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罗非鱼怎么来中国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我国引进的罗非鱼主要有哪些品种?(罗非鱼新品种)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我国引进的罗非鱼主要有哪些品种?

我国自1956年首次从越南引入莫桑比克罗非鱼,因其形状似鲫鱼,故又称非洲鲫鱼,此后先后引入各种罗非鱼。1978年,长江水产研究所引进尼罗罗非鱼,是最早引入我国的尼罗罗非鱼,目前养殖地区也较多。1988年,湖南湘湖渔场从埃及尼罗河阿斯旺坝下游引进尼罗罗非鱼,该鱼在一些地区有养殖。1992年,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从美国奥本大学引进了原产于尼罗河下游的尼罗罗非鱼,也有一些良种场采用该种鱼。1999年,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又从埃及农业和农垦部水产研究中心实验室引进了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现已推广到许多地区。奥利亚罗非鱼则主要是1983年由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从美国奥本大学引进,该种鱼主要用于与尼罗罗非鱼杂交以生产全雄罗非鱼,也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奥利亚罗非鱼。另外,其他一些单位也多次引进了各种罗非鱼。

在中国泛滥,出口量全球第一,是什么物种?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罗非鱼很多人都见过,在中国南方地区,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鱼类,甚至在市场上也有售卖这种鱼,但其实罗非鱼是一种外来物种,它的原产地是非洲地区,这是一种热带鱼,生成快、产量高、食性杂、疾病少、繁殖力强,非常适合养殖,因此被中国人引进。

我国引进的罗非鱼主要有哪些品种?

现在罗非鱼是中国主要的养殖水产之一,中国南方,广东、广西.海南等温度较高的地区经常养殖罗非鱼,并且在野外,罗非鱼的数量也非常多,很多养殖场的罗非鱼,因为洪水,放生等原因,外逃到野外,在野外繁衍,在南方一些水域,罗非鱼已经有些泛滥成灾的趋势。

罗非鱼在中国泛滥,中国人却不爱吃

罗非鱼其实是一种味道十分不错的鱼,肉质鲜美,少刺,蛋白质含量高,有着“白肉三文鱼”,“21世纪之鱼”等称呼,但在中国,罗非鱼不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鱼,中国本土的鱼类资源已经非常丰富,因此中国人比较爱吃本土的鱼。

而罗非鱼,却不符合很多中国人的口味,很大一部分人认为罗非鱼有一种奇怪的土腥味,因此不愿意买罗非鱼,所以罗非鱼在中国的市场上并不常见,尤其是一些北方地区更少有,在罗非鱼养殖的产地,市场上售卖的比较多。

不过虽然中国人不爱吃罗非鱼,但罗非鱼在中国却并没有形成一种入侵物种,反而养殖业还越来越旺盛,近些年来是鱼类养殖的一个热点之一。

国内不受欢迎的罗非鱼,在国外却是畅销品

罗非鱼是一种连联合国都在推荐养殖的鱼种,这是一种便宜,但是营养丰富的鱼类,现在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养殖罗非鱼,年产量超过300万吨,而我国现在已经是罗非鱼养殖量全球第一的国家,并且近十年来,中国的罗非鱼产量在以9%的增速在增加。

罗非鱼成为中国四大本土鱼外,第五大养殖鱼类,2018年,中国的淡水养殖产量为162.5万吨,而中国虽然是人口大国,但中国生产的罗非鱼除了少部分内销外,大部分都是出口到国外,罗非鱼制作的鱼片,鱼排也深受外国人的喜欢。

为什么外国人这么喜欢吃罗非鱼呢?这是因为罗非鱼是一种非常适合食用的鱼类,外国人很多都不会挑鱼刺,而罗非鱼不用担心会被于此卡住,并且这是一种科学机构非常推崇的鱼类,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联合环境保护局于发布的《国民健康饮食指南》中,就将罗非鱼列为水产品中的最佳选择之一,美国人均一年要吃掉1.25斤的罗非鱼,对于欧洲很多国家来说也是如此,而对于非洲等贫穷地区的国家,罗非鱼是本土鱼,价格也便宜,也是一种十分适宜食用的鱼。

罗非鱼的生活习性如何?

罗非鱼是一种杂食性鱼类,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罗非鱼不能忍受低温,在10摄氏度左右冻死。有些罗非鱼是靠嘴孵化的,也就是说,雌性把受精卵放在嘴里,直到孵化成幼鱼。这种行为对它们的繁殖非常有益。

在一些罗非鱼繁殖之前,雄性会挖掘底土,建造一个具有强烈地域性的盆栽巢。雌鱼在巢中产卵,孵化后将幼鱼含在口中。

扩展资料:

营养价值

罗非鱼营养极为丰富和全面,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和必需氨基酸,蛋白价值类比鸡蛋,而蛋白含量则比鸡蛋还要高30%以上;

