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养殖渔业如何控制水的温度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鱼塘水温三十度以上该如何管理?(冬季怎样提高鱼塘水温)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鱼塘水温三十度以上该如何管理?
一、加深水位,调节水质
高温季节,养殖池塘水质变化剧烈,一是当水温达到32~33℃时,蓝藻、绿藻、黄藻等就会发生死亡,出现“倒藻”,水色浑暗,溶氧降低现象;二是低压闷热,水面张力加大,水体通透性差,缓冲和交换能力减弱,底层溶氧消耗大,易出现缺氧现象;三是水体产生温跃分层,下层水变成“死水”、中上层水变成“半死水”,**酸盐、氨氮等有害物易**;四是养殖水产品免疫力降低,发病率增高。受此影响, 养殖对象喜欢在水体的中层活动,如水体环境较长时间得不到改善,鱼类会出现“暗浮头”甚至“浮头”, 虾蟹出现软壳、空肠空胃、肝脏萎缩等症状,常见虾跳塘上草、蟹上岸、鱼跃水现象,吃饲时间明显延长或吃饲不旺。
针对以上情况,加强水质监测,密切关注水质变化情况,保持最佳养殖水位。每5-7天测定1次池塘水质,保持池水透明度30-35厘米,pH值7.0-8.5,氨氮不超过0.5毫克/升,**酸盐不超过0.1毫克/升,溶解氧白天不低于5毫克/升、夜间不低于3毫克/升。水源充足的池塘每隔3-5天加水一次,加水时间以早晨或傍晚为宜,每次加10-20厘米。根据不同养殖品种保持最佳水位,河蟹养殖池水位有草处控制在80厘米以内,无草处水位控制在1.5米左右;大宗鱼的池塘水位保持2.0米以上;鳜鱼、加州鲈鱼的池塘水位保持1.5-1.8米,青虾池塘水位保持0.7-0.8米,泥鳅池塘水位保持0.8-1.0米。高温季节,水温超过30度易造成藻类大量死亡,导致水质变坏,加大耗氧,氮氮和**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产生或者超标、溶氧缺乏、PH值不稳定等。周期性使用光合细菌、*酸菌、EM菌、芽孢杆菌等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控制水环境中氨、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调控池塘微生物生态结构,增强水产动物免疫功能;淤泥较深的池塘适量使用底质改良剂。
二、养护水草,控制疏密
针对河蟹养殖池,要严格控制水草总量和疏密,发挥水草最佳作用。水草过多,净化作用大,但易腐烂恶化水质的矛盾。塘口水草覆盖超60%,及时用拖刀间隔疏除部分水草,捞出池塘,开通“井”通道,使水草疏密合理,生长有力,为河蟹的自由活动留有一定空间。超过水面的水草,割除上部没入水面30厘米,有利池水流动和方便投饲,防止遇到大的风浪,增加浮力,脱根死亡。对于早期水草破坏严重的蟹池,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需适当移载水葫芦、水花生、雍菜等。随着水温的升高,蟹池内伊乐藻出现“疯长”现象,容易造成蟹池缺氧和大面积败草破坏水质,需人工清除部分伊乐藻。为保护水草,精养塘中饲料应尽量撒开。定期使用芽孢杆菌,防止水草上积聚过多的污物。
三、合理投饲,科学管理
7月中下旬以来连续高温曝晒,白天池水温度普遍超过30℃,鱼、虾、蟹食欲下降,投喂量应降至计算量70%以下,可适当添加VC、免疫多糖和*酸菌粉等保健品,保障肝脏和肠道健康,促进消化吸收,提高水生动物的免疫力。晴天中午鱼塘开启增氧机2-3小时,夜晚10:00开机至早晨,闷热、*雨天全天开机。虾、蟹池塘控制水草覆盖面积不超过60%,超过时应间隔除去部分水草,露出水面的伊乐藻,应割除草头,控制其在水面下30厘米处生长。适当排换池水,夜间开启微孔增氧机。
加强巡塘检查,仔细观察水产养殖动物活动和水质变化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四、预防疾病,合理用药
夏季高温季节,水环境变化剧烈,微生物的繁衍速度快,疾病多发,许多养殖户会使用消毒剂、除藻剂、杀苔剂、底质改良剂等来进行预防疾病和调节水质、底质。此时施用外用药物应酌情减量,因为水温越高,药物毒性越强,用药风险越大,用药后开动增氧机搅水,打破热成层,避免水体局部药物浓度过高造成对水产动物的伤害。此外,夏季很多池塘养殖水产动物处于“暗浮头”和“浮头”的应激状态,除增氧剂外,其它任何药物的使用都会对养殖动物形成**,造成损伤,应特别注意。虾蟹池换水后,通常会诱发虾蟹脱壳,此时不宜用药,特别是水温越高毒性越大的药物如硫酸铜等使用时更要慎重。
鱼塘水温如何控制在25度以上?
正常情况下我们常见的温水性鱼类(草鱼、鲢鱼、鲫鱼之类的)的话其生长适温为20-32度之间,其中以26-32度为最佳,水温高于40或低于0.5度都会引起鱼的死亡。因此对于这类鱼来说的话只要水温在20-32度之间都可以说是其比较合适的生长水温,就现在这季节来说,保持这个温度应不是很大的问题。
大棚养鱼如何保持水温?
采用人工烧开水后再放入调温池中调节水温,然后将调节好的热水抽到各个养殖池中增加池水温度。
养鱼塘用什么设备可以让水温保持不变?
鱼塘水温变化是随天气季节变化的。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保持水温不变。增氧机的作用可以增加水中溶氧,提高水质,但不是改变水温。
高密度养鱼如何控制水温?
热带鱼生活的水温一般在20~30℃为宜。但不同种类的热带鱼对水温要求也有差异。如孔雀鱼、红剑鱼、黑玛丽等鱼种可以忍耐10℃左右的水温而不死亡,而燕鱼、虎皮鱼等水温低于18℃时就会死亡。绝大多数热带鱼对水温及其敏感,水温变化±2℃与就会得感冒,水温长期上下波动不稳定,鱼就会患各种疾病,因此,要尽量地保持水温的恒定。水温也不能过高,水温高水中的菌类会繁殖过快而影响水质。大多数鱼生活的正常温度在20~24℃为宜,繁殖水温在25~28℃为宜。控制水温常用两种方式,分为自然控制和人工控制。自然控制就是将鱼缸放置在朝阳的房间里,让鱼缸接受阳光,以增加水温。鱼缸体积的一些水温变化相对小一些,反之,鱼缸小水就少水温变化就大,在房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让鱼缸大一些为好。人工控制水温主要是利用火炉、火炕、暖气等加热措施来加温,近些年市场是用电加热的器具不断增多,是一种较好的加热方法,多数产品具有自动控温功能,应该优选此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