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野生泥鳅加工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泥鳅养殖技术,怎样养泥鳅,泥鳅(泥鳅的养殖技术要怎样养殖最好)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泥鳅养殖技术,怎样养泥鳅,泥鳅
怎样杀泥鳅比较方便
方法如下:
1,呕吐法
首先把泥鳅沥干倒入有盖器皿里面,大概一斤泥鳅放入5—8克食盐,并立即盖上器皿,30分钟后,用水将泥鳅冲洗干净,沥干后就可以了。
2,面粉去滑
可先将泥鳅加入少许面粉,让泥鳅抓起来不滑,然后在大泥鳅头部以下2厘米处,用刀在胆的部位切一个三角口取出胆、肠等内脏,将鱼籽保留。洗掉外表粘膜,去掉土腥味。
3,煮沸方法
在大泥鳅头部以下2厘米处,用刀在胆的部位切一个三角口取出胆、肠等内脏,将鱼籽保留。然后入沸水大火烫20秒,接着放到水管上冲洗几下,洗掉外表粘膜去掉土腥味。
扩展资料:
泥鳅是鱼类中的大补药,在药用价值上被称为“ 水中人参”,有补中益气、养肾生精功效。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特别适宜身体虚弱、脾胃虚寒、营养**、小儿体虚盗汗者食用,有助于生长发育;同时适宜老年人及有心血管疾病、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急慢性肝炎及黄疸之人食用,尤其是急性黄疽型肝炎更适宜,可促进黄疽和转氨酶下降;同时适宜**、痔疮、皮肤疥癣瘙痒之人食用。
泥鳅怎么做才好吃?
如何鉴别人工和野生的泥鳅?
1、看泥鳅颜**别是否野生。如果泥鳅是人工养殖的,颜色一般会比较深,会偏黑一些。如果泥鳅是野生的,颜色会比较接近大自然的颜色,跟泥土的颜色比较接近,呈**。
2、看泥鳅外形区别是否野生。
人工养殖的泥鳅和野生泥鳅的外形区别是比较大的。人工泥鳅的外形比较大,一般都在五厘米左右,而野生泥鳅外形比较瘦小,一般不会长到五厘米大小。
3、 看泥鳅的进食区别是否野生。
买回来泥鳅后,可以通过喂食来区别泥鳅是否野生。人工养殖的泥鳅只喜欢吃饲料,对其他食物都不太感兴趣,而野生泥鳅喜欢吃各种食物,不喜欢吃饲料。
4、从泥鳅的活力看是否野生。
想判断泥鳅是否野生,可以从泥鳅的活力上来看。人工养殖的泥鳅相对而言比较本分,在狭小的空间里能够较好的适应。而野生泥鳅活力比人工养殖的泥鳅高很多,喜欢宽阔的环境。
5、 从养殖效果看是否野生。
想判断泥鳅是否野生,可以从养殖效果看。人工养殖的泥鳅对环境的适应力比较强,也不会产生太多的寄生虫。而野生的泥鳅对养殖环境不太适应,经常生病。
6、从味道上看是否野生。
想判断泥鳅是否野生,可以从味道上体现出来。人工养殖的泥鳅味道比较中规中矩,有时候鲜味并不够。野生泥鳅需要放水里养几天,等吐出肚子里的泥巴后再经过烹饪,味道会比人工养殖的泥鳅鲜美很多。
扩展资料:
1、人工苗种适应能力强
人工泥鳅苗种自孵化之日起,就在人工设计的养殖场所成长,适应能力强;
而野生泥鳅,生性狂放,不受拘束,难以适应养殖场固定狭小的空间。
2、人工苗种吃食快
人工苗种从孵化出来起,就开始吃人工培育的饲料,所以吃食快,易吸收。
而野生苗种,吃惯了各种杂食,突然吃人工饲料,需要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当适应后,其实已经错过了泥鳅生长的黄金时间。
3、人工苗种不易生病
人工苗种与外界接触少,而且在人工消毒的池水中生长,染上疾病的机率非常小。
而野生苗种在野外生长,不确定性因素很多,也许某些泥鳅本来就携带有病原体,对日后人工饲养时,出现的大面积死亡埋下了隐患。
4、人工苗种成活率高
人工养殖的泥鳅苗种的成活率一般在80%左右,好的在90%左右,最高的在95%左右。
而野生泥鳅苗种的养殖成活率一般在40%-60%,最高也不过80%。
现在很多卖家会把人工养殖的泥鳅冒充野生泥鳅进行售卖,所以大家掌握这些方法,还是可以区别出来的。
