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金针花的种植技术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黄花菜叶子发黄怎么办(黄花菜叶片黄是什么原因)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黄花菜叶子发黄怎么办

黄花菜叶片发黄,排除浇水和肥料的问题。

那就是缺乏镁元素了,植物缺乏镁元素就无法合成叶绿素,

叶片自然就发黄了,补充镁肥就好了。

金针菜是什么

黄花菜叶子发黄怎么办

金针菜又名

黄花

菜。

黄花

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花蕾,味鲜质嫩,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

花粉

、糖、蛋白质、维生素C、钙、脂肪、

胡萝卜

素、氨基酸等人体所必须的养分,其所含的

胡萝卜

素甚至超过西红柿的几倍。

黄花

菜性味甘凉,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对**、大便带血、小便不通、失眠、*汁不下等有疗效,可作为病后或产后的调补品。

月子期间误食新鲜的金针花根会怎么样? 注意 是新鲜的金针花根!急 奶少 听说下奶就搭配黑芝麻

金针花根性味甘凉,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对**、大便带血、小便不通、失眠、*汁不下等有疗效,可作为病后或产后的调补品。 金针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花蕾,味鲜质嫩,营养丰富,可以说食用对产妇的奶水不足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黄花菜的种植方法是什么?

黄花菜喜温暖,适应性强,但地上部遇霜则枯萎;根系发达,耐旱力强,在山坡地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砂土、黏土、平川、山地均可种植。但以红黄土壤最好。深翻整地:黄花菜是多年生作物,在翻耕土地时应注意深翻耕,深翻土壤有利于根系生长,翻地深度20-30cm,搂平、打埂、修渠作畦。

拓展:

1、忘忧草(学名: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又名金针菜、柠檬萱草,黄花菜,属百合目,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近肉质,中下部常有纺锤状膨大。花葶长短不一,花梗较短,花多朵,花被淡**、橘红色、黑紫色;蒴果钝三棱状椭圆形,花果期5-9月。 黄花菜性味甘凉,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对**、大便带血、小便不通、失眠、*汁不下等有疗效,可作为病后或产后的调补品。

摺叶萱草多年生草本,高30~65厘米。根簇生,肉质,根端膨大成纺锤形。叶基生,狭长带状,下端重叠,向上渐平展,长约40~60厘米,宽2厘米~4厘米,全缘,中脉于叶下面凸出。花茎自叶腋抽出,茎顶分枝开花,有花数朵,大,橙**,漏斗形,花被6裂。蒴果,革质,椭圆形。种子黑色光亮。

2、生长习性

黄花菜耐瘠、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地缘或山坡均可栽培。对光照适应范围广,可与较为高大的作物间作。黄花菜地上部不耐寒,**部耐-10℃低温。忌土壤过湿或积水。旬均温5℃以上时幼苗开始出土,叶片生长适温为15℃~20℃;开花期要求较高温度,20℃~25℃较为适宜。

黄花菜在什么季节种植

黄花菜作物的种植时间之生育阶段,2月至3月上中旬为萌芽期,3月中旬至5月下旬为分展叶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抽薹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萌蕾开花期,7月上旬至8月上旬为采后枯叶期,8月上旬至秋季初霜前为秋季展叶期,霜后到翌年1月为休眠期。
黄花菜如何种植之选地整地,黄花菜喜温暖,适应性强,但地上部遇霜则枯萎;根系发达,耐旱力强,在山坡地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砂土、黏土、平川、山地均可种植。但以红黄土壤最好。黄花菜是多年生作物,在翻耕土地时应注意深翻耕,深翻土壤有利于根系生长,翻地深度20-30cm,搂平、打埂、修渠作畦。为便于以后的日常管理,畦宽以1-1.5m为宜,畦长不限,以方便为原则。
黄花菜的种植技术之栽培要点,采用密植可发挥群体优势,增加分蘖、抽薹和花蕾数,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一般多采用宽窄行栽培,宽行60-75cm,窄行30-45cm,*距9-15cm,每*栽2-3株,栽植4.5-7.5万株/hm2,盛产期达150-225万株/hm2。黄花菜的根群从短缩茎周围生出,具有1年1层,自下而上发根部位逐年上移的特点,因此适当深栽利于植株成活发旺,适栽深度为10-15cm。植后应浇定根水,秋苗长出前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于新苗的生长。

