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如何人工养殖水蚯蚓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蚯蚓如何养殖?(养殖技术蚯蚓)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蚯蚓如何养殖?

一、 蚯蚓的生活习性

1、 喜温:15℃-25℃为最佳温度,为了创造最佳温度,冬季扣塑料大棚或盖塑料布, 夏季盖稻草,多洒水降温,0℃-5℃冬眠,0℃以下冻死,40℃以上死亡,32℃以上停止生长,北京地区10月25日扣棚,盖塑料布,第二年4月10日揭掉,这样蚯蚓生长到12月20日,以后至第二年2月10日,基本上处于休眠,从2月气,防止因温度过高,蚯蚓逃亡,注意及时揭开10日以后,逐渐转入最佳温度,这时要特别注意高温天塑料布。这时最辛苦,白天把塑料布四周揭开,早晚及时盖好,并要及时浇水保湿,这样从3月到6月10日是蚯蚓生长的春季产卵高峰期,高温期,要防暑降温,最好每天浇一次水,8月206月10日至8月20日是夏季日以后至逐渐进入休眠。9月末,是蚯蚓第二次产卵高峰期。

2、喜湿、怕干:蚯蚓体内含水量80%左右,要求饵料含水量60%-80%(以用手握料, 指缝滴水为准),所以要求养殖床含水量在60%以上,这样每天或隔1-2天,必须浇一次水,水不要太大,但要浇透和下层料接上,浇水时间为冬季中午浇,夏季晚上浇,春秋季节可白天浇。

蚯蚓如何养殖?

3、喜暗、怕光:蚯蚓昼伏夜出,在月光下可见活动觅食,养殖床要盖稻草,保持湿润、 遮光。

4、喜空气、喜静,疏松饵料有利蚯蚓生长,我们多年经验是投料前将床翻支一遍(大 约20公分厚)增加透气。这一点很重要,多年来,我们发现床土底层,蚯蚓数量很少,但饵料还是有的,主要就是缺少空气,这样对蚯蚓生长不利。

二、 养殖方法

1、养殖品种: 赤子爱胜蚓,从日本引入的"大平二号"特点是繁殖率高,年增殖200倍以上,定居性好,耐热抗寒,适于一年四季生产,蚓体、蚓粪产量高。

2、 养殖方式: 建场十年,我们一直坚持露天堆肥养殖,我认为,此法低成本,是大规模 生产蚯蚓产品的最佳方法,不须任何投资设备,利用一切空闲地,只要把未经发酵的牛粪、马粪、猪粪做成高15-20厘米,宽1-1.5米,长度不限,放入蚓种,盖好稻草,遮光保湿,就可养殖。我们从几平方米开始饲养,一直到现在,二百多亩地扩繁都用此法,其优点是操作方便,省去了堆制发酵一系列工作,饵料保持养分不受损失,提高了蚯蚓生长速度,易于在农村推广应用。此法也有其缺点:一旦饵料发热,蚯蚓死不见尸,夏季连雨天及暴雨过后,床内不透气,有外逃现象。避免方法是让每个养殖床都有新饵料。饵料搞堆块状,为蚯蚓创造良好自下而上条件。此种方法的关键是要使饵料保持含水量在60-70%,不可过干过湿,否则饵料就会发热造成死亡。

三、 繁殖和生长

1、 产茧量:大平二号蚯蚓每条年产茧在56-58个之间,其中春季占40%,夏季25%,秋季 27%,冬季8%。

2、 孵化率:一个蚓茧平均孵出幼蚓5-8条,最多12条,但是发育完全的幼蚓一般只有3-4条。不同温度孵化所需时间,孵化率不同。

温度 湿度% 15 20 25 30 30 50 70 90

孵化率(%) 89.3 95.6 80 57 11.7 84.6 89 38

孵化期(天) 40 25 20 16

幼蚓生长(天) 90 68 55 40

成蚓(天) 120 90 70 55

3、 生长期:期幼蚓体重增加缓慢,进入毓期后,增长也缓慢,只有在性成熟期前后一个 月内,蚯蚓生长最快。此时采取可获取高产。 另外,蚯蚓生长速度与饵料状态有密切关系。尽管饵料相同,由于其碎细度不同,幼蚓的生长速度可相差1.5倍,所以要保持饵料碎细状态,避免饵料有大小团块(如出现团块,可用水浇湿捣碎),保证蚯蚓快速生长。

