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小鸡什么时候喂料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初生雏鸭是先开水还是先开食?怎样开水和开食?(雏鸭饮水后多长时间开食)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初生雏鸭是先开水还是先开食?怎样开水和开食?

刚孵出的小鸭,第一次饮水称开水,第一次喂料叫开食。科学地做好开水、开食工作,关系到鸭子以后的生长发育,也是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

(1)开水 开水又叫潮口、点水或放水。要先开水后开食。雏鸭出壳14~24小时后,雏鸭绒毛已干,活泼好动,常发出“嘎嘎”的叫声,并喜欢活动、互啄,这时就要先喂水后开食,有利于雏鸭消化道及整个机体正常活动,促进卵黄的吸收。

开水可将雏鸭连同鸭篓慢慢浸入水中,以浸没鸭的爪子为宜,让雏鸭在浅水中站立10分钟左右,雏鸭受冷水**,变得活跃起来,一面饮水,一面活动,生理上处于兴奋状态,促进新陈代谢,促使胎粪排泄。如在水面上放少量浮萍,效果更佳,春末或秋初,当气温超过15℃时,可直接在冷水中开水,气温低于14℃时,要加点热水,适当提高水温。气温较低的早春或深秋开水时可往雏鸭身上喷少量温水,使其互相啄食水珠。

初生雏鸭是先开水还是先开食?怎样开水和开食?

开水的另一种方法是,将雏鸭放在潮湿的篾席或塑料布上,在篾席或塑料布下面的四周垫竹或木条,使水不外流,然后向雏鸭身上喷洒温水,使雏鸭的绒毛上形成水珠,任其相互吮吸。这种方法适于在气温低的早春或秋末进行。

(2)开食 开食常在开水后15分钟左右进行。即开水以后让雏鸭梳理一下羽毛,身上干一点后再开食。开食一般先在塑料布或草席、篾席上洒点水,然后放出雏鸭,饲养员一边轻撒饲料,一边吆喝**,引诱雏鸭啄食。最好是开食的第一天所有的雏鸭都能吃进一点东西,但不能吃得太多。发现吃得较猛、较多的雏鸭要提前捉出,以免过饱伤食。对吃得很少或没有进食的雏鸭,也要捉出,单独圈在一起,圈得密一点,将夹生米饭拌点蛋黄,撒在雏鸭身上,吸引雏鸭相互啄食。对个别仍不吃食的雏鸭,要单独喂点糖水或葡萄糖水。喂水的工具最好选择注射器,注射器头上套一根细橡皮管(可用自行车内胎上的气门芯),插入雏鸭食道内,以免糖水流入气管致死。或者用滴管套上胶皮管代替注射器喂糖水。喂料时要撒均匀,撒得开,第二遍撒料时,要注意找空隙处投撒,使雏鸭采食时不致拥挤,以免互相践踏,使体质较弱的雏鸭也有机会吃到饲料。

开食的适宜时间,春鸭一般为出壳后24小时左右。夏鸭为出壳后18~20小时,秋鸭为出壳后24~30小时。如果在开食前不知道雏鸭的准确出壳时间,或者已将不同时间出壳的小鸭混在一起,那就要根据以下两种情况进行分群开食:一是看精神状态,对活泼好动、神态老练、并有求食行为者,可以先开食;二是看雏鸭脚上的表皮,凡脚胫和蹼上的表皮干燥收缩者,说明出壳时间已久,可以先开食,凡表皮细嫩,似在水中浸过一样湿润者,说明出壳不久,可以暂缓开食。

人工孵化小鸡出壳多长时间可以吃东西

小鸡出壳第一天,看看小哥给它们吃的怎么、这样喂养你们说可行吗

刚孵出来的小鸡不会吃食怎么办

刚出生的小鸡站立以后,应该是自己会吃食物的。把小米加鸡蛋放锅里蒸熟,不宜太硬。反之那就是小鸡身体不健康。

哈士奇的喂养方法

有着雪橇三傻和行走表情包之称的哈士奇,可以说是当今十分受欢迎的狗狗了。有很多人被这所吸引,决定去饲养一只哈士奇,但如何喂养哈士奇?哈士奇喂养要注意什么?今天波奇小编就带给大家一篇二哈铲屎官指南。

哈士奇喂养有以下几点:

1.以狗粮为主

喂养哈士奇要以狗粮为主。油、盐会对其肠胃造成影响。每天除喂适量的狗粮主食和蔬菜、面包、饼干等素食外,还需加餐,可以在每天上午或者下午喂150-250克的瘦肉。小虾、鱼肉也可以。素食中最好加点奶粉、钙粉和复合维生素研碎的粉末。

