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什么环境下鸡得霍乱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怎样防治禽霍乱?(禽霍乱的防治措施)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怎样防治禽霍乱?
禽霍乱又叫禽巴氏杆菌病或禽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各种家禽均能感染,以夏末秋初时发病较多,潮湿地区易于发生。
最急性型常见于流行初期,以产蛋鸡多见,病鸡几乎无任何前驱症状而突然死亡;急性型为最多见,病鸡精神沉郁,羽毛松乱,缩颈闭眼,不愿走动,常发高热,剧烈腹泻,呼吸困难,最后昏迷、痉挛,于1~3日内死亡;慢性型病鸡常见于流行后期,多为急性型转化而来,主要表现为鼻孔流出少许粘液,鼻窦肿大,喉有少许分泌物影响呼吸。食欲减退,关节肿胀化脓,进行性消瘦、贫血,持续性腹泻。有的病鸡肉髯显著肿大。病程数周,症状呈间歇性发作。
剖检突然死亡的鸡,一般无明显病变。急性的心外膜和心冠脂肪有明显的出血点。肝脏肿大,表面散在许多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十二指肠出血性炎症严重。
【防治措施】
(1)注射菌苗 对2个月龄以上的健康鸡,可肌肉或皮下注射禽霍乱氢**铝菌苗,或禽霍乱弱毒菌苗,免疫期一般为3个月,有的采取二次免疫,即第一次注射后半个月再注射一次,免疫效果较好。但要注意注射弱毒苗后至少7天不能使用抗菌药物。
(2)药物预防 鸡群处在开产前后或产蛋高峰期,发病的可能性较大,可用土霉素,按每千克饲料添加1.5~2克,连喂3天。
(3)预物治疗 ①口服磺胺-5-甲氧嘧啶4份加抗菌增效剂1份,按每千克体重30毫克内服或按万分之四拌料连喂5~6天;②喹乙醇按饲料的0.02%~0.04%拌匀,连用5~6天;③土霉素按0.05%比例混在饲料或饮水中,连用3~4天;④青霉素肌肉注射5万~10万单位,每天2次,连用2~3天;⑤链霉素肌肉注射0.1~0.2克,每天2次,连用2天;⑥中药可用黄连90克、穿心莲100克、黄芩90克、大青叶80克、金银花80克,其煎汁去渣拌入饲料或作饮水给病鸡群。
禽霍乱有哪些临床症状?其主要病理变化是什么?
禽霍乱是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也称禽巴氏杆菌病或禽出血性败血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本病在我国分布很广。为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疫病之一,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仅次于新城疫。禽霍乱侵害所有的禽类,以鸡鸭最易感,在鸡主要感染青年产蛋鸡,多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禽巴氏杆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常存在于呼吸道中一般不发病,一旦饲养管理不当或气候骤变使鸡体抵抗力下降时即可发病。主要通过空气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潜伏期为2~9天。根据临床表现,可将本病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最急性型 无前驱症状,常见前一天鸡一切正常,次日发现死于笼内。有时见病鸡精神沉郁,倒地挣扎,拍翅抽搐,迅速死亡。病程短者数分钟,长者也不过数小时。此型常见流行初期。以产蛋量高的鸡最常见。
(2)急性型 此型最为常见。病鸡精神沉郁,羽毛松乱,缩颈闭眼,或将头埋在翅下,体温升高至43~44℃,冠和肉髯常变为青紫色。常有腹泻,粪便或黄、或白、或绿。不食,但口渴增加。呼吸困难,口、鼻分泌物增加,有些病鸡肉髯肿胀,有热痛感。产蛋鸡停止产蛋,有少数病鸡不能站立,最后衰竭,昏迷而死。病程长者1~3天,病死率很高。