小型底层鱼类。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适应性较强,可在含腐殖质很丰富的环境内生活。当水缺氧时,可进行肠呼吸,而在水体干涸后,又可钻入泥中潜伏。发各类小型动物为食。为批产卵,繁殖期主要5~6月。受精卵粘附在水草上孵化。最大个体可长达300毫米,肉质优良,为出口水产品之一。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门排出。每逢此时,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面吸气,此起彼伏,故西欧人对它有“气候鱼”之称。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
由于泥鳅忍耐低溶氧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鱼类,故离水后存活时间较长。在干燥的桶里,全长4~5厘米的泥鳅幼鱼能存活1小时,而全长12厘米的成鱼可存活6小时,并且将它们放回水中仍能活动正常。泥鳅多在晚上出来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泥鳅2冬龄即发育成熟,每年4月开始繁殖(水温18℃),产卵在水深不足30厘米的浅水草丛中,产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没的旱草上面。孵出的仔鱼,常分散生活,并不结成群体。
红烧泥鳅
(1)一定要买新鲜成活的泥鳅,并放到滴了油的水里养上2天,这是为了排净泥鳅体内的泥沙。然后将泥鳅**,并用剪刀掏出内脏等,再用食盐或玉米面将泥鳅表皮上的粘液去掉,之后用水洗净。
(2)把泥鳅放到淀粉里滚一下,并在油锅里炸一下,炸得颜色发黄的时候,就可以捞出来了。
(3)把酱油、醋、料酒、豆瓣酱等调料勾兑好。
(4)在用油将辣椒、葱花等炒香,并放上辣椒酱。
(5)最后将炸好的泥鳅和调好的调料汁都放到锅里,并加上适量的水,开大火炖煮一刻钟,等快没有汁水的时候,这道红烧泥鳅就做成了。
砂锅泥鳅
(1)提前几天买来鲜活的泥鳅,并在清水里养几天,还可让泥鳅吃些蛋清,一是为了让泥鳅吐净体内的脏东西,二是吃了蛋清的泥鳅,肉会更加鲜嫩。
(2)等泥鳅完全干净了,再将泥鳅表面的粘液完全洗干净,准备让鲜活的泥鳅下锅。
(3)在热锅里倒上油,同时爆香花椒、姜蒜等作料,然后将鲜活的泥鳅放到锅里,一定要快,并盖上锅盖,三分钟左右后,在锅里放少许的醋。
(4)随后把整好的泥鳅放到砂锅里,并倒上清水,开小火炖煮半个小时左右,最后加上盐、香油等就可以食用了。
泥鳅的做法有很多种,除了红烧泥鳅、砂锅泥鳅外,还有豆腐炖泥鳅、泥鳅汤、春笋泥鳅汤等多种。泥鳅的做法也比较简单,只要根据食谱,就可以自己在家里尝试着做了。
参考资料:
泥鳅-百度百科
求捕野生泥鳅诱饵配方?
1、用自制的生面团,掰成一小块一小块即可。2、用炸过油的茶子渣,就是山茶油的果实渣制成的饼,掰碎使用即可。
3、用炒的米糠、麦麸等香味浓厚的饵料做成团状的诱饵也可以。
4、蚕蛹粉、鱼粉等与等量的泥土或腐殖土混合后做成粉团并凉干做诱饵。
延展阅读
泥鳅的袋捕方法
此法是根据泥鳅喜欢寻觅水草、树根等隐蔽物栖息,寻食的习性,用麻袋、聚乙烯布袋,内放**片、树叶、水草等,并放入诱饵,放在水中诱泥鳅入内,定时提起袋子捕获泥鳅。此法多用在稻田内捕捉泥鳅。
选择晴朗天气,先将稻田中鱼溜、水沟中的水慢慢放完,待傍晚时再将水缓缓注回鱼溜、水沟,同时将捕鳅袋放入鱼溜中。袋内放些树叶、水草等,使其鼓起,并放入饵料。饵料由炒熟的米糠、麦麸、蚕蛹粉、鱼粉等与等量的泥土或腐殖土混合后做成粉团并凉干,也可用聚乙烯网布包裹饵料。作业时,把饵料包或面团放入袋内,泥鳅到袋内觅食,就能捕捉到。
花鸟鱼虫,什么宠物最漂亮?
有人觉得狗可爱,有人觉得猫好看,有人说小鸟不错,也有人说蛇也很**,还有人说小老鼠才是最迷人的宠物。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看法,众口难调,自己觉得合适就行。如何鉴别人工和野生的泥鳅?
