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畜牧卷 肉仔鸡49天饲养技术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肉鸡饲养阶段如何划分(肉鸡饲料分几个阶段)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肉鸡饲养阶段如何划分
商品肉鸡饲养主要采取三种方式,各有不同的优缺点。
(1)地面平养:就是在地面上铺一层垫料,大约5~10厘米,然后在上面养肉鸡。垫料材料最好是刨花,在农村可用稻壳、麦秸或树叶杂草等,好的垫料应是吸水又透气。地面平养肉鸡必须铺垫料,绝不可像蛋鸡一样直接养在地面上。因为肉鸡生性好静不好动,吃饱喝足后原地卧下睡觉休息,不用垫料后果是:出栏时患胸囊肿、腿病、脚垫炎的鸡明显增多,降低了屠体等级,造成分割鸡产品大量废弃。地面垫料平养适合肉鸡特性,产品合理率高,但需较大的饲养面积,每个饲养周期结束后垫料的清除更新费工费时,并由于鸡群与粪便长期接触,使鸡只易患疫病,球虫病便是最典型例子。但有一点要说明,目前世界上肉鸡业发达国家,几乎都以地面垫料平养为主。
(2)网上平养:就是在各种网面上,如铁网、木板网、塑料网、竹竿网等上养肉鸡。它最大优点是鸡只与粪便脱离,使很多通过粪便传染的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并可对粪便进行观察。同时也提高饲养密度10%~15%。但它致命弱点是胸囊肿、腿病发生率高。所以网上平养不是太普遍,现有一种适合中小规模养殖户(每批出栏3000只以下)的分段饲养法,可在前期采用网上平养,在第30个问答中将介绍分段饲养。
(3)笼养:多层网上平养就是笼养。在蛋鸡业中笼养极为普遍,肉鸡业虽有多年探索研究,但目前大规模肉鸡饲养中笼养鲜见,原因同网上平养相同。笼养的明显优势是,饲养密度更大,占地面积更省,鸡群易于观察与饲养管理,但需资金投入量大。很多中小养殖户在分段饲养中,前期采用笼养,后期改为垫料平养,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
确定饲养方式要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建议新养殖户一开始从地面垫料平养入手,积累一定饲养经验和资金后,逐步过渡到分段饲养,即前期网上平养或笼养,后期地面垫料平养。
饲养种母猪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顿不要喂得太饱,7到8分饱就可以了
不用喂太好的料子,但质量一定要保障,不然会影响胎
前期可以合群的,2到3头,最后大半个月分开,不能合群的切记就不要合群了
在哺*期**的不能配种,还要育成母猪与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
(一)育成母猪(又叫青年母猪)配种前的饲养管理
1. 6月龄以前小母猪采用自由采食,6月龄后采用限制采食,采食量控制在自由采食量的八成左右,以防过胖。
2. 配种前10~14天实行短期优饲。在原来的低能量基础上增供消化能25.54~33.91兆焦/天(约1.8~2.39kg玉米),能增加排卵数2.15个。(玉米1kg含3.39兆卡=14.184兆焦);(1兆卡=4.184兆焦)。
(二)经产母猪配种前(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
1.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的哺*母猪,仔猪断奶时母猪的膘情在七八成瞟,断奶后7~10天就能**配种,饲粮粗蛋白水平在13%~15%,如同时能满足矿物质、维生素的需要,就能获得较好的配种效果。
