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猪伪狂犬怎么治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怎样防治猪伪狂犬病?(养猪伪狂犬病的发生和防治)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怎样防治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是疱疹**科的伪狂犬病**引起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1)流行特点 猪、牛、羊等多种动物都可自然感染;病猪、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伤口及配种等途径发生感染;母猪感染后,仔猪通过吸*而感染;妊娠母猪通过胎盘侵害胎儿。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哺*仔猪死亡率很高。
(2)临诊症状 随猪龄不同,症状有很大差异,但都无瘙痒症状。新生仔猪及4周龄以内仔猪常突然发病,体温升至41℃以上,病猪精神委顿,不食,呕吐或腹泻;随后可见兴奋不安,步态不稳,运动失调,全身肌肉痉挛,或倒地抽搐;有时呈不自主的前冲、后退或转圈运动;随后病程发展,出现四肢麻痹,倒地侧卧,头向后仰,四肢划动,最后死亡,病程1~2天,死亡率很高。妊娠母猪主要发生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产出的弱胎,多在2~3天死亡。流产率可达50%。
(3)病理变化 鼻腔卡他性或化脓性炎症,咽喉部黏膜和扁桃体水肿,并有纤维素性、坏死性伪膜覆盖;肺水肿,淋巴结肿大,脑膜充血、水肿,脑脊髓液增多;胃肠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镜检脑有非化脓性脑炎变化;流产胎儿的肝、脾、淋巴结及胎盘绒毛膜有凝固性坏死。
(4)诊断 可进行动物接种试验确诊。取病料(脑、脾等)制成1∶10悬液,加抗生素处理、离心,取上清液2毫升皮下或肌肉注射于家兔,2~3天后,家兔注射部位奇痒,不断摩擦或啃咬局部,致使该部脱毛、皮肤出血,经约1~2天后麻痹死亡;如将上述病料喂猫,2~4天后猫头部奇痒,喉头麻痹,流涎,不吃,精神委顿,24~36小时死亡。
(5)防治方法 猪是重要的带毒者,防止购入**时带入病原,注意隔离观察,消灭饲养场的鼠类有重要意义。发生本病时,扑杀病猪,消毒猪舍及环境,粪便发酵处理,必要时给猪注射弱毒**。但弱毒苗有某些缺点,注苗与否要视疫情而定。
刚出生的小猪什么时间打伪狂犬和猪瘟活性**
因为,猪瘟的叫做超前免疫,主要是解决母源抗体干扰问题,伪狂犬主要是发病日龄小,一般2--3周就发病了,所以要提前免疫。母猪伪狂犬**一般在产前一月左右打,一年最少打三次,建议使用barth-k61毒株的高效活**,每头猪肌肉注射一头分,针头的选择根据母猪体型来定,小猪出生后应在第一天滴鼻一头分。
扩展资料:
注射**注意事项:
1、用前摇匀,使**的温度恢复到室温。
2、启封后应当天用完。
3、**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4、注射**时应采用正确的无菌操作程序。
5、注射**应采用9号针头。
6、**切勿冻结。
仔猪伪狂犬都有什么症状?
得伪狂犬的仔猪第1天还很好,从第2天开始发病,3~5天内是死亡高峰期,有的整窝死亡。死亡初生仔猪的日龄已观察到19日龄。发病仔猪表现出高热、食欲废绝、明显的神经症状、昏睡、呜叫、流涎、呕吐、拉稀、抑郁震颤,继而出现运动失调、间歇性抽搐、昏迷以至衰竭死亡,一旦发病,1~2天内死亡。15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可高达100%。剖检主要是肾脏布满针尖样出血点,有时见到肺水肿、脑膜表面充血、出血。(3)伪狂犬病**引起断奶仔猪发病死亡,发病率在20%~40%,死亡率10%~20%,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拉稀、呕吐等。目前尚无治疗办法,但高免血清被动免疫适用于最初感染猪群中的哺*仔猪,母猪的抗体通过初*传给仔猪,母体源体可持续大约4~6周如何防治猪伪狂犬病?