黄花菜的植物文化

黄花菜(萱)又名宜男(周处《风土记》)、益男草(《本草原始》)、忘忧,鹿葱(《南方草木状》) 萱草亦名忘居、疗愁(《纲目》)、谖草(《诗经》)、丹棘(崔豹《古今注》),漏芦、芦葱、漏芦果、漏芦根果(《滇南本草》),萱草根(《本草拾遗》)、地人参(《分类草药性》),黄花菜根(《山东中药》)。 嵇康《养生论》:“**蠲忿,萱草忘忧”,故世称忘忧草。 《花镜》:“萱草通作谖,一名宜男,一名忘忧”。 崔豹《古今注》亦将萱草称为忘忧草。 《风土记》:“(萱)花曰宜男,妊妇佩之,必生男”,故名宜男。 三国·魏·曹植《宜男花颂》:“草号宜男,既晔且贞。其贞伊何?惟乾之嘉。其晔伊何?绿叶丹花。”写下《萱》诗:“履步寻芳草,忘忧自结丛。黄花开养性,绿叶正依笼。色湛仙人露,香传少女风。还依北堂下,曹植动文雄。” 董子: “其苗烹食,其味如葱,而鹿食九种解毒之草,萱乃其一,故又名鹿葱” 《本草纲目》描述:“萱宜下湿地,冬月丛生。叶如蒲、蒜辈而柔弱,新旧相代,四时青翠。五月抽茎开花,六出四垂,朝开暮蔫,至秋深乃尽。其花有红、黄、紫三色。结实三角,内有子大如梧子,黑而光泽。其根与麦门冬相似,最易繁衍。”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萱,宜下湿地,冬月丛生,叶如蒲蒜辈而柔弱,新旧相代,四时青翠,五月抽茎开花,六出四垂,朝开暮蔫,至秋深乃尽,……今东人采其花跗干而货之,名为黄花菜。”因其花的颜色呈金**而名黄花菜,据其形态像金针而取名为金针菜。 嵇含《宜男花序》亦云‘荆楚之士号为鹿葱,可以荐葅’,尤可凭据。今东人采其花跗,干而货之,名为黄花菜。” 明·李东阳《馈萱邃庵太宰侑以一诗》:“雨后宜男色更深,采来新自玉堂*。” 元·吴弘道《青杏子·闺情》套曲:“绿树成*和烟暗,近香街羞对宜男。” 花语一:永远爱你母亲,伟大的母爱,慈母。 (注:萱草即黄花菜 ) 孟郊《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王冕《偶书》“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 苏东坡:“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乱叶中,一一芳心插”。他所述的“芳心”,就是指母亲的爱心。(我国古代椿代表父亲、萱代表母亲,因此也有椿萱并茂之说。) 方伟《萱草吟》:“六角初开映筚门,深秋时节似春温。浪游**家何在,每对萱花忆母恩。”游子浪迹天涯,家山**,乡愁无尽。面对眼前的萱草花,不禁想起深秋季节家中萱草花初开的情景,更加忆念慈母的高厚恩情。在康乃馨成为母爱的象征花之前,我国早已把萱草花当作了母爱之花。 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以歌颂伟大的母爱而传唱千古。诗人另有一首《游子吟》诗,同样歌颂了无私的母爱:“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前,不见萱草花。”在堂阶旁种萱草,本为让母亲忘却忧思,可慈母日日倚立堂前,翘首期盼着天涯游子的早日归来,眼前的萱草花反倒让她愁烦丛生。 《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这里的谖草就是萱草,谖是忘却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到哪里弄一支萱草,种在北堂前(好忘却了忧愁)呢? 《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 ,北堂是母亲居住的地方,后代表母亲。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母亲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以后,母亲居住的屋子也称萱堂,萱草就成了母亲的代称,它也成了中国的母亲花。 