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对虾 弧菌病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青虾常见病有哪几种?如何防治?(虾的常见病有哪些)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青虾常见病有哪几种?如何防治?

青虾的抗病能力较强,通常较少发生疾病。但如果放养密度过大,水质差,投饵管理不善,也会患病。常见的虾病主要有烂鳃病和红体病2种。

(1)烂鳃病

又称黑鳃病。病虾鳃丝发黑,局部霉烂。本病幼体和成体均会感染,死亡率高。患病的幼体活动能力明显减弱。病虾多在底层缓慢游动,趋光性变弱,幼体**期延长或不 能**,腹部卷曲,体色变白,不摄食。成虾浮于水面,行动缓慢呆滞。病虾的鳃部呈黑色,但并非鳃产生了黑色素,而是附着了许多黑色和褐色的污物。有些病虾除黑鳃外, 其头胸甲和腹甲侧面均有黑斑。鳃丝坏死,组织脱落,最后呼吸困难,导致死亡。该病主要由弧菌属细菌所引起的,用显微镜检查鳃丝,可发现局部鳃丝组织已脱落或呈空泡变 性状态,组织内充满着运动活泼的弧状杆菌。

青虾常见病有哪几种?如何防治?

发病原因

主要是由于池塘或网箱底部严重污染,水体中有机物多,溶氧较低,氨氮量高,这就为弧菌的滋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致使青虾呼吸和清理鳃部污物的功能减弱。这样,水 体中大量有机腐屑随着虾的呼吸水流粘附在鳃丝上,使鳃丝腐烂而死亡。

防治方法

①养殖前,水体或容器均需做好消毒杀菌工作。养虾池必须做好清塘工作;网箱在使用前要洗净,阳光曝晒杀菌。②降低养殖密度,投饵要适当,以防止多余过剩的饵料腐 烂变质,污染水体。③清除池底或网箱底部的污物,经常排出下层水,加注新鲜水,以减少病原体繁殖机会。④发病青虾可用1~2毫克/千克的土霉素和1毫克/千克的呋喃西林全 池(箱)泼洒,每天一次,连续3天。或用2毫克/千克的漂**全池泼洒。⑤发病的池水经严格消毒后,才能排出。严禁将发病的池水再用于养虾。

(2)红体病

又称红腿病。发病初期青虾尾柄色泽变红,以后红色范围逐渐扩大至整个腹部游泳足,最后影响到头**的步足呈红色。严重时,附肢和腹部都呈红色。该病常在放苗、除 野、选捕后1~3天发病,多由操作不善而引起。常呈急性型,死亡率高。主要发生在7~8月的高温季节。病虾活动能力减弱,在池(箱)边水面缓慢游动或沉底不动,反应迟钝 ,食欲下降或停止摄食。

发病原因

属青虾受伤而感染细菌所致。根据发病症状和显微镜检查,可能也是弧菌属的细菌引起的。

防治方法

该病主要应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往往呈急性型,尽管采用药物治疗,但仍有不少患病青虾死亡。预防方法主要是操作要细致、轻快、带水作业,不能使青虾堆压,尽量 保证虾体完整,防止青虾附肢受伤。如发现青虾患红体病,可采用青虾烂鳃病的药物进行治疗。

高密度养殖雨后白对虾死了怎么办雨后死虾什么治疗:不知怎么病

雨后容易偷死。所以我们在下雨会下应激灵,打沸石粉

成都哪里有花鸟市场???

成都花鸟市场有以下几处:

1、成都三联花鸟宠物市场

地址:成都市龙泉驿区成洛大道5999号

2、黄田坝花鸟市场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黄土村八组150号附近

3、青白江花鸟市场

地址:成都市青白江区香林名宅西北角

4、叠翠城青石桥精品宠物花鸟市场

地址:成都市锦江区新开街20号

5、荣华花鸟鱼市场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二环路北四段45号

拓展资料:

黄田坝花鸟市场小贴士

地址:青羊区黄土村八组150号

赶集日:每周星期三和星期天

公交出行路线:32路、78路

产品:从鸟类到周边产品品类繁多且齐全

提示:这里主要以批发为主,有讲价空间

花鸟市场很大,特别适合赶集天去,淘点鸟儿、花花,一些小细节的改变,让家里变得更生机勃勃。

搜狐新闻:在成都最大的花鸟市场,感受冬日最艳丽的风景!

