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喹乙醇是什么药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常用抗菌药物有哪些?怎样使用?(如何选用抗菌药物)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常用抗菌药物有哪些?怎样使用?
抗微生物药物包括抗菌素类、磺胺类、硝基呋喃类及其复方制剂,这些是防治鸭细菌性疾病、真菌性和寄生虫病时广泛使用的药物。
(1)青霉素 常用的是青霉素G钠盐或钾盐,溶于水后易失效,应现用现配。该药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极强的杀灭作用。该药可肌肉注射,按鸭每千克体重肌注1~2万单位,每天二次;也可溶于饮水中,小鸭每只按2~3万单位,大鸭每只按3~5万单位。饮水给药时,要求在1~2小时内饮完。
(2)链霉素 主要对革兰氏*性杆菌和结核杆菌有杀灭和抑制作用。肌肉注射时,小鸭每只0.02~0.05克,大鸭每只0.05~0.2克;饮水时用量可加大。在防治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禽霍乱时,常将青、链霉素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3)庆大霉素 为广普抗菌素,对大多数革兰氏*性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变性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也有抑制作用。可肌注或饮水,雏鸭每只2000~4000单位,成鸭每只5000~6000单位,一天2次。
(4)土霉素 为**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为广普抗菌素,它不仅用于疾病的治疗,还广泛用作饲料添加剂,能促进畜禽生长发育。混料给药时,按每吨饲料加入土霉素200~800克,连用5~7天。
(5)制霉菌素 为**或棕**粉末,有吸湿性,不溶于水。该药对各种真菌如烟曲霉菌、白色念珠菌、球孢子菌等有效,但对细菌无效。常用于治疗幼鸭曲霉菌病,每天每只鸭用1~1.5万单位,每天一次,连用2~3天。
(6)磺胺类药 为合成的抗菌药物,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及一些*性菌有抑制、杀灭作用,常用于防治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禽霍乱和球虫病。常用磺胺药主要有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基嘧啶(SM2)、磺胺甲基异口唑(新诺明)、磺胺-5-甲氧嘧啶(SMD)和二甲氧苄氨嘧啶(敌菌净)等。SD和SM2混料和饮水时,分别按10千克饲料或饮水中,加入20~50克和10~20克,连用3天。新诺明混料按每吨饲料加100~200克连用3天。SMD混料按每吨饲料加500~1000克,饮水时每升水加0.25~0.5克,连用3~5天。复方敌菌净混料按每吨料加200~800克。产蛋鸭在产蛋期禁用,以免引起产蛋下降。
(7)喹乙醇 是磺胺类药物的复方制剂,为浅**结晶性粉末。该药除了用于防治大肠杆菌病、禽霍乱、沙门氏菌和球菌病外,它还具有促进机体蛋白质合成,提高饲料利用率和促进生长等作用。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用量为每吨饲料中加25~35克。该药安全范围窄,应避免过量中毒。
(8)喹诺酮类 属于新型合成抗菌素药物,目前主要有诺氟杀星、氧氟杀星、恩诺杀星(普杀平)等,为广普抗菌药物,对禽霍乱、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霉形体等有杀灭作用。恩诺杀星(2.5%)饮水时,每1000克水中加2~3毫升,连用3~5天。
(9)百病消(10%)为德国拜尔公司生产,为淡**液体,对革兰氏阳性、*性菌及霉形体均有良效,尤其对出壳小鸭提高抗病力和预防雏鸭大肠杆菌病和鸭疫巴氏杆菌病效果特佳,饮水时按每10升水加5~10毫升。
喹烯酮的药理作用
喹烯酮的作用机理主要是促进同化代谢和生长激素的继发性增加,加速动物生长。并通过有效抑制细菌DNA的合成,抑制消化道内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对兽禽,特别是幼小兽禽,抗菌、止泻、促生长效果显著。喹乙醇用于水产养殖用法和用量
农业部在2018年第2638号公告中作了严格规定:停止在食品动物中使用喹乙醇。《中国兽药典》(2005版)也有明确规定,喹乙醇被禁止用于家禽及水产养殖。水产品喹乙醇限量标准值:0μg/kg。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2018年1月11日第2638号规定:
1、自2018年5月1日起,停止生产喹乙醇、氨苯胂酸、洛克沙胂等3种兽药的原料药及各种制剂,相关企业的兽药产品批准文号同时注销。2018年4月30日前生产的产品,可在2019年4月30日前流通使用。
2、自2019年5月1日起,停止经营、使用喹乙醇、氨苯胂酸、洛克沙胂等3种兽药的原料药及各种制剂。
扩展资料:
喹乙醇药理作用:抗菌促进生长剂,具有促进蛋白同化作用,提高饲料转化率,使猪增重加快。对革兰氏*性菌有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四环素、氯霉素等耐药菌株仍然有效。
喹乙醇危害:喹乙醇,长期使用,会蓄积在动物体内,诱变细胞染色体畸形,此外还会造成耐药性,给人类身体健康带来潜在危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喹乙醇
参考资料来源:国家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2638号
八种常用的抗生素有哪些
谁能给介绍一下“喹烯酮”这种兽药原料的相关知识?谢谢啦,请详细一点儿!
