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生猪养殖“千姿百态”

近今年,在四川,对于生猪[生猪,即生活着的猪,对未宰杀的除**以外的家猪的统称。]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技术一直在不断的改善与创新之中。如今,在全国[整个国家(指一个国家全部资源,如人民、领土),译自nation, 双音节词,偏正结构,来自日语的原语汉字借词,形容词。]的猪价出现波动时,四川没有被波动。
作为全国生猪大省,四川近年来坚持创新生猪发展方式,始终将以生猪为代表的现代畜牧业[畜牧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作为全省农民增收的主产业来抓,在全国猪价面临新一轮波动之际,川猪依然保持了总体稳定。四川省生猪年出栏[出栏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chū lán,意思是1.猪、羊等其他动物长到屠宰重量叫出栏。]量为7000万头左右。根据行业统计,2011年上半年,四川生猪出栏近3200万头,在全国生猪出栏量普遍下降之际,四川生猪出栏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保持平稳。
在近年来全国生猪历经“过山车”一样暴涨暴跌的行情之下,川猪的总体稳定殊为不易。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局长杨昌明感慨地对记者说:“川猪的稳定,得益于四川省省委、省**始终将以生猪为代表的现代畜牧业定位于全省农民增收骨干产业的决心,无论行情如何波动,四川发展生猪的政策、力度始终没有动摇。2010年,四川扶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省级财政资金就超过了5亿元。尤其是2010年上半年,全国生猪行情持续低迷之际,四川及时启动预警机制,投入600万元用于补贴企业收购储备猪肉,帮助大量养殖户过难关。”
川猪的稳定,得益于发展方式的不断创新。对于广大分散居住的农村养殖户,四川坚持“龙头企业[在某个行业中,对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具有很深的影响、号召力和一定的示范、引导作用,并对该地区、该行业或者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被称之为龙头企业。]+农村专合组织+适度规模养殖户”的发展模式,对每一户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殖户,给予每平方米80元至100元的生猪标准化圈舍补贴。对于在四川地震灾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中集中居住的农民,四川全面推广农户联建养殖小区的模式。
在川猪的发展过程中,“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成为四川生猪产业的显着特点。杨昌明说:“四川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饲料、兽药行业的全覆盖免费检测体系,并坚持每月向社会公布初级畜产品检疫检测结果。在全国生猪一度受到‘瘦肉精[“瘦肉精”的正式名称是**克仑特罗,简称克仑特罗,又名克喘素、氨哮素、氨必妥、氨双氯喘通。]’事件冲击的时候,四川生猪‘瘦肉精’检出率已经连续10年为零。”
如果养殖户想了解全川生猪行情,只需要在相关网站上点击“生猪预警”一栏,全省62个生猪重点县的猪价、饲料价、存出栏变化和走势预警便一目了然。这正是四川在全国率先建立的“生猪监测预警系统”。
不仅如此,富有创新精神的四川人近年来在生猪发展方式上更是“花样百出”:全省养猪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是劳动群众自愿联合起来进行合作生产、合作经营所建立的一种合作组织形式。]已超过7000个,成为农民连接龙头企业、连接市场的重要纽带;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四川发展出 “饲料统购”方式,使得农户能够以出厂价获得饲料;为了降低养殖风险,四川又发展出 “商品猪寄养”模式,农户仅需要将猪喂大就能获得龙头企业支付的报酬,此外不用承担任何风险;为抵御市场波动风险,四川又发展出以专业合作社牵头,建立生猪养殖市场风险调节金的方式。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