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人工巢脾图片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蜜蜂生产上,是如何人工制作蜂王台的。(人工造蜂王台,怎么造)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蜜蜂生产上,是如何人工制作蜂王台的。

首先要准备的工具有:育王框,蜂蜡,巢础,一杯清水,一根来棍子

1. 首先,从禹王的框架中移除木条。然后将巢基贴在木条上,以便国王的舞台成熟时,便于剪下国王的舞台而不破坏它。

2、糊蜂蜡准备好烧糊后,烧蜂蜡需要注意,不要加水,否则蜂蜡会煮沸,可能会溅到我们身上。然后你就可以开始搭建平台了。

蜜蜂生产上,是如何人工制作蜂王台的。

3.首先用准备好的木棍接触水,摇晃一下,不要接触太多的水。然后把蜂蜡蘸进去,如果你不知道有多少,看看文章里的图片。然后把它拿出来,用你的手轻轻地旋转棍子上的蜂蜡,但不要把它拿出来。

4、然后在蜂蜡上小蘸一下,轻轻蘸完即可,然后迅速把它的度调到我们的好玉王架木架上,再拿起木棍,将宝座固定在木架上,这样就做好了一个宝座。

5. 蜜蜂从复杂的自然环境在幼虫细胞女王杯时,工蜂会分泌蜂王浆的蜂王幼虫为食,所以只要模仿自然王皇后细胞大小的塑料杯(女王细胞),可以诱导工蜂王浆国王杯的内分泌系统,移动蠕虫,一杯蜂王浆后三天最多(约250毫克到450毫克),可以收获,与儿童保健将第一个幼虫,再次挑选与蜂王浆笔收获杯内的蜂王浆,也可以用机器增加了丽贝卡收获的工作效率,一般一次群60 - 100可以放在一个人为国王杯,可以生产纸浆50克,平均每年可以产生2.4 ~ 4克蜂王浆。

蜜蜂喜欢居住在什么地方

蜜蜂喜欢居住在有丰富蜜源的地方,这一点是最重要的,缺少了蜜源就容易发生逃蜂。其次,蜂巢周围要有洁净的水源,无污染源、无农药,蜂巢在背风向阳的地方,可以是高处的山洞也可以是地洞,要求干燥无积水,胡蜂、蜻蜓或蟾蜍等敌害最好也要少一些。

如何人工做蜜蜂蜂王

在进行人工育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选择父母群 选择蜂蜜或蜂王浆产量超过全场平均产量以上、分蜂性弱、群势发展快的健壮无病的蜂群作父母群。父群是提供雄蜂的蜂群,母群是提供蜂王的蜂群。无论父群还是母群都是用来培育蜂幼虫。同样一个父群也可哺育出数千只雄蜂。如果每年都使用一两群种培育**王和雄蜂,全场蜂群就会形成近亲繁殖,使生产力和生活力下降。因此,要选择和使用多个蜂群作父群和母群;并且定期从种蜂场引进同一品种不同血统的蜂王(或者蜂群)。

  (2)培育种用雄蜂 雄蜂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王的交尾成功率,还关系到授粉效果,进而影响子代蜂群的优劣。因此,必须在着手人工育王的20日前开始培育雄蜂,为培育种用雄蜂,需事先准备好雄蜂脾,也可将巢脾下部切除一部分,插在强群中修造成雄蜂脾。因为蜂王为多次交配,雄蜂为一次交配,这保证交尾质量,父群的数量要尽量多,一般按一只**王比50只雄蜂的比例培育雄蜂。 蜂王的发育从卵到羽化成虫为16日,达到性成熟需5日左右,共计21天。而雄蜂从卵到羽化成虫为24日,出房到性成熟约需12日,共计36日。因此,必须在人工育王前20日左右开始培养雄蜂,才能使雄蜂和**王的性成熟期相适应。通常可在种用雄蜂开始大量出房时,着手移虫育王,同时将场内其他蜂群的雄蜂和雄蛹全部消灭。

  (3)准备育王群 育王群是用来哺育蜂王幼虫和蛹的强壮蜂群。应选择无病、无蜂螨、群势强壮,至少有15框蜂以上的蜂群作育王群,在移虫育王前1日把其蜂王和全部带蜂未封盖子脾提入一新蜂箱,放在原群旁;原群有6-8个脾(包括封盖子脾和蜜脾、粉脾)组成无王的育王群,做到蜜蜂密集,多的巢脾抖落蜜蜂,加到分出的有王群,对育王群每晚饲喂0.5-1公斤糖浆。 也可以用有18-20框蜂和继箱的有蜂王的蜂群作育王群,在巢箱和继箱之间加上隔王板,把蜂王隔制在巢箱内产卵,继箱**放一框小幼虫脾,一侧放一花粉脾,其余放封盖子脾。外侧放蜜脾。有王群没有无王群对移植幼虫的接受率高,但是对于封盖王台照护得较好。

蜂巢是什么材料做的?