2.对因带仔多、泌*力高、产前膘情差的母猪,是哺*期营养未跟上的表现,配种前应加强饲养,保证恢复到七成膘的体况;
3.母猪断*后宜群饲,4~6头一圈.要设有运动场。
4.饲料配方:玉米65.21%、次粉13%、麦麸 3%、稻谷5%、鱼粉1%、豆饼9%、磷酸氢钙1.7%、石粉0.8%、食盐0.3%、添加剂1%。本方含消化能3.22兆卡/kg、粗蛋白12.82%、钙0.75%、总磷0.6%。与标准比较,消化能低0.18兆卡/kg。
附:标准的妊娠母猪的微量元素与维生素添加量:每kg料中需加硫酸铜21mg、碘酸钾0.24mg,、硫酸亚铁410mg,、硫酸锰63mg、**酸钠0.51mg、硫酸锌230mg,。维生素A 4000IU, 维生素D 200 IU, 维生素E 44 IU, 维生素K 0.5mg,生物素0.2mg, 胆碱1.25克,叶酸1.3mg, 可利用尼克酸10mg,泛酸12mg,维生素B2 3.75mg,维生素B1 1.0mg,维生素B61mg,,维生素B12 15微克。
妊娠母猪饲养管理
一.妊娠期一般是“三三三” 。即三个月(每个月按30天计算)、三个星期和三天。共114天。范围108—120天。因妊娠期受品种、年龄、体质健康状态、营养好坏和菅理好坏(如是否滑跌、挤压)等多种因素影响。也有提前或延后产仔10天的。如超过天数太长,有可能为死胎(死胎诊断方法为手按抚母猪腹部摸不到胎动,听诊也无胎音及跳动声,即可确诊)。如逾期不产,可注射前列腺素诱产,而不能注射催产素催产。
1.妊娠前期(从配种到21天):同空怀母猪一样,要加强饲养,让断奶的母猪尽快恢复体况,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减少胚胎早期死亡。饲料品质必需要好,不能喂犮霉变质料,否则易引起胚胎死亡或停止犮育。
2.妊娠中期(21到80天):以青料为主。如青料不足,往往是母猪流产、胎儿被吸收,死产及弱胎的重要原因;推荐日采食1.8~2.7kg青料,根据体格大小、膘度、健康等灵活掌握。
3.妊娠后期(从妊娠80天到产前3天)要加强营养,有利于提高仔猪初生重,但临产前1~2天,要根据母猪膘情肥瘦,*房表现,决定增减饲料。如膘情肥胖,*房红肿异常,要减料减草;
4.研究表明:妊娠90天以前,胎儿重量仅占出生重的41.8%.,应以青饲料为主,不要喂好了;90天以后到出生,胎儿生长快,应减少粗料,根据膘情增喂精料,并最好每天放牧运动一次;特别对初胎母猪最好进行*房按摩,刷拭猪体,达到人畜亲和,以利分娩接产时不致惊恐,待产仔后,也便于顺利固定*头。在最后1~2周,可增加料量1~1.5kg。有利于提高初生重。总之,使妊娠母猪既不肥也不瘦,膘情中等而健康是饲养好坏的主要标志。第一次配种的母猪在妊娠期增重应控制在36~50kg为宜。经产母猪,本身不长了,只有胎盘和胎儿,只须净增25~35kg左右。妊娠母猪过于肥胖,不仅造成饲料浪费,且会造成难产、产后易出现食欲不振、仔猪生后体弱、泌*量少等**后果。
5.母猪出现分娩动作当天,宜停止喂食。
6.精料配方(%):玉米64.5%、稻谷14.2%、米糠5%、豆粕10%、鱼粉1.5%、磷酸氢钙2.1%、石粉(石灰岩粉)0.4%、盐0.3%、添加剂预混料(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两类物质)2%。
也可分成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分别用不同的配方
①妊娠前期(体重90~150kg):要求消化能2.8兆卡/kg,粗蛋白11%;