4、养殖密度:种蚯蚓数量,应控制在每平方米1万条以内,生产蚓群每平方米3公斤(2-3.1万条),前期幼蚓3万条/平方米,后期下降到2万条。

5、产量:每平方米产量可达10公斤/年,一般在6-8公斤,(因北方每年生产期只有8-10个月)饵料每消耗25-30公斤,可产1公斤鲜蚓,并可获得70%蚓粪,我们多年经验是5方牛粪产一吨蚓粪,鲜蚓50公斤

四、饲养管理

1、 饵料的投喂:及时喂给蚯蚓充足的饵料,是保证蚯蚓快速生长的重要措施。将饵料采用 堆块上投法,厚度为10厘米,不要将床面盖满,不求平整,以便分离蚯蚓。

2、 蚯蚓养殖温度:最佳温度在15-25℃。冬季采用加厚养殖床到40-50厘米,饵料上盖稻 草,再加塑料布,保温、保湿,夏季力争每天浇一次水降温。分期饲养:可分成种子群、繁殖群、生产群,薄饲勤翻,每月给料2次,上料前先翻床,每次给料厚度为10厘米,始终保持饵料新鲜透气,适时采收:夏季每月采收一次,春、秋季节每1.5月采收一次,采收后及时补料。 轮换更新:种蚓要每年更新一次,养殖床每年换一次,以保蚓群的旺盛,防止蚯蚓因自然发展而造成种群衰退

3、 饵料:最好是牛粪、猪粪、马粪、羊粪、兔粪,猪、羊、兔粪加秸杆、稻草。

五、 蚯蚓的采收 最佳方法是自然光照采集法。在养殖床发现蚯蚓,密度达到2-3万条/平方米,80%个 体达到0.3克以上,是最佳采收时间。采收时,提取前24小时前浇足水,不可过干过湿,然后将养殖床上面10厘米饵料的70%集中在水泥地面或塑料布上,利用蚯蚓怕光的特点,逐层扒开,将饵料扒净,最后,使蚯蚓集中在底层,达到收集目的。

水蚯蚓如何饲养

水蚯蚓培育的饲养

1、注水与培育池水位控制

为了保证培育池的水体不缺氧,在培养过程中,以保持微流水状态为好,这样池水不断交换,可防止培育池中因有机肥分解而导致池水缺氧。水流不宜过大,因为太大的水流不仅会带走培养基面上的营养物质和卵茧,还会增加水蚯蚓自身的能量消耗,对增产不利。同样,水流也不能过小,过小的流速一方面会导致池水缺氧,另一方面又不利于代谢废物的排除,容易导致水质恶化。一般认为,流量达到5~10升/分钟即可。

保持培养基表面水深2~5厘米。冬、春季节,如果天气好,白天池水可浅些,以利用太阳光照提高水温;夜晚则适当加深,以利于保温和防冻。夏、秋季光照强烈,池水宜深些,可防止水温过高。

2、遮光

夏、秋季节,在水蚯蚓培育池上空覆盖遮阳网或搭架种植藤蔓类植物遮荫降温,防止青苔的繁殖。

3、投喂

鸡粪、猪粪、牛粪以及米糠、麸皮、面粉等都可用来投喂水蚯蚓。水蚯蚓喜欢吃发酵腐熟的饲料,因此饲料在投喂前最好先经过充分发酵腐熟,还可防止饲料在培育池中发酵使池水缺氧导致水蚯蚓死亡。发酵方法:粪肥可按2%~3%的比例加入石灰粉拌匀后堆沤让其自然腐熟。粮食类饲料按料水比为1:1.3的比例混合置瓦缸中,密封缸口让其自然发酵15~20天;或在投喂前16~20小时按每2千克干饲料加酵母片1片拌匀,然后加水拌料,加水量以手捏成团、丢下即散为度,最后把饲料置瓦缸中用塑料薄膜封口发酵。经过发酵的饲料,均带有一股酒香味,水蚯蚓很喜欢吃。

