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哺*指动物产下幼仔以后,用自己*腺分泌*汁哺育幼仔的生物现象。]仔猪[仔猪piglet;pigling小猪。]腹泻[腹泻(diarrhea)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养猪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临床上以拉稀[拉稀是一种常见症状,又名腹泻,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薄粪便、发病急、迅速脱水、生长**和死亡为特征,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防止哺*仔猪腹泻重在前期的预防。小编为大家介绍哺*仔猪拉稀怎么办,哺*仔猪拉稀怎么治疗。

哺*仔猪拉稀怎么办

 哺*仔猪腹泻的原因

  1、细菌性腹泻

哺*仔猪拉稀怎么办,哺*仔猪拉稀怎么

  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引起的仔猪黄、白痢是一种急性的肠道传染病,黄痢多见于3日龄左右的仔猪,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排**稀粪,抓握腹部时从*门冒出稀粪,脱水、消瘦、衰竭而死亡,病死率较高。白痢多发于2~3周龄的仔猪,以拉*白色或灰白色稀薄粪便,具有腥臭味为特征,几乎大部分猪场都存在,死亡率低。另外,沙门氏菌、魏氏梭菌和密螺旋体等也可引起腹泻**症的发生。

  2、**性腹泻

  临床上常见的引起猪群腹泻的**有冠状**、轮状**[轮状**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和猪流行性腹泻**等。各种年龄阶段的猪均可以发生,由于哺*仔猪的消化生理机能不健全,其易感性更高。常以呕吐、水样腹泻、厌食、脱水等为显著症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

  3、寄生虫[寄生虫(parasite)指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高度退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性腹泻

  猪球虫、蛔虫是养猪业中引起哺*仔猪腹泻的主要寄生虫,如猪球虫病主要危害1~3周龄的仔猪,临床上表现为腹泻,水样便和糊状便,呈白色或**不等。它们常常与细菌或**混合感染,在临床上增加了诊断和治疗的难度。

  4、环境源性腹泻

  哺*仔猪由于体温调节中枢机能不健全,因此对环境中的冷暖反应比较敏感。冬季产房长期存在大环境与小环境的温度协调矛盾、室内通风换气与保温冲突等问题。产房内湿度控制不当,卫生消毒[消毒 是指**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细菌芽孢的方法。]不严格,都是哺*仔猪腹泻的积极诱因。

  5、哺*母猪[在猪类中,产过仔的任何年龄的雌性猪被称为母猪。]原因导致的营养源性腹泻

  母猪在分娩后,由于采食量降低,如果此时的日粮营养组成不进行合理调整,则会间接性地造成营养的缺失,具体表现为母猪泌*减少,*汁成分质量下降,仔猪因营养物质的缺乏,导致机体抵抗力低下而引发腹泻;另外产仔舍高温高湿,一般哺*母猪都不限制饲喂湿拌料,如对母猪食槽不及时清理,常会发生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变质,母猪吃了发霉变质的饲料引起仔猪腹泻。

  6、饲管性引起腹泻

  产前清洁消毒工作不到位,产后环境控制得不好,如猪舍环境温度偏低或温差较大,粪污不能及时清理,环境不能定期消毒、消毒药不能合理使用,通风不畅导致空气污浊,湿度过大等都会引起仔猪腹泻。

  7、营养性腹泻

  母猪料中抗原性成分高,饲料中微量元素铁、硒、锌、铜等微量元素的缺乏或搭配不当,维生素配比不合理,氨基酸、脂类等营养物质过多或缺乏都会影响泌*质量,导致腹泻。另外,质量差的教槽料也能导致仔猪腹泻。

  8、病源性腹泻

  细菌引起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魏氏梭菌等;寄生虫引起球虫、兰氏类圆线虫等;**引起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猪瘟、猪伪狂犬病等;其他微生物如变形弧菌、螺旋体等也可引起腹泻。

  9、*猪生理特点引起腹泻

  *猪先天免疫力缺乏;消化**不发达,消化机能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温度中枢未建立,体温调节能力差;生长发育快,代谢机能旺盛。

