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燕鱼繁殖正确方法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如何分辨燕鱼的公母?(燕子鱼怎样分辨公母)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如何分辨燕鱼的公母?
不知道燕鱼怎么分公母,请看这个视频吧
燕鱼的繁殖方法
燕鱼产卵怎么办?
产板就是让它产卵的板,是用来代替自己环境中水草的。如果卵从水草掉下来,亲鱼会把卵含起来,放回去的。光照可以是日光,也可以是灯光。燕鱼产卵结束后,如何孵化是个小问题,你可以不管他,让他自然孵化,这样非常省事省力,但是鱼卵容易被污染,孵化率不高,而且亲鱼很累,不利于亲鱼的恢复。最好还是人工孵化,将产板移出来,放在专门的孵化桶中,孵化率很高,又便于管理,亲鱼可以得到很好的恢复。方法很简单,将晾过3天的水(晾水时加一点亚甲蓝除菌)加温到繁殖缸的温度(最好是用吊瓶法,这样没有温差),将产板放入即可。放板时要记得鱼卵向上斜放,产板上下调头,会有助于顺利孵化。孵化桶掌握在10-15升水量,水深20-25厘米。
鱼卵经45-50小时孵化,孵化后要在产板上挂5天,到第7天才离板游动;其间会有一些死卵和从板上掉下来的小鱼,你不用管他,等小鱼离板后再一并清除。
孵化期间不要换水,控制好温度,每天增加4-5小时光照。
五、小鱼的喂养
小鱼离板游动5-8小时再喂开口饵料,要喂洄水或丰年虾幼虫。喂蛋黄水是不行的,小鱼不爱吃,又坏水;换水是不现实的,你会发现根本无法操作。第一次要少喂一点,让每条鱼都能吃到就可以了,喂多了不消化,反而死鱼;第一次喂完要过8小时左右再喂第二次,让小鱼充分的有时间去消化、适应,排空腹内的“卵黄水(*状黏液)”。这以后就好管理了,你只要每天喂三次,每次喂食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准。
小鱼的换水,要等到开喂的第三天才换第一次,换水量控制在10%-15%,先仔细的将小鱼排泄的卵黄水吸干净,再加入经过晾晒、同温的新水,加水要轻、缓、慢,决不能冲到小鱼。这以后每天或两天换一次.
从开喂的第7天左右,就可以喂小红虫了;到第15天左右,小鱼就长出背鳍来了,这时的小鱼就可以喂红虫了,你可以把他们转入饲养缸中,用过水的方法,连孵化桶一起慢慢的沉入饲养缸,再将孵化桶轻轻取出。再等到第30天时,就可以喂你能给他们提供的一切饵料了,换水也可以按大鱼操作了。到这里,你就可以说你的燕鱼繁殖成功了,你就看着你的这群“狼”们一天天飞长吧!