白对虾养殖技术

白对虾养殖技术如下:

1、养池要求

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池塘必须达到一定的深度,通常虾池的深度在1.5-2米左右,保证虾池有着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虾池的换水。还要保证水池中有着充足的水源,水质要干净,含有充足的营养成分保证南美白对虾的养殖需要。最后,虾池中要增设增氧设备,在一定的实践中向虾池内供给足够的养分,提高虾池的溶氧量。

2、虾池灭菌

在放养虾苗之前,要根据南美白对虾的生活习性,生长特点还有养殖后虾池中的卫生等问题。对虾池进行消毒灭菌工作。在虾苗放养前一个月的时候,在虾池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消毒,且应该提前七天向虾池中加入比例的漂**。也可以在池中加入一定的水质肥料,像水肥宝等,这可以是虾池中达到充分的养料,为虾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虾苗选种

南美白对虾本是生活在南美咸水中,只是引入中国后开始淡水养殖,所以由于养殖的水是淡水,在选择虾苗时也要选择经过淡化处理的。避免选择虾苗之后,虾难以适应淡水的池塘环境,导致大面积死亡。在选择虾苗的时候,根据虾池周围的环境和季节特点等,不懂得尽量询问有经验的养殖人员。掌握市场需求,选择市场需求大的品种。

4、水质调节

在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时候,换水不是很容易,比较困难,所以在换水的频率会比较低。我们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对虾池中水质的了解,通过之前换水的老水研究池中水质的变化,通过换水减少饲料等方法保证水质的干净。根据每个季节不同的水温变化,掌握四季的变化情况,水温变化时要采取措施防止水温变化对虾产生的影响,加强水质的调节,对虾的养殖有一定的作用。

5、喂食

一般喂食廉价的小贝类或鱼浆,也可投喂一些配合饲料,投喂量应当根据虾体的大小、成活率、水质、环境、饲料质量等因素综合判定。每天多次喂食,晚间投喂量占60%~70%。

6、日常管理

每天三次巡塘,注意观察水色以及白对虾活动情况、生长情况和吃食情况,早中晚各巡视一次,以调节投饵量和是否要开增氧机。

虾死后发光是怎么回事

发光细菌病
  发光细菌在育苗生产中是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从蚤状至仔虾均有发生,以糠虾及仔虾为多见。其发病快,死亡率高,给育苗工作带来严重威胁。
  症状:发病初期幼体活动能力下降,常位于水的中下层,糠虾及仔虾弹跳无力,趋光性差,摄食减少或不摄食,身体发白,尤其是头**呈*白色,濒死或死亡的幼体在黑暗处会发荧光,荧光的亮度随发病的程度及幼体大小而不同,一般发病初期看不到荧光,当幼体处于濒死状态时即可见到微弱的荧光,幼体死亡以后所发的荧光最强,可持续十多个小时,直到尸体分解后才看不到荧光。
  病因:感染途径是未经沉淀的海水,被纳入育苗池并加温后,弧菌的数量急剧增多,育苗池内粪便的沉积及残饵,有机物含量较多,给弧菌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营养条件。育苗环境条件出现异常情况,如幼体质量,下池幼体密度过大,水理化因子差别大等都会导致发光细菌的感染。
  治疗方法:1、全池洒泼氟哌酸,使水体含氟哌酸2ppm,连用3次。2、全池泼洒复方新诺明,使水体含复方新诺明2.5ppm,连用3次。
来源网络

南美白对虾出现偷死病后如何防治?