蚓种下池后,每隔3~4天投喂1次,每次每平方米投喂0.5千克的发酵麸皮、米糠、花生麸、玉米粉等精料和2千克发酵粪肥。精饲料均匀地撒在培养基表面即可;肥料应先用水稀释搅拌,除去草渣等杂物,再均匀泼洒在培养基表面,切勿撒成团块状堆积在培育池中。为了防止饲料肥料被水冲走,投喂前培养池要先停止进水,待饲料、肥料沉淀后再注水。

4、搅拌

为防培养基板结,加快释放培养基产生的有害气体,并清除青苔、杂草,每隔5~10天用“T”形木耙把培养基搅拌1次,以改善水蚯蚓的生活环境。

5、防除敌害

加强管理,防止鱼类、蛙类、鸟类、鸡、鸭等进入培养池中吃水蚯蚓;清除与水蚯蚓争食饲料和肥料的螺、蚌等以及大量消耗培养基养分的青苔、浮萍、水葫芦、杂草等。

钓鱼用的红虫如何饲养啊?

将红虫放在塑料盒中用水泡上,每周换两次水,在冰箱冷藏箱可保存一个月以上。

红线虫怎么养

红线虫:又名水蚯蚓、赤线虫,以下是养红线虫的步骤。

1、在自然环境中,红线虫主要以细菌、酵母菌、藻类及有机物碎屑为食。那么在人工培养红线虫过程中,需要人工制造出红线虫生长所需要的培养液。

2、取4.5千克肥土,肥土可以是花园或菜园里的泥土,这里面有红线虫需要的细菌、酵母菌、及有机物。再准备1千克稻草,稻草剪成2厘米左右长,和肥土一起倒入大缸里,加水50千克,充分搅拌。

3、让原料在15-18℃的温度下放置3-4天充分反应,然后用纱布过滤,滤液称为原液。取一半的原液倒入另一只缸内,再加2-4倍的池水,这样,培养液就配制成了。

4、这时候就可以把少量红线虫放入培养液中,水温保持在18-25℃,红线虫生长很快,会大量繁殖用来饲喂金鱼或其他鱼类。

5、在培养红线虫过程中,要随时补加原液,以保证红线虫足够的饲料。

蚯蚓如何繁殖?

蚯蚓的繁殖方式: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生殖时借由环带产生卵茧,繁殖下一代。

蚯蚓虽然是雌雄同体,但不能自己和自己交配。蚯蚓身体的环节中有一节和其他环节颜色不同,蚯蚓的雌性生殖**位于第13体节位置,雄性生殖**位于第10及11体节内。里面储存生殖细胞成熟后与另外一条蚯蚓交换成熟的**细胞,在体内生成卵细胞。

蚯蚓的另外一种繁殖方式是:被截断后生成两条或者多条。一条蚯蚓一生大约可产卵茧400—500枚,但不是从始到终都是一样的,而是随着月龄的增长,产卵数量逐渐降低。

蚯蚓喜温暖,繁殖最适温度为22~26℃,低于8℃即停止生长发育。

扩展资料:

蚯蚓的生活习性

1、温度:一般来说,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温度为20-27℃左右,也是蚓茧卵的最适温度,32℃以上时停比生长,40℃以上死亡。

2、湿度:蚯蚓是利用皮肤来呼吸的,所以蚯蚓身体必须保持湿润,蚯蚓体内水分占体重的75%以上,防比水分丧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

3、酸碱度(pH值):蚯蚓生长在pH值6-8的范围内较好,且产叫茧最多。

4、通气:蚓是靠大气扩散到土壤里的氧气进行呼吸的,土壤通气越好,其新陈代谢越旺盛,不仅产茧多,而且成熟期缩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蚯蚓

水蚯蚓是什么?

水蚯蚓:又名红丝虫、赤线虫,属环节动物中水生寡毛类,体色鲜红或青灰色。它们多生活在江河流域的岸边或河底的污泥中,密集与污泥表层,一端固定在污泥中,一端生出污泥在水中颤动,一遇到惊动,立刻缩回污泥中。水蚯蚓的营养价值极高,投喂前要在清水中反复漂洗,它是金鱼和锦鲤非常爱吃的饵料,也是鳗苗的主要饵料。上海的黄浦江在河水退潮后,岸边的污泥中生有大量水蚯蚓,每年的春秋季节都会有**量捕捞。

蚯蚓有什么作用?