配方:玉米32%、大麦10%、高梁12%、小麦麸30%、米糠7%、豆粕5%、骨粉2%、碘盐0.5%、复合添加剂1%
②妊娠后期(体重90~150kg):要求消化能2.8兆卡/kg,粗蛋白12%;
配方:玉米31%、小麦麸24%、米糠14%、豆粕8%、碎米18%、鱼粉2%、骨粉1.6%、碘盐0.4%、复合添加剂1%。
复合添加剂成分:每公斤料中加硫酸铜21毫克、硫酸亚铁410毫克、硫酸锌230亳克、硫酸锰63亳克、碘化钾0.18亳克、**酸钠0.51亳克、氯化钴0.13毫克、维生素A 4000 IU维生素、维生素D200IU、E 44IU 维生素K0.5 μg、生物素0.2mg、胆碱1.25g、叶酸1.3mg、尼克酸10mg。上述量相加,如不足配方中要求的1%时,加上点米糠或其它料补足并拌匀即成。拌时最好将微量元素铜等放在一起拌,维生素放在一起拌,因微量元素原料对维生素有破坏作用,故分开拌。如自已买不到上述原料,则买已配好的市售猪用添加剂。
7.妊娠期特别是前期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否则胚胎易死亡。要适当运动。环境要安静,态度要温合。进入猪舍要先打招呼,防止母猪受惊。不要随意折群组群,以防斗架流产。
◆哺*母猪的饲养管理
要采用低妊娠(除早期和后期注意适当加强营养外,妊娠中期营养喂量要适当低点,按空怀母猪饲喂)、高泌*(泌*期营养要高)的饲养方式。
哺*母猪的饲养目标,一是提高仔猪断奶头数及断奶窝重;二是保持泌*期正常种用体况,即母猪28~35天断奶时(为早期断奶法。传统的为56~60日龄,太长了),失重不超过12公斤(失重量应为产后体重的12~15%为度)。过度的失重会延长离*后**期,还可引起下胎产仔数减少,其后果是严重的。因此,必须围绕上述目标采取饲喂策略。
泌*母猪饲料配方:玉米60.6%、小麦5.1%、稻谷3.0%、细糠2.0%、豆粕17%、鱼粉5.4%、麸皮3.0%、磷酸氢钙1.0%、石灰岩粉0.6%、盐0.3%、添加剂预混料(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两类物质)2%。本方含DE 3.23兆卡/kg、 CP17.51%、CF4.2%、钙0.75%、磷0.62%、赖氨酸0.86%、蛋+胱0.56%。
母猪产后前5天应给予稀料,2~3天后喂量逐渐增多.5~7天后改喂拌湿料,7天按正常量喂。喂量一般为每带一头仔猪, 补加0.4kg左右料。或母猪体重在120kg以下的,饲喂总量为每日采食风干料(含水分12%左右)量4.8kg;120~150kg的,每日采食风干料5.0kg;150~180kg的,每日采食风干料5.2kg。180kg以上的,每日采食风干料量5.3kg。一日三餐喂给。
哺*母猪前期(1~10)天的饲养管理。合理提高采食量:为使母猪达到采食量最大化,可分别采取以下措施:第一种是实行自由采食,不限量饲喂。即从分娩3天后,逐渐增加采食量的办法,到7天后实现自由采食;第二种是做到少喂勤添,实行多餐制,每天喂4~8次;第三种是实行时段式饲喂,利用早、晚凉爽时段喂料,充分**母猪食欲,增加其采食量。不管是哪种饲喂方式都要注意确保饲料的新鲜、卫生,切忌饲料发霉、变质(酸败)。为了增加适口性可采取湿拌料的方法。
仔猪断奶前3~5天逐渐减少饲料量,并注意*房膨胀情况,膨胀大了要多减料,以防母猪发生*房炎。
供给充足清洁水:夏季哺*母猪的饮水需求量很大。因此,母猪的饮水应保证敞开供应。如果是水槽式饮水则应一直装满清水,如果是自动饮水器则要勤观察检查,保证畅通无阻,而且要求水流速、流量达到一定程度。饮水应清洁,符合卫生标准。饮水不足或不洁可影响母猪采食量及消化泌*功能。
在管理上:要注意*头均匀利用,特别是头胎母猪,一定要使所有*头都能均匀利用,以免引起未被吸吮的*房发育**。在仔猪数少于*头数时,应训练仔猪吃几个*头,特别要训练吃后部的*头,否则会引起后部*头萎缩,以后失去作用。