中文名称:喹烯酮中文别名:3-甲基-2-肉桂酰基喹喔啉-1,4-二**物
英文名称:Quinocetone
英文别名:1-(3-Methyl-1,4-dioxido-2-quinoxalinyl)-3-phenyl-2-propen-1-one; 1-(3-Methyl-2-quinoxalinyl)-3-phenyl-2-propen-1-one N,N'-dioxide
CAS:81810-66-4
分子式:C18H14N2O3
分子量:306.32
其化学名称为: 3 - 甲基- 2 - 苯乙烯酮基- 喹恶啉-1, 4 - 二**物,分子式为C8H14N2O3 ,结构式如图1所示,分子量306. 5,熔点182. 5~189℃,淡**或黄绿色粉末,不溶于水,略溶于部分有机溶剂,对光敏感,较易发生光化学反应。喹烯酮属喹恶啉类药物,可促进生长并提高饲料转化率,对多种肠道致病菌(特别是革兰氏*性菌)有抑制作用,可明显降低畜禽腹泻发生率。该药效果确实,毒性极低,排泄快,不蓄积,无残留,无三致作用,使用安全。既适用于猪,也适用于禽及水产,还适用于幼畜、幼禽的防病促生长。国内外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兽用药物有“肉多加”(Carbadox) , 亦称“痢立清”;“奥拉金”(Olaquindox) ,亦称“喹乙醇”,“痢菌净”也称“乙酰甲喹”(Mequindox)等。上述药物一般毒性偏大,不适于作为禽用药物性饲料添加剂。喹乙醇作为药物饲料添加剂,只用在养猪业上,有明显的防病和促生长作用。由于喹乙醇作为药物饲料添加剂的毒性偏大(小白鼠口服LD50为3 316 mg/kg体重,大白鼠口服LD50为1 704 mg/kg体重) ,在肉用仔鸡的饲料中添加屡见喹乙醇中毒的报道,我国**严格禁止将喹乙醇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养禽生产。
喹烯酮作为新的药物饲料添加剂,具有防病和促生长作用[ 1, 2 ] ,其药效与毒性及体内代谢情况完全不同于喹乙醇和肉多加[ 3~5 ] 。用喹烯酮中试产品进行的一系列毒性试验表明, 小白鼠口服LD50 为14 398 mg/kg体重,大白鼠口服LD50为8 179 mg/kg体重,其毒性仅为喹乙醇的1 /4,近于无毒。经过近1万只鸡和250多头猪的药理和临床验证实验,证明喹烯酮有显著的抗菌和促生长作用。十多年来,喹烯酮已在国内十余个省市的一些饲养场和农户中试用,其防病促生长效果良好,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喹烯酮的作用机理主要是促进同化代谢和生长激素的继发性增加,加速动物生长。并通过有效抑制细菌DNA的合成,抑制消化道内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对兽禽,特别是幼小兽禽,抗菌、止泻、促生长效果显著。
李剑勇等对喹烯酮在猪体内的代谢进行了观察。试验猪6 头, 按单剂量14 C 标记的喹烯酮0. 406 5 mg/kg体重(比活度24. 6 μci·mg- 1 )静脉注射, 30 d后按31. 15 mg/kg体重(比活度5. 187μci·mg- 1 )口服给药,用液体闪烁谱仪进行测定,结果:喹烯酮以原药的形式代谢排出,静脉注射给药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分布半衰期: T1 /2α = 0. 189 9 h,消除半衰期: T1 /2β = 4. 552 8 h,消除速率常数: Kel =0. 865 4 h, AUC = 0. 009 25 mg·L - 1·h- 1 ;口服给药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 T1 /2ka = 0. 467 8 h,
T1 /2β = 3. 744 5 h, Tp = 1. 336 7 h, Cmax = 0. 000 713μg/mL,AUC = 0. 003 03 mg·L - 1·h- 1 ,提示喹烯酮口服给药后,其吸收较快,消除相对也较快,生物利用度低。
李剑勇等[ 7 ]进行的喹烯酮在猪、鸡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 猪口服喹烯酮的生物利用度为0. 5% ,鸡口服喹烯酮的生物利用度为3. 0%。这说明喹烯酮经口服给药后吸收进入血液和组织的药物很少,大部分药物以原形从胃肠道排出。由此说明喹烯酮主要是通过猪、鸡胃肠道而发挥其促生长作用的。
喹烯酮在猪、鸡的代谢动力学实验都表明其在二者体内可广泛分布,消除半衰期较短,在体内的消除很快。
王玉春等进行的喹烯酮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大白鼠LD50为8 178. 996 mg/kg体重,小白鼠LD50为14 397. 928 mg/kg体重,均属实际无毒(大白鼠口服LD50为5000 ~15 000 mg/kg体重为实际无毒) 。
