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黄骨鱼养殖比例是多少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黄骨鱼每天喂料量比例?(黄骨鱼喂食量)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黄骨鱼每天喂料量比例?
投喂饲料的地方要固定起来,喂食时间间隔要确定好,不能随意时间喂食每一个阶段的喂食量要根据鱼的大小来确定好,达到另一个阶段时要更换投喂的饲料量。每天投喂的饲料的用量是鱼的体重的5%,一般一天喂食两次到三次,小鱼喂食次数多一些,大鱼是两次。下午的喂食量也要比上午多一些。饲料不要投喂过量,容易污染水环境,及时打捞食物残渣。黄颡鱼生长过程中对蛋白质饵料有很高的要求,蛋白质含量35%~45%,粗脂肪5% ~8%,人工配合饲料配方参考:鱼粉30%~40%,豆饼20~30%,菜饼10%~35%,次粉15%~18%,米糠10%~15%,诱食促长添加剂2%~5%
黄颡鱼开口苗养殖技术?
黄颡鱼开花标苗集中在每年的4月-8月,5月-6月是放苗高峰期,黄颡鱼水花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标粗,再过塘进入成鱼养殖或出售。一直以来,黄颡鱼的标苗成活率难以保证,低的1成左右,甚至排塘,平均水平2-3成左右,也有成数在7-8成的,但是不能持续成功,不可控因素多,难以复制。
黄颡鱼标苗技术一直是客户关心的问题,也是技术服务人员的必修课。那么技术从哪里产生?从客户中来,再用到客户那里去,即向优秀的养殖户学习,再将好的技术经验推广复制给更多的养殖户,应该是一种比较贴合实际的方法。我们在这样操作的时候,发现技术方案大而全,一般养殖户很难执行到位,而且受环境条件的变化影响大,成活率依然有高有底,难以把握其中要点。从技术角度,黄颡鱼标苗还存在成活率不稳定、关键点把握不准,成数高的,说不出为什么高,低的也说不清为什么低。
鉴于市场上对黄颡鱼标粗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说法不一,难以辨别孰对孰错。如:肥水下苗好,还是瘦水下苗好?水花多大下塘合适?一天当中什么时间放苗合适?水蛛(浮游动物)多了到底需不需要杀?什么时候开始训食好?投喂量如何控制?等。针对这些问题,在下文中均有阐述,有些观点可能和市场上主流观点相左,见仁见智,仅供参考。
黄颡鱼开花标苗技术(一)1. 关于池塘准备
关于池塘准备的操作流程,不同养殖品种间虽有所差异,但目的大同小异。无非是使底泥充分**、杀菌、培水等,使水体稳定,饵料丰富,以使鱼虾下塘后保证成活率。对于成鱼,要求没那么高,对于鱼苗、虾苗,不仅对水质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对天然饵料(开口饵料)还有较高的要求,所以经常有人说,放苗前把水做好,就成功了一半。
不同的养殖对象,应该根据其生物特性,有针对性的做水。黄颡鱼水花全长7mm左右,其口裂相对于其它鱼苗较宽,在自然状态下就能够吞食较大的浮游动物。因此,在培水时,要保证水花下塘时,有合适丰度的浮游动物供其摄食。
PH值的较**动无论是对虾苗还是各种鱼苗都是不利因素,因此,培水时,不能使水质过肥,避免PH过高、气泡病等。
水温无疑是影响鱼苗生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土池培苗,在不同的月份可以通过控制水深来影响水温。比如在4月份,气温较低,水深控制在80cm左右,5-6月份,水深1-1.2m左右,高温期,水深再加深。
这里提供一个南海区域常用的池塘准备流程如下:
① 如果有条件,标粗池塘最好提前进行晒塘操作。晒塘的好处不做赘述。② 天气较好,放苗前7天,水深50cm,漂**塘底消毒。相比生石灰,省时省力,对水体PH影响也不大。③ 放苗前5天,水深80cm,茶麸毒塘。④ 放苗前2天,杀虫除敌害。⑤ 放苗前1天放苗试水。(这里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给大家:2019年4月初梁老板开始投放黄骨鱼水花,前期放下去的苗隔一两天可以观察到苗在岸边里游动,但是第四天后很难见到有鱼了。据他讲,他晚上巡塘时发现有很多虾钳虫在岸边上,后来他擅自主张泼了些菊酯类的药物去杀这些虾钳虫,后来悲剧了,虾钳虫是**了,但是鱼苗也死的七七八八。所以说下苗前一定要杀好虫除敌害)
经过以上准备,水质清爽,藻类丰富,水蛛以轮虫和小型桡足类为主,水蛛数量多少判断至关重要,可通过以下方式判断:在放苗前,晚上用电筒照射水面,10s左右时间,有少量水蛛**较好,白天在岸边直接用肉眼观察,很难看到水蛛,而用手捧起池水,可见少量水蛛为好。这样的浮游动物丰度,在鱼苗下塘后,既能保证有足够的水蛛供其摄食,也能保证水蛛高峰期不会提前到来。
40000尾黄骨鱼要喂多少料?
1)一般可用小杂鱼、小虾、蚯蚓等等的纯动物性饲料。(2)可用配合饲料,饲料对蛋白质,脂肪,维生素都有一定要求。(3)由于黄骨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对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和质量要求较高,一般要求蛋白质含量在38%—40%。(4)已经驯食的人繁种苗可直接投喂人工饲料,人工配合饲料需要包括鱼粉,菜饼,豆饼,次粉,米皮糠,诱食促长添加剂,并且需要参照定时、定量、定点、定质的比例配方。
黄骨鱼投饲料什么方式好?
