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较大的泥鳅种类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养什么品种的泥鳅最好(泥鳅哪个品种最好)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养什么品种的泥鳅最好

目前大多数都养殖**泥鳅,大点的二条就有一斤,因为它长得快抗病能力强,也有养本地泥鳅的,它长得慢但消费者喜欢买,价格也要比**泥鳅高三分之一。

泥鳅与黄鳝的区别

1、品种不同:

泥鳅属于鳅科,我国南方分布较多,北方不常见。全年都可采收,夏季最多,泥鳅捕捉后,可鲜用或烘干用。可食用、入药。泥鳅被称为“水中之参”。

养什么品种的泥鳅最好

而鳝鱼属合鳃鱼目,合鳃鱼科,黄鳝属。亦称黄鳝、罗鳝、蛇鱼、血鳝、常鱼、长鱼等。

2、体型不同:

泥鳅体为长圆柱形,尾部侧扁,口下位,呈马蹄形。口须5对,上颌3对,较大,下颌2对,一大一小。尾鳍圆形,鳞片细小,埋于皮下。体背及背侧灰黑色,并有黑色小斑点。体侧下半部白色或浅**。

黄鳝体细长呈蛇形,体前圆后部侧扁,尾尖细。头长而圆。口大,端位,上颌稍突出,唇颇发达。

3.营养成分不同:

泥鳅每100g泥鳅热量15.00大卡,碳水化合物2.90g,脂肪0.20g,蛋白质0.80g,纤维素0.50g,泥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还有多种维生素,并具有药用价值,是人们所喜爱的水产佳品。

黄鳝每100g含水分80g,蛋白质18.8g,脂肪0.9g,灰分1g,钙38mg,磷150mg,铁1.6mg。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

收益:两者都有一定的营养价值,而且成活率高,养殖可以用来销售。

黄鳝为经济性食用鱼,一般以活鱼贩售,市场上的黄鳝多是人工养殖,以南部养殖较多。泥鳅的人工养殖随着市场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全国也都大体呈现这种趋势。泥鳅群体数量大,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

扩展资料:

池塘养鳅,一般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池深70~10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底铺15~20厘米厚的肥泥,池的面积可大可小,以2~3亩为好。池塘应排灌方便,进出水口均用铁丝网防逃。放养前应进行清塘消毒,其方法和用量与鱼苗池相同。

如无生石灰,也可用漂**消毒,每亩用量4~5千克。有条件的话,可在池**和排水口附近设置集鱼坑,便于日后捕捞。泥鳅苗入池前,也应施肥以促使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待施肥后2~5天,鳅种即可下塘。每亩放养30~50公斤,有丰富水源条件的可增加放养量。要根据池塘水质情况,经常投施一些有机和无机肥料,以培肥水质。

另外,每日还要投喂一定数量的人工饵料。投喂的饵料种类有蝇蛆、鱼粉、猪血粉、蚕蛹粉、米糠、麦麸、菜饼等。投喂量可根据不同季节而不同。5~6月为鳅体重的4%~5%;7~8月为8%~10%;9~10月为5%~6%。池塘内要搭设饵料台,饵料要投到食台上,每池可根据大小设3~4个饵料台。

投饵前应检查吃食情况,如发现未吃完,应减少其投量。一般以投饵后2~4小时吃完为度,还要每隔3~5天清洗一次饵料台,以防疾病发生。池塘要经常注入新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池水宜保持中性或弱酸性(pH值为6.5~7.2),并每隔一定时间(15~30天)用1~2ppm的漂**消毒一下,以达到灭菌防病目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泥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鳝

养泥鳅分几种养法

分为:家庭饲养泥鳅,饲养场养殖;
论是家庭少量饲养泥鳅,还是专门的饲养场养殖,饲养泥鳅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泥鳅饲养要点:
  1.泥鳅属温水性鱼类,生活在15—30℃范围内,饲养在最适24—27℃的水温范围。
  2.雌雄泥鳅的鉴别方法,可观其外表:雄的头尖,胸鳍窄长,身体与尾端一样粗细,尾尖上翘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雌的头呈椭圆平型。雌鳅的产卵力极强,一条雌鳅初夏至初秋能产4000粒以上的卵,一般年产2—3次,产卵万粒以上。
  3.由于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所以无论米糠,或者麦、蝇蛆都可以作饵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喂量一般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
  4.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
  5.要捕获泥鳅,首先要把池水放干,采取捕大留小的办法,以确保池内有一定数量的鳅苗,利于继养和高产。
  6. 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
  7. 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15℃,泥鳅摄食量降低,即可进行捕捞。
  二、饲养泥鳅常见错误:
  1、泥鳅和黄鳝切莫混养一池,因为黄鳝要吞食泥鳅。有些养鳝池投放泥鳅是避免黄鳝互相缠绕在一起。
  2、饲养泥鳅的器皿要够高。如果是用池饲养,那池的边缘壁一定要高出水面1.5尺左右,因泥鳅好动,以防窜逃。
  3.不分季节,随便养泥鳅。“夏至”是养殖投放的最佳期,要抓住时间放种苗,而且泥鳅也有冬眠的习惯。
  4.不更换饲养泥鳅的水。我们要定时向池中注入新水,如果发现泥鳅冒顶吞食空气或浮头嚎水,就应立即注入新水,也可用气管池中打气,以缓解水中缺氧。

