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绿色食品添加饲料喂养虾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举几个绿色食品的例子(绿色食品有哪些东西举例说明)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举几个绿色食品的例子
螺旋藻 木耳 萝卜 无花果 各种菌类 等等
池塘养虾的方法技巧。
池塘青虾高产养殖法
为了改变池塘青虾养殖单产偏低这一现状,采用一年双季养虾、投喂全价颗粒饲料等技术措施,可以取得较好的养殖经济效益。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1.池塘要求。青虾耗氧量高,不耐低氧,同时,青虾又属底栖动物,游泳能力差,喜欢在池底活动。因此,养殖青虾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一般养虾池塘面积以3~8亩为宜,坡比为1∶3~1∶3.5,水深1.5米左右,池底无淤泥,水源无污染,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苗种投放前半个月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并在每个塘内安装好增氧设施。
2.种植水草。青虾属甲壳动物,有脱壳和互残现象。因此,为了避免青虾发生互残现象,就必须种植一些适宜的水草来防止青虾之间相互残食。种植的水草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种植于池边浅水带四周的水花生;另一类是种植于浅水带池塘底部的沉水植物,有轮叶黑藻、伊乐藻等,这类水草繁殖迅速,所以当池塘内水草过多时,可用人工方法捞除稀疏,使塘内水草呈星点分布最好。一般情况下,水草的生长面积占池塘水面总面积的比例应控制在30%左右。
3.设置网片。在虾塘中间设置10~33目的无节夏花网片,用毛竹架固定,按屋架形设置于水面下20~40厘米处,坡度为15~20度,以便青虾上下爬行,每排网片宽3~4米,长度因池而定,一般5亩左右的池塘可设2排网片。
4.苗种放养。青虾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在养殖环境适宜、饵料充足的情况下,虾苗经过2个月的养殖每尾可达到3克以上的商品规格。因此,可采用春季和夏季两次放养、一年养两茬的养殖模式。
夏季放养在7月左右进行,亩放1厘米左右的虾苗4万~6万尾,10~20天后投放少量鲢鱼种。放养时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放养时间应选择晴天的清晨或*天不闷热的时候进行,放养时要避开苗种脱壳高峰期。到了8~9月还会出现一次批量产卵孵化出的小虾苗,这批虾苗到年底规格一般可长到2~3厘米,可作为春季放养苗种,一般亩放3万~5万尾。
5.投喂管理。根据青虾的摄食生活习性,坚持四定的投喂原则。一般每天投喂2次,时间为上午8时~9时、下午5时~7时,上午投喂总量的1/3,下午投喂总量的2/3。饵料应投在长有水草的浅水区,并且要投撒均匀。青虾苗种的日投喂量一般控制在3%~5%,前期以投喂细颗粒饲料为主。随着青虾个体的增大,可适当投喂相应规格的颗粒饲料。投喂时要细心观察青虾的吃食情况,一般每次投喂量以2~4个小时内吃完为宜。
6.水质管理。在高温季节必须做到每周加水或换水1次,先排底层老水,再加15~20厘米深的新水。夜间或清晨发现青虾浮头,必须开增氧机和加注新水,特别是在闷热或雷阵雨之前的天气里,应采取全天24小时加水和换水措施,保持池水呈微流水状态。
7.日常管理。每半月用生石灰水或二溴海因、二**氯等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处理,杀灭病菌及病原体。同时观察青虾身上是否附着纤毛虫,可用硫酸铜水溶液全池泼洒,全池的施药浓度为0.7ppm,隔7天再用1次。
8.适时起捕。青虾长到4~5厘米就可以起捕上市。一般春放苗种5~7月起捕上市,夏放苗种9~11月起捕上市。
雨季虾塘浑浊水治理方法