在蜜蜂开始做巢的时候不是用一根根木头建立框架的――而是
通过它的腹部四对蜡腺分泌出蜡质(液状的物质),此种物质
虽然是液态的,外泌到蜡腺的镜膜上之后,遇到空气凝成蜡鳞
――这是它第一批材料。

这种蜡鳞还再被和某些物质混合起来,然后再次变成黏液。一
群蜜蜂同时吐出液体开始做窝。每个面一般是有三四个支撑点
(每个点是一只蜜蜂――看蜜蜂在构巢时候的周围情况),如
果是三个支撑,显然上端就成为平面(三球的公共切平面),
而沿着平面的轮廓自然就是平的;如果是四个以上的支撑点(
上三下一),在力学原理的作用之下,四个液体球在其相切点
处发生形变,最后就在一个稳定形状(类似从正四面体中心向
其四顶点引分割6个平面那样的形状)下凝固了。

大家知道,液体(在均匀张力作用下)具有收缩为面积最小的
性质――这和液体的种类关系不是太大。

每一个中心由六块平面角相等的板材构成,这就是蜜蜂可爱的
家的来源。在这个构造过程中,蜜蜂无法知道它们分泌的黏液
为什么必需凝结成这种形状,无法促进或者阻止这一过程。并
不知道这种形状具有力学上的合理性和材料的节省原理。它们
根本不知道这些,它们的祖先也并没有传授给它们什么(知识
)――除非是用液体构造框架这一点。如果人类要赞颂蜜蜂的
数学才能,那恐怕是大错了。顺便说一下,虽然蜂房在角度这
一点上堪称奇迹,而尺寸的大小却大有差异――任何一个蜂房
,你只要仔细检查――总有大小不同的尺寸,甚至各边也不相
等(只有角度,那基本上无误差)。这是因为在做窝的过
程中,基本上以自己的身体为模板的蜜蜂,其身体的尺寸是互
不相同的。

蜂巢怎么吃

蜂巢可以剪块生用或炒用。蜂巢全年可采,但常以秋冬二季采收。晒干或略蒸,除去死蜂死蛹后再晒干,除去杂质,剪块,置通风干燥处,防压防蛀,以备生用或炒用。

蜂巢营养价值:蜂巢的化学成分很复杂,主要含有蜂蜡、树脂、油脂、色素、鞣质、糖类、有机酸、脂肪酸、甙类、酶和昆虫激素等。蜂巢富含营养成分和多种维生素,是调节内分泌和滋补强身的首选上品。

扩展资料

蜂巢结构:蜂巢的内部结构称为蜂房,蜂房由一系列以蜂蜡制作,紧密排列的六角柱体蜂室所组成,这种六角形所排列而成的结构叫做蜂窝结构。

蜂巢内外面的巢*(叫做巢房)刚好一半相互错开,相互组合六角形的边交叉的点是内侧六角形的中心。这是为了提高强度,防止巢房底破裂。另外,从剖面图可知,两面的巢房方向都是朝上的。

蜂巢是严格的六角柱形体。它的一端是六角形开口,另一端则是封闭的六角棱锥体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蜂巢

