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水产品营养与安全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绿色水产品分别是什么(绿色的水果有哪些)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绿色水产品分别是什么
河虾,河蟹,草鱼
鱼鳞片有什么营养价值?
吃鱼鳞有哪些好处?
要保障捕捞水产品的质量安全,运输时应注意什么?
捕捞渔船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执行,提高装卸质量、杜绝装卸过程中包装物的破损,确保水产品不受二次污染。
(1)所有设备和器具应定期和根据需要进行清洁和消毒。在渔港码头上,鲜鱼应该冷藏运输,分装和加工过程尽量小心,减少延时。
(2)运输水产品必须采用清洁、无异味的冷藏车(船),使用前必须清洗消毒。在贮存和运输期间,应定期检查暂养箱。受损伤的、患病的鱼以及死鱼一经发现应立即清除。
(3)活鱼运输箱中使用海水时,对易被海藻毒素污染的品种,应避免使用藻类浓度高的海水,或对其适当过滤。
(4)活鱼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应进行投喂。投喂会迅速污染运输箱中的水。
(5)活鱼运输箱的材料、泵、过滤器、水管、温控系统、中间和最后的包装或容器不应对鱼有害或危害人体健康。
运输工具与鲜体接触部分应采用适合的抗腐蚀材料,并且具有光滑的非吸收表面。地板应能充分排水。长途外运水产品应尽量采用冷藏车和冷藏船,确保温度保持在-18℃或更低。运输过程应最大限度地降低新鲜鱼的腐烂率和损坏度。在装载之前预备**容器,在装载和卸下冷冻鱼产品的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暴露,以免温度升高。
医生要求吃低脂肪食物,请问需要低于百分之多少才算低脂肪
低脂食品标准是脂肪含量液体每100毫升不超过1.5克,固体每100克含量不超过3克。不过对于实际情况没多少参考价值,医生说的低脂饮食,是让你少吃或不吃那些**三酯和胆固醇比较高的食物。从水产养殖的角度来说,怎样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
只要是减少抗生素滥用,此外,水产上市之前要保证一定时间的休药期。水产加工行业如何提高现有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等方面将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
完善我国水产品管理体系(1)实行全过程的综合管理 在生态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加工制造、经营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质量监控。 (2)完善监管方式 目前只重视认证的标签作用,忽视了其基本作用。 (3)完善国家的立法 通过完善国家的立法,使各相关部门职责明确。 (4)制定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和处理办法使监控工作真实、有效,全面提高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 完善水产品安全认证体系(1)规范国家的认证市场 目前,我国水产品企业对认证的积极性还不高,主要原因是国家未把水产品企业通过认证纳入法制轨道。 (2)建立权威的认证机构 要保证认证机构**、公正、高效地开展工作。认证机构要借鉴其他行业的经验,不断完善认证体系。 (3)培训高水平的审核队伍 要加快选拔、培训审核员,其中培训队伍、培训基地建设、培训基金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4)完善认证审核程序 尽可能减少行政干预,保证水产品认证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权威性。目前水产品企业认证是自愿的,企业是认证工作的主体。只有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使企业充分认识到质量认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证机构才能生存和发展。 3 完善水产品的监管体系(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根据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我国渔业自然生态区域和行政区域特点,从我国农业质量监督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统筹规划,建成以主要水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渔业环境、种质资源、投入品相结合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2)突出重点,按需建设 在建设布局和计划安排上,重点加快健全县级快速检测站,为推进水产品市场准入提供技术保障。 (3)整合资源,提升档次 整合现有监管资源,优化投入结构,部级专业性质检中心突出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区域分布;各省的水产品质检中心可并归于部级质检中心确保整个体系建设的高起点、高水平,避免低水平重复。信息共享,各方信息及时反馈,综合处理。 (4)源头做起,预防为主 安全监管要从源头抓起,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严格渔药使用和生态环境的管理。能够**相应扶持政策,留住并吸引优秀人才从事质检工作。 