 蚯蚓中药名为地龙,又有土龙、蛐蟮、寒蚓等多个名称,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种类很多,我国地龙总共有13个品种,分为广地龙、沪地龙、土地龙等。美国、加拿大、前苏联以及日本在人工养殖蚯蚓方面已步**规模商品化生产阶段。近年来,我国蚯蚓大规模养殖也在逐步趋向成熟。

  l 蚯蚓的营养价值与保健作用

  1.1营养成分分析

  1.1.1蛋白质含量及组成蚯蚓蛋白质含量十分丰富,新鲜蚯蚓蛋白质含量占20%以上,干品可高达50%-70%以上,含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基本符合WHO/FAO规定的优良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应占氨基酸总量40%的标准。氨基酸在人体内除了合成蛋白质外,还参与一些特殊的代谢反应,调节某些生理功能,如赖氨酸与蛋氨酸共同抑制重症高血压病,天冬胺酶能阻止需要天冬酰胺酶的癌细胞的增殖,谷氨酸的衍生物能防治记忆障碍、本能性肾性高血压及精神发育迟缓,组氨酸可起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等作用。

  1.1.2油脂和脂肪酸含量及组成蚯蚓油脂含量在5%~8%之间,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饱和脂肪酸含量很低。广地龙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50.59%,沪地龙占48.06%,土地龙占30.29%。不饱和脂肪酸可以调节人体血脂,预防和治疗因高血脂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还有调节血糖、延缓衰老、抗癌等功效,可以作为研发新型保健产品的优质原料。

  1.1.3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类蚯蚓含丰富的微量元素,但种类与含量会随着生长环境或养殖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蚯蚓中富含硒,在人们寻找和筛选含硒量高、生物活性高、毒性小而本身又具有高蛋白营养硒制剂的今天,蚯蚓成为一种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富硒食品资源。蚯蚓对饲料中的微量元素硒具有极大的富集与有机态转化能力,在人工养殖的蚯蚓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无机态硒盐,有可能大幅度提高蚯蚓中硒的含量,因此这种人工养殖的蚯蚓有望成为一种极好的硒载体。在此基础上借鉴蚯蚓本身的药用成分,对其体内含硒的生物活性物质进行分离提纯,可望研发出新一代补充硒元素的理想制品。此外,蚯蚓体内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以及核酸等物质。

  1.2蚯蚓的保健医疗作用

  1.2.1溶栓作用随着现代药物提取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目前,日本、朝鲜已从蚯蚓中提纯出具有纤溶活性的蛋白质,并且已测定了基因序列,其他的研究未见报道。其他国家更重视蚯蚓的有效成分提取,同时对蚯蚓溶栓酶的作用原理进行了探索。国内对蚯蚓进行深入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有关研究文献30多篇,研究内容大多集中在从蚯蚓粉中分离纯化具有纤溶活性的物质。

  1.2.2抗肿瘤作用蚯蚓提取液中含有一些蛋白类物质,DNA、RNA、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成分对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的效果。研究发现,蚯蚓对胃癌、肺癌、食管癌、咽喉癌、移植性肿瘤以及其他肿瘤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近些年来,在研究蚯蚓提取物时还发现其对放疗、化疗以及热疗也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并可增强放射治疗效果,减轻放射治疗的危害,明显地提高全量放疗的完全缓解率。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及自由基有关。而且蚯蚓提取物在56℃

  条件下不失去活性,因此用于热疗增效非常理想。

  1.2.3从蚯蚓中提取的钙调素对神经系统及内脏**的影响钙调素是真核生物细胞普遍存在的一种钙结合蛋白,通过介导Ca2~信号传递,它在调节细胞多种生理功能中起重要的作用。作为细胞内主要钙受体蛋白,调节着20多种酶的活性,在第二信使调节系统中处于重要位置。所以,蚯蚓提取物对内脏**和神经系统也有一定的作用。

  2蚯蚓食品种类

  蚯蚓不仅营养丰富,且因其性寒微咸,具有清热祛风、通络、利尿功效而具有较高的保健作用。美国食品公司用蚯蚓制作成各种食品,其中蚯蚓浓汤罐头和蚯蚓饼干畅销欧美各国。另有用蚯蚓末加苹果汁做成蛋糕、蚯蚓烤面包、炖蚯蚓、蚯蚓干酪、蘑菇蚯蚓等。目前,我国蚯蚓食品研发种类主要有以下几个领域。

