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潜江扶龙龙虾饲料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2015养殖业前景分析,2015养殖什么最赚钱(养殖业的前景分析)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2015养殖业前景分析,2015养殖什么最赚钱
最好是根据当地地理环境选择养殖品种。15年上半年生鹅的价格以及种蛋价格都挺高,但需要合适的水源,黑山羊价格挺高销路也不错,但需要大面积的放养空间。纯收益=毛利润-成本,成本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养殖环境和饲料,所以希望能先前制定养殖计划,用最少的资源赚最多的钱。希望能帮到你,谢谢!
国内外农业GIS发展现状
在国外,早在20世纪70年代,GIS就开始应用于农业领域,先后应用在耕地调查、土地资源评价、农业资源信息管理等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后,GIS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和普及,主要用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土地的农作物适宜性评价,农业生产潜力研究,农业系统模拟与仿真研究,集成现代高新技术的“精确农业”的研究与应用,农业生态系统监测与定量研究,农场的调查、规划、管理及农业投入产出效益与环境保护研究,森林病虫害控制等(王璐等,2005;褚庆全等,2003)。如欧盟自1988年以来通过MARS计划开展了利用RS、GIS技术对欧盟各国的耕地、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进行监测,每2周向欧盟农业总部提供农业生产形势监测报告,同时将监测结果用于农业补贴的申报核查和共同农业政策的改革。MARS项目监测的作物品种多达18种,包括油料、土豆、葵花籽等,每年发布6 期综合性监测通报(Michael et al.1997)。可见,国外GIS应用于农业的范围广、程度深、水平高,而且将GIS与GPS、遥感、Internet等高新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集成优势,及时有效地解决农业生产和农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将GIS应用于农业领域。GIS在农业资源信息管理、农业区域规划、粮食生产和流通辅助决策、农业生产潜力评价、农作物估产、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饶卫民等,2004),一些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农业生产,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如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自1998年开始在总结以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农作物的遥感估产的集成并建立“中国农情遥感速报系统”,实现全国范围的农作物长势监测,并逐步开展覆盖全国的小麦、玉米、稻谷、大豆估产和粮食总产量估算,为国家有关部委的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系统在1998年的洪涝灾害后的重建和粮情判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吴炳方,2004)。
1)利用GIS软件中提供的各种评判方法和区划建模,进行不同农业区划方案的动态模拟与评价,编绘综合评价图、区划图,直观定量地显示区划结果,以保证区划方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先进性。
2)根据土壤类型、质地、有机质含量、氮磷钾等化学元素及其对某种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在GIS中分析运算,进行土壤适宜性评价,实现土地适宜性的分等定级。
3)利用GIS对各种空间数据进行分析,识别作物类型,统计播种面积,进而分析作物生长过程中自身的态势和环境的变化,构建不同条件下作物生长模型和多种估产模型,从而实现利用GIS进行作物估产和监测的功能。
4)根据作物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确定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种植的农业气候区划指标,利用GIS技术对该地区作物种植区进行农业气候区划,划分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种植区,即利用GIS进行农作物种植适宜性评价,为农业结构调整和作物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5)将GIS与遥感结合(李德仁,2003),快速、准确地查清、核算、监测区域农业资源;农作物产量估算;开展农业灾害预测与预防研究。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分布图、地形地貌图等一系列专题信息图件,并进行叠加分析;利用RS实现对农业资源的定期动态监测,并及时更新GIS空间数据库等。
此外,GIS还渗透到农业领域的其他方面,如建立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农业GIS信息采集平台、利用GIS评价农业化学品投入的效率、农业灌溉的空间预测、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模拟、农业小流域治理、农业气象服务、农业生态规划等。
新常态下,如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随着新时期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农机化发展增速有所回落,同时也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情况,需要认真研究、科学谋划。我感觉,这些新情况主要来自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从国家扶持政策来看,力度不断加大,但资金规模不可能像前些年那样跳跃式增长。 1.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报废更新、深松地也纳入了补贴范围,下一步,在坚持“缩范围、降定额、促敞开”的同时,开展新产品补贴试点,研究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需求。近几年,涉农项目的整合力度逐年加大,不少项目被整合,但农机补贴没被整合,而且近年来基本保持了237.5亿元的规模,这充分说明了国家对农机补贴政策实施成效的肯定和对农机化的重视。下一步怎么进一步完善需要继续研究。 2.大的政策方面,《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0》,去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把农机装备作为十大重点支持的领域之一,农业部、工信部已经做了多次调研、论证,报经国务院批准,由发改委、工信部、农业部共同发布实施。 3.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将农业机械化作为主要一节,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受到国家的重视,怎么将这些扶持政策落实需要研究。第二个方面,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对农机品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新要求。7月30日在吉林召开的全国农业机械调整座谈会上,韩长赋部长提出九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很多需要农机装备支撑。2015年,棉花种植面积减少530万亩,玉米减少3000万亩,大豆、饲草作物增加。农机如何适应,支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三个方面,从农民需求看,呈现多样性。随着土地流转进程的加快,种植大户、合作社大量涌现,这些新型职业农民对传统机械的需求是品牌化,价格因素已经退居次要位置。同时,随着人工成本的上涨,经济作物机械迫切需要解决没有机械可用的困境。第四个方面,从生态文明建设看,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农机产品应是支持重点。建设社会**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的五个方面,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它包含农村的经济建设、**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是“四位一体”现代化建设在农村的实施。比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对农村经济建设的要求,管理**是对农村**建设的要求,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要求,而乡风、村容、管理又是对农村社会建设的要求。
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关键是为了全面实现农民的利益。无论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还是乡风、村容与管理**,核心都是为了农民,不仅要实现农民的经济利益,还要实现农民的文化利益、**利益、环境利益。
扩展资料
**提出了新农村建设标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要做好这五个方面的工作,必须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从善待百姓做起。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提出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