4 完善我国水产品的标准体系 (1)采用国外先进标准和国际标准 国外先进标准和国际标准反映了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技术水平。采用国外先进标准和国际标准,实际上是一种廉价的技术引进,对消除技术贸易壁垒、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这些国际标准,以提升我国水产品标准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与国际接轨。 ①采用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标准的建议我国水产品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以养殖为主是我国水产品与国外水产品的最大区别。食用习惯与国外也有较大差别,可等同、等效采用的国际标准很少。目前,我国出口水产品主要是初级加工产品,以及鲜活水产品,因此在产品质检 方面建议主要采用ISO标准。 ②采用CAC(食品法典委员会)水产品标准CAC在食品安全标准方面制定了很多的标准,为各国广泛采用。其水产品加工操作规程具体而且完备,我国水产品出口多是鱼、贝类、虾、蟹类,都是初级加工产品,根据我国水产品出口的特点,我们不仅需要产品的质量标准,而且更加需要操作技术规程。 (2)水产品加工专业标准制订、修订 ①加强转基因水产品、无公害水产品的产品标准的制定; ②制定新产品标准,打击假劣产品; ③重视水产品的检测技术,开展关键性标准的先期研究工作。 (3)建立完备的水产品加工专业标准资料库 收集欧洲、美国、加拿大、日本等主要水产国的产品标准、安全法规、兽药限量标准及准则。国内与本专业相关的食品卫生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标准、水产品检验检疫标准及国内的地方标准与企业标准等。 (4)加强标准的宣传工作 在新标准发布实施之前,召集行业主管部门及相关的生产企业有关人员进行标准的宣传工作,普及标准及标准化知识;使企业清楚产品标准的重要性,在国家进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时,产品标准作为产品检验、质量判断的依据。 (5)培养后备人才,争取经费支持 在主要水产高等院校开设水产加工与质量检验及标准化的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培养水产加工与质量检验及标准化方面的研究生。 5 完善我国水产品法律法规体系 建立我国水产品技术法规体系,对现有技术法规进行清理、补充;明确和完善我国水产行业的行政管理与安全条款,建立我国自己的技术性贸易措施。 6 加强水产行业协会的建设 使协会能真正起到引导生产、技术支持作用,促进行业协会的标准化管理,加强行业内的自律行为,避免无序竞争,提高协会的凝聚力。 7 市场准入制度是**全面控制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核心环节,市场需求有利于调整水产品品种布局、结构。只有加强对市场经营者的管理,才能创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竞争环境,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对水产品生产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对于基本生产条件、能够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企业,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准予生产获证范围内的产品;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准生产水产品。这就从生产条件上保证了企业能生产出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产品。 (2)对企业生产的水产品实施强行检验制度。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不准出厂销售。对于不具备自检条件的生产企业强令实行委托检验。这项规定适合我国企业现有的生产条件和管理水平,能有效控制产品出厂的质量。 (3)对实施水产品生产许可制度的产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对检验合格的水产品要加贴市场准入标志——QS标志,没有加贴QS标志的水产品不准进入市场销售。这样做,不仅便于广大消费者识别和监督,还便于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生产企业提高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感。 8 加强水产品安全信息监测(1)编写水产品安全状况报告 各地要在全面收集和分析本地水产品安全信息的基础上,定期评价食品安全状况,编写本地区水产品安全状况报告,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集中整治。 (2)加强重点水产品品种的监测 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各地区有选择地开展重点水产品品种的信息监测,动态了解水产品安全状况,评价水产品安全控制措施,形成专项报告。 (3)推进水产品安全信息与预警平台建设加强日常水产品安全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送,及时向上一级部门准确报送地方水产品安全法规制定情况、水产品安全综合监督情况、重点品种监测和抽检结果及重大水产品安全事件调查与处理情况等日常信息,推进水产品安全信息统一发布制度的实施。 