1、看泥鳅颜**别是否野生。如果泥鳅是人工养殖的,颜色一般会比较深,会偏黑一些。如果泥鳅是野生的,颜色会比较接近大自然的颜色,跟泥土的颜色比较接近,呈**。
2、看泥鳅外形区别是否野生。
人工养殖的泥鳅和野生泥鳅的外形区别是比较大的。人工泥鳅的外形比较大,一般都在五厘米左右,而野生泥鳅外形比较瘦小,一般不会长到五厘米大小。
3、 看泥鳅的进食区别是否野生。
买回来泥鳅后,可以通过喂食来区别泥鳅是否野生。人工养殖的泥鳅只喜欢吃饲料,对其他食物都不太感兴趣,而野生泥鳅喜欢吃各种食物,不喜欢吃饲料。
4、从泥鳅的活力看是否野生。
想判断泥鳅是否野生,可以从泥鳅的活力上来看。人工养殖的泥鳅相对而言比较本分,在狭小的空间里能够较好的适应。而野生泥鳅活力比人工养殖的泥鳅高很多,喜欢宽阔的环境。
5、 从养殖效果看是否野生。
想判断泥鳅是否野生,可以从养殖效果看。人工养殖的泥鳅对环境的适应力比较强,也不会产生太多的寄生虫。而野生的泥鳅对养殖环境不太适应,经常生病。
6、从味道上看是否野生。
想判断泥鳅是否野生,可以从味道上体现出来。人工养殖的泥鳅味道比较中规中矩,有时候鲜味并不够。野生泥鳅需要放水里养几天,等吐出肚子里的泥巴后再经过烹饪,味道会比人工养殖的泥鳅鲜美很多。
扩展资料:
1、人工苗种适应能力强
人工泥鳅苗种自孵化之日起,就在人工设计的养殖场所成长,适应能力强;
而野生泥鳅,生性狂放,不受拘束,难以适应养殖场固定狭小的空间。
2、人工苗种吃食快
人工苗种从孵化出来起,就开始吃人工培育的饲料,所以吃食快,易吸收。
而野生苗种,吃惯了各种杂食,突然吃人工饲料,需要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当适应后,其实已经错过了泥鳅生长的黄金时间。
3、人工苗种不易生病
人工苗种与外界接触少,而且在人工消毒的池水中生长,染上疾病的机率非常小。
而野生苗种在野外生长,不确定性因素很多,也许某些泥鳅本来就携带有病原体,对日后人工饲养时,出现的大面积死亡埋下了隐患。
4、人工苗种成活率高
人工养殖的泥鳅苗种的成活率一般在80%左右,好的在90%左右,最高的在95%左右。
而野生泥鳅苗种的养殖成活率一般在40%-60%,最高也不过80%。
现在很多卖家会把人工养殖的泥鳅冒充野生泥鳅进行售卖,所以大家掌握这些方法,还是可以区别出来的。
小型底层鱼类。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适应性较强,可在含腐殖质很丰富的环境内生活。当水缺氧时,可进行肠呼吸,而在水体干涸后,又可钻入泥中潜伏。发各类小型动物为食。为批产卵,繁殖期主要5~6月。受精卵粘附在水草上孵化。最大个体可长达300毫米,肉质优良,为出口水产品之一。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门排出。每逢此时,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面吸气,此起彼伏,故西欧人对它有“气候鱼”之称。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
由于泥鳅忍耐低溶氧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鱼类,故离水后存活时间较长。在干燥的桶里,全长4~5厘米的泥鳅幼鱼能存活1小时,而全长12厘米的成鱼可存活6小时,并且将它们放回水中仍能活动正常。泥鳅多在晚上出来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泥鳅2冬龄即发育成熟,每年4月开始繁殖(水温18℃),产卵在水深不足30厘米的浅水草丛中,产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没的旱草上面。孵出的仔鱼,常分散生活,并不结成群体。
红烧泥鳅