(3)慢性型 多由急性不死转变而来,因而多见于流行后期。以慢性肺炎、慢性呼吸道炎和慢性肠炎较多见。病鸡鼻孔流出黏液性分泌物,眶下窦肿胀,或有结膜炎。喉头积有分泌物,影响呼吸,呼吸时有罗音,经常腹泻,消瘦,精神萎顿,冠苍白。有些病鸡肉髯显著肿胀,以后可能坏死,脱落。有的有关节炎,最常发生于跗关节,也可见翼关节和趾关节,患关节腱鞘炎的病鸡关节肿胀,跛行,病程可拖至1月以上。产蛋长期不能恢复。
各型的主要病理变化如下:
最急性型常无特殊病变,有时只见心外膜有少数出血点。
急性型的病变较有特征。病变常见于肝脏、肠道、肾脏、腹膜、心包和心肌。病鸡的腹膜、皮下组织和腹膜部脂肪常有小点出血,腹膜上常有纤维素性或**沉积物。肝肿大,质变脆,呈棕色或棕**,表面常有许多灰白色,大头针帽大坏死点。脾一般不见明显变化,或稍肿。肾充血,高度肿大。心脏肿大,发炎、心外膜、心冠脂肪有针头大出血点,心包也发炎变厚,心包内积有多量不透明的淡**液体,有的含有纤维蛋白。消化道以肌胃和十二指肠出血尤为显著,整个肠道呈卡他性和出血性肠炎,肠内容物含有血液。绝大多数病例在肠系膜上积有干酪样物质。
慢性型的病变因侵害的**不同而有差异。有些病例可见鼻腔和眶下窦内有多量黏性分泌物,部分气囊内可能有干酪样物质。肺脏可能变硬。关节炎和腱鞘炎的病例可见关节肿大变形,其中有炎性渗出物和干酪样坏死物,公鸡的肉髯肿大,内有干酪性渗出物。有时脱落,母鸡的卵巢明显出血。
一般根据鸡群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结合对病鸡的治疗效果,即可作出较可靠的诊断。但要进一步确诊,有赖于实验室诊断。
如何防治禽霍乱?
禽霍乱的预防关键在于做好平时的饲养管理工作,特别注意四个易发时间,一是当鸡、鸭生长到三月龄以后是本病的最易感时间;二是春末秋初季节交替,冷热变化;三是夜间温差大;四是寒潮来临时或气温突变时。要做好保暖措施,另外禽舍内不能过于拥挤,加强消毒,防止病禽或带菌禽进入禽场。在易发病季节或日龄内还可用抗菌药物进行定期预防。**接种:我国生产的禽霍乱菌苗有禽霍乱弱毒冻干苗、禽霍乱G190E40弱毒冻干苗、禽霍乱氢**铝苗、禽霍乱油*剂菌苗等。下面列举两种菌苗予以介绍。
禽霍乱弱毒冻干苗:本苗适用于2月龄以上的鸡、鸭、鹅。可用专门的氢**铝稀释液按瓶签羽份量进行稀释后皮下或肌肉注射0.5毫升。应进行两次免疫,第一次注射后间隔30天重复注射一次。鸭的注射剂量是鸡的2倍,鹅的注射剂量是鸡的4倍。少数家禽在第一次注射后当天或1~2天内有减食、精神不振等反应,很快可恢复。两次注射后免疫期可达4个月以上。应注意家禽体质较差或染病时不能使用,正在产蛋家禽暂不宜使用,在使用**前后一周不能使用抗菌药物,2月龄以下的家禽不宜使用,大群注射前应先进行小量试注,确认安全后再行大群注射。
禽霍乱G190E40弱毒冻干苗:本苗适用于3月龄以上的各种鸡。一次注射后的免疫期为3个半月,用法可按瓶签注明的实际含量,以每份0.5毫升计算,用20%~25%氢**铝生理盐水稀释,每只鸡肌肉注射0.5毫升。对暴发禽霍乱的鸡群,可采用本苗作紧急预防接种,用苗3天后,疫情可望得到控制。注意稀释后的菌苗限8小时内用完,注射菌苗前后一周内不得使用抗菌药物,对暴发禽霍乱的鸡群作紧急接种时必须每只鸡换一个消毒针头。
禽霍乱的治疗及处理:青霉素、链霉素和磺胺类药物及喹乙醇对禽霍乱均有较好疗效,用药物治疗时,致死率可以显著降低,但往往在停药之后又复发。因此治疗必须持续几天。下面介绍几种治疗药物:
青霉素或链霉素:病鸡或病鸭根据个体大小每只肌注4万~10万单位。鸡对链霉素要慎用,量酌减。一天2次,连用2天后改用其他治疗药。
复方敌菌净片:按每千克体重20~25毫克计算投服或拌料投喂,一天2次。连用2~3天。
土霉素或氯霉素:土霉素按每千克体重20毫克肌注或口服,一天2~3次,大群治疗时,可于饲料或饮水中添加0.05%~0.1%的土霉素(每千克饲料或饮水中加药物0.5~1克),连用3~4天。
喹乙醇:用量为每千克体重5毫克,每日2次。由于喹乙醇有一定的毒性,超量易引起中毒死亡,故应严格掌握剂量,拌料时必须搅拌均匀。
在治疗过程中,要将病禽和可疑病禽及时隔离,严重的要急宰,病禽的排泄物所污染的场地、用具、房舍要彻底消毒,病死家禽应深埋或经高温处理。与病禽同群的家禽,可用以上药物预防。
鸡得了禽霍乱该怎么办
可以在养殖软件——搜牧通上面咨询养鸡问题。禽霍乱如何防治?