燕鱼繁殖的问题
燕鱼
燕鱼饲养到了一定程度,它就会进行繁殖,燕鱼是卵生动物,因此在繁殖期它会不停的排卵,在燕鱼的繁殖季节到来时,各位主人应充分把握燕鱼繁殖的不同时期,为燕鱼创造良好的环境。
燕鱼繁殖选择好的种鱼是第一步,那么选择种鱼首先要知道燕鱼怎么分公母,公鱼头部微微隆起,雌鱼头部平坦但肚子圆润。燕子鱼的鱼龄达到十个月后就可以为繁殖做准备了。神仙鱼的配对需要自愿,通常是在一缸混养的神仙鱼中挑选已经配对成功的,如果强硬配对,大多都是要失败的。有了可以繁殖的亲鱼,就要留神观察,如果两条鱼一起游来游去,并且*门下垂突出,就要把两条亲鱼移到繁殖缸里,准备好神仙鱼繁殖桶,这时会看到两只亲鱼开始清理繁殖的产地,48小时之后雌鱼就会产卵,雄鱼紧接着就会受精。产卵后的亲鱼会在鱼卵上不停的游动,为鱼卵提供氧气,每条雌鱼产卵的数量可以达到几百到上千枚。没有受精成功的白卵,雌雄鱼就会吃掉,但是不会把受精成功的鱼卵吃掉,这点可以放心。
对于燕鱼的繁殖环境,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水,平时饲养用什么水,繁殖就用什么水,水温比平时高1℃就可以了,并按正常换水。我平时养鱼用的是自来水,所以繁殖也直接用自来水;换水时不加温,让繁殖缸的温度产生波动,这样对种鱼有很好的**作用。但要特别注意加水的速度,一定要慢,应控制在排水速度的一半左右,不能直接冲到鱼,可以加到上滤盒中缓冲一下。
最后到了孵化的过程时,我们可以采用自然孵化或者人工孵化这两种办法,自然孵化的情况下亲鱼会看护好鱼卵,而雌雄鱼会轮流进行扇水,直到幼鱼孵化出膜。现在我们着重谈谈人工孵化,当亲鱼产完卵后,我们要立即把产卵板放在孵化箱里面,并放入与水箱水温相同的水,设置一个“水妖精”代替亲鱼,之后慢慢等待卵子孵化就可以了。在这里要十分留意孵化箱内水温的异常,尽量保持水温的恒定。
卵床用产板最好,用过盆、罐、筒等都可以,但燕鱼还是更喜欢板,对板的材料并不苛求,只要平整光滑就行;最好是长20-25厘米、宽8-10厘米的绿色塑料板,10-20度倾斜放置(模仿水草叶片的自然角度),下面离开缸底,产板的上边在水面下3厘米左右,燕鱼的卵一般产在水面下5-20厘米范围内。
此外,人工孵化的办法毕竟有它的局限性,因此在整个孵化过程中一旦发现有颜色发白的死卵。要及时用吸管排走,以防整箱水的水霉菌感染哦!
燕鱼的卵如何才能孵化成功能?
饲养小博美要注意什么?
1.刚刚带回家的狗狗,首先要给狗狗准备一个小窝,两只狗狗用一个窝就可以,这样也更有利于日后狗狗和平相处。然后让狗狗各处看看,尽快熟悉新家,消除恐惧紧张的情绪,在狗狗刚刚到家的时候,无论狗狗做错了什么事情,在没有取得狗狗完全信任的情况下,千万不要打骂、呵斥。2.刚刚到了新环境,狗狗由于紧张是会乱叫,给狗狗准备些吃的和饮用水,狗狗吃饱后和狗狗玩耍,适应了就不会再乱叫。
3.如果两只狗狗是同一品种基本不会打架,是很好的玩伴。如打架,主人要及时将狗狗分开,以免狗狗打斗时受伤。把狗狗分别关在两个房间8小时以上,等再见面基本就不会再打架了。
4.喂狗狗米饭时可以将菜汤撇去浮油拌饭,也可以给狗狗煮一些猪的杂骨,最好是用压力锅煮,然后也要撇去浮油给狗狗拌饭,还可以用煮熟的猪肺拌饭,尽量不选择动物的肝脏喂食。如果有条件最好还是喂犬粮,犬粮中的营养较为均衡,而且也很省事。
5.准备一个儿童用的浴盆、狗**用浴液、吹风机、浴巾、给狗狗洗澡的水温在40度到42度之间,也就是用手腕试水温,以不烫、不凉为宜,将狗狗轻轻放入浴盆,浸湿全身、打上浴液、用手从头开始轻轻抓洗狗狗的毛,然后用水冲净,切记不要让狗狗的耳朵进水。洗完后,用浴巾擦干,立刻用吹风机将毛吹到九成干。
6.狗狗的常见病为肚中有虫,应该每半年为狗狗驱虫一次。还有犬瘟热和犬细小也属于狗狗的高发病,而且死亡率极高,要避免juice需要按时到宠物医院注射**。
7.博美的性格温顺、活泼、友善,基本不会咬人,但不排除狗狗护食,在狗狗吃食的时候千万不要动狗狗的食碗。
给狗狗洗澡的时候一定要用狗用沐浴露,因为人用的是弱碱性的。狗**用的是弱酸性的,狗狗的皮肤不适应人用的会出现皮肤干燥,脱毛现象,更容易的皮肤病。
2.狗狗不能吃巧克力、鸡骨以及洋葱之类的**性食物、最好少给狗狗吃动物的肝脏,因为胆固醇过高。我在上面已经回答了您这个问题(喂狗狗米饭时可以将菜汤撇去浮油拌饭,也可以给狗狗煮一些猪的杂骨,最好是用压力锅煮,然后也要撇去浮油给狗狗拌饭,还可以用煮熟的猪肺拌饭,尽量不选择动物的肝脏喂食。如果有条件最好还是喂犬粮,犬粮中的营养较为均衡,而且也很省事)。
燕鱼产卵怎么办?
