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患高热症是常见的现象,我国南边养殖场大量发生。
近几个月,在湖南长沙周边和江西南昌周边地区不断发生猪病疫情,病情来势凶猛,主要以中大猪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死亡为主。这次是近几年暴发为严重的一次,给发生该疫情的猪场[猪场拼音:解释:1.]造成致命损失,现就有关情况作总结如下:
流行病学
该地区养猪场暴发一种以无名高热,厌食,嗜睡,呕吐,拉稀,便秘,流鼻涕[流鼻涕是鼻部疾病常见症状之一,可经前鼻孔流出,也可后流入鼻咽部。],咳嗽,眼分泌物增多,腹式呼吸,全身皮肤发红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
此次流行的疾病以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高,传染速度快,率低而让养猪户人心恐慌。整个病程持续2周左右,任何日龄的猪都可发病,一般先从中大猪发病,死亡率80%~。
病原
多数人员认为该疫情病原较复杂:与猪瘟**、圆环**、蓝耳**、伪狂犬**、附红细胞[红细胞也称红血球,在常规化验英文常缩写成RBC,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同时也是脊椎动物体内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同时还具有免疫功能。]体、弓形体、链球菌[链球菌是化脓性球菌的另一类常见的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及动物粪便和健康人鼻咽部,大多数不致病。]、支原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巴氏杆菌等病原关系为密切,至少是其中3种以上病原混合感染。其中猪瘟**被认为是感染率高的,且为典型。也有专家认为,该病的根源以弓形体、附红体等为病原,并发感染其他**性疾病的综合性疾病。
临床症状
仔猪:哺*期间发病不高,可能是初*为仔猪提供母源抗体有关,也可能是疾病处在潜伏期内。仔猪表现有咳嗽、肺炎、发烧,有很多因母猪泌*不足而饿病死。
断奶和生长猪:急性发病,患猪突然倒卧不起,呼吸沉重,耳朵变紫色,眼睑发绀,严重的肺炎病变。
母猪:体温升高,严重便秘,流产等。
病情经1周左右蔓延至大群。表现为突然出现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体温升高和厌食,并迅速扩散,之后繁殖系统受到影响。母猪断*后,**天数延长,假怀孕的母猪增多(个别猪场返情率高达50%),流产率升高,尤其是晚期流产。死产率和分娩过程时间延长情况增多,产木乃伊胎数量增多,产后母猪缺*,体温升高,诱发其他疾病,如血液原虫病、链球菌。
因病原较为复杂,所以各个猪场的症状不尽相同,共同点是高热不退(41度),全身发红,呼吸急促。有的病猪有神经症状,大便干燥或拉稀,卧地不起或全身抽搐,眼发红,有眼屎,流鼻涕,耳发紫变厚。 解剖症状
全身淋巴结肿胀出血,严重坏死,肺湿变,间质增宽,心内外膜有的出血,肝脾肿大,质地变硬,肾脏肿大出血,有的有白斑,胃有溃疡,胆囊水肿,胆汁浓稠色淡,胃与十二指肠[十二指肠,是人体介于胃与空肠之间的一个**,十二指肠**长度为20~25cm,管径 4~5cm,紧贴腹后壁,是小肠中长度最短、管径最大、位置最深且最为固定的小肠段。]连接处与十二指肠上半部水肿明显,膀胱有的出血,有的不明显。以上症状在一个猪场不会出现,但猪瘟症状几乎在所有猪场都非常明显。
结果分析
目前有很多种有关此病的说法,但比较有说服力的还是认为血液原虫(附红细胞体、弓形体)混合感染其他疾病,不同场有不同情况,多继发感染猪瘟与圆环和细菌感染,个别猪场不排除同时有蓝耳与伪狂犬感染。
预防
1.不购买来源不明的外来猪。
2.夏季注意屋顶喷雾降温。
3.未发病的猪场要执行严格的隔离措施,注意对出入猪场的人、物、车辆严格消毒,场内加大消毒的频率和密度,杀虫灭鼠,对猪群采用药物预防。
4.不能饲喂有霉变的饲料或者在饲料内添加抗霉制剂或碳酸氢钠,10kg/t。
5.全场每月添加2次抗**[**(virus)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营寄生生活的生命体。]I号(黄芪多糖)拌料,每次用7天,提高机体抵抗力。
发病猪场的对策
1.淘汰无治疗价值的病猪,隔离病猪,全场大消毒。
2.通过临床检查,尸体剖检和实验室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自己猪场病情进行初步的诊断。
3.对没有发病猪的猪群和隔离病猪后的假定健康猪群,立即在饲料中加入药物进行预防。常用的药物为抗**I号+水溶性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对于有原虫病感染的猪场不能立即退烧,附红体可用长效土霉素或三氮脒深部肌肉注射,弓形体用磺胺六甲氧注射,24小时左右即可好转,如感染其他疾病要同时拌料治疗。
4.对有**性疾病的猪场要从源头抓起,猪瘟需要超前免疫。蓝耳病、伪狂犬等都需要按自己场的具体情况设定佳的免疫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