圈舍要清洁、干燥。产床不能有突出的尖物,防止剐伤*房。作好冬季防寒,夏季防署。对夏季加强温度的调控:可以通过安装雨帘、换气扇、遮阳布、饲喂西瓜皮、清热中药等方式防暑降温。
要及时观察母猪吃食、粪便、精神状态以及仔猪生长发育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注意防止小猪的安全根据本人的经验证明特别要注意母猪生子到断奶这一段时间。要提高成活率就是提高人民币。就现在的饲料水平·防疫水平都可以找到专用的对应产品。在这个基础上千万要注重细节。 比如说用高位产床·日常的空间消毒·专人饲养不要有生人进出·还有一点天气的变化如要下雨就要想尽千方百计保证猪舍的干燥,不然仔猪很容易腹泄后果很严重。
肉鸡育雏期怎么喂养1—3天喂几次 白天几次 晚上几次 急用 先谢了
必须保证不为大肠杆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污染。第1周饮用和室温相同的温开水,以后改用深井水或自来水。前3天在饮水中适当添加2.5%~5%葡萄糖、红糖及肉鸡用**;雏鸡进入育雏室后须饮水3~4小时后开始第1次喂料;饮水器应摆放均匀、高度适中,每天清洗消毒1~2次,贮水缸、桶等贮水时间不能超过3天;尽量记录每天饮水量,如果饮水量异常则往往是饲养管理有异常或者鸡群有疾病的先兆。
养肉鸡怎样控制温湿度
买一个控制系统,根据温湿度**采集值来自动控制风机湿帘降温设备、锅炉加温设备、加湿器等的开关,从而让鸡舍一直保持在恒定的温度、湿度范围,市场上现在有种***带有生长曲线,也叫温控曲线,可以根据日龄自动控制温度,这样更方便,好像是深圳{常用科技}的
肉用种鸡如何实行限制饲养?
肉用种鸡具有食量大、生长快、沉积脂肪多的遗传性,如不采用限制饲养,必然会把种鸡养得太肥,产蛋率降低。为防止种鸡超重,应根据种鸡产蛋情况,采用限制饲养方法,使种鸡的体重符合推荐标准,维持较高的产蛋水平。
对于处于产蛋率上升阶段的种鸡,待产蛋高峰过后(42周龄)进行限制饲养。限制饲养有质的限制和量的限制两种方法。质的限制主要是控制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一般能量摄量可降低5%~10%,将蛋白质水平降低至14%~15%,但日粮中钙的含量要增加,因种鸡随着周龄增长,吸收钙的能力下降,一般把钙的含量提高到3.6%~3.7%。关于量的限制,一般认为,以少喂正常食量的10%左右为宜。即采取定量饲喂的办法,而不能采取隔天饲喂的办法。总之,不管是降低营养水平还是限制饲喂量,均要做到鸡体重不再增加,产蛋率下降不是太快,最后2~3周要通过消耗体重来产蛋。这样才能节约饲料费用,减少特大蛋、破蛋,维持较高的产蛋率和种蛋合格率。
肉用仔鸡饲养应注意哪些问题
我国肉用仔鸡饲养标准分为二段制和三段制两种,详见表3、表4和表5。表3 我国肉用仔鸡饲养标准(二段制)
表4 我国白羽肉用鸡饲养标准(三段制)
表5 肉用仔鸡的维生素、亚油酸和微量元素的需要量
表5 肉用仔鸡的维生素、亚油酸和微量元素的需要量(续)-1
如何控制肉鸡各个阶段的温度
适宜的温度是保证雏鸡前期饲养成活的关键。雏鸡30日龄时才长出羽毛,体温调节机能才逐渐加强。一般分三阶段:
1、1~21日龄为育雏期。
雏鸡日龄小,对温度很敏感,体温调节中枢不健全,不能自体调温 ,加之皮薄、脂少、羽毛细短,保温能力低,对外界环境温度适应能力差。育雏期对温度控制的要求:温度要高, 日差变化要小,要保持相对稳定。
此阶段离不开人工调温,无论冬夏及气候变化都应如此,以保证雏鸡对环境温度的需求。(参考值:肉鸡对温度的要求:1~3日龄为34~35℃,4~7日龄为32~33℃,以后每周下降2~3℃,到第三周周末降至27℃,直到20~21℃,停止降温,并保持这一温度。)