花语二:萱草又名宜男,传说古时妇女佩戴宜男会生男孩,寓意多子多福 嵇康《养生论》:“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旧俗,妇人有孕,常佩带其花,以为宜得男也,所以又叫宜男草。以寿石和萱草组成图案“宜男多寿”。图中配有石榴和萱草,寓意“宜男多子”。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萱,宜下湿地,冬月丛生,叶如蒲蒜辈而柔弱,新旧相代,四时青翠,五月抽茎开花,六出四垂,朝开暮蔫,至秋深乃尽,……今东人采其花跗干而货之,名为黄花菜。”因其花的颜色呈金**而名黄花菜,据其形态像金针而取名为金针菜。因其花的颜色呈金**而名黄花菜,据其形态像金针而取名为金针菜。把萱草称为宜男花是古代妇女多佩带萱草花,认为可以多生男孩,故在《诗经》中就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之说。 《二刻拍案惊奇》卷五:“神宗此时前星未耀,正急的是生子一事。见说拾得一个孩子,也道是宜男之祥。” 清·昭连《啸亭杂录·满洲跳神仪》:“其巫用铜铃系腰以跳舞之,以铃坠为宜男之兆焉。” 明·陈继儒《珍珠船》卷四:“ 韦庶人妹以豹头枕辟邪,白泽枕辟魅,熊枕宜男。” 《齐民要术·鹿葱》引晋·周处《风土记》:“宜男,草也,高六尺,花如莲。怀姙人带佩,必生男。” 周处《风土记》载:“妊妇佩其草则生男”。 南朝梁元帝萧绎《宜男草》诗:“可爱宜男草,垂采映倡家。何时如此叶,结实复含花。” 花语三:萱草又名忘忧草,代表爱的忘却,“忘却一切不愉快的事”,放下忧愁。 《古今注》载“**人之忧,则赠以丹棘(萱草)”,故名忘忧草。 《延寿书》李久华:“嫩苗为蔬,食之动风,令人昏然如醉,因名忘忧。” 东晋张华在《博物志》一书中说:“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 《博物志》:“中药养性,**蠲忿,萱草忘忧。”(**:合昏、夜合花,古代常以**赠人消怨合好) ***(予何连芝):贻我含笑花,报以忘忧草,莫忧儿女事,常笑偕吾老 。 有诗云“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借问萱逢杜,何如白见刘。老衰胜少夭,闲乐笑忙愁。试问同年内,何人得白头。”(为知己刘禹锡屡遭贬谪的身世予以劝慰),说得就是忘忧草。忘忧草大约已栽种了两千多年,是中国特有的土产。 据《诗经》记载,古代有位妇人因丈夫远征,遂在家居北堂栽种萱草,借以解愁忘忧,从此世人称之为“忘忧草”。从此文人墨客便借忘忧草寄托忧愁,转移情感,稍散一时之闷,略忘片刻之忧而。 晋朝的养生学家嵇康在《嵇中散集养生论》中也论及“**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 李咸用《萱草》:“芳草比君子,诗人情有由。只应怜雅态,未必解忘忧。积雨莎庭小,微风藓砌幽。莫言开太晚,犹胜菊花秋。”芳草比君子,香花喻美人,只是文人兴致。萱草芳香秀雅,可娱人鼻眼,却难消解忧愁。 韦应物《对萱草》:“何人树萱草,对此郡斋幽。本是忘忧物,今夕重生忧。丛疏露始滴,芳余蝶尚留。还思杜陵圃,离披风雨秋。”凄风苦雨,残花冷露,即使是面对忘忧草,也难免生出新愁。 对忘忧草药用《本草求真》说:“萱草味甘而气微凉,能去湿利水,除热通淋,止渴消烦,开胸宽膈,令人心平气和,无有忧郁。”(《本草图经》云;“萱草,处处田野有之。五月**,八月采根用。) 费伯雄《医醇 义劳伤》中论述:“劳者,五脏积劳也。伤者,七情受伤也。百忧感具心,万事劳其形,有限之气血,消縻殆尽矣。……忧愁太过,忽忽不乐……萱草忘忧汤主之。”(《本草纲目》认为其有“宽胸膈,安五脏,安寐解郁,清热养心”的作用。中医理论认为自然界*阳消长规律与人体*阳消长规律相应,“得阳则,得*则瞑”。而萱草花又具有朝开夜合的特性,能顺乎自然界*阳消长规律,入夜则瞑,入昼则寤,古人取其同气相求,同类相应,用其治疗不安寐和忧愁。)