2.狗粮泡软

喂养哈士奇幼犬需要把狗粮泡软。幼犬的牙齿、肠胃发育不够完善,在喂食时候建议将狗粮泡软,可以用温水或奶粉。此外在6个月之前最好不要喂食其他食物,比如是生鸡蛋、动物内脏这类非常容易导致哈士奇消化**,至于骨头,猪腿骨磨牙可以,其他鸡鸭鱼等骨头不能喂食,以免碎骨刺伤它们的肠胃。

3.定时定量

哈士奇喂养一定要注意定时定量,建议是:幼犬一天喂食3--4次,成犬一天喂食2次,达到八分饱便可。有的哈士奇没有饥饱,宠物主喂食多少,二哈就会吃多少。

4.零食多样

不可以长时间给哈士奇喂养同一种零食,这样容易造成哈士奇厌食、身体缺乏营养,使哈士奇成长缓慢。在选择零食的时候可以选择多种产品,像肉干、饼干等等。丰富的产品搭配,每天都可以为哈士奇更换不同口味的零食,保证哈士奇对食物的新鲜感,身体对营养的吸收也不耽误。

关于哈士奇喂养方面的知识就说到这里了。小编提醒,因为哈士奇是雪橇犬,所以它的肠胃比普通的狗狗要更脆弱。在喂养的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

雏鸡怎样饲养?

小鸡孵出来第几天才能喂食?

怎样饲养刚孵化几天的小鸡,每天喂几次?需要喂水吗?

1、及时开水

雏鸡出壳后的第一次饮水称为开水。及时开水有助于雏鸡对其腹腔内剩余蛋黄的吸收。如果雏鸡出壳后48小时不能开水,发生糊*的雏鸡就会明显增多。通常应在其出壳后15~24小时内开水。开水时连续2~3天饮用5~8%的糖水,不仅可以预防小鸡糊*,还可降低雏鸡早期的死亡率。

2、适时开食

雏鸡出壳后第一次喂食称为开食。雏鸡开食的时间以出壳后24小时左右为好,最迟不得超过36小时。开食的饲料要新鲜,颗粒大小要适中,这样易于雏鸡啄食,且饲料需要营养丰富、易消化,常用的有碎玉米、小米、碎米、碎小麦等。

开食料可煮至八成熟后再喂,有利于雏鸡消化。每日喂5~7次,开食料喂2~3天后,逐步改用雏鸡混合料进行正常饲喂,每日喂4—5次,少喂勤添。

3、饲养的温度

鸡未到达鸡舍前,应先将鸡舍温度预热到30℃~37℃,雏鸡到达育雏舍后,需要适应新的环境,此时雏鸡休息是正常的,但4~6小时后,雏鸡应该开始在鸡舍内散开,并开始自由饮水、采食、走动,24小时后在鸡舍内均匀散开。

雏鸡入舍24小时后,如果仍然扎堆,可能是由于鸡舍内温度太低。若温度偏高,鸡群会出现张口呼吸、翅膀下垂的情况。

4、密度和光照

养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合理的密度,可使雏鸡均匀摄食,保持鸡群整齐发育和健康生长。密度的大小应根据雏鸡日龄的大小、品种、饲养方式、季节和鸡舍结构等不同进行适当调整。

平养雏鸡的合理密度为:0~4周龄20~25只/平方米;5~7周龄10~20只/平方米。网上育雏的合理密度为:0~4周龄24~28只/平方米;5~7周龄15~20只/平方米。

小鸡合理的光照时间是:1~3日龄24小时光照,4~14日龄的光照时间为16~19小时,15日龄以后采用自然光照。

5、通风

在育雏阶段,由于鸡舍温度较高,雏鸡密度较大,鸡粪和饲料极易**发酵,产生大量的氨气及其他有害气体。因此要加强育雏室的通风,以保持育雏舍内空气新鲜。通风之前药先提高育雏室温度1℃~2℃,通风的同时还能保证育雏的温度。

通风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晴天中午前后,通风换气应缓慢进行,门窗开启度应从小到大,最后呈半开状态。切不可突然将门窗大开,让冷风直吹,使舍温突然下降。

如何给肉用雏鸡开食和喂料?