  预防控制哺*仔猪腹泻的具体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

  一是做好产前清洁消毒工作。产房、产床、母猪的清洗消毒,要长期保持产房、产床的清洁卫生。二是做好产后产房内的温度控制。1~3日龄30~35℃;4~7日龄28~30℃;8~20日龄22~25℃;31~45日龄20~22℃。三是保持空气清新(良好的通风)和适宜的湿度(50%~70%)。

  在做好产房保温的同时,改进保温箱保温设备,如调节保温灯泡的功率或高度,增加电热保温板。争取给产仔舍母猪和仔猪一个适宜的生 产环境,减少由于客观因素导致仔猪腹泻的发生。

  2、让仔猪吃好初*

  初*是新生仔猪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让仔猪吃好吃足初*,除及时补充能量、增强体质外,还可提高抗病能力,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 能力。在秋冬寒冷季节,初生弱小或活力较弱的仔猪往往不能及时找到*头吃奶,甚至被冻僵不会吃奶,此时应给以人工辅助和固定*头。

  3、加强哺*母猪饲养管理

  首先产后要做好母猪的消炎工作。母猪本身体质衰弱会影响出生仔猪的体质,很容易发生腹泻。另外,母猪体质下降会影响到*汁质量, 对哺*仔猪腹泻也有不小的影响。生产上一般要提加强哺*母猪营养,在饲喂营养全价饲料的同时添加2%的牲命1号,提高母猪泌*量的同时改 善*汁品质。注意不饲喂霉变饲料。

  4、合理搭配饲料

  做好母猪妊娠期间饲料的合理配比,特别在妊娠后期的95~112d,添加营养均衡饲料并自由采食,妊娠后期保持母猪饲料配比科学性,有条件的适当多喂些新鲜青绿饲料,保证母猪有充足的饮水量,谨防妊娠后期母猪便秘和*汁中含脂率高。哺*期做好仔猪补料工作,7~10d及时补料,饲喂优质、高消化率的教槽饲料,以促进仔猪消化系统的发育。

  5、加强疫病防控

  ①配种前做好细小病、伪狂犬病的免疫,同时做好猪瘟、口蹄疫、猪蓝耳病等预防工作。一是细菌性腹泻。用肠可净(海利生产)预防,母猪产前40d首免,21~24d对母猪进行2次免疫。二是**性腹泻。每年9月对全群母猪首免,30d后二免,间隔3月加强免疫1次;进入11月所有仔猪(母猪没有做**的7d左右,母猪做过**的28d左右)进行普免。由轮状**和冠状**引起的腹泻,暂且无有效**预防,可以加强饲养管理,一旦发病,可以口服抗**口服液,饮水中加入紫益清(齐鲁生产)和电解**。注意加强消毒,提高猪舍温度,让猪舍保持干燥。三是寄生虫引起腹泻预防。初生*猪3日龄口服百球清(0.7mL/头),只需口服1次。

  ②确保每头仔猪摄取足量的初*。在*猪吃初*前对*头进行清洗消毒,进行*头固定(大个排后小个排前),对弱小仔猪及全身震颤发抖的仔猪,在第1天每头腹腔注射10%的葡萄糖10mL加5万U的链霉素以增强仔猪体质,预防白痢。出生后仔猪5~7d需进行补铁。

  ③防治仔猪黄白痢。仔猪黄白痢是哺*仔猪的多发病和常发病,仔猪生后1~3日龄易发生黄痢,3~10日龄易发生白痢。仔猪黄白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条件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生诱因有:一是气候突变导致仔猪受寒感冒引起;二是环境卫生较差;三是母猪饲喂脂肪含量过高的饲料,造成母*脂肪含量过多、*汁过浓,仔猪喝水不足或喝污水造成;四是母猪过瘦、泌*量少、仔猪受饿等。

  6、确保生物安全管理到位采用“全进全出”的管理方式

  切断病原微生物的交叉传播,妊娠母猪于分娩前14d,用伊维菌素皮下注射,每公斤体重0.2~0.3mg,驱虫1次。每周对产房进行一次带猪 喷雾消毒,每天对消毒池中的水进行更换,保证消毒水的低杀菌浓度,对进入产房的所有物品、人员均应进行消毒。