本病没有治疗价值。一经确定立即扑杀病猪,**疫区,并做好消毒灭源工作。猪场定期血清学检疫净化,发现阳性及时淘汰。定期灭鼠,严禁狗、猫及野生动物侵入传播本病。有发病史的区域,要对所有猪进行免疫接种。K61弱毒苗,*猪第一次注射0.5毫升,断奶后再注射1毫升,3月龄以上育肥猪注射1毫升,成年猪和产前35天母猪注射2毫升。目前,提倡用基因缺失**进行定期免疫,其程序是:**每5~6个月接种一次,每次2毫升,后备母猪配种前1个月接种一次,每次2毫升,成年母猪产前1个月接种一次,每次2毫升。
猪伪狂犬症该用什么药?
小猪刚出生得了伪狂犬喘气能治吗
由于伪狂犬野毒感染后,容易造成母猪群流产、死胎、木乃伊、返情比例高,公猪表现**炎,丧失种用能力,给猪场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大多数猪场普遍重视对**群的免疫。 即便如此,**群伪狂犬**免疫也经历了一断曲折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至2005年,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场选用进口或国产伪狂犬灭活**,他们在**分娩前30天左右进行肌肉注射接种,免疫预防控制伪狂犬病。应该肯定地说,这些灭活**在预防控制伪狂犬感染所引发的母猪繁殖障碍以及仔猪早期感染发病死亡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免疫过的**群仍然有小比例的繁殖障碍问题出现,其所分娩的仔猪仍然有小比例的发病死亡,可以说灭活**不能彻底有效控制伪狂犬病。 随着人们对猪伪狂犬**感染、发病机理,以及机体对该**的免疫应答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伪狂犬灭活**以产生体液免疫力为主、细胞免疫力为辅,伪狂犬弱毒**以产生细胞免疫力为主、体液免疫力为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细胞免疫力在伪狂犬病免疫预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有了新的认识。继之,一大批猪场放弃使用伪狂犬灭活**,代之以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对**群进行肌肉注射免疫。**的免疫程序也由千遍一律的分娩前30天一次免疫接种发展到集中统一免疫与其它免疫程序共存的时代,免疫频率也相应地由2次/年发展到3次/年甚至4次年。与此同时,部分养猪发达地区猪场也开始重视商品猪群的伪狂犬**免疫,遗憾的是它们所占的比例太低。 尽管**群的免疫程序改变,免疫频率增加,但时至今日,猪伪狂犬病仍然是危害我国养猪生产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据有关资料报道,2005年某省48%以上的发病猪与猪伪狂犬**感染直接相关;2005年夏季华东部分省市的“猪无名高热症”主要诱因是猪群感染猪伪狂犬**;2006年夏季我国部分省份的“猪无名高热症”中,30%以上病例与感染猪伪狂犬**有关。因此,有必要反思在猪伪狂犬病控制措施上我们是否遗漏其他因素。 二、当前猪伪狂犬病的新变化 据初步调查,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猪场出现伪狂犬病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群:尽管母猪的伪狂犬免疫程序和免疫强度有比较大的改变,目前还有少部分猪场时有出现伪狂犬**引起的繁殖障碍问题。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一是部分猪场仍然坚持分娩前30天肌肉注射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二是部分猪场使用**性相对比较强的油佐剂弱毒**。对前部分猪场,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基因缺失弱毒**的免疫保护期(120天左右)不能使**在相邻两次免疫间隔(180天左右)内得到有效保护。对后一部分猪场,据了解,有相当比例的猪在免疫接种后2~3个月内出现繁殖障碍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与油佐剂的持续**机体有关。 