黄花菜怎么种,黄花菜的种植方法

黄花菜又名萱草菜、金针菜,为百合科萱草属宿根多年生的一种三倍体草本植物。只开花,不结果,无性繁殖。以花为食用部分,可以鲜炒,也可以制成干制品,用温水浸泡后炒食、做汤或水焯后凉拌,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并具有安神、定惊、**、清热、消炎之功效。黄花菜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种植面积大,是一种栽培管理容易、收益时间长、效益高的经济作物。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地点选择
黄花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耐贫瘠,适应性强,不管是黏壤土还是沙壤土均能良好生长,无论山坡,平地都可以种植,但肥沃土壤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黄花菜是多年生作物,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不积水的地块。
(2)施足基肥
栽植时,先开好深15~20厘米、宽20~30厘米的*,每40*施入腐熟猪牛粪50千克、复合肥1千克,施后把基肥与*土拌匀。
(3)苗根修剪
将生长5~6年的大丛黄花菜头挖起,分割成2~4个单株为一丛备用,并剪去肉质根,只保留1~2层新根,新根长4~5厘米,同时将“根豆”和根部的黑须剪掉。这样有利于栽后新根群的旺盛发育。
(4)适时移栽
从采摘结束至翌年2月均可移栽,但以白露和立春2个节气移栽较好。尤其白露移栽,尚有充足的雨量和适宜的气温,植株能够进入2次长叶期,有利于分株繁殖,栽后成活率高,当年就可长出3~5个新芽,翌年即可以有一定的产量。
(5)合理密植
根据梯园的宽窄,采取单行栽植或宽窄行栽植。单行栽植:行距80~90厘米、丛距30~35厘米,每丛栽2~4片(株)苗,丛内株距4~5厘米,每丛栽3片苗的呈三角形排列,栽4片苗的呈正方形排列。宽窄行栽植:一般宽行行距80~100厘米,窄行行距60~70厘米,丛距35~40厘米。也可以种植在山坡梯园的前崖,园内套种其他作物,*距为30~40厘米。
(6)栽植深度
以10~15厘米为宜。过深分蘖慢,进入盛产期要迟1~2年;过浅植株矮小,分蘖细弱,容易早衰,而且遇干旱易影响出苗。移栽后应及时浇水,移栽期保持土壤含水量在70%~80%。
(7)适时追肥
在春季萌发第1轮新叶时,亩用腐熟的人粪尿500千克加复合肥5千克兑水浇*,结合中耕培土施春苗肥,使幼苗发育茂盛,生长整齐;4月中旬施抽薹肥,每亩施尿素10千克左右,为抽薹打下基础;5月中、下旬结合中耕施催蕾肥,每亩施尿素10千克左右,促使花茎抽生,为现蕾创造条件;采摘完后及时割叶施冬苗肥,亩施人粪尿150~200千克、速效化肥10千克。施肥时根据植株生长情况,掌握“差苗多施,壮苗少施,瘦地多施,肥地少施,晴天水施,雨天干施”的原则。
(8)堆蔸培肥
黄花菜根系每年从新生的基节上发生,有逐渐向上生长的趋势。因此,在冬苗枯死后,应随即用肥土堆蔸,有利新根生长。新植的不必堆蔸。堆蔸以肥沃的塘泥、河泥最好,田泥、菜园土次之。
(9)更新复壮
黄花菜栽植一定年限后,因肥水条件差、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地上部分蘖成密集的株丛,**部产生许多粗糙而肥大的肉质根,这时花蕾减少,采摘期缩短,产量下降,需要更新。更新方法:采收完成后,结合秋季大中耕,在每丛植株的一侧连根挖掉1/3的老株,促进整个植株发生新的分蘖,萌发新根,达到更新复壮的目的,3~4年后用同样的方法复壮另一侧。1~2年后再将剩余的蔸全部挖掉,并深翻土。
(10)病虫害防治
黄花菜常见的病害有叶斑病、叶枯病、锈病、炭疽病和茎枯病等;虫害主要有红蜘蛛、蚜虫、蓟马、潜叶蝇等。防治病虫害,要搞好农业防治,在黄花菜采摘完后,地上部随即枯死,应及时割蔸并运离黄花菜地外,以减少菌源、虫源;搞好黄花菜的追肥、冬培工作,以增强抗病能力;适时更新复壮老蔸;选用抗病品种等。适时用药防治,病害可用75%的百菌清800倍液喷雾防治,虫害可用艾美乐3000倍喷雾防治。