禽霍乱是由禽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故又称禽巴氏杆菌病,过去曾称为“出血性败血病”(简称“出败”)。本病特征是,急性型呈败血症和剧烈下痢(故称之为禽霍乱),慢性型发生肉髯水肿和关节炎。(1)流行特点 本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鸭最高,鸡次之,鹅有抵抗力,其他许多家禽、野禽能不同程度地感染。鸡发生本病的一般规律是:①雏鸡有一定的抵抗力,16周龄之前很少发病,发病高峰在性成熟期,即开产前后;整个产蛋期也易发病,从季节来说,秋季和初冬最多,冬春次之,夏季较少。②本病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创伤都能感染,在农村病鸡尸体及其污染物常散布大量病菌。③本病一般为散发性,间或成地方流行性。④本病的诱因主要是天气骤变、秋雨连绵、冬季鸡舍透风、春寒以及鸡群拥挤、舍内空气污浊、地面潮湿、营养**等。
(2)主要症状和剖检变化 本病依病情缓急可分为3种病型:
最急性型:常见于本病暴发的最初阶段,病鸡突然倒地拍翅、抽搐、迅速死亡。早晨发现这样死亡的多为个别肥壮及高产的鸡。
急性型:此型最为常见,病鸡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尾翅下垂,呼吸急促,口、鼻分泌物增加。腹泻,排出**、灰白色或绿色稀粪。鸡冠和肉髯变青紫色,有的病鸡肉髯肿胀,有热痛感,最后发生衰竭,昏迷死亡。病程短的半天,长的1~3天,死亡率高。
慢性型:常发生于流行的后期,病鸡腹泻,逐渐消瘦,冠髯苍白。有些病鸡一侧或两侧肉髯显著肿大,坏死。有的腿足、翅膀关节肿胀,出现跛行,呼吸困难,这些病鸡耐过以后常失去生产能力,成为带菌者。
剖检时,突然死亡病例一般无明显病变。急性型病死鸡可见肝脏肿大,表面许多针尖至粟粒大的灰白色坏死点,这是特征性的病变。腹膜、皮下组织及腹部脂肪常见小点出血,心包变厚,心包腔积有大量不透明的淡**液体,有时混有纤维素凝块。心冠脂肪出血尤为明显,肺充血,有出血点。十二指肠黏膜呈严重的出血性、黏液性炎症。
(3)防治
注射菌苗:目前,应用的弱毒苗主要有G190E40弱毒菌苗、731弱毒菌苗和833弱毒菌苗等。使用后能减少发病的可能性,但不能完全可靠地阻止发病。接种需在2月龄以上,免疫期一般为3个月,有的在第一次注射后半个月再注射一次,免疫效果较好;注射弱毒苗后至少7天不能使用抗菌药物。
药物预防:鸡群处在开产前后或产蛋高峰,发病的可能性大,可用土霉素2~3天,每千克饲料添加1.5~2克进行预防。
药物治疗:口服磺胺-5-甲氧嘧啶4份加抗菌增效剂1份,按每千克体重30毫克内服,或按0.04%比例拌料,连喂5~6天;或喹乙醇按饲料的0.02%~0.04%拌匀,连用2~3天;或用甲砜霉素按每千克饲料加1克,连用5天,接着改用灭霍灵,每千克饲料加4克,连用5天;或灭败灵每千克体重2毫升肌肉注射,隔日再注射一次,以后改用土霉素按每千克饲料加2克拌料,连用5天。链霉素对禽霍乱的效果优于青霉素,特别对于慢性型病例,但毒性较大,易产生耐药性,用药要慎重,一般雏鸡每只用1万单位以下。对重病鸡可挑出用青霉素、链霉素各1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3万单位),每天2次,连用2~3天,可放回鸡群改用口服药物。
本病发生后,应立即对鸡群实行**、隔离、检疫、消毒等综合性措施。严格处理死鸡,对假定健康鸡要紧急预防接种。
鸡霍乱会有什么症状表现
症状与病变: 病程短的鸡只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病程短者几分钟,长者不过数小时。有的鸡只仅表现不安后,在鸡舍内拍翅抽搐几次后死亡。 病程稍长的鸡只表现精神萎顿,离群独处,缩颈闭眼,不喜欢活动,常闭眼打瞌睡,精神沉郁,有的病鸡把头埋于翅膀里。羽毛松乱,双翅下垂,不吃食而饮水量增加,鸡冠和肉髯青紫色。有的表现为伸颈张口呼吸,冠部呈暗黑色。常腹泻,排出灰白色或带绿色水样稀粪,污染*门周围。病鸡常发出刺耳的尖叫声,体温达43℃-44℃,腹胀,最后昏迷、痉挛而死亡。病程短的约半天,长的1~3天。慢性患病鸡表现为呼吸道炎症和胃肠炎,可见鼻窦肿大、食欲不振,经常腹泻,关节发炎或肿大、跛行。 病死鸡外观消瘦,*门周围污秽。其中有的无明显病变,仅心包有少量积液,心外膜有小出血点。其它剖检多见腹膜有小出血点,心包积液,肝表面有针尖大小呈灰白色的坏死点和出血点,脾脏肿大,肺部充血出血。小肠胀气,且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肠粘膜表面有粉红色的粘液,尤其以十二指肠较为严重。禽霍乱如何防治?