商品猪群:母猪群的伪狂犬**免疫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商品猪的伪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商品猪群伪狂犬病主要表现分“两种情况三个阶段”: 一种情况发生在**群伪狂犬**免疫效果相对比较差的猪场,其商品猪在三个阶段容易感染并表现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以第一阶段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最高,以后两个阶段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下降。 第一阶段(5~15日龄),仔猪表现体温升高、呕吐或腹泻、偶尔出现神经症状如转圈、倒地、划水状及犬坐等,用药物对症治疗效果不理想,死亡率较高; 第二阶段(40~60日龄),保育猪表现采食量下降、体温升高、以腹泻为主夹杂有部分猪表现咳嗽、打喷嚏、喘气、呼吸困难等症状,仔猪整齐度差,用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第三阶段(90~120日龄),育肥猪表现体温升高、喘气、咳嗽、打喷嚏、呼吸困难,继发细菌感染,育肥猪整齐度差,注射药物和饲料拌药效果都很差。 另一种情况发生在**群伪狂犬**免疫效果比较好的猪场,其商品猪也在上述三个阶段容易感染并表现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是第一阶段最低,而以后两个阶段逐渐上升(见图1)。 出现上述规律性变化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部分猪场只对母猪群而没有对商品猪群进行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免疫接种,即使个别猪场给商品猪接种伪狂犬弱毒**,由于时间不合适致使免疫效果不太理想; 第二,随着伪狂犬**在猪体内不断传代,其致病力不断增强,致病力比较强的毒株也能感染日龄比较大的猪只,对呼吸道组织有更强的亲和性,进而导致育肥猪的呼吸道疾病; 第三,伪狂犬**感染仔猪后可导致被感染猪终生带毒,当体内母源抗体水平比较高时,这种伪狂犬带毒猪不表现临床症状,当母源抗体下降到一定水平后,潜藏在组织内伪狂犬**大量繁殖并扩散到全身,导致猪只发病; 第四,母猪伪狂犬**免疫效果比较差时,相应地其抗体水平也比较低,仔猪获得母源抗体的被动免疫保护力就差,同时,带有伪狂犬野毒株的母猪可能通过多种途径排放野毒感染仔猪,导致第一阶段仔猪的发病率比较高,第三阶段发病率比较低。反之,母猪伪狂犬免疫效果比较好时,相应地其抗体水平也比较高,仔猪获得的被动免疫保护力比较好,带有伪狂犬野毒株的母猪通过多种途径排放野毒感染仔猪的概率就低,第一阶段仔猪的发病率相应就降低,第三阶段的发病率几乎不变。 三、管理加免疫净化猪伪狂犬病 为了解决当前国内猪伪狂犬病出现的上述新变化,从根本上减少猪伪狂犬病给养猪业带来的经济损失,我们还应该回归到“伪狂犬病的净化”措施上来。相对其他猪传染性疾病而言,猪伪狂犬病是比较容易消灭或净化的一种疾病,目前,世界上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消灭或净化了猪伪狂犬病。我们不奢求在全国范围内、短时间净化伪狂犬病,但我们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以“猪场”为单位净化伪狂犬病。猪伪狂犬病的净化措施大致有四种: 一是“淘汰扩群法”:即在气候比较温暖的季节,或者在猪价比较低的时候淘汰猪场内所有猪只,然后对栏舍内设施设备进行整理、清扫、彻底消毒,对栏舍的周围场地、道路清扫、彻底消毒,空置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第二次消毒,最后再引进经检测无伪狂犬**感染的**进行扩群。该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大、费用高; 二是“后代隔离法”:即仔猪提早断奶,然后将断奶仔猪转移至确定的“无伪狂犬**的清洁区”内饲养。该方法可阻断多种传染因子的传播,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净化,但要求母猪必须不感染伪狂犬**或伪狂犬阳性母猪不在排毒期,对管理要求高; 三是“检测淘汰法”:即反复多次对全场猪群逐只进行伪狂犬野毒抗体检测,淘汰伪狂犬野毒抗体阳性猪只,再引进伪狂犬野毒*性**扩群。该方法对管理影响小,实施方便,但是对伪狂犬野毒阳性率比较高的猪场不适用,需多次检测,检测费用比较高; 四是“管理免疫法”:即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生物安全措施,确保每次引进的**都是伪狂犬*性猪,同时对全场猪群进行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伪狂静)免疫接种。