一、对虾养殖技术规范
1、虾池选址
(1) 高位池
为了寻求更好的水源进行养虾,开始将目光转移到开敞性海区的沿岸。外海区的海水交换好,水质清澈,但风浪大,人们只好选择在不受风浪袭击的潮上带沿岸建造虾池,依靠动力提水养殖对虾。这种虾池的池底高程比海区的最**位高,被称为潮上带提水式对虾精养池,俗称高位池。
2.3.1 水源水质好,取水容易
在外海区的沿岸建造高位池其目的是为了取得良好的养殖水源,提高对虾养殖的成功率。所以海水水质是选择场址的第一考虑因素。应选择水交换量大,海水透明度大、清澈,周围没有工农业污染的海区作为建场的场址,海区底质以礁石或砂砾较好。开敞性海区风浪大,流沙现象严重,建造供水工程难度大,增加工程投资,所以在考虑海水水质的同时,应尽量选择风浪较小、取水容易的海区沿岸作为建场的场址。高位池通常建造防渗护坡,对建场的土质没有特别的要求。
2.3.2 交通运输便利
对虾养殖场的产品要用运出,许多生产资料要运进。作为一个生产企业,每年进进出出的运输量很大,便利的交通条件是规模化生产所必需的。建场的地方最好能选择临近乡镇公路。
2.3.3 电力供应保证、方便
高位池养虾属于高密度精养方式。水泵、增氧机的运转,场区的夜间照明及生活区的室内照明,每天都离不开电,且用电负载较大,特别在对虾养殖的中后期全天24小时不能停电。所以,选择场址时必须考虑电力供应的问题。最好由国家电网供电,使用管理方便,且成本低。海南省是受台风影响较大的地区,为确保养殖生产的正常进行,养殖场应自备两台功率与全场用电负荷相匹配的发电机组,以便在电网停电时能保证养殖场的正常供电,一台运转发电,一台备用。
2.3.4 淡水水源充足:由于高位池建在开敞性海区的沿岸,海水盐度通常在25以上,若养殖场附近有较充足的淡水资源,在对虾养殖中后期可加入淡水调节池水盐度,更有利于对虾的生长发育。
(2) 低位池
2.1.1 地形、地貌和土质
海区的地形、地貌关系到虾场的建筑形式、投资规模和经济效益等问题。低位池的最大特点是虾池底部既低于当地海区的最**位线,涨潮时可自然纳水,但又高于海区的最低潮位线,退潮时可将池水排干。兼顾生产管理的方便和虾池的安全,场址应选择在风浪较小,潮流畅通的港湾或河口沿岸潮间带的滩涂。养虾场的土质最好为泥沙质或泥质,土壤酸碱度为中性。这类土壤凝聚能力和保水性能强,不易渗漏,干燥后不碎裂,筑堤牢固,有较强的抗风浪能力。土壤肥力适中,有利于饵料生物的培养。
沙质土壤一般不适宜建造低位池,因保水性差,易渗漏,不易保持池水水位,且建堤闸难度较大,安全性差。如果土壤pH值低于4,也不适宜建造低位虾池,如果要在强酸性土壤或沙土的地区建造低位虾池,应敷设地胶膜或水泥护坡,以防渗漏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质进入虾池。
2.1.2 水文与水质
查明当地海区的潮汐类型,历年潮差变化情况、流向和流速及风浪等情况,以便确定纳水方式、闸门的大小、数量及池底和坝的高程等。
水质是指水中的物理和化学性状,包括pH值、盐度、溶解氧、混浊度及各类无机营养盐含量等。海水的pH值7.8-8.6,化学耗氧量不超过3毫克/升,溶解氧含量4毫克/升以上,不受化工厂、造纸厂、印染厂、电镀厂、农药厂、皮革加工厂等工业污染的海区均适宜建设养虾场。