禽霍乱是由禽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故又称禽巴氏杆菌病,过去曾称为“出血性败血病”(简称“出败”)。本病特征是,急性型呈败血症和剧烈下痢(故称之为禽霍乱),慢性型发生肉髯水肿和关节炎。(1)流行特点 本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鸭最高,鸡次之,鹅有抵抗力,其他许多家禽、野禽能不同程度地感染。鸡发生本病的一般规律是:①雏鸡有一定的抵抗力,16周龄之前很少发病,发病高峰在性成熟期,即开产前后;整个产蛋期也易发病,从季节来说,秋季和初冬最多,冬春次之,夏季较少。②本病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创伤都能感染,在农村病鸡尸体及其污染物常散布大量病菌。③本病一般为散发性,间或成地方流行性。④本病的诱因主要是天气骤变、秋雨连绵、冬季鸡舍透风、春寒以及鸡群拥挤、舍内空气污浊、地面潮湿、营养**等。
(2)主要症状和剖检变化 本病依病情缓急可分为3种病型:
最急性型:常见于本病暴发的最初阶段,病鸡突然倒地拍翅、抽搐、迅速死亡。早晨发现这样死亡的多为个别肥壮及高产的鸡。
急性型:此型最为常见,病鸡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尾翅下垂,呼吸急促,口、鼻分泌物增加。腹泻,排出**、灰白色或绿色稀粪。鸡冠和肉髯变青紫色,有的病鸡肉髯肿胀,有热痛感,最后发生衰竭,昏迷死亡。病程短的半天,长的1~3天,死亡率高。
慢性型:常发生于流行的后期,病鸡腹泻,逐渐消瘦,冠髯苍白。有些病鸡一侧或两侧肉髯显著肿大,坏死。有的腿足、翅膀关节肿胀,出现跛行,呼吸困难,这些病鸡耐过以后常失去生产能力,成为带菌者。
剖检时,突然死亡病例一般无明显病变。急性型病死鸡可见肝脏肿大,表面许多针尖至粟粒大的灰白色坏死点,这是特征性的病变。腹膜、皮下组织及腹部脂肪常见小点出血,心包变厚,心包腔积有大量不透明的淡**液体,有时混有纤维素凝块。心冠脂肪出血尤为明显,肺充血,有出血点。十二指肠黏膜呈严重的出血性、黏液性炎症。
(3)防治
注射菌苗:目前,应用的弱毒苗主要有G190E40弱毒菌苗、731弱毒菌苗和833弱毒菌苗等。使用后能减少发病的可能性,但不能完全可靠地阻止发病。接种需在2月龄以上,免疫期一般为3个月,有的在第一次注射后半个月再注射一次,免疫效果较好;注射弱毒苗后至少7天不能使用抗菌药物。
药物预防:鸡群处在开产前后或产蛋高峰,发病的可能性大,可用土霉素2~3天,每千克饲料添加1.5~2克进行预防。
药物治疗:口服磺胺-5-甲氧嘧啶4份加抗菌增效剂1份,按每千克体重30毫克内服,或按0.04%比例拌料,连喂5~6天;或喹乙醇按饲料的0.02%~0.04%拌匀,连用2~3天;或用甲砜霉素按每千克饲料加1克,连用5天,接着改用灭霍灵,每千克饲料加4克,连用5天;或灭败灵每千克体重2毫升肌肉注射,隔日再注射一次,以后改用土霉素按每千克饲料加2克拌料,连用5天。链霉素对禽霍乱的效果优于青霉素,特别对于慢性型病例,但毒性较大,易产生耐药性,用药要慎重,一般雏鸡每只用1万单位以下。对重病鸡可挑出用青霉素、链霉素各1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3万单位),每天2次,连用2~3天,可放回鸡群改用口服药物。
本病发生后,应立即对鸡群实行**、隔离、检疫、消毒等综合性措施。严格处理死鸡,对假定健康鸡要紧急预防接种。
禽霍乱如何防治?