严相林等进行了喹烯酮对小白鼠**的畸变试验,分别用1 /20、1 /10、1 /5 LD50的剂量,采用灌胃方式给药,每d 1次,共持续5 d,末次给药后30 d进行了**畸变镜检。结果表明,喹烯酮未引起小白鼠**畸变率的明显增加。
王玉春等[ 3 ]进行了长期饲喂喹烯酮对小白鼠的致癌试验,在小白鼠的饲料中添加75、150、300mg/kg饲养20 个月后,经过临床检验、血液学检查、生物化学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未发现喹烯酮有致癌作用。试验还发现喹烯酮具有一定的防病(死亡率低、发病率低) 、促生长以及提高饲料利用率的作用。
许建宁等研究了新兽药喹烯酮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作用。试验表明,喹烯酮对大鼠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为32. 8mg/ ( kg体重·d) 。
用法用量
喹烯酮口服后机体内吸收很少且代谢较快,大部分从消化道以原形排出,生物利用率较低。临床上将喹烯酮预混剂与饲料混合后应用。具体用量如下:喹烯酮原粉混饲:猪、禽、仔猪、雏鸡、水产动物每1 000 kg饲料添加50~75 g。5%喹烯酮预混剂混饲:猪、禽、仔猪、雏鸡、水产动物每1 000 kg饲料添加1 000 g。用喹烯酮及其预混剂混合饲料时,应分级混合,逐渐稀释,务必充分搅拌并混合均匀。勿用于蛋鸡。喹烯酮应该储存在通风、凉爽、干燥的环境中,保质期2年。
喹烯酮抗菌促生长作用机理:喹烯酮分子结构中,母核是喹恶啉- 1, 4 - 二**物,其2位上的侧链与喹乙醇完全不同,因而生物活性也有很大的差异,保留了其抗菌促生长作用,毒性却大大降低。其抗菌促生长作用的机理可能主要取决于其母核结构,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其侧链对母核药效的重要影响。就此推理,其作用机制与喹乙醇大体相似,即喹烯酮可选择性地抑制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但不影响有益大肠杆菌和其他革兰氏阳性菌,故能有效地控制小猪腹泻和禽巴氏杆菌病等。喹烯酮抑制肠道内的有害菌而保持其中有益菌群,可增加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能力。
邹仕庚进行的体外抑菌试验表明,喹烯酮对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科雷伯氏杆菌、变形杆菌、禽巴氏杆菌、鼠伤寒、痢疾杆菌等均有显著的__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 IC)与现用的某些化学药物相同。
对仔猪增重的影响
徐忠赞等进行了10批仔猪添加喹烯酮的增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30~60 d的饲喂期内,与对照组相比, 50 mg/kg喹烯酮组多增重3. 44% ~31. 25% , 10批试验的平均增重比对照组高12. 25% ,试验组的饲料效率比对照组提高6. 67% ~22. 23%。与喹乙醇组相比,在3批对比试验中,喹烯酮组有2批增重高于喹乙醇,分别高出3. 44%和7. 82% ,有1批低于喹乙醇组3. 47%。试验期间,喹烯酮组仔猪腹泻率仅为对照组的32%~49%。
李娟等研究也证明,喹烯酮具有改善仔猪日增重,降低腹泻率的作用;可节约药物费用、增加经济收入,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是可行的。
对肉鸭生长的影响
陈权军等的试验发现喹烯酮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增重提高了10. 7% ,料肉比下降了8. 9%;与喹乙醇相比,肉鸭增重能提高6. 5% ,料肉比降低6. 0% ,差异显著( P < 0. 05) 。
在采食量和成活率方面,显著不差异,这说明喹烯酮具有良好的促生长作用。
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王玉春等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 002 5%、0. 005%及0. 007 5%的喹烯酮和喹乙醇对肉仔鸡进行了饲养试验,结果表明, 0. 005%、0. 007 5%组的喹烯酮和喹乙醇均能显著促进肉仔鸡生长,其中以0. 007 5%组最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喹烯酮的增重率为121. 995% ,喹乙醇的增重率为118. 14%。用0. 007 5%的喹烯酮作扩大试验,共进行9批,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平均增重率为117% ,死亡率降低5. 42% ,饲料效率提高12%。