9 深化水产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结合本地实际,有重点地选择部分水产行业进行水产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水产品安全信用征集、评价、披露等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水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档案,推进信用分类监管,对水产品企业实行奖优罚劣,对严重失信的,坚决淘汰出局。 10 全面开展水产品安全综合评价 不断完善水产品安全综合评价制度,使综合评价更加科学、规范、公正、权威。省、市、县**水产品安全综合监督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全面开展水产品安全综合评价,上级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下级部门实施综合评价工作的督促和指导,积极探索综合评价与日常监督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综合评价的效能。 11 搞好水产品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要强化水产行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及时可靠的市场动态信息,有利于出口企业捕捉商机,生产适销对路产品。既要研究国际市场的商品供求信息,又要搜集国内特色水产品、龙头水产品企业信息。 12 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和食品召回制度 (1)进一步完善水产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事故报告、通报、预警机制,省市县**水产品综合监督部门应制定重大水产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并建立专家库,一旦发生重大水产品安全事故,能做到报告及时、反应迅速、控制有力。 (2)尽快落实水产品召回制度 水产品生产者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或发生水产品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停止生产,并召回已上市销售的不安全水产品;水产品经营者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或发生水产品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停止销售,并召回已出售的不安全水产品。尽快建立并完善与《产品质量法》相配套的**食品召回行政法规。 13 加大执法力度 应加强执法监督,加大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打击制假造假行为,严惩害群之马,保护按章办事、遵纪守法的从业者。影响水产品安全性的因素有哪些
馒头中的增白剂,餐饮中的增味剂,地沟油,食品运输过程中的防腐剂,蔬菜的农药,土壤中的重金属物质,有些食品的苏丹红,海鲜中的线虫病,还有瘦肉精、三无产品。另外,还发现市场上一些绿豆芽含有氮化肥;一些色泽好看的菜梗是用**腌制出来...水产品的捕获和运输中是如何保障质量安全的?
(1)捕获前应根据不同养殖品种,采取不同的停药和停饵时间,确保养殖产品满足休药期的规定。(2)捕获前按照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结合自身养殖环境和养殖过程的实际情况对产品进行全部或部分指标的检测,检测结果符合要求后方可捕获和销售。
(3)捕获过程中,宜选择适宜的天气和时间,小心操作,防止捕获产品受伤:①应采用尽量减少机械损伤和使养殖水产品紧张的捕捞技术;②捕捞后,应尽快用清洁的水体清洗养殖水产品表面,以使其不附着过多的泥和杂草;③应以卫生的方式处理养殖水产品;④捕捞操作行动应迅速,以保证养殖水产品体表温度不会产生较大差异。
(4)应保持捕获用具、盛装用具、净化和水过滤系统、运输工具等与养殖产品接触表面的清洁和卫生,包装材料应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还应对冷藏设施、供水系统、制冰设备等进行检修和清洁。禁止使用对人体有害的防腐剂和保鲜保活剂,确保水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
饮食与健康有什么关系?
食物的选择与健康有多大关联?全球性的疾病威胁居然与受饮食习惯相关!水产饲料有哪些潜在的危害
影响水产饲料安全的因素主要有:1.饲料中天然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 棉籽饼、菜籽饼、大豆饼(粕)、蓖麻饼(粕)等饲料,本身就含有棉酚、异硫氰酸酯、胰蛋白酶***、凝聚素、光敏物质、硝基化合物等抗营养因子,这些物质轻者降低饲料消化率,重者引起鱼类中毒,并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2.微生物污染 饲料及其原料在运输、贮存、加工及销售过程中,由于保管不善,容易污染上各种霉菌和**菌及其毒素,主要有致病性细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各种霉菌(如曲霉菌、青霉属菌、镰刀菌属菌等)及其毒素、**(或朊蛋白)、弓形体。有许多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病原微生物通过被污染的饲料使鱼类致病,并污染水产品而危害人类健康。饲料霉变不仅会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更为严重的是它们能产生多种毒素,尤其以黄曲霉毒素B1毒性最强,有很强的致畸、致癌性,急性中毒会引起水产动物死亡,更多的是慢性中毒,毒素在动物体内蓄积,影响水产品的质量,危害人体健康。