目前,我省个别港湾虾池面积过大,超出了内湾海区的自净负荷能力,导致局部水域的富营养化,水质逐年下降。因此,建造低位虾池必须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开发,保证对虾养殖业与港湾渔业环境的协调发展。
2、养殖池塘设计
(1) 高位池
高位池的形状以圆形、正方形或近正方形较理想。养殖生产期间,开动增氧机后,由于增氧机叶轮对池水的推动,形成池水的环流作用,有利于对虾粪便及污物相对较集中地沉降在池塘的**,使池塘四周较大范围的底部保持较清洁的环境,让对虾在其中摄食、栖息。单从池水的运动的和集污的角度考虑,圆形虾池是最理想的,但圆形虾池对土地的有效利用率低,施工难度较大,所以目前所建造的高位池其形状绝大多数为正方形或近正方形,虾池四角为圆弧状,圆弧半径为2~3米。
2.4.2 虾池的面积及深度
高位池的面积以8~10亩为宜,池塘设计深度2~2.5米,虾池最大蓄水深度1.5~2米,既方便生产管理,又利于增加放养密度,提高养殖产量。虾池堤坝高度应高出最高水面0.5米左右,避免晚间对虾受惊吓跳上堤岸而造成损失。特别是南美白对虾易受惊吓,夜间用灯照射或受人为惊动,其跳跃现象比其他虾类更为明显。
2.4.3 进、排水系统
进水系统:高位池的进水系统由砂滤井、水泵、进水总渠和进水口几部分组成。因外海区海滩的风浪较大,流沙较严重,海边提水工程设施的设计施工难度较大,所以每一个高位池对虾养殖场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案。大部分养殖场多采用在海边开挖大口径的沙滤井,将水泵的吸水管装入沙滤井中抽水,既可避免风浪对吸水管的袭击,且生产用水经过严密的过滤,防止海区中带白斑**的小型甲壳动物及其他敌害生物进入养殖池,对预防病害有积极的作用。若沙滤井的水量不足,可水平埋设塑料滤水管,增加水量。
进水渠道:高位池养虾完全依靠动力提水,进水渠道为明渠,敷设在池堤的顶部,渠道断面形状多采用“U”型或矩形。渠道底坡1:300~1:500,渠道断面积的大小应根据养殖场日用水量、水泵的流量及渠道底坡来确定。进水明渠流经每个养殖池设一分水口,内设一闸门,可随意调节进入养殖池的水量。
排水系统:高位池的排水系统由虾池底部排水体、底部排水管道和排水总渠组成。排水体设置在池底**,排水口与池底埋设的排水管道连接,通到排水总渠,这种排水方式称为**排水系统,可有效提高换水时的排污效果。排水总渠的规格、流量应设计得稍大一点,以便能让多个虾池的排水能同时进行。
2.4.4 防渗护坡工程:
在外海区沿岸建造高位虾池的坡地多为沙质土,保水性差,堤坝受雨水冲刷和风浪侵蚀的现象十分严重。所以,高位池的建造必须采取有效可行的护坡防渗措施。高位池四边堤坝的内坡多采用铺砌水泥预制块或敷设地胶膜的方法进行护坡防渗,池底预先平整为锅底形,在上面铺设质量较好的聚乙烯塑料薄膜来防渗,薄膜上面回填30厘米的沙土作为薄膜的保护层和对虾的栖息环境。池塘底坡稍大些有利于污物的集中积聚,及方便收获后的清洗消毒。一般为1:80~1:100。部分养殖场在高位池底部敷设质量较好的地胶膜,不再回填沙,这类虾池减轻清池消毒的劳动强度,养殖南美白对虾效果较好。但养殖斑节对虾的池塘,应在池底地胶膜上面回填30厘米的沙土,否则养殖效果较差,这可能与斑节对虾的潜沙行为有关。


