄25℃~23℃。宜采取的保温措施是:在保证产房舍温20℃左右基础上,可在产栏内设置仔猪保温箱,箱内吊250瓦或175瓦的红外线灯,距箱底40厘米,或在箱内铺电热板,都能满足仔猪对温度的需要。
4、采取防压措施提高饲养员素质,完善岗位责任制;母猪产前1周到产后1周,要求昼夜值班护理;在分娩舍内设置护仔栏,以保护仔猪和限制母猪活动。
5、吃足初*初生仔猪不具备先天免疫力[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细菌等),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感染细胞的能力,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必须通过吃初*获得免疫力。初*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球蛋白是一种存在于人体中的血清蛋白,球蛋白是一种常见的蛋白,基本存在于所有的动植物体中。],每100毫升初*含免疫球蛋白7克~8克(常*仅含0.5克),初生仔猪肠道上皮24小时内处于原始状态,免疫球蛋白很容易渗透进入血液。因此仔猪出生后应尽早吃到初*,获得免疫力。
6、固定奶头母猪整个哺*过程持续3分钟~5分钟,但每次哺*真正放*的时间仅20秒~30秒,如果仔猪吃奶位置不固定,势必会造成以强欺弱,强夺弱食,使弱小仔猪因抢不到*头错过放奶时间而饿死或变成僵猪。因此,在仔猪生后两天内,应人工固定奶头,保证全窝仔猪正常生长发育。
7、选择性寄养规模化养猪场,寄养是必须做的工作。在母猪产仔过多或无力哺育自己所生的部分或全部仔猪时,应将这些仔猪寄养给其他母猪哺育。在实践中,好将多余仔猪寄养给迟1天~2天分娩的母猪,为了使寄养顺利实施,可将被寄养的仔猪与收养母猪的仔猪合养在一个保育箱内一定时间。
8、补铁大量实践证明,仔猪生后2天~3天内,每头仔猪肌注补铁100毫克~150毫克,不但预防了缺铁性贫血,而且平均每窝断奶育活仔猪数可增加0.5头~1头,60日龄体重可提高1千克~2千克;在缺硒地区,还应同时注射0.1%**酸钠与维生素E合剂,每头1毫升,10日龄每头再注射1毫升。
9、补料:补料可提高仔猪生长速度,增强体质。仔猪生后7天左右,可采用自由采食法补料,即在补料槽里放上颗粒料等。让仔猪自由采食,为使仔猪尽快吃料,开始几天将仔猪赶到补料槽旁边,上下午各1次,效果更好。
10、矫正母猪咬仔的**行为给母猪带上防护口罩,人工强制哺*,过1天~2天有可能转为正常;母猪产前、产后给予充足的温盐水;接产人员要及时清除母猪排出的胎衣;保证母猪妊娠后期营养充足;淘汰有咬仔恶癖的母猪等。
11、增加母猪营养:除了正常的饲养外,对怀孕母猪添加足够的蛋白料,分娩前20d左右,补足母猪蛋白料,以增加仔猪体内能量贮存,提高初*和常*的*质,提高仔猪的出生重,降低死亡率。在母猪产前1周的日粮中添加维生素C,可大大减少仔猪脐带出血及仔猪产中的死亡率。
新生仔猪死亡原因,冬季防止新生仔猪死亡的措施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为让冬春季节的新生仔猪安全度过这个危险期,就必须加强对仔猪的护理,努力提高仔猪成活率,从而达到养猪经济效益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