每年4、5月,华南地区养殖对虾的旺季开始到来。这个季节东北季风转为亚南季风季节,气温变化较大,雨量增加,往往使正在养殖对虾的虾塘,水色由褐色、绿色变浑浊,呈*白。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天气突变,浮游植物死亡,产生缺氧,或浮游动物暴发性繁殖,大量摄食藻类。如果池塘透明度较高,浮游植物繁殖数量不能满足浮游动物的需要,就会把浮游植物吃光,从而失去原来水色而变浑浊。因为池塘中的水色和透明度是由池塘中的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决定的。
浑浊水的危害性在于造成池塘缺氧。因为池塘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是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据报道,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的含量,占海水池塘溶氧收入可达91.3%-100%,而大气的扩散作用在池塘溶氧收入中仅在5.3%-7.8%。池塘水浑浊,意味着池塘中浮游植物极少,当然光合作用就极少,产生氧气自然减少。
正因为6、7月份是*雨天、暴雨和大暴雨季节。这种天气阳光减弱,光合作用减少,供氧量也减少,在这种恶劣天气下,若日常管理工作不力,对虾就很容易发病。缺乏科学知识的虾农对这种水色的处理一筹莫展,其实认清其发作原理,解决浑浊水问题并不困难。
浑浊水除了由于供氧量减少,影响对虾呼吸与生长外,还可以导致水质恶化。因为池塘底质中存在大量对虾排泄物、残饵和生物尸体,这些物质若在含氧量充足的情况下,易进行**反应,有害的物质,例如氨氮、**酸和硫化氢等,就越来越少。池塘底质在缺氧情况下,还原反应增多,有害物质越来越多,导致对虾应激,病害由此发生。
浑浊水有如下处理方法:
使用消毒药物,**部分浮游动物。常用生石灰,浓度为20ppm(每立方水体20克,若水深为1米,每亩用生石灰13公斤左右)。生石灰先溶于水,加水稀释,全池均匀泼洒,使用生石灰后水会变清些。也可以用其它消毒剂,但其浓度必须以对虾安全为前提。
停止投料1-2餐。目的是让虾饥饿,抢食部分浮游动物,减少浮游动物数量,方便培养藻类。
换水5-10厘米。换水的目的是补充藻种。因浑浊水中藻类很少,藻种少培养藻类更困难,故必须增加藻种含量,方便肥水,以便能在较短时间内把藻类培养起来。如果自己养殖的相邻池塘正在养虾或养鱼,水色也好,没有其它病害,可抽些过来,补充藻类,效果也很好。
立即施肥。所用肥料尽力用无机肥,不用有机肥。从近年许多虾农反映,用有机肥肥水,对虾发病机会较多。据广西北海某地虾农反映,2004年上半年发病虾塘中,80%是使用鸡粪肥水。广东斗门虾农也有相同反映。因为鸡粪是有机物,不易溶于水,不易被单细胞藻类吸收利用,沉积到池底后,容易腐烂发臭,污染底质。而水质的恶化,往往是由于底质恶化引起,同时,鸡粪处理不好,又可以带细菌**,容易引起对虾发病。
使用单细胞藻类生长素。它是根据单细胞藻类特需的营养要求配制而成,含有高活性的氮、磷、钾、硅等营养元素,有利于单细胞藻类繁殖,有效期长,一般养殖一造虾只需一次性肥水。用量也少,一般水深为1米,每亩放1-1.5公斤即可。价格也便宜,通常每亩费用为6-8元。使用更简单,只要加水溶解,稀释全池泼洒即可。见效也快,24小时内水色会变为褐色和绿色,48小时内达到预期效果。
肥水时应在上午晴天进行,*天和雨天不要肥水。
结合使用微生物制剂,例如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和EM菌等。
此外,施些沸石粉和合理使用增氧机,效果更好。
总之,浑浊水对正在养殖的对虾危害极大,它在最初出现时,对虾并没有明显异常症状,但若不及时处理,其后果不堪设想。务必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改变水色和透明度,保持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防止虾病的发生。
资料来源:
http://****nhfish***/jishu/detail.asp?id=1153
http://****gxoa****/dispbbs.asp?boardid=3&id=68
http://fishery.aweb***m***/news/2006/4/17/6111922.shtml
http://****zgny***m***/ConsHtml/5/9/0/90237.html
用食用盐拌饲料养虾。有什么好处?