黄花菜的栽培技术

分株繁殖分株繁殖是最常用的繁殖方法。一是将母株丛全部挖出,重新分栽;另一种是由母株丛一侧挖出一部分植株做种苗,留下的让其继续生长。挖苗和分苗时要尽量少伤根,随着挖苗和分苗随即栽苗。种苗挖出后应抖去泥土,一株一株地分开或每2~3个芽片为一丛,由母株上掰下。将根茎下部生长的老根、朽根和病根剪除,只保留1~2层新根,并把过长的根剪去,约留10cm长即可。 切片育苗繁殖黄花菜采收完毕后,将根株挖出,再按芽片一株一株分开,除去短缩茎周围的毛叶,已枯死的叶,然后留叶长3~5cm,剪去上端;再用刀把根茎从上向下先纵切成两片,再依根茎的粗度决定每片是否需要再分。如果根茎粗壮,可再继续纵切成若干条。这样每株一般可分切成2~6株,多者可达10株。须注意,在分切时每个苗片都需上带“苗茎”,下带须根。分切后用50%多菌灵1200倍液浸种消毒1~2h,捞出摊晒后用细土或草木灰混合黄土拌种育苗。 扦插繁殖黄花菜采收完毕后,从花莛中、上部选苞片鲜绿,且苞片下生长点明显的,在生长点的上下各留15cm左右剪下,将其略呈弧形平插到土中,使上、下两端埋入土中,使苞片处有生长点的部分露出地面,稍覆细土保护;或将其按30°的倾角斜插,深度以土能盖严芽处为宜。当天剪的插条最好当天插完,以防插条失水,影响成活。插后当天及次日必须浇透水,使插条与土壤密接。以后土壤水分应保持在40%左右。约经1周后即可长根生芽。入冬注意防寒。经1年培育,每株分蘖数多者有12个,最少5个,翌年即可开花。 种子繁殖在花开后10~60min进行人工授粉。黄花菜受精的适宜温度为28~32℃,相对湿度为53%~82%。为防止天然杂交“串花”,可用线扎住花蕾。但不宜套袋,以免袋内温度过高。为了提高坐果率,还可从开花前2天起,每隔7~10d用0.1%的硼砂,或1:300倍液的磷酸二氢钾,或2%过磷酸钙,或1%尿素和氯化钾等水溶液做叶面喷施,直至最后一批蒴果坐果后20天为止。黄花菜以主花序顶端分枝及第二分枝的结果率最高。从节位看,第一和第二果节的结果率最高。为此,对于第一至第四个分枝,可以保留1~4果节上的花蕾,主花序顶端分枝可保留第一和第二果节上的花蕾,其余的花蕾应疏掉,使养分集中于果实和籽粒。 1、合理密植。采用密植可发挥群体优势,增加分蘖、抽薹和花蕾数,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一般多采用宽窄行栽培,宽行60~75cm,窄行30~45cm,*距9~15cm,每*栽2~3株,栽植4.5万~7.5万株/hm2,盛产期达150万~225万株/hm2。2、适当深栽。黄花菜的根群从短缩茎周围生出,具有1年1层,自下而上发根部位逐年上移的特点,因此适当深栽利于植株成活发旺,适栽深度为10~15cm。植后应浇定根水,秋苗长出前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于新苗的生长。 3、中耕培土。黄花菜为肉质根系,需要肥沃疏松的土壤环境条件,才能有利于根群的生长发育,生育期间应根据生长和土壤板结情况,中耕3~4次,第1次在幼苗正出土时进行,第2~4次在抽薹期结合中耕进行培土。 4、施肥。黄花菜要求施足冬肥(基肥),早施苗肥,重施薹肥,补施蕾肥。冬肥(基肥)。应在黄花菜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即秋苗经霜凋萎后或种植时进行,以有机肥为主,施优质农家肥3万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苗肥。苗肥主要用于出苗、长叶,促进叶片早生快发;苗肥宜早不宜迟,应在黄花菜开始萌芽时追施,追施过磷酸钙150kg/hm2、硫酸钾75kg/hm2。薹肥。黄花菜抽薹期是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重要时期,此期需肥较多,应在花薹开始抽出时追施,追施尿素225kg/hm2、过磷酸钙150kg/hm2、硫酸钾75kg/hm2。蕾肥。蕾肥可防止黄花菜脱肥早衰,提高成蕾率,延长采摘期,增加产量;应在开始采摘后7~10天内,追施尿素75kg/hm2。同时采摘期每隔7天左右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加0.4%尿素,加1%~2%过磷酸钙(经过滤)水溶液,另加15~20mg/kg九二O于17:00后喷1次,对壮蕾和防止脱蕾有明显效果。 黄花菜主要病虫害有锈病、叶枯病、叶斑病、红蜘蛛和蚜虫等。锈病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及花茎,初侵染产生疱状斑点,后突破表皮,破裂散出黄褐色粉末即病菌的夏孢子,有时很多疱斑合并成一片,表皮翻卷,叶面上铺满黄褐色粉状夏孢子,疱斑周围往往失绿而呈淡**,整个叶片变黄,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花茎变红褐色,花蕾干瘪或脱落。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第二代产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温暖多雨条件有利病害发生,植株长势弱,加重病害发生。栽种过密,通风不好,地势低洼,排水**以及施氮肥过多都使病害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 合理施肥,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或地表湿度过大。 