怎样人工培育蜂王

蜜蜂的人工育王包括8个要素:时间和条件,准备工作,移虫育王的工具,移虫方法,移虫后的管理,利用大卵培育蜂王,裁脾育王,交替王台的利用。
1.时间和条件
  蜂群在当年培育的新蜂完全更换了越过冬的老蜂,进入发展壮大时期以后,就可以准备进行人工育王。北方,以在初夏白天气温稳定在20℃以上有蜜源时,特别是在有丰富粉源时进行。这样既可以保证蜂王的质量,又可利用新蜂王及早更换衰老的蜂王,有当年蜂王的蜂群不会发生自然分蜂。利用早期培育的新蜂王实行人工分蜂,经过1个半月的增殖,就可以发展成强群,采集中、晚期蜜源。初秋,在最后一个主要蜜源初期培育蜂王,新王群可以培育大量越冬蜂,对于蜂群安全越冬以及翌年蜂群的发展都有利。长江中下游一带,以在紫云英花期育王为好。培育优质蜂王的条件是:
  (1)天气温暖气候稳定
  **王交尾期间,白昼气温应在 20℃以上,力求避开连*雨天气。
  (2)有蜜粉源
  育王期间自然界应有良好的蜜粉源,充足的粉源更重要。每日傍晚对于种蜂群和育王群进行不间断的奖励饲喂。
  2.准备工作
  在进行人工育王以前,需要认真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选择父母群
  通过考察,选择蜂蜜或蜂王浆产量超过全场平均产量以上、分蜂性弱、群势发展快的健壮无病的蜂群作父母群。以父群培育雄蜂,用母群的幼虫培养蜂王。在人工培育蜂王时,1个母群可以提供成千上万条雌性幼虫;同样1个父群也可以哺育出数千只雄蜂。如果每年都使用一两群种 群培育**王和雄蜂,全场蜂群就会形成近亲繁殖,使生产力和生活力下降。因此,要选择和使用多个蜂群作父群和母群;并且定期从种蜂场引进同一品种不同血统的蜂王(或者蜂群)。
  (2)培育种用雄蜂
  雄蜂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王的交尾成功率,还关系到授精效果,进而影响子代蜂群的品质优劣。因此,必须在着手人工育王的20日前开始培育雄蜂。为培育种用雄蜂,需事先准备好雄蜂脾,也可将巢脾下部切除一部分,插在强群中修造成雄蜂脾。为保证交尾质量,按1只**王比50只雄蜂的比例培育雄蜂。蜂王的发育从卵到羽化成虫约需16天,达到性成熟需5日左右,共计21天。而雄蜂从卵到羽化成虫为24日,出房到性成熟约需12日,共计36日。因此,必须在人工育王前20日左右开始培养雄蜂,才能使雄蜂和**王的性成熟期相适应。通常可在种用雄蜂开始大量出房时,着手移虫育王。同时将场内其他蜂群的雄蜂和雄蜂蛹全部消灭。
  (3)准备育王群
  育王群是用来哺育蜂王幼虫和蛹的强壮蜂群。应选择无病、无蜂螨,群势强壮,至少有15框蜂以上的蜂群作育王群。在移虫育王前1日把其蜂王和全部带蜂未封盖子脾提入新蜂箱,放在原群旁;原群有6~8个脾(包括封盖子脾和蜜脾、粉脾)组成无王的育王群,做到蜜蜂密集,多的巢脾抖落蜜蜂,加到分出的有王群。对育王群每晚饲喂0.5~1千克糖浆。也可以用有18~20框蜂加继箱的有老蜂王的蜂群作育王群,在巢箱和继箱之间加上隔王板,把蜂王限制在巢箱内产卵,继箱**放1框小幼虫脾,一侧放一花粉脾,其余放封盖子脾,外侧放蜜脾。有王群没有无王群对移植幼虫的接受率高,但是对于封盖王台照护得较好。
  3.移虫育王的工具
  移虫育王的工具有移虫针、育王框、蜡碗等。移虫针是将小幼虫移植到王台碗内的工具,可用粗铜丝或者鹅毛管自制,一头呈扁薄的尖舌状,另一头呈弯匙状。带弹簧的移虫针使用方便。育王框是安放王台的框子。可用标准巢框改制,其上下框梁和侧板的宽度相等,为13毫米左右。框内等距离地横着安装3条宽10毫米的板条。蜡碗棒是蘸制蜡碗的木棒,长100毫米,蘸蜡碗的一端十分圆滑,距端部10毫米处直径8~9毫米。蜡碗是培育蜂王的王台基,用蜡碗棒蘸熔化的蜂蜡制成。把蜡碗棒放入冷水泡一段时间,取出甩去水,垂直插入熔蜡中约10毫米深处,取出稍停,如此反复蘸2~3次,一次比一次蘸得浅一些。然后将它放入冷水**后取下。制成的蜡碗口薄底厚,里面光滑无气泡。也可以使用塑料王台。此外还要准备毛巾、面盆、蜂王浆等。蜂王浆可临时从自然王台取得,也可预先收集保存在冰箱内,使用时加l倍温水把蜂王浆调稀。