它的好处是非常多的,因为它可以有效的补充水中的一些氯离子,起到很好的作用,另外它也可以让水更肥。
养虾应该喂什么食物?
龙虾为杂食性动物,在天然条件下主要摄食有机物碎屑、着生藻类、丝状藻类、水生植物的根、叶及碎片,特别喜食汁多肥嫩的绿色植物,如水浮莲、水葫芦、马来眼子菜、绿萍和苦草等。
动物性食物包括水蚯蚓、蚯蚓、水生昆虫的卵、蛹、螺、蚌和鱼肉等。在人工养殖情况下,可投喂配合饲料、农副产品加工的副产品(饼粕类、米糠、麸皮等),屠宰场的下脚料以及各种细嫩的陆草、瓜果、菜叶等。
扩展资料一、池塘条件。池塘水面不宜过大,适宜水面1~2亩,水深1~1.5米,具有完善的排进水系统和增氧系统;塘底略有坡度,无渗漏,并修好防逃设施。放养前必须清塘(干法)清除杂物、杂草,以免塘内留有敌害和病原体,每亩水面用生石灰150~200公斤消毒。龙虾喜*怕光,善于攀附爬逃,要求水体上有水生植物,约占水面1/3,可种植水草,如轮黑叶藻、菹草等,同时在塘底应设置有砖块、石块及竹筒等隐蔽物体供其栖息*居。
二、虾苗放养。石灰水消毒待7~10天水质正常后即可放苗,对水温要求比较高,适宜的生长水温20℃~30℃,低于15℃时很少摄食。水体应保持高溶氧,溶解氧应在50毫克以上。水体透明度应在30~40厘米。pH值7.0~8.5。放养1.5~3.5厘米的虾苗,放养密度为4000~7000尾/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龙虾
我国绿色食品标准是怎样的?
我国绿色食品标准是国家行业标准,是强制性标准,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执行。我国目前所制定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包括环境要求、生产操作、生产资料、产品包装、贮藏运输及其他相关标准。这些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是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结合必须依据的技术性要求而建立起来的,是绿色食品生产者的生产技术规范,也是绿色食品质量认证的基础与准则。(一)《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该标准编号为NY/T391—2000,于2000年4月1日由农业部颁布实施。该标准强调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包括水、土壤、大气必须良好,目的是确保最终产品不受污染。农田灌溉用水评价采用国家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和地面水质标准,其限值定在地表水标准Ⅲ类至Ⅳ类之间;养殖用水评价采用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加工食品用水采用《生活饮用水质标准》GB5749—85;畜禽饮用水评价用国家《地面水质标准》GB3838—88中所列三类标准或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85。
AA级绿色食品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采用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所列的新国标一级标准,主要评价因子为: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二**硫、氮**物、氟化物;水中的重金属及类重金属(Hg、Cd、Pb、As、Cr、F)、有机污染物(BOD5)、pH、溶解氧、有机氯和细菌学指标(大肠杆菌、细菌);要求周围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山,没有农药残留污染,土壤肥力较高,土壤质量符合绿色食品土壤质量标准。土壤的评价因子主要包括重金属及类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六六六、DDT)。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因子概括如下: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因子
AA级绿色食品产地的各项环境监测数据均不得超过有关标准,在生产过程中完全不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兽药、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及其他无益于环境和身体健康的物质。