  7、加强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

  仔猪在断脐、断尾、剪牙、剪耳等工作时,尽量减少应激,同时应消毒,避免细菌或**感染,注射足量的铁剂和维丁胶性钙。保持 猪舍的清洁卫生,粪尿要随时清扫,保持清洁干燥,不要用水冲洗。

  8、进行药物预防

  常用的药物和用法主要有:一是在仔猪5日龄时可在饮水中加入土霉素等药物供母猪和仔猪饮用;二是仔猪10日龄以后,在仔猪饲料中加0.01%的土霉素既可防止仔猪下痢,又能促进仔猪生长。

  9、查明病因针对性用药

  ①细菌:通过药敏试验选择药,备选药物有青霉素、链霉素、替奥福、羟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氟哌酸、硫酸安普霉素、泰妙菌素、金霉素、拜耳产利好、拜力多等。

  ②螺旋体:有辉瑞产金泰康、二甲硝咪唑、替硝唑、泰乐菌素、林可霉素等。

  ③寄生虫:有左旋咪唑、伊维菌素、芬苯达唑、苯硫苯咪唑(速肥加)、氨丙啉(25~65mg/kg)。

  ④是**性:**引起的*猪腹泻1~10d发病的死亡率可接近,临床没有药,可用高免血清或干扰素加转移因子治疗。好的预防方法是给母猪注射**预防仔猪腹泻。

哺*仔猪拉稀怎么治疗

  治疗:按致病因素采取对应性治疗手段

  1)病源性腹泻以抗生素、喹诺酮类、磺胺类药物辅以抗**药物;寄生虫性腹泻在用上述药物同时还要用驱虫药。

  2)营养性腹泻要调配好饲料,初生仔猪吃足初*,增强机体抵抗力,产生抗体。

  3)生理性腹泻以调节生理功能为主,用兴奋药、维生素B1、辅酶A、三磷酸腺苷等。

  4)神经性腹泻要人为自觉控制,减少惊吓。

  5)应激性腹泻要多在管理上下功夫,减少应激。

  6)中毒性腹泻要正确鉴别毒物来源,进行对症抢救治疗。

  2、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切实搞好预防接种,如接种细小**苗、二联六价基因苗、K88、K99苗、水肿苗、大肠杆菌苗等。

  3、加强圈舍环境卫生管理,畜舍、器具、饲槽等要定期进行消毒,减少疾病的发生。

  营养疗法

  所谓“营养疗法”就是通过饲喂等手段达到机体营养平衡,从而不断提高仔猪的消化机能,免疫机能,达到止泻痢的效果。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一、补铁、补硒,防止仔猪贫血导致腹泻的恶性循环

  一般情况下,仔猪一旦出现拉稀,或拉稀时间较长,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脱水,严重的出现贫血。在这种情况下,即是使用再好的抗生素,效果都不会太显著。由于脱水、贫血,肌肉中的血管对药物的吸收程度降低,或者根本就不吸收,这样就形成了越是拉稀就越是贫血,越是贫血就越是拉稀的恶性循环。所以,治疗上就应该采取“营养疗法”。首先要补铁,补**酸钠维生素E,注射维生素B12;然后再检查什么原因引起的腹泻,是链球菌、附红体,还是其他原因,从而配合使用相应的药物治疗效果就比较明显。

  二、补料、补好料,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仔猪出生后7~10天就应该补饲较易消化的*料,特别是一些次的*料。次的*猪料内含丰富的微量元素、氨基酸及血浆蛋**等,不但能满足仔猪的营养需求,而且能有效增强仔猪体质,促进仔猪小肠黏膜的生长,增强消化机能,同时也提高了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

  三、防止继发感染

  应做到圈舍清洁卫生,特别是发生腹泻的小猪,就更应该加强护理;提高猪舍温度,保持干燥;为防止脱水可用口服补液盐,氟哌酸加入温开水中供小猪自由饮用。

  哺*仔猪拉稀怎么办,哺*仔猪拉稀怎么治疗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养猪生产中,哺*仔猪腹泻发病快,传染快、反复性强,治疗稍不及时或不对症就会造成死亡率高或出现大批僵猪,因此在与养猪过程中尤应引起养殖户的注意。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