产板就是让它产卵的板,是用来代替自己环境中水草的。如果卵从水草掉下来,亲鱼会把卵含起来,放回去的。光照可以是日光,也可以是灯光。燕鱼产卵结束后,如何孵化是个小问题,你可以不管他,让他自然孵化,这样非常省事省力,但是鱼卵容易被污染,孵化率不高,而且亲鱼很累,不利于亲鱼的恢复。最好还是人工孵化,将产板移出来,放在专门的孵化桶中,孵化率很高,又便于管理,亲鱼可以得到很好的恢复。方法很简单,将晾过3天的水(晾水时加一点亚甲蓝除菌)加温到繁殖缸的温度(最好是用吊瓶法,这样没有温差),将产板放入即可。放板时要记得鱼卵向上斜放,产板上下调头,会有助于顺利孵化。孵化桶掌握在10-15升水量,水深20-25厘米。
鱼卵经45-50小时孵化,孵化后要在产板上挂5天,到第7天才离板游动;其间会有一些死卵和从板上掉下来的小鱼,你不用管他,等小鱼离板后再一并清除。
孵化期间不要换水,控制好温度,每天增加4-5小时光照。
五、小鱼的喂养
小鱼离板游动5-8小时再喂开口饵料,要喂洄水或丰年虾幼虫。喂蛋黄水是不行的,小鱼不爱吃,又坏水;换水是不现实的,你会发现根本无法操作。第一次要少喂一点,让每条鱼都能吃到就可以了,喂多了不消化,反而死鱼;第一次喂完要过8小时左右再喂第二次,让小鱼充分的有时间去消化、适应,排空腹内的“卵黄水(*状黏液)”。这以后就好管理了,你只要每天喂三次,每次喂食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准。
小鱼的换水,要等到开喂的第三天才换第一次,换水量控制在10%-15%,先仔细的将小鱼排泄的卵黄水吸干净,再加入经过晾晒、同温的新水,加水要轻、缓、慢,决不能冲到小鱼。这以后每天或两天换一次.
从开喂的第7天左右,就可以喂小红虫了;到第15天左右,小鱼就长出背鳍来了,这时的小鱼就可以喂红虫了,你可以把他们转入饲养缸中,用过水的方法,连孵化桶一起慢慢的沉入饲养缸,再将孵化桶轻轻取出。再等到第30天时,就可以喂你能给他们提供的一切饵料了,换水也可以按大鱼操作了。到这里,你就可以说你的燕鱼繁殖成功了,你就看着你的这群“狼”们一天天飞长吧!
燕鱼产卵后,如何孵化?