2、21~35日龄为育肥前期。
随着鸡不断长大,鸡的体温调节中枢也逐渐完善,物质代谢旺盛,可逐渐通过机体产热和散热来调节体温,来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保证健康生长,但是这种功能并不十分健全,此阶段还需管理人员依据要求进行调正。炎热天气要注意防止舍温过高,每周可降3℃,冬季要注意防寒流及贼风,每周可降2℃。降温要均匀,不能太快或太慢。
3、35日龄后为育肥后期。
鸡体**功能基本健全,鸡体完全可以通过产热和散热来调节体温,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此期肉鸡极不耐热,因为育肥期代谢十分旺盛,增重快,体脂多,产热多,加之鸡无汗腺,排热仅靠呼吸,体表辐射,环境温度高于 30℃可导致热应激 ,不仅影响生长,高热可至死亡。
如果环境温度低于15℃时可增加维持量,提高料肉比,也不利于生长发育,易发疾病。对温度要求 ,温度不可超过28℃,要保持相对稳定,日变化不可过大,应在2℃以内,直至出栏。
注意:在生产实践中,根据鸡的分布及行为表现观察温度是否适宜。如果雏鸡分散良好,运动自如,说明温度正常。若雏鸡挤堆,挤向热源鸣叫,说明温度过低,应采取增加炉火、门窗覆膜等办法提高温度。若雏鸡翅膀张开,张口喘息,说明温度过高,应加强通风,供应凉水,增加带鸡喷雾消毒次数等办法降温。
扩展资料:
控制好温差,可有效预防肉鸡感冒
1、季节温差
指一年四季,季节对饲养管理造成的影响,和在季节交替时,气侯极易突变给饲养管理带来的不便。
2、天气温差
主要指天气对饲养管理造成的变化及应对。在养殖过程中,只有不断地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才能让鸡群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病,因此养鸡喜勤忌懒。晴天时要注意随时调整通风量,冬季忌忽冷忽热,尽量延长锅炉供暖时间,给良好的通风提供保障。
天气突变,温差较大对养殖的影响最主要考虑的是快速及时应对,不要认为冷一会儿不要紧,热会儿没关系,要知道细节决定成败,提前了解天气变化,做好应对措施。
3、鸡舍内外温差
舍内温度与舍外温度所形成的温差,了解舍内外温差对通风口开关,大小负压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
4、鸡舍口温差
一般进风口瞬间进来的风较凉,也最容易忽视,因此七成以上鸡群的呼吸道,都是由于进风口温差引起。当舍外温度与舍内温度达 10℃以上的温差时,应在进入鸡舍一头用塑料纸遮挡,防止人员进入鸡舍凉风趁机而入,风直接吹到鸡,使其受凉发病。
5、扩群温差
指在鸡群扩群前后产生的温差,15%的呼吸道病与扩群前后端温差大有一定关系。扩群前适当提高舍内温度,并持续到扩群 24 小时以上,逐渐下降至正常温度。
扩群前,对即将扩的位置预温,不低于鸡舍内现有温度,当温度能够满足时,先将塑料隔断下,3 小时以后扩群。扩群时尽量选择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免疫前后 1 天不扩群,鸡在亚健康时慎重扩群。
参考资料:人民网——肉鸡养殖走向标准化
我想养5000肉鸡按照现在行情有多少利润?养殖肉鸡从一直鸡苗到出栏要多少成本?需要具体的数字和计算方式
现在的行情不是太好。天热了不好养,5000只鸡大概需要11万左右的成本,《其中鸡苗2万元左右,药大概在1.5元左右一只,饲料8万元》现在基本上养的好的,大概在4元的利润一只。肉鸡养殖最佳温度是什么?