3.饲料配制过程中的人为因素 近年来,随着饲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饲料添加剂被广泛用于配合饲料中,对促进鱼类生长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起了重要作用,但这类物质的滥用和不按规定使用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对饲料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1)非法使用违禁药品,不按规定使用药物添加剂:饲料中抗生素及一些药物添加剂的添加容易引起药物残留,是目前影响水产品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如喹乙醇曾是我国水产配合饲料中使用最多、最主要的促生长剂之一,但是近年来研究发现,过量地使用喹乙醇会引起水产动物抗应激能力下降,甚至死亡。过量残留还会导致人们食用后的安全危害,农业部已经于2002年将其列为无公害水产品的禁用渔药。另外,目前使用较多的***,对其安全性还需进一步考证,欧盟已开始逐渐禁用。
(2)有毒金属元素:饲料中的铅、汞、无机砷、镉、铬等重金属含量超过一定限度,会对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造成危害,并且这些元素可以在鱼体内富集,其残留量过高会影响人们食用的安全。水产配合饲料中重金属的来源主要为动物性原料,如鱼粉、皮革粉等,预混料的矿物质添加剂也是有害金属的来源之一。
(3)农药:不适当地长期和大量使用农药,可使环境和饲料受到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对动物健康和生产以及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农药的种类繁多,按其化学成分可分为:有机磷制剂、有机氯制剂、有机氮制剂、
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类和砷制剂、汞制剂等。大部分农药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在环境中的残留期长,可在动植物体内长期蓄积,通过食物链对鱼类和人体产生中毒效应。
(4)多氯联苯:常见的多氯联苯(PCB)为三氯联苯和五氯联苯,广泛应用于工业如电器设备的绝缘油、塑料和橡胶的软化剂等。生产和使用PCB的工厂“三废”的任意排放成为PCB的主要污染源,含PCB的固体废物燃烧以及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挥发等也可造成污染。鱼油和鱼粉是水产饲料受PCB污染的主要来源。大部分海产鱼油中均含有少量PCB,添加于水产饲料后,由于养殖鱼类的不断摄食而产生累积,因其具有亲脂性,主要蓄积在脂肪组织及各脏器中,从而对鱼类产生危害。(5)油脂酸败和组胺:鱼粉和鱼油是渔用饲料加工的主要原料,它们都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极易**酸败。饲料脂肪**酸败也称饲料哈变,是油脂长期储存于不适宜条件下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其中含有不饱和键的物质(脂肪、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及其它脂溶性物质)发生**反应产生游离脂肪酸、酮和醛等多种**产物,使其酸价、过**物值及熔点增高,并对油脂的感观性质发生**影响的变化。长期摄入酸败油脂,会使动物体重减轻和发育障碍,**病变。
水产饲料中鱼粉用量一般都较高,鱼粉原料不新鲜或贮存时间过久,其鲜度就会下降,挥发性盐基氮(VBN)和组胺含量升高。实际上使用不新鲜、**霉变的鱼或肉制品制作的鱼粉或肉骨粉产品,其生物胺含量一般都较高,其中主要是组胺。组胺是组氨酸的分解产物,是组氨酸在莫根氏变形杆菌、组胺无色杆菌等细菌存在的组氨缓脱羟酶作用下,脱去羟基后形成的一种胺类物质。它是一种毒素,动物摄入一定量的组胺后会引起中毒。因此组胺含量可作为鱼粉或肉骨粉鲜度下降的重要指标。
(6)转基因饲料原料:转基因饲料的安全问题目前尚无最终答案,但已经大量应用于水产动物饲料中,其潜在的风险依然存在。比如用转基因原料生产的饲料饲养出来的动物是否会产生遗传污染;这样的动物性食品是否与非转基因食品实质等同,无显著差异;转基因食品在某些情况下是否会产生过敏;对生态安全性有无影响等。目前已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了高油、高赖氨酸玉米、“双低”油菜、高蛋氨酸大豆、无色素腺体棉花等,它们中的一部分已被用作饲料原料,这些原料具有营养价值高的特点,但对其安全性问题,仍须保持足够的谨慎和正确的评估。
(7)益生菌:目前,虽然国内外已有大量商品化的益生菌(益生素)问世,但是除了对酵母、芽孢杆菌和*酸菌的研究相对深入一些外,大部分益生菌的研究只是停留在对作用效果的研究上,而且这些研究结果还很不系统,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支持,对机理研究的不深入会在益生菌的使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益生菌的安全性问题。许多微生物有益生作用,但是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副作用。许多益生菌的应用还存在着争议,如肠道球菌既能维持人或动物肠道内微生物的菌群平衡,用于治疗胃肠炎,也是一些食物中的正常菌群,但是它同时也可能产生细菌毒素,污染食品,导致食物中毒。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些益生菌株如果含有可转移的耐药性因子,对生物安全绝对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