  2.1蚯蚓干

  用温开水加醋将活蚯蚓泡一会儿,拌上草灰将它呛死后,把尾端钉在板上,从头到尾将腹部剖开即可晾晒成蚯蚓干。食用时将蚯蚓干泡开,然后用食油煎炸,再用酱油、大蒜和葱等作料调拌,是宴席上一道名贵菜肴。

  2.2蚯蚓粉

  将处理好的蚯蚓晒成蚯蚓干,磨成蚯蚓粉,然后再将其与面粉和肉类制成饼干、面包,面条或肉类的代用品。蚯蚓肉与牛肉混合制成汉堡包,味道十分鲜美,其售价比一般汉堡包高出15%。

  2.3红烧蚯蚓

  将300 g蚯蚓洗净处理后用热火炒至半熟时,放入新鲜的辣椒100 g,加3汤匙酱油、1汤匙麻油及30 g白糖,再用温火烧3~5 min即可,食用时味道鲜美,香嫩可口。

  2.4蚯蚓罐头

  原料预处理(将新鲜蚯蚓用流动水反复冲洗干净)一油炒(处理5 min)一香料水配置(0.05%五香粉、1%鲜姜丝、0.05%干红辣椒、味精适量,调配均匀)一闷煮一装罐一排气一密封一杀菌一**一保温检验一成品。

  蚯蚓罐头色泽灰褐,气味香正,形态完整,是一种蛋白含量非常高的营养型昆虫食品。

  2.5蚯蚓氨基酸保健口服液

  蚯蚓体腔液中含有多种蛋白水解酶与纤溶酶,对蛋白质的分解具有较强的活性,利用酶水解蚯蚓可获得活性肽与氨基酸。氨基酸是一类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化合物,是机体生长发育、强壮防老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也是机体调节代谢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所需的有效物质,特别是8种必需氨基酸,人体内不能合成它们,必须直接从食物中得到。营养试验证明,没有这8种氨基酸就会发生由于缺乏营养所引起的各种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摄入营养物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幼儿、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疾病患者的康复阶段都迫切需要高质量的营养物质,所以有效地研发氨基酸食品非常必要与及时,而蚯蚓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十分合理,可制取氨基酸产品,既可用于加工保健产品、食品强化剂,又可以用作治疗氨基酸缺乏症的药品。目前水解方法有酸水解、碱水解及酶水解3种,目前大都采用酶水解法。

  2.5.1酶水解法工艺流程鲜蚯蚓→挑选→洗涤→烘烤→磨粉→脱脂→浸提→调pH值至6左右→咖酶→灭酶→调pH值至6左右→第2次加酶→灭酶→过滤→调配→杀菌→**→浊丘蚓氨基酸保健口服液。

  2.5.2操作要点(1)挑选:选择形态完整、无破损的新鲜蚯蚓;(2)烘烤:放入85℃烘箱中烘烤4~5 h;(3)脱脂:采用超临界C02流体萃取法对蚯蚓进行脱脂处理,不宜使用溶剂法,因为该方法容易造成化学试剂残留;(4)酶解:用胰凝*蛋白酶进行第一次酶解,酶解温度控制在50℃左右,第一次酶解6 h,然后85℃灭酶15 min,再加入木瓜蛋白酶进行第二次酶解,酶解温度控制在55℃左右,第二次酶解4 h,然后85℃灭酶15 min;(5)杀菌:采用巴氏杀菌,温度控制在85℃左右,25 min。

  3 蚯蚓食品的开发前景

  过去昆虫食品研发主要集中在蚕蛹、蚂蚁、黄粉虫等种类上,对蚯蚓医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得比较多,而食用方面的深加工还尚未见报道。近年来,蚯蚓资源的研发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总体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蚯蚓食品研发方面的报道更少,工业化生产仍未起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人类认知程度的不断深入,利用新资源研发新的保健食品以满足人们追求高质量饮食的需要,已成为2l世纪保健食品的一大发展趋势。我国的保健食品有相当一部分取材于某个中药方剂或以中药材为原料。中医药作为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国粹,几千年来为国人健康造福,其独特的用药理论使其在保健养生方**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也符合目前国际上对食品绿色健康的追求。蚯蚓蛋白质含量高,由于极易人工饲养而原料供应充足。相信随着对蚯蚓食品的进一步研发,工业化生产将形成一定的规模,其市场前景将非常广阔。