1.才产完一般不会吃,但是不排除有吃卵的。最常用的是提板法,就是放一个产卵器进去,或桶状或板状,鱼会把卵产到上面,然后找一个小缸,最好是不超过30厘米,装原缸水一半,爆好的新水一半,水里打一支庆大霉素杀菌两分钟后,把产完的卵板放到小缸里,用一个气头加氧和增加水的流动,卵和小鱼是不怕水流动的,然后就是温度了。温度高出来的快,但是体质差一点。25度左右最好。出来后还是粘在板上的,不用管,再过3天左右就会起飞,也就是会游泳了,这时候就要喂食了,我们一般用无节丰年虾幼体来喂养,也就是俗称的虾卵,孵化好了就可以喂了,还可以用洄水,也就是草履虫和轮虫。吃上几天就可以吃小些的鱼虫了。2.燕鱼是一对对的,要取一对成熟的亲鱼,单独放在一缸里,放一小块玻璃板在角度里,直至小鱼孵化成功以后!
亲鱼会用自己的体液喂小鱼苗一段时间,等小鱼再不吃亲鱼体表的体液以后,将亲鱼捞出!
3.可以成活的鱼卵是淡**,半透明状的.
鱼卵变白说明鱼卵已死,或者本身就是废卵,也就是说,雌鱼产的卵并没有通过雄鱼受精,所以只是废卵.
如果是受精卵,那么你对燕鱼的繁殖方式有些误解.
只要把一对亲鱼与其它鱼先隔离就可以了,产卵后,双亲鱼会精心照料受精卵的,并经常清除产卵板上的杂物或变白色呈棉花状的废卵.受精卵约经2-3天后即可孵出仔鱼,刚孵出的仔鱼不游动,双亲鱼继续用胸鳍扇动仔鱼,如果仔鱼掉落板下时,亲鱼就用嘴含起再吐到板上.在此过程中勿惊动亲鱼,否则它们有可能吞食卵子和仔鱼,所以饲养它们的水族箱应放在较安静的地方.当仔鱼可以自由活动时,再与亲鱼隔离,喂经过过滤的鱼虫等.经10多日后幼鱼就具有与亲鱼一样的外貌了.
如果你实在不放心,也可以把鱼卵板单独放入孵化缸,但一定要安装一只自动充气机进行人工孵化.保证水温28度以上.
方法找到了3种,现在就看你如何去面对了。需要把除了亲鱼以外其他鱼捞出来,以免*扰亲鱼养护。亲鱼有护卵的习性,但是遇到**、惊吓、*扰的时候,亲鱼如果感觉孵化无望,会把卵吞食。
所以需要把其他鱼捞出来,给亲鱼一个安静的空间,人也不要对鱼指指戳戳,也不要让小孩拍打鱼缸,以免亲鱼受到惊吓。
还有把缸外的灯也关掉,不要用过强的灯关照射。过滤器功率太大也要换一个小点的,一个水妖精足矣,防止过强的水流把鱼卵和刚孵化的小鱼冲走。在小鱼孵化出来之前和之后的几天停止喂食,以免影响水质。特别是活食,千万不要为,会污染鱼卵,导致孵化率下降。
鱼
燕鱼的繁殖是怎样的?
一、种鱼 首先,选种鱼时,要选健康的、色彩对比强烈艳丽、体形好的小鱼,从小养大。关于“残疾”问题,要一分为二去看,有些残疾是要在选鱼时就坚决避免的,如:身体歪斜,头、咀变形等;但一般的外伤,鳞、鳍破损等,是小毛病,不会影响到繁殖的质量。 养种鱼要注意四个问题: 一是要加大换水量,以少次多换为好;可以掌握在三天一次,每次30%;其目的在于**鱼的代谢功能。 二是要注意防病防虫,燕鱼一旦发病,是不好治的,主要是不赖药,要以预防为主。燕鱼最大的病害是体内虫和肠炎,新鱼稳定后,先要喂药饵驱虫,第一次在稳定7-10天时,以后两个月一次,每次连喂三天,每天喂一次就可以了。预防肠炎也用药饵,每月一次,每次二天。小剂量用药是不会影响繁殖的。 三是要坚持饵料的多样性,避免单一,防止种鱼营养**。 四是要避免高温饲养,一般控制在25-26℃为好,高温对繁殖和种鱼的寿命都不利。 种鱼养好了,配对是很容易的,就让他们自然配对好了,不必太苛求。自然配对一般发生在6、7个月大时,但配对不等于就要繁殖,还要再等1、2个月才行。