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传染性是指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的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胸膜[胸膜是覆盖在肺表面、胸廓内面、膈上面及纵隔侧面的一薄层浆膜,可分为脏胸膜与壁胸膜两部。]肺炎[老年肺炎常缺乏明显呼吸系症状,症状多不典型,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漏诊、错诊。]放线杆菌是引发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体,在该放线杆菌的影响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可分为最急性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急性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以及亚急性[形容词 医学上指病症次于急性 如:亚急性中毒,亚急性湿疹 ...]型和慢性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不同的类型所表现的症状不同。针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症状以及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火爆兽药饲料招商网做了以下研究。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为革兰氏染色*性的小球杆状菌或纤细的小杆菌,有的呈丝状,并可表现为多形态性和两极着色性。有荚膜,无芽孢,无运动性,有的菌株具有周身性纤细的菌毛。本菌包括两个生物型,生物Ⅰ型为NAD依赖型,生物Ⅱ型为NAD非依赖型,但需要有特定的吡啶核苷酸或其前体,用于NAD的合成。
生物Ⅰ型菌株毒力强,危害大。生物Ⅱ型可引起慢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从猪体内分离到的常为Ⅱ生物型。生物Ⅱ型菌体形态为杆状,比生物Ⅰ型菌株大。根据细菌荚膜多糖和细菌脂多糖对血清的反应,生物Ⅰ型分为14个血清型[血清型又称血清蛋白型。],其中血清5型进一步分为5A和5B两个亚型。
但有些血清型有相似的细胞结构或相同的LPSO链,这可能是造成有些血清型间出现交叉反应的原因,如血清8型与血清3型和6型,血清1型与9型间存在有血清学交叉反应。不同血清型间的毒力有明显的差异。我国流行的主要以血清7型为主,其次为血清2、4、5、10型。
研究表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主要毒力因子包括荚膜、脂多糖、外膜蛋白、黏附素和Apx毒素等。其中,Apx毒素是APP主要的毒力因子,已知APP至少分泌4种Apx毒素,除了新发现的ApxⅣ毒素在所有血清型中都存在外,其他3种只被某些血清型合成并分泌,血清型7只分泌ApxⅡ。
本菌为兼性厌氧菌,适生长温度为37℃。在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需添加V因子才能生长。在10%CO2条件下,可生成黏液状菌落,巧克力琼脂上培养24~48h,形成不透明淡灰色的菌落,直径l~2mm。可形成两种类型的菌落,一种为圆形,坚硬的“蜡状型”,有黏性;另一种为扁平、柔软的闪光型菌落;有荚膜的菌株在琼脂平板上可形成带彩虹的菌落。在牛或羊血琼脂平板上通常产生β溶血环。本菌产生的溶血素与金**葡萄球菌[葡萄球菌是一群革兰氏阳性球菌,因常堆聚成葡萄串状,故名。]的β毒素具有协同作用,即金**葡萄球菌可增强本菌的溶血作用,CAMP反应呈现阳性。
本菌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对常用消毒剂和温度敏感,一般消毒药即可杀灭,在60℃下5~20min内可被**,4℃下通常存活7~10天。不耐干燥,排出到环境中的病原菌[一种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比如**或细菌、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等。]生存能力非常弱,而在黏液和有机物中的病原菌可存活数天。对结晶紫、杆菌肽、林肯霉素、壮观霉素有一定抵抗力。对土霉素等四环素族抗生素、青霉素、泰乐菌素、磺胺嘧啶、头孢类等药物较敏感。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图片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
人工感染猪的潜伏期约为1~7天或更长[1]。由于动物的年龄、免疫状态、环境因素以及病原的感染数量的差异,临诊上发病猪的病程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1.最急性型
突然发病,病猪体温升高至41~42℃,心率增加,精神沉郁,废食,出现短期的腹泻和呕吐症状,早期病猪无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后期心衰,鼻、耳、眼及后躯皮肤发绀,晚期呼吸极度困难,常呆立或呈犬坐式,张口伸舌,咳喘,并有腹式呼吸。临死前体温下降,严重者从口鼻流出泡沫血性分泌物。病猪于出现临诊症状后24~36h内死亡。有的病例见不到任何临诊症状而突然死亡。此型的病死率高达80%~。
2.急性型
病猪体温升高达40.5~41℃,严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心衰。皮肤发红,精神沉郁。由于饲养管理及其他应激条件的差异,病程长短不定,所以在同一猪群中可能会出现病程不同的病猪,如亚急性或慢性型。
3.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多于急性期后期出现病猪轻度发热或不发热,体温在39.5~40℃之间,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不同程度的自发性或间歇性咳嗽,呼吸异常,生长迟缓。病程几天至1周不等,或或当有应激条件出现时,症状加重,猪全身肌肉苍白,心跳加快而突然死亡。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以及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的介绍就到这里,希望以上的介绍后对广大养殖户有所帮助,此外,提醒大家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4~5月和9~11月。因此,在这段时间养殖户要注意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