低位虾池的设计与建造
养虾产量的高低与虾池的标准、结构以及虾场的布局关系十分密切。无论是对旧池进行改造或是新建虾池,都应符合高产养殖的标准和要求。
2.2.1 虾池的形状
若虾池设计有**排水系统,虾池的形状最好设计成正方形或近正方形,有利于污物的**和排出;若虾池设计为边闸排水系统,虾池的形状通常设计成长方形,长宽之比为2:1-3:1,既省工省料,又可提高虾池的换水效率。为了充分发挥风力增氧的作用,应使池塘的长轴平行于生产季节的主风向。塘坝不宜建得过高,也不宜种植乔树,以免影响风力的增氧效果和池水的混合对流。
2.2.2 虾池面积与深度
经多年的养殖生产证明,虾池面积以5-8亩较为合适,既便于管理,人为控制程度高,又适合精养,利于提高养殖产量。
虾池深度以2.0-2.2米为宜,虾池水深保持在1.5-1.8米,有利于增加放养密度和保持水质的相对稳定。池底平坦,略向排水闸倾斜,便于排干池水清池或对虾的收获。
2.2.3进、排水系统
养虾场应设有专用的进、排水系统,排、灌**。进水系统由总进水闸门、进水总渠、进水分渠和虾池进水闸门组成。排水系统由虾池排水闸门、排水分渠、排水总渠和总排水闸门组成。总进水闸门应尽量远离总排水闸门,进水闸门设在潮流方向的上方,排水闸门设在潮流方向的下方。新、旧海水不易混合,水质清新,可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
池塘内坝的进水闸闸底高程可以略高于池底,但排水闸闸底高程应低于高于池底。进水闸门和排水闸门应建造在虾池相对的两边。进水闸通常设有三道闸槽,外侧闸槽安装较疏的拦污网,拦截较大的杂物和大型敌害生物;中间闸槽放置闸板,用以控制水位和进水流速;内侧闸槽安装锥型滤网(用60-80目的尼龙筛绢网制成),以防止海区中的小型敌害生物(包括其幼体或受精卵)进入虾池,影响养虾的效果。
排水闸通常只设二道闸槽,外侧闸槽放置闸板用以控制水位,内侧闸槽安装平板过滤网(网目规格为20-30目),防止排换水时池虾的逃逸。
供水系统
排水系统
供电系统
3、虾池虾苗放养
(1) 放养殖前准备
3.1虾池的清淤消毒
对已养殖多年的土质虾池,堤坝常年受雨水的冲刷和风浪的侵蚀,通常池底都淤积一层由残饵、生物尸体、排泄物和粘土颗粒组成的污泥。在养殖期间,随着水温的上升,淤泥中的有机物则成为病原生物滋生繁殖的基质,有机物的迅整分解大量消耗底层水的溶氧,并产生多种对养殖对虾有毒作用的物质,影响对虾正常生长,严重时可直接造成对虾的死亡。
池塘是对虾栖息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各种病原生物潜藏和繁殖的地方,放苗前的池塘消毒的严格与否,直接影响到日后放养对虾的生长和健康。因此,彻底的清淤消毒是预防疾病和减少流行病暴发的必要措施。清淤后,每亩施用80~100公斤生石灰,并让池底曝晒4~5天,不仅可杀灭病原生物,还可以中和底泥的酸性,加促有机物的分解,改善池底的土壤结构。
池底为沙土的虾池或池底铺沙的高位池,应将池底的积水排干,曝晒数天,待池**的集污区域的表面析出一层黑色龟裂的片状泥皮时,再用人力将其铲起运走。然后用清洁海水作水源,用水泵或水*冲洗底沙,将砂粒间沉积的污垢淘洗出来。最后曝晒虾池,若条件允许,晒池时间最好在10~15天。
虾池消毒通常安排在放苗前15天进行,虾池注水以刚好浸没整个池底为宜,施放50ppm的漂**或其他含氯消毒剂,以杀灭残留在池底的病原生物和包括甲壳类在内的有害生物。消毒后的第三天再加注经过滤的海水到1.2米,然后用0.3~0.4ppm的溴氯海因或适量的其它含氯消毒剂进行全池水体消毒。
3.2 基础饵料生物培养
经消毒的池水会变得更清澈,静置3~4天后,消毒药物的药效逐渐消失,待池呈现轻微黄绿色,即可施用培育单细胞藻类的专用肥料或和速效生物有机肥料培养饵料生物。虾苗放养前的基础料饵生物培养是对虾养成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基础饵料生物培养得好与差,直接影响到放养虾苗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基础饵料生物通常是指浮游的单细胞藻类、底生藻类、轮虫、桡足类以及一些小型的底栖动物。对虾苗来说,生物饵料的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是人工饵料所无法比拟的。虾苗放养初期若水色培育得好,池塘中饵料生物丰富,则虾苗生长快,成活率高,且个体生长均匀;否则相反。