求采纳哦

海蚯蚓什么价格

】:海蚯蚓
【拼 音】:HAIQIUYIN
【来 源】:为沙蠾科动物海蚯蚓的全体。
【功 效】:清热解毒。
【主 治】:用于痈疮肿毒。
【性味归经】:苦,寒。心经。
【用法用量】:外用:焙干研末外敷。
【别 名】:沙蠾(《中国药用动物志》)
【动植物资源分布】:本种多见于渤海、黄海沿岸。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四季捕捉,挖出后洗净泥沙,晒干备用。
【拉丁名】:海蚯蚓Arenicola cristata stimpson.
【考 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中药化学成分】:全体含牛磺酸、蛋氨酸、半脱氨酸、脱氨酸、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苏氨酸、精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其中牛磺酸含量较高
价格一般在15元,有时进的贵时,卖20元

蚯蚓养殖技术

一、 蚯蚓的生活习性

1、 喜温:15℃-25℃为最佳温度,为了创造最佳温度,冬季扣塑料大棚或盖塑料布, 夏季盖稻草,多洒水降温,0℃-5℃冬眠,0℃以下冻死,40℃以上死亡,32℃以上停止生长,北京地区10月25日扣棚,盖塑料布,第二年4月10日揭掉,这样蚯蚓生长到12月20日,以后至第二年2月10日,基本上处于休眠,从2月气,防止因温度过高,蚯蚓逃亡,注意及时揭开10日以后,逐渐转入最佳温度,这时要特别注意高温天塑料布。这时最辛苦,白天把塑料布四周揭开,早晚及时盖好,并要及时浇水保湿,这样从3月到6月10日是蚯蚓生长的春季产卵高峰期,高温期,要防暑降温,最好每天浇一次水,8月206月10日至8月20日是夏季日以后至逐渐进入休眠。9月末,是蚯蚓第二次产卵高峰期。

2、喜湿、怕干:蚯蚓体内含水量80%左右,要求饵料含水量60%-80%(以用手握料, 指缝滴水为准),所以要求养殖床含水量在60%以上,这样每天或隔1-2天,必须浇一次水,水不要太大,但要浇透和下层料接上,浇水时间为冬季中午浇,夏季晚上浇,春秋季节可白天浇。

3、喜暗、怕光:蚯蚓昼伏夜出,在月光下可见活动觅食,养殖床要盖稻草,保持湿润、 遮光。

4、喜空气、喜静,疏松饵料有利蚯蚓生长,我们多年经验是投料前将床翻支一遍(大 约20公分厚)增加透气。这一点很重要,多年来,我们发现床土底层,蚯蚓数量很少,但饵料还是有的,主要就是缺少空气,这样对蚯蚓生长不利。

二、 养殖方法

1、养殖品种: 赤子爱胜蚓,从日本引入的"大平二号"特点是繁殖率高,年增殖200倍以上,定居性好,耐热抗寒,适于一年四季生产,蚓体、蚓粪产量高。

2、 养殖方式: 建场十年,我们一直坚持露天堆肥养殖,我认为,此法低成本,是大规模 生产蚯蚓产品的最佳方法,不须任何投资设备,利用一切空闲地,只要把未经发酵的牛粪、马粪、猪粪做成高15-20厘米,宽1-1.5米,长度不限,放入蚓种,盖好稻草,遮光保湿,就可养殖。我们从几平方米开始饲养,一直到现在,二百多亩地扩繁都用此法,其优点是操作方便,省去了堆制发酵一系列工作,饵料保持养分不受损失,提高了蚯蚓生长速度,易于在农村推广应用。此法也有其缺点:一旦饵料发热,蚯蚓死不见尸,夏季连雨天及暴雨过后,床内不透气,有外逃现象。避免方法是让每个养殖床都有新饵料。饵料搞堆块状,为蚯蚓创造良好自下而上条件。此种方法的关键是要使饵料保持含水量在60-70%,不可过干过湿,否则饵料就会发热造成死亡。