肉鸡养殖最佳温度是:雏鸡入舍温度在33-35度,之后平均每天降低2-3度直至脱温。接鸡后看雏施温,达到“不张嘴呼吸,不扎堆”的鸡群状态就是最好的温度。需要注意的是,标准上所写的温度,是温度表于鸡背处高度所测量的温度。如果是地面养殖的话,进雏的时候要注意稻壳温度要达到32度,需要提前预温。
肉鸡饲养的标准温度:
标准温度是随着鸡只体重的增加而逐步降低的温度数据,标准温度的实施要根据鸡只的实际体重、环境相对湿度,风速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讲,一日龄育雏温度 33度即可,随着日龄的增加每天下降0.3度即为最佳温度,但前提是湿度合理、生长速度能达到标准。如果育雏湿度75%,则一日龄温度33度即可,如果湿度70%则温度需要提高到34度,湿度每下降5%温度需增加1度。现在大多育雏温度高于35度,湿度低于60%,鸡苗脱水比较严重。在实际生产中,湿度的大小和鸡只的体重并不是完全按照我们的预计来实现,那么,温度的高低应根据实际情况随之改变。如果坚持实际温度不偏离标准温度1度之外、当日温差不超过1 度、体感温度与温度计显示温度相结合看鸡施温这么三个原则,就基本实现了温度的标准化管理。
冬季肉鸡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分别是多少最适宜?
鸡舍的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肉仔鸡生长发育的两个重要环境因素,温、湿度的控制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肉鸡的生长发育。一、鸡舍温度控制
温度是肉仔鸡正常生长发育的首要条件,与肉鸡的体温调节、活动、采食、饮水、饲料的消化吸收、抗病能力等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生长阶段最适温度不同,正常情况下,育雏温度为33-35℃,以后每周气温变化可下降2—3℃,直至18—21℃为止。育雏时一定要掌握好温度标准,不可过高过低;要均衡平稳,生长前期高后期低,逐渐降低,绝不可忽高忽低,变化太大。供温控制的基本原则前期比后期高,夜间比白天稍高,弱雏比强雏要高,大风降温、雨雪天比正常晴天高,冬春育雏比夏秋育雏要高,免疫前后及鸡雏有病期间比平常要高等等。
肉仔鸡在适宜温度环境中,能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增重速度和饲料报酬。究竟每次育雏的温度是否合适,还要通过雏鸡的动态表现来判定:
(1)温度适宜时,雏鸡在室内散布均匀、活泼好动、羽毛光顺、紧贴体表,睡眠时较为安静,吃食时争先恐后。
(2)温度太低时,雏鸡就会出现低温表现,雏鸡拥挤于热源附近或某角落,羽毛蓬松,精神萎顿,发出连续不断的叫声。这样时间长了,容易引起雏鸡感冒或被压死。必须立即加温,并驱散挤堆雏鸡。?
(3)温度过高时,雏鸡远离热源,展翅爬卧,张口喘气,争相喝水,饮水器内常常无水,绒毛却湿了。时间长了,会使雏鸡体质衰弱,生长受阻,甚至热死。温度过高时要逐渐降温,但要注意,骤然降温会引起感冒。
因此在肉仔鸡的整个饲养期内都要注意对鸡舍温度的控制。可在舍内适当位置放置温度计进行观测,并采取一定措施进行降温或升温调节。如在炎热季节,鸡舍内气温较高时,可打开门、窗及通气孔,开启风扇或排风扇,加大舍内通风量,使舍内温度降下来。必要时还可用冷水喷洒地面或采取在屋顶喷雾的措施进行降温。
在寒冷季节,应加强鸡舍保温取暖工作,关闭门窗,在舍内用火炉、烟道、暖气或红外线灯取暖,但同时要考虑适当的通风换气,避免诱发呼吸道疾病、腹水综合征等,或发生窒息、中毒。另外在建造鸡舍时,屋顶、墙壁要用隔热保温性能好的材料,这对鸡舍的防寒和防暑都非常重要。
二、鸡舍湿度控制
鸡舍湿度控制一般情况下,相对湿度对鸡群的影响并不太大,以保持干燥为宜,可以防止细菌繁殖和感染,但相对湿度不宜低于40%。育雏前2周应保持在60%--70%,以后在50%--60%。在育雏初期过于干燥时,可适当用水喷洒地面或四周墙壁,也可在热源上放水盆蒸发水汽,以增加舍内湿度。随着肉仔鸡日龄增加,采食量、饮水量、呼吸量及排泄量与日俱增,舍内湿度逐渐增大,特别是在多雨季节,很容易发生湿度过大的情况,常用的防潮措施主要有:及时清除舍内潮湿的粪便和垫料,增加舍内的通风换气量,在鸡舍地面铺设防潮层,避免饮水系统漏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