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李金善等将喹烯酮分别添加于鱼饲料和养鱼水中,在小环境内观察了其对鱼病防治的影响。结果,水中应用50 mg/L组存活13尾,存活率为93%; 75 mg/L组存活11尾,存活率为85%;空白对照组(不给药)全部死亡,死亡率为100%。饲料中添加50 mg/kg 组(共11尾) ,存活11尾,存活率为100%; 75 mg/kg组存活9尾,存活率占82% ,空白对照组(不给药)试验结束时全部死亡,死亡率100%。以上两种用药方法的两个不同浓度的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不给药)相比较,成活率差异极显著( P < 0. 01) 。实验表明喹烯酮能提高鱼的成活率,且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及防病效果。
喹烯酮用作水产饲料添加剂时,还能够显著提高鱼等水产动物的成活率;可有效地防治鱼虾等水生动物胃肠道疾病———诸如胃胀、肠炎、厌食等。
戴述诚等研究表明: 喹烯酮在水产饲料中以40 mg/kg添加,即使其原料价格按300元/kg计算,每t饲料只增加12元成本。因此将喹烯酮应用于水产动物的养殖有现实的研究意义。
药物残留
根据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规定,依据公式:安全组织浓度( STC) = (AD I ×人体重) ÷(所消费组织的g数·d- 1 ) ,求得STC如下:肝192 mg/kg,停药4 h 后实测最大值为0. 061 9 mg/kg; 肾384mg/kg,停药4 h后实测值为0;肌肉64 mg/kg,停药4 h后实测值为0;脂肪384 mg/kg,停药4 h后实测值为0。由此看出,猪食用组织中的喹烯酮含量远远小于安全组织浓度,故该药相当安全。
李剑勇等[ 7 ]饲喂后2. 5个月个体动物可食用组织中所含的喹烯酮水平为:喹烯酮在肌肉、脂肪和肾脏中均无残留,在肝脏中的残留量也很小, 4 d以后无残留,这与喹烯酮代谢动力学研究的结果,即喹烯酮生物利用度很低(猪仅为0. 5% )相一致。停药后4 h所有可食用猪组织中喹烯酮浓度均低于计算所得的安全组织浓度,故该药用于猪时无休药期,即休药期为0。
金胜录等[10 ]采用RP-HPLC方法测定喹烯酮及其制剂含量,以Symmetry C18柱为固定相,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 ,检测波长314 nm,喹烯酮在0. 005~0. 25 mg/m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r =0. 999 3, ) ,平均回收率为99. 89%, RSD =1. 13 (n =5)。
李剑勇等[ 6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口服大剂量喹烯酮的肉鸡、仔猪血液浓度。喹烯酮在两种动物血液中的浓度极低( < 4. 0μg/mL) ,以致无法检测到。粪便中喹烯酮的含量以薄层扫描的方法测定[ 11 ] ,得出结论:喹烯酮口服后,作用于消化道,不易被机体吸收,主要以原药形式排出体外,所以喹烯酮在机体内残留极少。
应用前景
自从20世纪40年代发现四环素对畜禽的促生长作用以来,抗生素已广泛用作饲料添加剂,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抗生素在消灭致病菌的同时,也杀灭了对机体有益的生理性常住细菌,并且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菌株以及在畜产品中残留,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有残留性的抗生素已经不适用于畜牧业生产。近年来学者们研究出了微生态制剂、多糖添加剂、寡糖添加剂、真菌肽添加剂等绿色环保制剂,但试验均表明上述添加剂的促生长作用都不如传统的抗生素,而且从我国现阶段的畜牧业发展水平来看,完全应用这些新制品也是不现实的。
喹烯酮对动物机体无“三致”作用,药物残留接近于零等特点决定了它可能在现在以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可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抗生素使用。
化学试剂AC什么意思
AC是乙酸基团,AC-是醋酸根,HAC是醋酸化合物违法占地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一、擅自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出让、转让的处罚:根据《土地管理法》第81条规定,擅自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县级以上人民**土地主管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并处罚款。二、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处罚:根据《土地管理法》第73条规定:“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喹乙醇用于水产养殖用法和用量
