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腹泻问题要依据阶段采取救治良方

小猪腹泻[腹泻(diarrhea)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不能乱采取治疗[通过主观看法,对客观现象的认识,并作出明确判断。]方法,要按照日龄采取正确的诊治方法。
腹泻是仔猪[仔猪piglet;pigling小猪。]常见的疾病症状之一,不同疾病引起的仔猪腹泻往往有一定的日龄特异性,了解出现腹泻症状的日龄阶段,十分有助于确定腹泻的病因并科学施治。
  1~3日龄:多发生仔猪红痢,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病的经过急骤,有时不表现临床症状即死亡,主要症状是排红褐色血性粪便,有腥臭味,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极高。预防:母猪[在猪类中,产过仔的任何年龄的雌性猪被称为母猪。]产前30天和15天各注射红痢菌苗5~10ml。防治:由于本病的病程太急,药物治疗往往收效不佳,必要时可用抗生素和磺胺药物治疗。仔猪刚出生时口服青霉素10万单位、链霉素500mg,每日2~3次,可作为紧急的药物预防。
  2~3日龄:母猪感染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后,常出现流产、早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早产的仔猪出生时立即死亡或数天后死亡,正常分娩的仔猪在2~3日龄多发生腹泻,早产仔猪更加严重,病仔猪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糊状下痢,有的排出灰色或黑色焦油状稀粪,少数带血。预防:母猪用灭活苗每年免疫2次,每次间隔21天,弱毒苗3~18周龄仔猪应用。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发病仔猪应加强饲养管理,给仔猪注射抗生素并配合支持疗法,以防止继发**染和提高仔猪成活率。
  1~7日龄:多发仔猪黄痢,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引起。病猪排**粘液样腥臭的稀粪,严重的病猪粪便**,全身脱水,很快消瘦,*门和*门呈红色。本病主要发生在出生后数小时至7日龄内仔猪,以1~3日龄为多见,7天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其发病率、死亡率极高,高可达90~100%。预防:母猪产前40天和15天各注射1次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苗(如K88K99987P)。治疗:肌注痢速清2ml;肌注*酸诺氟沙星10~20mg/kg体重。
  1~10日龄: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这两种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等极为相似,多发生在寒冷季节。仔猪先是突然发生呕吐,接着发生急剧的水样腹泻,粪便为黄绿色或灰色,有时呈白色,并含有凝*块,病猪迅速脱水,体重明显下降,精神萎顿,采食减少或停止,死亡率高达50%~。即使病愈,仔猪增重缓慢,生长发育受阻甚至成为僵猪。预防:冬春季产仔的母猪在分娩前30天,用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灭活苗后海*注射3ml。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可用5%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0~30ml,加维生素C250mg、维生素B6250mg静脉注射,1日2次,同时口服氟哌酸30mg、苯乙哌啶片10mg。
  8~15日龄:多发生球虫病,此时的仔猪感染后出现典型的腹泻症状,有人也把它称之为“十日龄腹泻”。主要临床症状是腹泻,腹泻的颜色从白色到**,形状可从粥样到水样,但是不会出现血便,仔猪逐渐消瘦,生长速度下降,同一窝仔猪生长发育不均匀。防治:仔猪与成年猪应分群饲养,保持圈舍清洁,发现病猪及时隔离治疗。治疗可用增效磺胺制剂25~30mg/kg口服或肌肉注射[肌肉注射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指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达到治病的目的。],连续用药5~7天,有较好疗效。也可用氯苯胍、莫能霉素、马杜霉素和三字球虫粉等药物治疗。
  10~30日龄:多发仔猪白痢,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排灰白色糊状稀粪,有腥臭味,粘附于*门及后肢,病猪食欲不振,脱水消瘦,体温变化不大。防治方法可参照仔猪黄痢。
  10~60日龄:多发生轮状**病,以寒冷季节多发,常与仔猪白痢混合感染,只发生于2月龄以内的仔猪,大猪为隐性传染。发病仔猪精神萎顿,食欲减退,常有呕吐,并迅速发生腹泻,粪便呈水样或糊状,黄白色或暗黑色,腹泻愈久,脱水愈明显。目前无药物治疗,发病后停止哺*,立即内服或静注5%~10%葡萄糖盐水和3%~10%的碳酸氢钠溶液,并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有较好疗效。
  15~90日龄:多发类圆线虫病,尤其在15~30日龄更加严重,潮湿炎热季节发病较多。当有大量类圆线虫寄生于小肠时,小肠发生充血、出血和溃疡,病猪消瘦、贫血、下痢,粪便中带有血液或粘液,后因极度衰竭而死亡。预防应注意保持圈舍和运动场的干燥、清洁。治疗可用丙硫咪唑20mg/kg口服,或伊维菌素0.3~0.4mg/kg口服。
  断奶后:(1)感染**型猪瘟的母猪流产、产木乃伊胎、死胎和弱仔,有的出生后表现精神沉郁、间歇性腹泻、运动失调等症状,常在2~3天内死亡;仔猪在哺*期内生长良好,一旦断奶后,仔猪便出现体温升高至41℃左右,厌食和顽固性腹泻,粪便由褐色变成**,后期由于*门**,粪便沿着后腿淌下,恶臭异常,病猪迅速消瘦,腹下部及耳根皮肤呈紫红色郁血,治疗无效,1周左右死亡。预防:母猪在配种前补防一次,公猪每年两次,仔猪20~25日龄、60~70日龄免疫二次。(2)感染伪狂犬病[狂犬病(rabies)是狂犬**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的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以及新生仔猪出现昏睡、呕吐、拉稀等而大量死亡;伪狂犬病**引起断奶仔猪发病死亡,主要表现神经症状、拉稀、呕吐等,发病率20~40%,死亡率10~20%。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预防:作种用的仔猪断奶时用猪伪狂犬病灭活**或弱毒苗免疫一次,4~6周后加强免疫1次,以后每半年接种一次;妊娠母猪产前30天加强免疫1次,育肥用的仔猪在30~35日龄时注射1次。
  50~90日龄:多发仔猪痢疾(猪血痢),病原为猪痢疾密螺旋体。最急性型往往见不到任何症状而于数小时内死亡;急性型病例开始排**至灰色的软粪,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至40~40.5℃,后排出含有大量粘液或血丝的粪便,弓背,吊腹,脱水,饮欲增加,消瘦,虚弱和共济失调,该病例多见;慢性型症状较轻,表现为反复下痢,不时排出灰白色带粘液的稀粪,并混有黑色血液,贫血,消瘦,生长发育受阻,成为僵猪。治疗:可用0.5%痢菌净液按0.5ml/kg体重肌肉注射,或红霉素1~3mg/kg每日两次肌肉注射,连用2~3天。对剧烈下痢者还应采用补液、强心等对症治疗。
  60~120日龄:多发仔猪副伤寒,由沙门氏菌感染引起。临床多见慢性型,体温升高或正常,周期性下痢,粪便呈淡**、黄褐色或绿色,有恶臭,混有血液和假膜,有的咳嗽、皮肤有疹等。预防:1月龄以上的仔猪用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苗肌肉注射1ml。治疗:恩诺沙星按5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日2次;庆大霉素1~1.5万单位/kg,每日2次肌注或内服。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