罗非鱼低脂肪,所含脂肪又多为多不饱和脂肪酸,降血脂、活血管,有益于心血管健康;另外,罗非鱼含有丰富的钙、铁、锌和B族维生素等微量元素,可增强机体的能量代谢和合成代谢,使人保持年轻活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非鱼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健康网-清蒸罗非鱼,益脾养肝

尼罗罗非鱼的品种由来

尼罗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属于鲈形目丽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有称丽鲷科,丽鲷属)。学名Tilapia nilotica (linnaeus),原产于非洲约旦的坦噶尼喀湖,现已广泛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所引进,是联合国推荐养殖的优质水产养殖品种。尼罗罗非鱼体型似鲫鱼,体型侧扁,背鳍而高,磷大,体色黄棕色,腹部白色,体侧有黑色纵条纹。喜高温、耐低氧、高盐度,海、淡水中均能生活。杂食性,成鱼喜食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抢食力强,生长迅速,雄鱼生长速度大于雌鱼。性成熟早,繁殖力强。尼罗罗非鱼是1978年由长江水产研究所首次从尼罗河引进,与我国早年引进的莫桑比克罗非鱼相比,体型较大,生长较快。尼罗罗非鱼体短、背高、体厚而侧扁,呈鲈形。体色为黄棕色,上半部较暗,下半部转亮,呈银白色,喉、**为白色;有的个体全身呈黑色。体色随环境的变化而有适应性的改变。体侧有黑色横带9条,分布于背鳍下方7条,尾柄上2条。尾柄上半部和鳃盖后缘有一黑斑。背鳍的边缘为黑色。背鳍和臀鳍上有黑色和白色的斑点。尾鳍终生有明显的垂直黑色条纹8条以上。尾鳍、臀鳍的边缘呈微红色。用于奥尼鱼制种的尼罗罗非鱼一定要是原种。

罗非鱼被中国列为入侵物种,为什么有些吃货们却不吃罗非鱼?

罗非鱼,原产于非洲坦噶尼喀湖,外形上类似鲫鱼,因此又叫非洲鲫鱼。它有着异常强大的生存能力,无论海水,还是淡水都能生存。可作为一种成功的入侵物种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有些人觉得罗非鱼太脏了。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最爱混迹在城市的排污口,被列为世界十大脏鱼之一。日常就爱在脏水里翻腾,特别是野生罗非鱼,让不少吃货望而生畏啊。这鱼再好吃也怕吃出病来啊,罗非鱼一剖开就能看见一层黑膜。里面含有很多的细菌和毒素想想就不敢吃了呢。野生罗非鱼就更加了,生长水质难以保证还可能携带有鱼病。

而且有的人觉得罗非鱼吃起来带着股土腥味,实在是不好吃。不过也有人觉得不吃罗非鱼的人,根本不配叫吃货。罗非鱼明明好吃又便宜,不仅肉质细嫩骨头少,还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甚至被称为不需要蛋白质的蛋白源,鱼好不好吃靠的是做饭的手艺,来来来广东人教你做罗非鱼啊。红烧清蒸炖汤都可以哦。绝对是带过的最成功的一届入侵物种了,

首先咱们先说两个事情啊,其一“罗非鱼”并不是一个类似“草鱼”、“鲫鱼”这样的准确描述,而是丽鲷科的丽鲷属Oreochromis和非洲鲫鱼属Tilapia等多种被引入国内养殖鱼类的一个统称。其二提问的这个逻辑关系有点不通顺,一种鱼是不是被列为入侵物种,跟吃货们吃不吃它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啊,入侵物种的治理也不是全靠“吃”完成的啊。

什么是罗非鱼?中国的罗非鱼之都是哪个城市?

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原指以莫桑比克为模式产地的口孵非鲫属鱼类物种:莫桑比克口孵非鲫(学名:Oreochromis mossambicus),现为慈鲷科非鲫属及口孵非鲫属等属数种鱼类的共同俗称;英文里统称为Tilapia。

广东省茂名市为“中国罗非鱼之都”。

罗非鱼俗名南洋鲫、非洲仔、福寿鱼,罗非鱼原产于非洲的坦噶尼喀湖,外形类似鲫鱼,鳍条多棘,形似鳜鱼。福寿鱼属广盐性鱼类,在海水、淡水中均可生存。对低氧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一般栖息在水的底层,通常随水温度变化或鱼体大小改变栖息水层。有着优良的适应能力及强大的繁殖力。

广东省茂名地区属热带季风暖湿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市年平均气温23℃左右。从上世纪50年代引入罗非鱼养殖,通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全市罗非鱼养殖面积22万亩,约占全市淡水养殖面积的58%,年产罗非鱼18万吨,产量占全省1/3,全国1/6,年产值超15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罗非鱼产区。2010年1月,茂名市被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中国罗非鱼之都”称号。

大量的罗非鱼在中国泛滥成灾,有办法应付吗?

放荒鱼塘的罗非鱼泛滥成灾,小池抓到不想抓,每次过来都抓爆桶

罗非鱼怎么来中国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