(1)一定要买新鲜成活的泥鳅,并放到滴了油的水里养上2天,这是为了排净泥鳅体内的泥沙。然后将泥鳅**,并用剪刀掏出内脏等,再用食盐或玉米面将泥鳅表皮上的粘液去掉,之后用水洗净。
(2)把泥鳅放到淀粉里滚一下,并在油锅里炸一下,炸得颜色发黄的时候,就可以捞出来了。
(3)把酱油、醋、料酒、豆瓣酱等调料勾兑好。
(4)在用油将辣椒、葱花等炒香,并放上辣椒酱。
(5)最后将炸好的泥鳅和调好的调料汁都放到锅里,并加上适量的水,开大火炖煮一刻钟,等快没有汁水的时候,这道红烧泥鳅就做成了。
砂锅泥鳅
(1)提前几天买来鲜活的泥鳅,并在清水里养几天,还可让泥鳅吃些蛋清,一是为了让泥鳅吐净体内的脏东西,二是吃了蛋清的泥鳅,肉会更加鲜嫩。
(2)等泥鳅完全干净了,再将泥鳅表面的粘液完全洗干净,准备让鲜活的泥鳅下锅。
(3)在热锅里倒上油,同时爆香花椒、姜蒜等作料,然后将鲜活的泥鳅放到锅里,一定要快,并盖上锅盖,三分钟左右后,在锅里放少许的醋。
(4)随后把整好的泥鳅放到砂锅里,并倒上清水,开小火炖煮半个小时左右,最后加上盐、香油等就可以食用了。
泥鳅的做法有很多种,除了红烧泥鳅、砂锅泥鳅外,还有豆腐炖泥鳅、泥鳅汤、春笋泥鳅汤等多种。泥鳅的做法也比较简单,只要根据食谱,就可以自己在家里尝试着做了。
参考资料:
泥鳅-百度百科
养殖一亩地的黄鳝,大概需要多少钱?
1.水面房租资金投入(330元/年)。一般的按300/亩/年的价钱计算,自然全国各地有差别,能够融合当地具体情况计算水面房租。100个网箱大约占地面积1.1亩,水面房租成本330元。2.网箱布局成本(1550元可以用3年,1030元/年)。6平米的网箱30元/个,50个必须1500元,网箱一般可以用3年,每一年平摊成本1000元;1.1亩的网箱必须的别的机器设备如支撑架.细铁丝.木柱等累计50元。
3.蟮苗选购开支(0.84万-1.5万)。蟮苗14-20元/斤,1个网箱必须12-15斤,一个网箱必须168-300元,50个网箱便是8400-15000元;全国各地的成本有差别,能够依据当地的状况开展成本计算调整。
4.鳝鱼鱼饵成本(6750-1万/年)。鱼饵关键包含相互配合料和活鱼;相互配合料85元/包,1个网箱每一年投喂1-1.5包,必须85-127.5元,50个网箱每一年必须4250-6375元;活鱼按2.5元/斤算,1个网箱1年必须20-30斤,成本50-75元,50个网箱必须2500-3750元;二项每一年累计成本为67500-10125元。
5.药品等别的成本(750元/年)。1个网箱每一年渔药成本大约15元,50个网箱必须750元/年。
总结:
综合性之上五个层面的开支,必须的总成本为1.67万-2.65万余元。
黄鳝养殖的盈利剖析。1个网箱的鳝鱼大约32-45斤,价格行情15-35元/斤,每一个网箱收益480-1575元,50箱便是2.4万-7.88万余元。减掉之上黄鳝养殖成本,最终的盈利是:亏本2580元-赢利6.2万余元。
求捕野生泥鳅诱饵配方?
1、用自制的生面团,掰成一小块一小块即可。2、用炸过油的茶子渣,就是山茶油的果实渣制成的饼,掰碎使用即可。
3、用炒的米糠、麦麸等香味浓厚的饵料做成团状的诱饵也可以。
4、蚕蛹粉、鱼粉等与等量的泥土或腐殖土混合后做成粉团并凉干做诱饵。
延展阅读
泥鳅的袋捕方法
此法是根据泥鳅喜欢寻觅水草、树根等隐蔽物栖息,寻食的习性,用麻袋、聚乙烯布袋,内放**片、树叶、水草等,并放入诱饵,放在水中诱泥鳅入内,定时提起袋子捕获泥鳅。此法多用在稻田内捕捉泥鳅。
选择晴朗天气,先将稻田中鱼溜、水沟中的水慢慢放完,待傍晚时再将水缓缓注回鱼溜、水沟,同时将捕鳅袋放入鱼溜中。袋内放些树叶、水草等,使其鼓起,并放入饵料。饵料由炒熟的米糠、麦麸、蚕蛹粉、鱼粉等与等量的泥土或腐殖土混合后做成粉团并凉干,也可用聚乙烯网布包裹饵料。作业时,把饵料包或面团放入袋内,泥鳅到袋内觅食,就能捕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