A级绿色食品的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与AA级相同,但其评价方法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绿色食品产地的大气、土壤和水等各项环境监测指标的综合污染指数均不得超过1。在生产过程中,各类有机或无机的生产促进剂、添加剂应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中对A级的要求,并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
需要指出,土壤中本来就有一定量的金属元素自然存在,称为土壤元素背景值(几何均值),如Cd(镉)、Hg(汞)、Pb(铅)、Ni(镍)、As(砷)、F(氟)等。这些金属元素不可避免地、微量地被植物体吸收而成为“背景水平”。因此,绝对的无污染是不可能的,“无污染”是一个相对概念。此外,有些污染物通过人类活动如燃煤而释放于大气中,然后落入土地而转移进植物体,使相关食品中的污染物含量显著增加,大大超过“背景水平”。土壤评价采用土壤类型背景值(见《中国土壤环境背景值》的算术平均值加2倍标准差。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对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专门研究,对土壤的质量标准是根据以下因素确定的:
一是根据土壤元素背景值资料,农业土壤元素背景值(几何均值)高于一般土壤元素背景值(几何均值),如以农业土壤背景值的95%限计,会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一级标准范围。因此,对绿色食品生产来说,国家一级标准显得偏严,二级标准又显得偏松,故确定绿色食品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应在国家的一级与二级之间。
二是根据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数据库中的农业土壤元素背景值,按不同的耕作方法(旱地、水田)和不同的pH,分别确定基准值。
三是对基准值进行多重比较,如参考国家、国外标准、“六五”期间农业土壤元素背景值调查资料,并根据绿色食品管理需要再确定标准值。
有机污染物指标仍选用有机氯农药六六六和滴滴涕。虽然从1985年起我国已经禁用,但过去使用量大、面广,在我国土壤中仍有残留。根据目前残留的水平,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定在0.10毫克/千克。
(二)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 此类《准则》目前有六个:即《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的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的兽药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的水产养殖用药使用准则》。这六个《准则》规定了绿色食品生产中准用、禁用、限用的生产资料及使用方法,以防止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污染,保证产品的安全和产地生态环境免遭破坏。
AA级绿色食品生产过程禁止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肥料、化学农药及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其评价标准采用《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及有关地区的《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的相应条款。
A级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限量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其评价标准采用绿色食品相应“准则”或“规程”中的A级绿色食品的相应条款。要求所使用的农药、化肥不造成对人体(或动物)的积累和伤害,对环境无**影响。
1.禁用的化学农药 生产绿色食品禁止使用的部分化学农药如下:
(1)高毒、剧毒农药,指大白鼠急性口服LD50≤50毫克/千克的农药,如对硫磷、**乐果、***等。
(2)高残留、高生物富集性农药,如六六六、DDT。
(3)致崎、致癌、致突变农药,如二氯丙烷、三溴乙烷。
(4)有各种慢性毒性作用的农药,如杀虫脒。
(5)含有禁用化学成分的农药,如三氯杀螨醇(含有DDT)。例如美国对加工食品(粮谷、干果、食品)及茶叶等不允许含有***和三氯杀螨醇残留。