禽霍乱是由禽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故又称禽巴氏杆菌病,过去曾称为“出血性败血病”(简称“出败”)。本病特征是,急性型呈败血症和剧烈下痢(故称之为禽霍乱),慢性型发生肉髯水肿和关节炎。(1)流行特点 本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鸭最高,鸡次之,鹅有抵抗力,其他许多家禽、野禽能不同程度地感染。鸡发生本病的一般规律是:①雏鸡有一定的抵抗力,16周龄之前很少发病,发病高峰在性成熟期,即开产前后;整个产蛋期也易发病,从季节来说,秋季和初冬最多,冬春次之,夏季较少。②本病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创伤都能感染,在农村病鸡尸体及其污染物常散布大量病菌。③本病一般为散发性,间或成地方流行性。④本病的诱因主要是天气骤变、秋雨连绵、冬季鸡舍透风、春寒以及鸡群拥挤、舍内空气污浊、地面潮湿、营养**等。
(2)主要症状和剖检变化 本病依病情缓急可分为3种病型:
最急性型:常见于本病暴发的最初阶段,病鸡突然倒地拍翅、抽搐、迅速死亡。早晨发现这样死亡的多为个别肥壮及高产的鸡。
急性型:此型最为常见,病鸡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尾翅下垂,呼吸急促,口、鼻分泌物增加。腹泻,排出**、灰白色或绿色稀粪。鸡冠和肉髯变青紫色,有的病鸡肉髯肿胀,有热痛感,最后发生衰竭,昏迷死亡。病程短的半天,长的1~3天,死亡率高。
慢性型:常发生于流行的后期,病鸡腹泻,逐渐消瘦,冠髯苍白。有些病鸡一侧或两侧肉髯显著肿大,坏死。有的腿足、翅膀关节肿胀,出现跛行,呼吸困难,这些病鸡耐过以后常失去生产能力,成为带菌者。
剖检时,突然死亡病例一般无明显病变。急性型病死鸡可见肝脏肿大,表面许多针尖至粟粒大的灰白色坏死点,这是特征性的病变。腹膜、皮下组织及腹部脂肪常见小点出血,心包变厚,心包腔积有大量不透明的淡**液体,有时混有纤维素凝块。心冠脂肪出血尤为明显,肺充血,有出血点。十二指肠黏膜呈严重的出血性、黏液性炎症。
(3)防治
注射菌苗:目前,应用的弱毒苗主要有G190E40弱毒菌苗、731弱毒菌苗和833弱毒菌苗等。使用后能减少发病的可能性,但不能完全可靠地阻止发病。接种需在2月龄以上,免疫期一般为3个月,有的在第一次注射后半个月再注射一次,免疫效果较好;注射弱毒苗后至少7天不能使用抗菌药物。
药物预防:鸡群处在开产前后或产蛋高峰,发病的可能性大,可用土霉素2~3天,每千克饲料添加1.5~2克进行预防。
药物治疗:口服磺胺-5-甲氧嘧啶4份加抗菌增效剂1份,按每千克体重30毫克内服,或按0.04%比例拌料,连喂5~6天;或喹乙醇按饲料的0.02%~0.04%拌匀,连用2~3天;或用甲砜霉素按每千克饲料加1克,连用5天,接着改用灭霍灵,每千克饲料加4克,连用5天;或灭败灵每千克体重2毫升肌肉注射,隔日再注射一次,以后改用土霉素按每千克饲料加2克拌料,连用5天。链霉素对禽霍乱的效果优于青霉素,特别对于慢性型病例,但毒性较大,易产生耐药性,用药要慎重,一般雏鸡每只用1万单位以下。对重病鸡可挑出用青霉素、链霉素各1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3万单位),每天2次,连用2~3天,可放回鸡群改用口服药物。
本病发生后,应立即对鸡群实行**、隔离、检疫、消毒等综合性措施。严格处理死鸡,对假定健康鸡要紧急预防接种。
鸡霍乱怎么 治疗?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病。本病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其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属革兰*性小杆菌,对一般消毒药物的抵抗力不强,在自然干燥的情况下,2~3天内死亡,60℃10分钟即被**。在寒冷的冬季,死鸡体内的病菌能够生存2~4个月,埋在土壤中可以生存5个月之久,在粪便中至少存活1个月。鸡、鸭、鹅等家禽和多种野鸟都能感染。饲养管理**、营养缺乏、长途运输及气候突变等因素,都能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鸡霍乱的传染途径主要是经由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皮肤创伤也能感染,病鸡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含有多量病菌,当污染了饲料、饮水、用具和场地等时,而散播疫病。犬、猫、飞禽及人能够机械带菌。此外,有些昆虫如苍蝇、蜱虫和螨虫等,也是传播本病的媒介。(1)临床症状