采收后拔薹割叶集中烧毁,并及时翻土;早春松土、除草。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代森锌500~600倍液或40%稻瘟净600~7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初侵染从叶尖开始呈现苍白圆形小斑点,以后顺叶边缘逐渐向下扩展变黄褐色而干枯,湿度大时病部产生黑色霉状物。病菌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产生的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温暖多雨条件有利病害发生,植株长势弱,栽种过密,地势低洼,排水**等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常用等量式0.5%~0.6%的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防治,出现病害后7~10天喷1次,共喷2~3次。 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花薹。叶片初生浅**小斑点,扩大后呈椭圆形暗绿色病斑,最后发展成梭形或纺锤形大斑,边缘深褐色,**由黄褐色变成灰白色,病斑四周有**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背面有粉红色霉层。干燥时易破裂,病重时全叶发黄枯死。花薹感病,症状与叶部相似,有时多个病斑愈合成长达10多厘米的凹陷病区,病斑上常有较厚的淡红色霉状物,轻者影响花薹生长及花蕾形成,重者花薹折断而枯死。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及厚垣孢子在病叶、薹秆和土壤中越冬,借风雨传播。田间一般3月中下旬开始发病,是每年黄花菜发生最早的一种病害;4月下旬至5月中下旬发病最重,6月下旬停止蔓延。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性;采摘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湖南省用三色粉(熟石灰、草木灰、硫磺粉20:10:1)在雨后喷撒,每亩45~60千克,兼有预防和治疗效果。 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从叶尖开始变成暗绿色,后变暗**,并向叶基扩展,病斑边缘褐色,密生小黑点,严重时叶片枯死。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借雨水传播,5~6月为害严重。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1:1:100波尔多液、5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白绢病主要在叶鞘基部近地面处,整株或外部叶片基部,开始发生水渍状褐色病斑,后扩大,稍有凹陷,患部呈褐色湿腐状。在病部产生白色绢丝状物,蔓延至整个基部,甚至附近的土壤中也有白色绢丝状霉层。潮湿时产生紫**菌核,后变茶褐色至黑褐色,油菜籽大小。受害叶片因水分和养分输送受阻而变黄枯死。菌丝从外部叶片扩展到内部叶片,最后使整株枯死。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风雨传播;6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高温高湿度条件下易发病。 防治方法: 采收后清园,减少越冬菌源。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800倍液或70%托布津80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褐斑病危害叶片,病部初生水渍状小点,后变成浅**至黄褐色纺缍形或长梭形病斑,边缘有一条非常明显的赤褐色晕纹,再外层与健部交界处有一圈水渍状暗绿色的环。病斑比叶斑病略小,一般为0.1~0.2厘米×0.5~1.5厘米,有时病斑愈合成不规则状,后期病斑**密生小黑点。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风雨传播,一般发生在6~7月。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洒。 红蜘蛛危害叶片,成虫和若虫群集叶背面,刺吸植株汁液。被害处出现灰白色小点,严重时整个叶片呈灰白色,最终枯死。防治方法:用15%扫螨净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3%克螨特2000倍液喷雾。 蚜虫蚜虫主要发生在5月份,先危害叶片,渐至花、花蕾上刺吸汁液,被害后花蕾瘦小,容易脱落。农药防治方法:用马拉硫磺*剂1000~1500倍液或乐果溶液喷洒。 生物防治方法:新鲜小辣椒研磨兑水直接喷杀。特别注意:黄花菜鲜食地区,因为新鲜黄花菜每天采摘直接售卖,发现花蕾有蚜虫严禁使用农药喷杀,必须使用生物防治办法。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