母猪在分娩前30天左右和配种后15天左右各肌肉注射1.0~1.5头份伪狂静,仔猪可以根据猪场的具体情况选用“337伪狂犬免疫模式”或其改良模式,后备**在选留时再肌肉注射1.0头份伪狂静;引进**或外购商品猪在入场后第2天或第3天肌肉注射1.0头份伪狂静,3周后加强免疫,肌肉注射1.0头份伪狂静。该方法操作简单、费用低,比较切合中国实际。到目前为止,我国有多个规模养猪场多年一直采用这种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部分猪场如,广东长江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农科院畜牧所**场和(福建)漳州长泰联胜核心**有限公司等就通过这种方法在本场内净化了伪狂犬病。 四、“337猪伪狂犬免疫模式”及其改良模式 337伪狂犬免疫模式:即在3日龄前给仔猪鼻内接种,每次0.5头份伪狂静,30日龄左右,每头仔猪肌肉注射1.0头份伪狂静,70日龄左右肌肉注射1.0头份伪狂静,该模式适用伪狂犬病感染严重猪场或者母猪群伪狂犬免疫效果不理想的猪场(见表1)。 337伪狂犬免疫改良模式:改良模式包括有“330模式”、“3070模式”和“70模式”三种。“3-30模式”即在仔猪3日龄之前鼻内接种0.5头份伪狂静、30日龄左右肌肉注射接种1.0头份伪狂静,该模式适用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有伪狂犬**感染和发病的猪场;“3070模式”即在仔猪30日龄左右和70日龄左右分别肌肉注射接种1.0头份伪狂静,该模式适用于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都有伪狂犬**感染和发病的猪场;“70模式”即在育肥猪70日龄左右肌肉注射接种1.0头份伪狂静,该模式适用于第三阶段有伪狂犬**感染和发病的猪场(见表1)。新生仔猪伪狂犬怎么治
本病无特效治疗药物,对感染发病猪可注射猪伪狂犬病高免血清,它对断奶仔猪有明显效果,同时应用黄芪多糖中药制剂配合治疗。对未发病受威胁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本病主要应以预防为主,对新引进的猪要进行严格的检疫,引进后要隔离观察、抽血检验,对检出阳性猪要注射**,不可做种用。**要定期进行灭活苗免疫,育肥猪或断奶猪也应在2-4月龄时用活苗或灭活苗免疫,如果只免疫**,育肥猪感染**后可向外排毒,直接威胁**群。另外感染猪增重迟缓,饲料报酬降低,推迟出栏,间接损失也是巨大的。
病理变化
伪狂犬**感染一般无特征**变。眼观主要见肾脏有针尖状出血点,其他肉眼病变不明显。可见不同程度的卡他性胃炎和肠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时,脑膜明显充血,脑脊髓液量过多,肝、脾等实质脏器常可见灰白色坏死病灶,肺充血、水肿和坏死点。子宫内感染后可发展为溶解坏死性胎盘炎。
组织学病变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散性非化脓性脑膜脑炎及神经节炎,有明显的血管套及弥散性局部胶质细胞坏死。在脑神经细胞内、鼻咽黏膜、脾及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内可见核内嗜酸性包涵体和出血性炎症。有时可见肝脏小叶周边出现凝固性坏死。肺泡隔核小叶质增宽,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猪伪狂犬病**、百度百科-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有哪些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随着年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哺*仔猪和刚断奶的幼猪症状最为严重,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流涎、呕吐、下痢,精神沉郁,肌肉震颤,步态不稳,四肢运动不协调,眼球震颤,间歇性痉挛,后躯麻痹,常做前进、后退或转圈运动,有时伴有癫痫及昏睡现象,神经症状出现后1~2天死亡,死亡率高达100%。若发病后1周才出现神经症状,则有恢复希望,但出现永久瞎眼,发育障碍等。中猪常见便秘,一般症状和神经症状均较幼猪轻,病死率也低,病程4~8天。
成猪常呈隐**染,体温微高,精神沉郁,便秘数日可恢复正常,很少见到神经症状。
妊娠母猪于受胎后40天以上感染时,常有流产、死产及延迟分娩现象,流产、死产胎儿大小差异不显著,无畸形胎,死产胎儿不同程度软化,脑壳及臀部皮肤有出血点,胸腔、腹腔及心囊腔有多量棕褐色积液,肾及心脏出血,脾有灰白色坏死点。母猪妊娠后期感染时可有流产胎儿,但往往产后不久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