低位虾池通常为土质池塘,加上港湾的水质较肥,培养水色较高位池容易。施肥量要结合当地水质和土壤肥沃度、虾池淤积程度作适当增减。高位池养殖水源较清澈,浮游生物量少,且高位池四周护坡和池底铺砂,使得水中藻类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含量较低。所以,高位池放苗前饵料生物培养的难度远比普通土质虾池大,且需要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做好放养前基础饵料生物的培养是高位池对虾养殖生产中重点和难点。根据高位池水源水质和虾池结构的特点,培养饵料生物时应选择一些肥分全面、肥效快速的无机肥料或生物有机肥料。
施肥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一般第一次每亩水面施肥量为1.5~2公斤,2~3天后再根据水色的浓淡再酌情追加,直到虾池水色呈现为黄绿色,透明度40-50厘米时即可放苗。施用的肥料应将其充分浸泡溶解再全池泼洒,不可干撒,防止沉降到池底后被底泥吸附而减低肥效。施肥一般安排在晴天的上午进行,应尽量避免一次施肥量太大,致使藻类暴长而无法控制,甚至发生藻类的大量死亡而导致水色的大起大落。
3.3 虾苗的选择
放养体质健壮、无病疫的虾苗是获得养殖成功的首要条件。其选择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个大质优,规格整齐。斑节对虾虾苗全长应达到1.1~1.2厘米,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和墨吉对虾虾苗的全长应达到0.8~0.9厘米;②活力好、反应敏捷,逆水能力强;③体色正常、胃肠食物充塞饱满,体表洁净,无附着物;④应尽量选购投喂卤虫幼体相对较足的虾苗,养殖生产实践证明,投喂卤虫幼体较多的虾苗,通常体质较好,**发育准时,生长快,成活率高。⑤不含**粒子或包涵体。放苗前2~3天,最好能对欲选购的虾苗进行抽样,送有关部门检测其是否带**。
清塘
清毒
基础饲料的培养
虾苗选择
(2) 虾苗放养
4.1 放养密度的确定
虾苗放养密度决定着养殖对虾的产量和质量,甚至关系到养虾的成败。合理的放养密度应根据虾池的面积、水深、增氧设施、水源水质、换水条件、是否有**排污设施、技术管理水平和对虾收获规格等综合考虑。一般半精养的低位虾池,水深1.2~1.5米,基础条件较差,且没有配备增氧机,斑节对虾放养密度1.0~1.2万尾/亩,南美白对虾2.0万尾/亩;基础条件较好的,水深在1.5米左右,且每2~3亩水面配备1台增氧机,放养密度可适当增加到2.5~3.0万尾/亩,南美白对虾3.5~4.5万尾/亩;如虾池条件好,水源充足,有配套的提水设备,每亩水面设置一台增氧机可采取精养方式,斑节对虾的放养密度可增加到5.0~6.0万尾/亩,南美白对虾的放养密度可增加到7.0~8.5万尾/亩。高位池面积5-10亩,水深1.5-2.0米,每亩配备1台增氧机,并设有**排水系统,换水条件较好,斑节对虾的放养密度6.0-8.0万尾/亩,南美白对虾10-12万尾/亩。
养殖产量的提高主要依靠提高养殖成活率和增大对虾个体重量,而不是单纯依赖于放养密度的加大。若经营者无限制地追求高产,盲目加大放养密度,超出虾池的最大容纳量,反而会破坏虾池生态环境的平衡,加大水质调控的难度,增加对虾养殖风险。
4.2 虾苗放养及注意事项
虾苗放养,通常是指把全长1~1.2厘米的虾苗从室内育苗池向养成池移放的过程。为确保养成生产能获得良好的效果,除了要求虾苗的数量和质量要完全符合养成生产的要求外,由于虾苗个体小,身体脆弱,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需正确掌握虾苗放养方法。
虾苗从室内育苗池移放到养成池,水体的光照条件、水温、盐度、水质、饵料的种类和数量都发生相当大的变化,为了让虾苗能尽快适应养成池的环境,提高放苗的效果,放苗时应尽量处理好几个注意事项:
① 自然水温在22℃以上才能放苗。虽然南美白对虾和日本对虾的耐寒能力较强,但建议放苗的温度以高些为好,有利于提高虾苗的成活率。海南省的气候温暖,每年2月中旬后,如短期不受寒潮的影响,中北部地区的自然水温可升到22℃以上,此时可开始早造养殖的放苗工作。
② 育苗池与养成池的盐度不能相差太大。育苗场盐度通常在25以上,且较稳定。养成池的盐度往往变化较大,如港湾和河口地区的虾池在雨季的盐度偏低。因此,在放养前要测定养成池的盐度,若育苗场和养成池的盐度相差5以上,要进行必要的虾苗淡化。
③ 尽量选择在晴天天气放苗。放苗时间应根据不同季节而定,一般早春季节气温较低,宜在中午或下午放苗;夏、秋季气温水温较高,宜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放苗。
④一个虾池,最好一次放足苗,且虾苗要来自同一苗场,尽量避免多次放苗,导致池虾规格大小不一。
⑤购苗时,应选择信誉好,产量较稳定的育苗场,虾苗的数量和质量较有保证,有利于计划生产和投喂管理。
⑥放苗要在虾池避风一侧的深水处进行,而不要在风浪较大的下风处或浅水处放苗,以免体弱的虾苗被风吹到岸边的滩面而死亡。
放苗时间决定