2.允许限量使用的化学农药 在生产A级绿色食品中,允许使用中、低毒性的化学农药,即大白鼠口服致死中量LD50≥50毫克/千克,但必须是低残留的。为了保证绿色食品的安全性和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即便是允许使用的化学农药,每个生长季只允许使用一次,而且要严格控制使用浓度和安全间隔期。允许使用的杀虫剂有乐果、***、辛硫磷、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杀螨剂有双甲脒、尼索朗、克螨特等;杀菌剂有百菌清、扑海因、粉锈宁等。但在使用浓度上要低于正常浓度或在正常浓度的下限,安全间隔期要长于正常的安全间隔期。例如通常用50%的辛硫磷*油1000倍喷雾防治菇类害虫,而生产绿色食品则要求1500~2000倍;使用百菌清的安全间隔期一般20天,绿色食品则要求至少30天。此外,矿物农药中的硫制剂、铜制剂,如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在绿色食品的生产中均可使用。
3.农药残留的参考标准 在菇类生产中,绿色产品应从整体生态系统着手,综合应用各种防治病、虫害的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害滋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如有益菌类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和生物的多样化,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我国权威部门的检测结果表明,食用菌生产原料中的农药残留量极微,因而对菇类产品的影响并不明显,例如日本有限量规定的十几种农药(表10-3)在我国产的蘑菇中大部分未检出,六六六和DDT虽有检出但都不超标,并离限量至少差一个数量级。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数值以毫克/千克表示。
表10-3 日本与中国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表10-3 日本与中国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续)-1
表10-3 日本与中国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续)-2
表10-3 日本与中国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续)-3
表10-3 日本与中国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续)-4
需要指出,2002年9月日本实施了新的《食品卫生法修正案》,将对进口食品实行更为严格的“贸易技术壁垒”。例如,日本公布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中,菠菜的毒死蜱限量是0.01毫克/千克,而欧盟的限量为0.05毫克/千克,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和美国的最严限量为0.05毫克/千克。显然,日本的限量标准明显严于国际标准。
4.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有益生物及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不污染环境,是发展方向。例如被誉为“超高效绿色杀虫剂”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就是抗生素类杀虫剂农药。由天津市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所合成,是一种半合成药品,其原料阿维菌素是一种生物菌素。这种杀虫剂具有超高效、无毒、无公害,双重昆虫致死率高,受环境因素影响小等特点,对鳞翅目害虫的杀虫活性提高了1~3个数量级,可广泛用于食用菌、蔬菜、烟草、茶叶等经济作物防治害虫。此外,保护和利用天敌,例如蘑菇堆肥进行二次发酵,用“益菌克害菌”也是生物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措施。还可采用灯光等物理方法防治害虫,如黑光灯诱杀菇蚊、菇蝇等。
(三)绿色食品的产品标准 此类标准参照国际、国家、部门、行业标准制定的,通常是高于或等同于现行标准,一般还增加了检测项目。AA级绿色食品的产品标准,要求在产品中不得检出化学合成农药及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其他指标应达到农业部A级绿色食品产品行业标准(NY/T268—95至NY/292—95)。
绿色食品产品标准包括了“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两部分,其中“卫生标准”包括农药残留、有害重金属污染和有害微生物污染,要求严于国家现行标准。例1如粮食,国家卫生标准只检测10项,而绿色食品要检测农药、重金属等21项。例2如奶粉,国家卫生标准只检测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而绿色食品要测9项指标。例3如茶叶,普通茶叶的铅、铜重金属含量要求分别小于或者等于2毫克/千克、60毫克/千克,而“绿色标志”茶叶的标准分别是小于或者等于1毫克/千克、15毫克/千克。普通茶叶的“六六六”、DDT农药残留量标准,均是0.2毫克/千克,而“绿色标志”茶叶均是0.05毫克/千克。例4如苹果,“绿色标志”苹果的卫生标准比普通苹果要高的多(表10-4)。