一是定点定时投喂。黄顙鱼是底层鱼类,一般在固定的区域,分两次投食,一早一晚,早上五至六点之间,晚上七至八点之间。早上投食量相对少一点,晚上多一点,具体的分配情况可以在实际投喂过程中摸索总结。二是投食比例的掌握。一般是按鱼体重的2-4%投食,让鱼吃到八成饱。天气晴好时,可以适当多一点,天气变化时,应该少投。鱼小时,投喂比例可以适当就一吨,但不要超过6%。如果投食比例大,应该勤观察,勤巡池,防止出现问题。三是投食要尽量均匀。有的养殖户,池塘面积较小,投食量也不大,就直接选择人工投喂,一般情况,我不建议这么做,应该选择投食机投喂,投食机要选投料距离远,覆盖面积大的机型。
一亩水塘最大养鱼密度?
亩池塘的适宜养鱼密度一般取决于鱼的类型,一般养殖常规的鱼种可亩放600-1200尾鱼苗,而养殖黄颡鱼、云斑鮰等鱼种时其放养密度可增加至1500-2000尾。对于体型较大或者成长速度较快的鱼种来说,其养殖密度可以稍微减少一点,如果是体型较小并且生长得较慢的鱼,则初期的养殖密度可以适当增加。例如:青鱼 10~15尾(总重200~250公斤) 可搭养鲢亲鱼8~10尾或鳙亲鱼4~5尾。草鱼 15~20尾(总重125公斤左右) 可搭养鲢亲鱼5~10尾鳙亲鱼1~2尾,池内螺蛳多时,搭养青鱼2~3尾 鲢鱼 15~25尾(总重60~100公斤) 可搭养鳙亲鱼2~3尾,池内水草多时可搭养草亲鱼2—3尾或后备草鱼10~15尾。鳙鱼 10~15尾(总重75~125公斤) 可搭养鲢亲鱼1~2尾(或不搭养),池内水草多时搭养草亲鱼2~3尾或后备亲鱼10—15尾。
黄鸭叫养殖方法?
1、池塘条件养殖黄颡鱼的水池最好应该有五亩左右为宜,池塘里的水深要保持在一米五到两米左右,池塘中的淤泥不能太深,最多不能超过二十厘米的厚度,池塘要建在靠近水源的地方,这样方便换水,同时必须要备有增氧剂或增氧机,这样可以维持水池中的氧气,同时在放养之前需要将鱼塘进行彻底的消毒,因为黄颡鱼对生活的环境要求十分的严格,等池塘条件基本上满足黄颡鱼的生长需求的时候,才能将鱼种放养。2、鱼种放养池塘养殖黄颡鱼是最传统的一种养殖方法,由于黄颡鱼它主要是以肉食为主,那么我门在放养黄颡鱼的时候可适量的防养一些鲢鱼、鳙鱼、饵料鱼等繁殖速度较快的鱼种,这样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净水作用,同时还能给黄颡鱼提供充足的食物。3、水质管理黄颡鱼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水质管理也是养殖的一个要点,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每隔半个月左右就需要换一次水,每次均按照保留原水三分之一的量进行换水,只要保持池塘中的水能有一定程度的透明性就好,同时每次换水之后需要在水中加入适量的增氧剂,或者是连接供氧机进行补氧。但冬天一般要一个月多有才换一些水,要保持池塘中水的温度。4、饲料投喂由于池塘中我们已经放养了部分的饵料鱼,所以黄颡鱼它在日常的时候可以自己捕食,但是单纯的依靠池塘中的饵料鱼以及其他鱼的鱼卵等是完全不能满足黄颡鱼的需求的,所以我们每天至少需要对黄颡鱼进行一次投喂,通常会选在夜间喂食。因为黄颡鱼它有一特点就是它比较怕光,所以只在夜间猎食。5、鱼病防治黄颡鱼它是一种比较珍贵的鱼种,在人工养殖的过程中它会出现很多的病害,所以对鱼病的防治在黄颡鱼养殖中是至关重要的。黄颡鱼的病害有很多,比如肠炎、出血性水肿、车轮虫、水霉以及营养**等,那么在平时的饲养过程中我们可以在饲料中拌入适量的抗生素来增强黄颡鱼的抗性,同时要不定时的给鱼塘进行消毒,减少车轮虫和其他寄生虫的危害。
嘎鱼可食用部分占多少比例?
答案是;嘎鱼可食用部分占70%左右。嘎鱼又称黄颡鱼、黄腊丁,有的地方称为黄辣丁,嘎鱼的种类比较多,常见的有长须嘎鱼、瓦氏嘎鱼、光泽嘎鱼等。主要生长在长江流域的自然水体中,属于地层鱼类,它的食性比较复杂,其中包括小动物的尸体和苔藓植物。嘎鱼的头部比较大,身体无鳞片,体呈淡**,属于懒行鱼类,通常是滞伏在江底。
如何区分野生黄辣丁和人工养殖的黄辣丁?
一、体型上的区别:1、野生的体型相对人工养殖的体型比较小,野生的形体比例比较均衡;2、人工养殖的一般头比较大 ,身型有较大的差异。二、颜色上的区别:
1、野生的颜色是**的;2、而人工养殖**带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