  4.移虫方法
  移虫育王可以有计划地培育出需要数量的、成熟期一致的**王。首先在育王框的板条上粘上2~3层巢础条或者按相等距离用熔蜡粘上小三角形薄铁片,其上粘7~10个蜡碗, 3条共20~30个蜡碗。放人育王群中,让蜜蜂清理2~3小时,取出,用蜂扫扫去蜜蜂,在每个蜡碗内滴上1滴稀释的蜂王浆或者蜂蜜,即可进行移虫。最好在清洁、明亮的室内移虫,室内温度保持在25~30℃,相对湿度80%~90%。如果湿度不够,可在地面洒水。气温在25℃以上没有盗蜂时,可在室外的*处移虫。 从母群提出1框小幼虫脾,扫净蜜蜂拿去移虫。先把粘有蜡碗的板条并排放在桌上,用清洁的圆头细玻璃棒或者细竹棒,在经过蜜蜂清理的蜡碗里滴上米粒大小的稀蜂王浆,然后 移虫。移虫要从幼虫的背部(凸面)一侧下针,把针尖插入幼虫和房底之间,将幼虫挑起,放在蜡碗里的蜂王浆上。幼虫十分娇嫩,移虫的动作要轻稳、迅速,1条幼虫只允许用移虫针挑1 次。移完虫的板条用湿毛巾盖上,再移第二条。把移完虫的板条装到育王框上,加在育王群内幼虫脾和花粉脾之间。
  5.移虫后的管理
  育王群中加入移虫的育王框后,连续在傍晚奖励饲喂。第二天检查幼虫是否被接受。已被接受的幼虫,其王台加高,王台中的蜂王浆增多,幼虫浮在蜂王浆上;未被接受的,其王台被咬坏,王台中没有幼虫。如果用无王群育王,这时把育王框转移到有王育王群的继箱中,同时把无王育王群与原群合并。 如用有王育王群育王,第六天王台已经封盖时检查封盖王台情况,淘汰小的、歪斜的王台。统计可用王台的数量,以便组织需要数量的交尾群。
  6.利用大卵培育蜂王
 实验证明,**王初生体重超过200毫克的大蜂王,其一对卵巢的卵巢管数量多,具有较强的产卵能力。并且证明,采用较大的蜂卵,可以培育出体重大的蜂王。把选出的母群的蜂王关在蜂王产卵***内,或者把母群饲养在3~5框的小群内,限制其产卵,1星期后就能得到较大的蜂卵。等大蜂卵孵化成幼虫时,用其24小时以内的幼虫人工培育蜂王。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制的蜂王产卵***,是用塑料制造的,内围尺寸:长457毫米、宽54毫米、高244毫米,刚好能放入一个标准巢脾。使用方法:在移虫育王前12日,于蜂王产卵***内放入一个几乎没有空巢房的封盖不久的蛹脾,并将蜂王放在该脾上,盖上***的盖板,将其放在蜂群内巢箱的中部。蜂王在器内产卵受到限制,到新蜂陆续出房以后,蜂王才逐渐产卵。在育王前4日,提出***内的子脾,放在蜂群内由蜜蜂抚育,次日就可得到由大卵孵化成的1日龄的幼虫。在生产蜂王浆时,将蜂王控制在一个巢脾上产卵可获得适宜日龄的、供移虫用的幼虫。蜂王产卵***还可用于生产雄蜂蛹。
  7.裁脾育王
  如果视力不佳,移虫有困难,可以采用切割未封盖子脾的方法培育蜂王。当蜂群发展强壮时,从母群提出2~3框带蜂封盖子脾连同蜂王放入一新蜂箱,补加1~2框蜜脾,放在原群一旁。母群成为一无王的育王群,从中提出l框有大量卵和初孵化幼虫的子脾,从巢脾**部位切下1块200毫米X 35毫米的长方形巢脾,使切口上缘巢房中的卵和幼虫露出来,让蜜蜂在上边切口处筑造王台。第三天检查,选留10~20个幼虫发育良好、地位适宜的王台。把修造和饲喂情况不好的王台、提早封盖的急造王台以及多余的王台全部割除。记录留下的王台里幼虫的日龄,以便掌握蜂王出房的日期。无王育王群在取出封盖王台后,与原群合并。
  8.交替王台的利用
  选择具有老蜂王的优良蜂群作种群。在它们修造交替王台时,加以选留。自然交替蜂王可使种群的优良性状更加稳定地遗传下去。发生这种自然交替现象时,蜂群一般只造几个王台,育成的蜂王质量比较好。把带有交替王台的巢脾提出,放入继箱群的继箱内,巢箱和继箱间加隔王板,把蜂王限制在巢箱内。可以陆续从这种老王群提出自然交替王台。