泥鳅有哪些品种

泥鳅属鲤形目、鲤亚目、鳅科、泥鳅属。本属种类较多,
有泥鳅(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大鳞泥鳅(Misgurnus dabryanus)、***泥鳅(埃氏泥鳅) ( Misgurnus bipartitus )、青色泥鳅(Misgurnus lividus)、拟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guichcnot)、二色中泥鳅(Mesomisgurnus bipartitus)等。在全世界有 10 多种,外形相差无几,通常供养殖的主要是泥鳅。
最近几年来在我们国家,又发展养大鳞副泥鳅( Paramisgurnus dabryanus )和日本的川崎泥鳅。

泥鳅吃什么东西?

泥鳅是底栖鱼类,栖息于河流、湖泊、沟渠水田、池沼等各种浅水多淤泥环境水域的底层。昼伏夜出,适应性强,可生活在腐殖质丰富的环境内。水中缺氧时,能跳跃到水面吞入空气进行肠呼吸。在水池干涸时,潜入泥中,只要泥土有少量水分保持湿润,便不会死亡。

野生泥鳅摄食淤泥中藻类等底栖生物,也取食浮游动物。 人工喂养时,可投喂昆虫、小型甲壳动物、水蚯蚓、嫩植物茎叶等,也可投喂豆饼、豆渣、糙糠等。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体长5厘米以下的鳅苗主要摄食动物性饵料,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体长在5-8厘米时,除了摄食小型甲壳动物、昆虫幼虫、水蚯蚓外,还摄食高等水生植物、藻类和有机碎屑等;成熟后逐渐变为杂食性鱼类,几乎无所不食,凡水中和泥中的动植物及有机碎屑,都是泥鳅的天然饵料。

泥鳅对动物性饵料最为贪食,特别爱吃鱼卵。亲鳅产完卵后,如果不及时取走,往往会把自己产的卵吃掉。

泥鳅觅食主要是靠口须来完成,它的5对触须既是“探测器”帮助寻找食物,又是“过滤器”帮助分拣食物,可口的送入口中,不可口的弃掉,边吃食、边寻找、边移动。

由于泥鳅取食广泛,所以与其他鱼类混养往往能起到“清洁工”的作用。

泥鳅白天大多潜伏在泥中,喜上半夜外出觅食,如果环境安静,有时白天也出来活动。

泥鳅在一昼夜间有两个明显的摄食高峰,上午8-9点和下午3-5点,而早晨5点左右为摄食低潮。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白天投喂是完全可以的。

一般情况下,泥鳅肠胃中的食物为其体重的8-10%;在繁殖季节,摄食量则更大些,泥鳅不同生长阶段的食物是不完全一样的。

黑泥鳅和黄泥鳅哪个好

黄泥鳅肥黑泥鳅长条型的不是很肥。

鳅鱼是什么鱼?

泥鳅养殖什么品种好

我们常见的泥鳅主要有背呈灰色的和黑褐色带黑斑的2种,前者长得快,后者肉质好,都适合北方养殖。大鳞副泥鳅和长薄鳅,也是不错的养殖品种。
外贸是带黑斑的泥鳅,内销的无所谓,灰色的泥鳅生长比较快,大鳞副泥鳅生长更快,看你的销售市场决定养殖品种。

泥鳅好的品种有哪些,推荐下,要生长周期短的,

1 .种类 泥鳅属鲤形目、鲤亚目、鳅科、泥鳅属。本属种类较多,有泥鳅(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大鳞泥鳅(Misgurnus dabryanus)、***泥鳅(埃氏泥鳅) ( Misgurnus bipartitus )、青色泥鳅(Misgurnus lividus)、拟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guichcnot)、二色中泥鳅(Mesomisgurnus bipartitus)等。在全世界有 10 多种,外形相差无几,通常供养殖的主要是泥鳅。
最近几年来在我们国家,又发展养大鳞副泥鳅( Paramisgurnus dabryanus )和日本的川崎泥鳅。
2 .分布 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在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地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天然淡水水域中均有分布,尤其在长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分布极广,群体数量大,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

泥鳅和大鳞副泥鳅外形有别:泥鳅身体细长,尾柄皮褶棱不甚发达;大鳞副泥鳅体较粗短,尾柄皮褶棱特别发达。泥鳅的鳞片小,侧线鳞(这里指沿鳅体某侧中线的纵列鳞)多于130枚;大鳞副泥鳅的鳞片较大,少于110枚。泥鳅的口须较短,末端后伸仅达或稍超过眼后缘;大鳞副泥脚的口角须很长,远远超过眼后缘而接近或超过前鳃盖骨后缘

较大的泥鳅种类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