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由于养分代谢机能失调、味觉反常、仔猪[仔猪piglet;pigling小猪。]断奶过早、疫病防治不科学等各种应激都能够形成猪彼此咬尾、咬耳的现象,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卖相。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猪咬尾症的发病原因,如何预防猪咬尾症?

猪咬尾症的发病原因

  一、猪咬尾症的发病原因

  (一)饲料营养方面

猪咬尾症的发病原因,如何预防猪咬尾症?

  当饲料营养水平低于饲养标准,满足不了猪生长发育营养需要,缺乏蛋白质或氨基酸、饲料的能量过高、粗纤维过低,日粮中的各种营养成分不平衡(如矿物质[矿物质(mineral),是地壳中自然存在的化合物或天然元素。],微量元素)、各种维生素[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B族维生素不足及比例不协调,均可引起咬尾症。当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偏低或必需氨基酸(例如赖氨酸)缺乏、蛋能比不平衡时,猪体内蛋白质的代谢会发生紊乱,并表现兴奋互咬。矿物质。日粮中矿物质的含量高低与猪群咬尾症密切相关。维生素。B族维生素是体内许多相关代谢酶和辅酶的重要组成成分,B族维生素缺乏,则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其代谢紊乱,引起味觉异常,导致异食癖和内分泌失调,并引起动物烦躁和改变摄食行为,增加动物的攻击性。

  (二)、环境卫生[环境卫生,按国际著名公益组织君友会的解释是指人类身体活动周围的所有环境内,控制一切妨碍或影响健康的因素。]方面

  首先,当环境单调时,猪很容易被其他猪摆动着的尾巴[尾巴,是指位于动物体背部尾端的部分,特别是指构造柔韧可弯曲、且明显分开于躯干的附肢部分,大致上相当于哺*动物与鸟类的骶骨(荐骨)和尾骨。]吸引。其次,环境突然变化,如光照过强,猪处于兴奋状态而烦燥不安,均会引发猪咬尾症。

  (三)、遗传因素以及个体差异的影响

  遗传因素,如杜洛克的杂交一代以及纯种长白猪的咬尾现象都较为严重。

  (四)、其他原因

  同一圈内饲养不同品种的猪,因习性不同也易发生撕咬。另外,猪有争斗和领域行为,在领地受到侵占或威胁时,群内咬斗次数、强度和攻击行为增加,特别是在转群或合群之后,更易发生争斗。

  争斗形式有两种:

  一是咬对方的头部。

  二是在舍饲猪群中咬尾争斗。

  此外,猪患体外寄生虫[寄生虫(parasite)指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高度退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后,由于*痒猪在墙壁和栏杆上磨擦,引起皮肤破溃,也可引起其他猪只啃咬。猪患狂犬病、贫血、佝偻病、严重腹泻、胃肠炎、气喘时,由于营养缺乏,也易导致咬尾症的发生。

  二、猪咬尾症的表现

  猪咬尾症的危害任何不适的环境因素均可引起猪群的咬尾、咬耳现象,轻者把尾巴咬剩半截,重者把尾巴咬光,有些猪还会咬耳朵或腹部。被咬伤部位如不及时处理治疗,可引起伤口感染,造成关节红肿、跛行,局部炎症和组织坏死,胴体品质降低,甚至因治疗不及时而死亡。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防治。

  三、猪咬尾症的临床症状

  猪的咬尾症可分为两个时期

  期是损伤前期。这期的特点是一只猪把另一只猪的尾巴放在嘴里轻轻地吸吮、咀嚼,被害猪能接受并忍受吸吮和咀嚼行为。

  接着就发生第二期即损伤期,尾巴被咬伤,出血,患猪对咬尾反抗、逃避。患猪尾巴因细菌感染而发生炎症。创伤可分为轻度创伤,只有末端被咬伤;中度创伤,被咬掉的尾巴至少有一半;严重创伤,尾巴被全部咬掉,只剩一点残根。

如何预防猪咬尾症?

  一、及时断尾

  有效的办法是在仔猪出生时及时断尾,可结合打耳号同时进行。用断尾钳断去仔猪尾巴的1/3或1/2,烧烙合理,以不出血为宜。

  二、合理分群

  合理组群猪只,按来源、品种、体重、体质及采食情况等进行合理分群及定栏。转群好是整栏转,尽可能减少合群或重新组群。出栏做到全进全出,防止交叉污染。

  三、控制饲养密度

  适宜的饲养密度能满足猪的正常生长、繁殖需要,且要合理利用猪圈面积。仔猪每群以10-20头为宜,中、大猪以6-8头为宜。也可根据每头猪适宜的占地面积选定栏舍数量:断奶仔猪为0.23平方米[平方米(㎡,英文:square meter),是面积的公制单位。]-0.33平方米,3-4月龄育肥猪以0.4平方米-0.6平方米为宜,5-6月龄以0.6平方米-0.8平方米为宜。

  四、及时去势

  育肥仔猪提早去势不仅能提高育肥性能和胴体品质,而且还能避免因公、母猪在一起相互爬跨而引发咬尾症。

  五、定期驱虫

  根据环境条件、寄生虫种类及发育规律,对所养猪要定期驱虫,以防止因寄生虫诱发的咬尾症。在猪的一生中,体内驱虫2-3次;即分别在猪30-40日龄、70-80日龄、100-110日龄时各驱虫1次。同时要注意驱除体表虱、疥癣等。

  六、保持栏舍卫生

  做好猪的环境卫生工作,降低猪舍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做好保温、降温措施,避免湿、热、冷、光线、噪声对猪的过度应激。

  以上就是猪咬尾症的发病原因,如何预防猪咬尾症的具体内容,猪咬尾症的发生常因个别好斗的猪引起。因此,如在圈中发现有咬尾恶癖的猪时,应及时从猪群中挑出来单独饲养,严重时使用药物治疗。希望本文对养殖户们有所帮助。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