放苗条件
放养密度
放苗方式
4、养殖管理
(1)早期管理
水质管理(水色调控、清毒时间和药物选择、活菌使用)
对虾放养的早期(1~40天)池水的透明度以30~40厘米较合适;
饲料投喂方法(投喂时间、投喂量、投喂方法、防病和营养**物添加剂选择、)
放养的前15天,虾苗体长未足3厘米,每天投喂2次,早上、傍晚各一次;养殖到16天,虾苗体长达到3厘米后每天投喂3次,早上、中午和傍晚各一次;
放养的第1个月,虾苗个体小,摄食行为的活动范围较小,投料时尽量做到全池均匀投撒。从放苗后的第1天到第15天,通常给虾苗投喂颗粒较细的0号料,容易浮在水面上,且每餐的投喂量小,均匀投撒难度较大。因此,投喂时应将0号料盛于塑料桶中,加入适量池水,边搅拌边泼洒,可有效解决投喂不均匀和饲料长时间浮于水面而影响对虾摄食的问题。 放养早期,虾苗的个体较小,生长发育快,消化**发育尚未完善,对饵料的质量要求较高,且口器较小,通常选择蛋白质含量较高、颗粒较小的0号料较合适。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对虾个体逐渐长大,应相应选择粒较大的人工配合饵料。考虑到饵料的营养配方和适口性,养殖生产中通常是根据对虾的个体规格来选择人工配合饵料的型号,体长1~3厘米多选择0号料,体长3~5厘米选择1号料,
增氧机使用(开机时间、开机数量)
(2)中期管理
水质管理(水色调控、消毒时间和药物选择、活菌使用)
养殖的中后期(50~100天)透明度可相应增大到40~50厘米。
饲料投喂方法(投喂时间、投喂量、投喂方法、防病和营养**物添加剂选择、)
养殖约45天,对虾体长达到5厘米后每天投喂4次,早上、中午、傍晚和半夜各喂一次。早晨和黄昏两次的投喂量要大些,各占日投喂量的30%,中午和深夜各占20%。养殖的中、后期,对虾体长达到5厘米后,摄食的活动范围增大,在虾池**区域(约占全池面积1/5)可少投料或不投料。5~8厘米选择2号料若发现对虾个体差异较大,在饵料型号转换时应有5~10天的混合过渡期。
增氧机使用(开机时间、开机数量)
(3)后期管理
水质管理(水色调控、清毒时间和药物选择、活菌使用)
饲料投喂方法(投喂时间、投喂量、投喂方法、防病和营养**物添加剂选择、)
当对虾体长达到8厘米后选择3号料。若发现对虾个体差异较大,在饵料型号转换时应有5~10天的混合过渡期。
增氧机使用(开机时间、开机数量)
二、对虾病害防治
1、****害
(1) 白斑综合症
(2) 桃拉病
(3) 传染性皮下造血组织坏死症
2、细菌**害
(1) 甲壳溃疡病
(2) 黑鳃病
(3) 黄鳃病
(4) 烂鳃病
(5) 烂眼病
3、营养及环境因子造成的病害
(1) 肌肉环死病
(2) 蜕皮综合症
三、日常管理
1、观测
(1) 摄食情况
观察摄食情况可在池内设4个四角形小吊网,早期按1%投放饲料投到小吊网内,中后期可逐渐加大到2%。一般在投苗半个月后,虾苗逐渐长大,活动能力增强,活动范围扩大,此时应在池塘四边设置饵料观察网,每次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查饵料观察网上饵料的剩余情况确定第2天同一餐次的投喂量。若观察网上的饵料在规定时间内全部被食完,且虾的粪便很少,则第2天同一餐次的投喂量应在前一天投喂量的基础上增加10%;若发现观察网上的饲料仍有剩余,第二天同一餐次的投喂量应减少10%。每次检查观察网的时间,则取决于养殖的品种、对虾的个体规格。对虾体长达到5厘米之前,斑节对虾应在投喂后2.5小时观察,以饵料在2.5小时内恰好吃完为适量;南美白对虾活动能力较强,摄食速度较快,应在投喂后2小时进行观察,饵料在2小时内吃完为宜;当体长5~8厘米时,斑节对虾检查的时间应提前到喂料后2小时,南美白对虾提前到喂料后的1.5小时;当体长达到9厘米以上时,斑节对虾检查的时间可提前到1.5小时,南美白对虾为1小时。
(3) 生长情况
池虾生长速度的测定
对虾的生长速度是分析和研究池底质和水质条件是否良好、营养措施是否得当的重要依据。在养虾池环境良好、营养完善的情况下,春季放养殖的对虾平均体长日增长量就达到1-1.5毫米。在一般情况下,每10天应测量1次,每次测量50尾左右。可分4-5个点用小吊风进行取样,测量工作应在日落后或早晨太阳出来前进行,测量每尾虾的体长、体重,观察虾的颜色、有无寄生虫或病害等情况。
分析影响对虾生长的原因:如果对虾生长未达到上述速度,或个体大小悬殊,则可能由于下列原因引起。
投饲量不足或饲料质量不佳,使对虾营养**。如是,则增加投喂量或改善饲料质量。
底质和水质有问题,对虾生长环境恶化。通过施用活菌、底质改良剂、加强换水及中部改善底质和水质
(4) 活动情况
早晨、傍晚巡塘时应注意对虾是否游塘、是否靠边、是否浮头、是否有顺水飘在水面的虾等。游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造