三、 繁殖和生长

1、 产茧量:大平二号蚯蚓每条年产茧在56-58个之间,其中春季占40%,夏季25%,秋季 27%,冬季8%。

2、 孵化率:一个蚓茧平均孵出幼蚓5-8条,最多12条,但是发育完全的幼蚓一般只有3-4条。不同温度孵化所需时间,孵化率不同。

温度 湿度% 15 20 25 30 30 50 70 90

孵化率(%) 89.3 95.6 80 57 11.7 84.6 89 38

孵化期(天) 40 25 20 16

幼蚓生长(天) 90 68 55 40

成蚓(天) 120 90 70 55

3、 生长期:期幼蚓体重增加缓慢,进入毓期后,增长也缓慢,只有在性成熟期前后一个 月内,蚯蚓生长最快。此时采取可获取高产。 另外,蚯蚓生长速度与饵料状态有密切关系。尽管饵料相同,由于其碎细度不同,幼蚓的生长速度可相差1.5倍,所以要保持饵料碎细状态,避免饵料有大小团块(如出现团块,可用水浇湿捣碎),保证蚯蚓快速生长。

4、养殖密度:种蚯蚓数量,应控制在每平方米1万条以内,生产蚓群每平方米3公斤(2-3.1万条),前期幼蚓3万条/平方米,后期下降到2万条。

5、产量:每平方米产量可达10公斤/年,一般在6-8公斤,(因北方每年生产期只有8-10个月)饵料每消耗25-30公斤,可产1公斤鲜蚓,并可获得70%蚓粪,我们多年经验是5方牛粪产一吨蚓粪,鲜蚓50公斤

四、饲养管理

1、 饵料的投喂:及时喂给蚯蚓充足的饵料,是保证蚯蚓快速生长的重要措施。将饵料采用 堆块上投法,厚度为10厘米,不要将床面盖满,不求平整,以便分离蚯蚓。

2、 蚯蚓养殖温度:最佳温度在15-25℃。冬季采用加厚养殖床到40-50厘米,饵料上盖稻 草,再加塑料布,保温、保湿,夏季力争每天浇一次水降温。分期饲养:可分成种子群、繁殖群、生产群,薄饲勤翻,每月给料2次,上料前先翻床,每次给料厚度为10厘米,始终保持饵料新鲜透气,适时采收:夏季每月采收一次,春、秋季节每1.5月采收一次,采收后及时补料。 轮换更新:种蚓要每年更新一次,养殖床每年换一次,以保蚓群的旺盛,防止蚯蚓因自然发展而造成种群衰退

3、 饵料:最好是牛粪、猪粪、马粪、羊粪、兔粪,猪、羊、兔粪加秸杆、稻草。

五、 蚯蚓的采收 最佳方法是自然光照采集法。在养殖床发现蚯蚓,密度达到2-3万条/平方米,80%个 体达到0.3克以上,是最佳采收时间。采收时,提取前24小时前浇足水,不可过干过湿,然后将养殖床上面10厘米饵料的70%集中在水泥地面或塑料布上,利用蚯蚓怕光的特点,逐层扒开,将饵料扒净,最后,使蚯蚓集中在底层,达到收集目的。
在网上查的

养殖蚯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品种?

1、大平二号蚯蚓是我国从日本引进的高产蚯蚓良种,成熟的蚯蚓体长32---130毫米,深红色,体扁平,肉厚,尾部**,行动缓慢,性情温顺,群居性好,特别适合高密度养殖,喜欢生活在腐熟的猪牛粪便中,蚓体干物质含蛋白质70%,粗脂肪8.5%,粗纤维1.7%无氮浸出物19.4%粗灰分9.5%,钙1.6%,磷1.24%,相当于进口鱼粉的营养价值。
2、大平二号蚯蚓雌雄同体,蚯蚓之间相互交配互相交换**然后产蛋,据观察一条蚯蚓平均每天产蛋0.8个,每个蛋可出小蚯蚓5~7条,小蚯蚓通过二个月的饲养又可产蛋繁殖,因此大平二号蚯蚓的繁殖率之高、产量之高是本地蚯蚓无法可比的,据我们试验:在一般的养殖技术条件下,一次性放养种蚓500条,年可繁殖75万条以上,繁殖比1:1500。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