第一给肉用雏鸡喂料叫开食。一般出壳后24~36小时,当有1/3肉用雏鸡有啄食表现时开食较好。开食太早,影响残留蛋黄的继续吸收,易引起消化**,对以后的生长发育不利;开食过迟,体内残留蛋黄全部消耗,使雏鸡变得虚弱,影响以后的生长发育和育雏期的成活率。

小规模育雏时,可用碎米、碎玉米及蛋黄开食。先用开水将上述饲料烫一下,再用冷水冲一下,饲喂时,要求不烫、不烂、不黏、不硬、呈手捏能成团松手能散开的状态。每100只雏鸡料中加3~5只除去蛋白的蛋黄。第二天起,可逐步改用雏鸡配合饲料。

大规模育雏时,可直接采用雏鸡配合饲料进行开食。开食时,可把开食料撒在浅平料盘或深色塑料布或马粪纸上让雏鸡自由啄食。

开食的前3天要有较强的光照,以利于雏鸡啄食。喂食时,可将保姆伞灯关掉。初生雏鸡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只要有几只雏鸡啄食,其余的就会跟着学啄食。有些雏鸡不会啄食时,只要人工训练2~3次就会采食了。开食时,一定要仔细观察,将不会采食的雏鸡捉出单独饲喂,防止因不食而饿死。喂料时要少喂勤添,以防弄脏饲料或雏鸡刨撒造成浪费。要保持室内安静,避免高声和异声**。每次喂食时间掌握在15分钟左右。要尽可能让雏鸡都能有足够的食槽位置。饮水器和料槽应有一定的距离,防止把饲料弄湿弄脏。

人工孵化的小鸡出壳多长时间可以吃东西?

人工孵化小鸡出壳大约30小时时间可以吃东西。主要看小鸡的状态,羽毛已干燥,能站立,自由行走,腹部已平坦,就可以了,要先喂水,再给料;

刚出生几天的小鸡应该喂小米,但小米不能直接干喂,应该用热水把小米浸泡一天,然后需要喂它的时候捞出撒开来让它啄食。记着千万不要让它喝水,要不然它会感冒;

雏鸡开食之前,先给饮用0.01-0.02%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呈浅红色即可),以清除胎粪和消毒肠胃。然后喂给8%的蔗糖水,可提高雏鸡成活率。最后再喂料。然后,要经常供给饮水,以免因缺水,而一下子暴饮拉稀死亡。饮水宜先用温开水,以后可逐渐改用新鲜清洁凉水,同时防止雏鸡弄湿羽毛;

幼雏阶段喂料不宜受餐数限制,应任其自由采食,以后逐渐减少饲喂次数,到20日龄后日喂4次即可。喂料不宜过湿,以能松散为度。喂量随着雏鸡日龄而增加,但每次不必喂得太饱(以八成饱为宜),以免引起消化**。

刚出壳的小鸡怎么喂

1、刚出壳出的小鸡前两天都不需要喂食。

2、2天后可以开始喂它点水和熟蛋黄,因为小鸡没有牙齿所以,食物里还需要放一些土壤和沙子;

3、慢慢可以喂一些蛋黄和鸡饲料的混合物了,大约一个星期后喂泡好的小米和湿饭粒;

拓展资料: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方法:

初出壳雏鸡个体小、娇嫩、绒毛短,保温能力低,调节体温机能也还不完善,直到3~4周龄,才逐渐完备。因此,搞好防寒保温,调节适宜的温、湿度,是养好小鸡,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雏鸡适宜的温度为:30~32℃。以后,每5天降温1~2℃,一个月龄后,如外界气温在20℃以上时,可以自然给温,否则应继续保温。温度适宜与否,可观察雏鸡的形态表现:如雏鸡挤成一堆,不爱活动与吃食,不时发出“吱、吱”叫声,音长而无力,是温度过低的表现;如果雏鸡两翼下垂,张口喘气,拍翅抢水喝,不时发出“啾、啾”声音,叫声尖而短,则是温度过高,只有雏鸡分布均匀,活动、吃食正常,羽毛平整光亮,排除粪后粪便多呈现条状,睡眠时头颈伸直,安静等说明温度合适。

另外,育雏舍(室或箱)内若太干燥,鸡体内水分散发量大,不利于雏鸡的生长;若湿度太大,空气不流通,雏鸡容易感染病。适时的相对湿度为55~65%。调节的方法,只要饮水器内不断水即能达到要求;霉雨季节湿度偏大时,可加厚干燥的垫料并及时清理潮湿垫料即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小鸡

小鸡什么时候喂料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