免移虫蜂王浆生产器,不是说江西农业大学曾志将教授发明的,干么没地方买?

这个不是他的发明吧,好早就有了呀。我记得在2008年的杭州国际蜂博会上见到过这种免移虫的,是北京的一个企业负责人发明的,人家还有专利呢!好像是北京绿纯人家的专利,我记得当时现场好多人要买,还有马来西亚的外商也在谈合作。我当时也围观了,专利号没记住,但知道绝不是什么教授发明的,人家好像是06年就申请了专利了。这个可能在他们公司能够买到吧!

蜂巢的构造有哪些特点?

蜜蜂的蜂窝构造非常精巧、适用而且节省材料.蜂房由无数个大小相同的房孔组成,房孔都是正六角形,每个房孔都被其它房孔包围,两个房孔之间只隔着一堵蜡制的墙。令人惊讶的是,房孔的底既不是平的,也不是圆的,而是尖的。这个底是由三个完全相同的菱形组成。有人测量过菱形的角度,两个钝角都是109°而两个锐角都是70°。令人叫绝的是,世界上所有蜜蜂的蜂窝都是按照这个统一的角度和模式建造的。蜂房的结构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经过对蜂房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相邻的房孔共用一堵墙和一个孔底,非常节省建筑材料;房孔是正六边形,蜜蜂的身体基本上是圆柱形,蜂在房孔内既不会有多余的空间又不感到拥挤。蜂窝的结构给航天器设计师们很大启示,他们在研制时,采用了蜂窝结构:先用金属制造成蜂窝,然后再用两块金属板把它夹起来就成了蜂窝结构。

这种蜂窝结构强度很高,重量又很轻,还有益于隔音和隔热。因此,现在的航天飞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在内部大量采用蜂窝结构,卫星的外壳也几乎全部是蜂窝结构。因此,这些航天器又统称为“蜂窝式航天器”。 蜂窝构造非常精巧、适用而且节省材料。蜂房由无数个大小相同的房孔组成,房孔都是正六角形,每个房孔都被其它房孔包围,两个房孔之间只隔着一堵蜡制的墙。

怎样进行人工分蜂?

从一个或几个蜂群中,抽出一些子脾、蜜脾和数框蜜蜂组成一个新蜂群,并介绍进蜂王或王台,就叫人工分蜂。它是蜂场有计划地增殖蜂群的有效手段。人工分蜂有一分为二分蜂法和联合分蜂法及补充交尾群法。

一分为二分蜂法是将一群蜂按一定比例一分为二。一群为原群,另一群放入成熟王台或一只产卵王,成为一个新蜂群。具体做法是将一空蜂箱置于原群旁边,从原群中抽出一定比例的带蜂子脾、蜜粉脾放入空蜂箱中,将原群向另一侧移动一箱之距,次日给新分群介绍一个成熟王台或产卵新蜂王,分群即告完毕。此法适用于前一流蜜期结束后,而下一流蜜期至少还有45天才到来的繁蜂阶段。

联合分蜂法是在若干个蜂群中各抽出1~2框带蜂的子脾或蜜粉脾,组成一个新蜂群。1~2天后再给新分蜂群介绍进新产卵王或成熟王台,此法对原群影响较小。分蜂时要注意给新群多抖些幼蜂,以避免老蜂飞回原巢后,新群蜂数太少。

补充交尾群法,有些类似联合分蜂法,可在若干个强群中,抽1~2框抖掉老蜂的封盖子脾,连同幼蜂一起加入交尾群,这样交尾群很快就能培育成强壮的生产群。这种方法既不影响原群,又增加了新蜂群,多被养蜂者采用。

一个巢脾大约有多少克蜜蜂

中华蜜蜂,又称中华蜂、中蜂、土蜂,,Apis cerana,蜜蜂科蜜蜂属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是中国独有的蜜蜂当家品种,是以杂木树为主的森林群落及传统农业的主要传粉昆虫,有利用零星蜜源植物、采集力强、利用率较高、采蜜期长及适应性、抗螨抗病能力强,消耗饲料少等意大利蜂无法比拟的优点

人工巢脾图片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