禽霍乱的潜伏期为4~9天。可以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3种病型。
①最急性型:见于暴发的最初阶段,突然倒地,扑动翅膀即死亡,有的头天晚上一切正常,翌日早晨即发现死于鸡舍。死前不显现任何症状。随着疫病的发展,陆续出现急性型病例。
②急性型:病鸡表现精神委顿,羽毛松乱,翅膀下垂,不喜活动,嗜睡。体温上升至43~44℃,食欲减少或不食,口渴。呼吸困难,张口呼吸,摇头,从口、鼻中流出混有泡沫的黏液。病鸡泻痢,排出**、灰白色或淡绿色稀粪,有时混有血丝或血块。肉髯肿胀,鸡冠、肉髯呈暗红色至紫黑色,最后瘫痪,不能走动,常在1~3天内死亡。
③慢性型:大多出现在疫病流行的后期,也有急性不死而转变成慢性的。病鸡消瘦,贫血,下痢,食欲减退,病变常局限在身体的某部分。有些病鸡一侧或两侧关节肿胀,发热、疼痛、行走困难,跛行或完全不能行走,有些病鸡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鼻流黏液,鼻窦肿大,喉部蓄积分泌物,病程常为几周甚至1个月以上。
最急性型的病鸡,死后剖检常看不到明显的病理变化。有时只见心冠沟脂肪有少量出血点。急性型病鸡的腹膜、皮下组织和腹部脂肪常有小点出血,肠道发生急性卡他性肠炎或出血性肠炎;以十二指肠和大肠的病变最显著,黏膜充血、肿胀,并有数量不等的出血点,表面附着多量灰白色黏液。有时肠内容物中含有血液。肝脏肿大,色泽变淡,表面散布数量不等的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这是鸡霍乱的一个特征性的病理变化。脾脏一般不见明显变化。心冠状沟脂肪、心外膜有程度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特别是在心冠脂肪上出血点最明显。心包腔积有多量淡**液体,有时还混有纤维素凝块。肺充血,表面有出血点,有时发生肺炎。
(2)诊断
根据鸡群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采取病鸡的心血或肝组织作涂片染色镜检,或是从心血和肝、脾中分离培养病菌。
(3)防治
鸡群发生鸡霍乱后,必须立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病死鸡全部烧毁或深埋。对鸡舍、场地和用具彻底消毒。病群中未发病的鸡,全部喂给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以控制发病。
治疗禽霍乱药物很多,必须结合本场以往用药情况,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青霉素加链霉素肌内注射,每羽5万~10万国际单位,每天1~2次,连用2天。并在饲料中加喂复方敌菌净或禽菌净,拌料喂服3天;氟苯尼考与丁胺卡那霉素组合配方注射或口服。用针剂时,每千克体重0.4毫升肌内注射,1日1次,连用1~2次。喂料时,氟苯尼考粉剂,连用3~5天;**沙拉沙星饮水,每100千克水加10克,拌料每40千克料加10克,连喂3~5天;复方阿莫西林可溶性粉每250千克水加50克,连用3~5天。
对本病的预防主要是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经常发生本病的地区或鸡场,应定期预防接种。预防禽霍乱的**有灭活菌苗、弱毒活菌苗及荚膜抗原苗3类,目前常用禽霍乱组织灭活苗,系用病禽的肝脏组织制成,接种剂量为每只肌内注射2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