农业部在2018年第2638号公告中作了严格规定:停止在食品动物中使用喹乙醇。《中国兽药典》(2005版)也有明确规定,喹乙醇被禁止用于家禽及水产养殖。水产品喹乙醇限量标准值:0μg/kg。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2018年1月11日第2638号规定:
1、自2018年5月1日起,停止生产喹乙醇、氨苯胂酸、洛克沙胂等3种兽药的原料药及各种制剂,相关企业的兽药产品批准文号同时注销。2018年4月30日前生产的产品,可在2019年4月30日前流通使用。
2、自2019年5月1日起,停止经营、使用喹乙醇、氨苯胂酸、洛克沙胂等3种兽药的原料药及各种制剂。
扩展资料:
喹乙醇药理作用:抗菌促进生长剂,具有促进蛋白同化作用,提高饲料转化率,使猪增重加快。对革兰氏*性菌有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四环素、氯霉素等耐药菌株仍然有效。
喹乙醇危害:喹乙醇,长期使用,会蓄积在动物体内,诱变细胞染色体畸形,此外还会造成耐药性,给人类身体健康带来潜在危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喹乙醇
参考资料来源:国家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2638号
喹乙醇和氟呱酸成分作用一样吗
氟苯尼考不可以和喹乙醇一起使用。氟苯尼考和喹乙醇作为禽畜养殖业中广泛使用的兽药抗生素,在动物体内代谢复杂,产物多样,有25%~75%的药物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随动物粪便进入到环境中,对土壤或水体造成污染,进而威胁人类健康。氟苯尼考:为广谱抗菌药,强烈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吸收迅速、体内分布广泛, 半衰期长,无再障副作用,不易产生耐药性,无残留,无交叉耐药性,是替代 氯霉素和甲砜霉素的新一代氯霉素类抗生素。喹乙醇:抗菌促进生长剂,具有促进蛋白同化作用,提高饲料转化率,使猪增重加快。对革兰氏*性菌有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四环素、氯霉素等耐药菌株仍然有效。国内常用的饲料添加剂有哪些?
(1)促生长添加剂包括喹乙醇、猪快长、速育精、血多素、肝渣、畜禽乐、肥猪旺等。
(2)微量元素添加剂
包括铜、铁、锌、钴、锰、碘、硒、钙、磷等,具有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增强抗病能力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等作用。添加后生猪日增重一般可提高10%~20%,降低饲料成本8%~10%。
(3)维生素添加剂
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2、维生素E、维生素K3、维生素B1、维生素D3、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以及多种维生素、胆碱、肉猪预混料添加剂、维他胖、泰德维他-80、法国肥、保健素、强壮素等,可根据猪的不同品种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科学地选择使用。
(4)氨基酸添加剂
包括赖氨酸、蛋氨酸、谷氨酸等18种氨基酸,以及生宝、禽畜宝、饲料酵母、羽毛粉、蚯蚓粉、饲喂乐等。目前使用最多的有赖氨酸和蛋氨酸等添加剂,在日粮中加入0.2%的赖氨酸喂猪,日增重可以提高10%左右。
(5)抗生素添加剂
包括土霉素、金霉素、新霉素、盐霉素、四环素、杆菌素、林可霉素、康泰饲料添加剂及猪宝、保生素等。
(6)驱虫保健饲料添加剂
包括安宝球净、克球粉、喂宝-34等。
(7)防霉添加剂或饲料保存剂
由于米糠、鱼粉等精饲料含油脂率高,存放时间久易**变质,添加乙氧喹啉等,可防止饲料**,添加丙酸、丙酸钠等可防止饲料霉变。
(8)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包括大蒜、艾粉、松针粉、芒硝、*参叶、麦饭石、野山楂、橘皮粉、刺五加、苍术、益母草等。
(9)缓冲饲料添加剂
包括碳酸氢钠、碳酸钙、**镁、磷酸钙等。
(10)饲料调味性添加剂
包括谷氨酸钠、食用氯化钠、枸橼酸、*糖、麦芽糖、甘草等。
(11)激素类添加剂
包括生*灵、助长素、育肥灵等。
(12)着色吸附添加剂
主要有味黄素(如红辣椒、黄玉米面粉等)。
(13)酸化剂添加剂
包括柠檬酸、延胡索酸、*酸、乙酸、**、磷酸及复合酸化剂等,在生猪日粮中添加适量的酸化剂,可显著提高猪日增重,降低饲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