史上最强的台风是哪个? [地球科学]

地球纪录上最强的热带气旋台风泰培(Typhoon
Tip)
。1979年10月12日,位于西北太平洋上的泰培中心风速每小时306公里,最低气压870毫巴,环流宽2174公里,足以遮蔽半个美国。

嗜水气单胞菌用蛭弧菌可以治愈吗?

可以的,蛭弧菌专门吞噬革兰氏*性菌,嗜水气单胞菌是革兰氏*性菌的一种。但是你要拿到真正的高浓度的蛭弧菌才行。集大噬菌王。

鱼类弧菌病指的是什么

弧菌病是由弧菌属引起的一类疾病,为海水鱼类最常发生的细菌性疾病。弧菌病的比较共同的病症是体表皮肤溃疡。感染初期,体色多呈斑块状褪色;食欲不振,缓慢的游动于水面上;中度感染,鳍基部、躯干部等发红或出现斑点状出血;随着病情的发展,患部组织浸润呈出血性溃疡,有的鳞片脱落,文段、鳍膜烂掉,眼内出血,*门红肿扩张,常有**黏液流出。牙鲆、真鲷和黑鲷等苗种期感染后,可使病鱼胃囊特别膨大,出现“腹胀满症”,甚至使腹壁胀破胃囊突出至体外。牙鲆仔鱼期感染,患病群体**于鱼池的侧壁或池角处,不摄食,活力下降并出现“肠道白浊症”。病鱼体表退色,鳍基部和鳍膜随后出血,鳞片脱落,形成溃疡,*门红肿,眼球突出,眼内出血,眼球变白,混浊,肠道白浊,腹部膨胀,解剖鱼体肝、肾、脾、肠出血发炎。
弧菌病属常见疾病,海水鱼类的均有发生,发病原因,水、底质污染,密度过大,饵料低劣。

对于弧菌病防治,要控制养殖密度,保持水、底质优良,发现病鱼用氯霉素或光暴灵或鱼康宁加鱼**连服三到五天,外用溴氯海因或二溴海因泼洒,过三小时再用水产神二号泼洒,连用二次。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