表10-4 绿色标志苹果与普通苹果质量标准对比
(四)《绿色食品贮藏、运输标准》该标准对绿色食品的贮藏、运输条件、方法、时间等作了具体规定,这利于保证绿色食品在贮运过程免遭污染、保持品质,利于环保和节能。
(五)《绿色食品包装材料标准》该标准正在制定中。从保护环境出发,未来绿色包装材料应达到减量化、重复使用、再循环和再降解的要求,以便能实现节省资源、避免废弃物产生等效果。
绿色食品自诞生10年来,我国除了制定颁发了以上标准,还**了《绿色食品推荐肥料标准》、《绿色食品推荐农药标准》、《绿色食品推荐食品添加剂标准》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标准》等等。这些标准不是绿色食品生产与质量控制所必需的标准,只是作为一项促进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的辅助性标准,生产实践中采用这些辅助标准对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产品质量有积极的效果。
国际产业界推崇ISO9000,其侧重于产品质量和管理;最近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又推出了环境管理标准ISO14000系列,它涉及企业的环境管理、审核、环境影响、产品标志、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等。二者将一起作为世界贸易的标准,是世界贸易市场目前经过国际权威机构认证的“绿色”***。可见,发展无污染绿色食品不仅是我国国计民生的需要,也是国际贸易中必须通过的重要屏障。
要怎样养虾
1、抓清淤除野。凡是养过一年虾以上的虾池,由于池中残饵和粪便的积累,已使池水变浅,有毒物质增多,所以放虾苗前一定要高标准、高质量认真进行虾池清淤工作,清淤面积要达到百分之百,保证池中水深1.5米以上。尔后使用漂**进行“除野”。2、抓肥水繁饵,适时投苗。4月下旬往虾池内放水,使水深达到0.5米,每亩施用尿素2.5公斤。使池中的藻类、轮虫等大量繁生,以达到肥水繁殖基础性饵料的目的。5月20日前后,适量投苗,每亩投苗3至4万尾,一定要投放无病健壮的虾苗。
3、抓调节水质。在对虾养成前期,换水次数较少。当池水透明度降到15厘米~20厘米时,要换一次水,换水量占池水量的1/2。养成中期,每隔10~15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4。换水的方法是先排掉池中底层水,后添加新水。一定要防止那面排水,这面进水的混水养虾,在降雨较多的汛期不搞大排大灌,而是把表层的淡水排掉,以保证池水盐度相对稳定。
4、抓合理投饵。要自制推网一个,每早5时取样50至100尾,认真观测对虾的胃及长势。同时用旋网测定池中对虾生存量,以做到心中有数,合理投饵。在对虾养成后期每天喂6次,在日出前和日落后各投饵喂一次,占日投饵量的40%,晚上每隔4小时投喂一次,占日投饵料量的60%。每天的投饵料量,池中四周占80%,滩面占20%。但在池中水温超过30℃时不投饵料,水中溶氧少时,不投饵料,水质恶化时不投饵料,雾大气压低时不投饵料,注进新水后1小时不投饵料。
5、抓防止浮头。要坚持经常观察,加强水质监测,提高防治病害技术,及时准确分析掌握水情、池情、天情、虾情,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当发现蠓虾、小鱼靠时,说明水中缺氧,是虾浮头的前兆。这时候要昼夜不停地把水搞活,也可搞人工造浪、人工造氧、投冰降温,投放增氧剂。投饵也不能在下半夜易缺氧时投饵料。切不可发现浮头搅得沉渣泛起,这只能加剧对虾的死亡。
6、抓虾贝、鱼混养。坚持对虾与贝类混养和对虾与鱼混养,不仅大大提高池面积和饲料的利用率,降低了养虾成本,还有利于对虾发育生长,提高对虾产量、防止对虾浮头死亡,增加虾池效益。
学习养虾技术去哪里最好?
看你是哪里人,江苏如东、福建漳浦、广东湛江,好多养虾的地方都可以去,去跟本地养虾人交流,建议最好去养虾场工作一段时间,养一年,经过几个周期以后,基本要领就明白了在家中养虾,该注意什么,该喂什么东西?
小缸是不推荐的,水质难于控制,虾还是比较娇贵的。。。特别是好品种。。。坚决不可以放盐,养虾、养草都是不可以放盐的,和养鱼的巨大区别,不要用养鱼的思维养虾。。。
器材越贵越好,因为虾都很贵,所以器材也超级上档次。。。
虾大部分品种都怕热。。。最主要还是水质啦~至于温度控制在26左右是最好不过~可如果你不养水晶虾的话其实温度影响不大,只要不要到30度虾绝对没事!最最主要还是水质!养虾容易长线虫,我的办法是养2只鱼宝宝现在我家一条线虫都没!缸内最好再样只螺,斑马罗效果最好!让他擦墙壁!最后就是切勿喂红虫会长涡虫!有条件的话使用底滤是最好不过了~
最后,一个建议。。。多看看资料。。。别图省事、别图省钱,都是很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