如果想定向繁殖,也可以两公一母混养,强制配对,时间掌握在6、7个月大,发现有自然配对现象时,成功率在90%左右。 二、燕鱼的繁殖周期 关于燕鱼的成熟期的问题,有些资料说是6个月,也有说是10个月的;因不同品种和个体而有所差异,但多数是8个月;而公母间的差异不大,基本上是同步的,只有极少的公鱼会晚一些,有母鱼产两次卵,而公鱼不能受精的,这种情况很少遇到,如果遇到了也不用急,等几天就是了,没有什么损失,因为燕鱼是极高产的品种. 关于燕鱼的繁殖周期和产卵量的问题。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燕鱼的繁殖周期并不明显,他们一旦进入成熟期后,就会不停的产卵,并无季节性可言;在一年中会有二、三次间歇,每次30-40天不等,应该是种鱼的恢复期。在产卵期,两次产卵之间的间隔也不固定,少的只有5天,多的有15天,但多数是8-10天,一个产卵周期能产15-20窝左右,每窝的产卵量大约是400-600粒。从开始产卵到第三、四窝时,产卵量达到最高峰,大约从第四个产卵周期开始产卵量逐渐减少,但这种减少并不十分明显。 有记录一对墨燕的产卵情况,他们是8月份开始产卵的,从10月13日产卵开始记录,他们于10月13日下午、22日下午、27日下午、11月3日下午分别产下四窝卵,时间间隔分别为:9天、5天、7天,每窝产卵量在600粒左右;每窝卵都是48小时孵化,第7天下板。繁殖环境:繁殖缸50*35*40,上过滤,水温27℃,PH7.0,硬度10.0;用10*25厘米的绿色塑料产板,放置角度10度,离底,产板的上边在水面下3厘米左右;卵在孵化桶中人工孵化;喂颗粒饲料和自制汉堡;繁殖缸三天换水30%,直接用的自来水。幼鱼喂丰年虾幼虫,成活率在95%以上。 三、燕鱼的繁殖 繁殖的环境,不再重复,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水,平时饲养用什么水,繁殖就用什么水,水温比平时高1℃ 就可以了,并按正常换水。平时养鱼用的是自来水,所以繁殖也直接用自来水;换水时不加温,让繁殖缸的温度产生波动,这样对种鱼有很好的**作用。但要特别注意加水的速度,一定要慢.一定要慢,应控制在排水速度的一半左右,不能直接冲到鱼,可以加到上滤盒中缓冲一下。 卵床用产板最好,用盆、罐、筒等,都可以,但燕鱼还是更喜欢板,对板的材料并不苛求,只要平整光滑就行;最好是长20-25厘米、宽8-10厘米的绿色塑料板,10-20度倾斜放置(模仿水草叶片的自然角度),下面离开缸底,产板的上边在水面下3厘米左右,燕鱼的卵一般产在水面下5-20厘米范围内。燕鱼产卵的时间一般都是在下午4-5点钟。 四、鱼卵的孵化 产卵结束后,如何孵化是个小问题,可以不管他,让他自然孵化,这样非常省事省力,但是鱼卵容易被污染,孵化率不高,而且亲鱼很累,不利于亲鱼的恢复。最好还是人工孵化,将产板移出来,放在专门的孵化桶中,孵化率很高,又便于管理,亲鱼可以得到很好的恢复。方法很简单,将晾过3天的水(晾水时加一点亚甲蓝除菌)加温到繁殖缸的温度(最好是用吊瓶法,这样没有温差),将产板放入即可。放板时要记得鱼卵向上斜放,产板上下调头,会有助于顺利孵化。孵化桶掌握在10-15升水量,水深20-25厘米。 鱼卵经45-50小时孵化,孵化后要在产板上挂5天,到第7天才离板游动;其间会有一些死卵和从板上掉下来的小鱼,你不用管他,等小鱼离板后再一并清除。 孵化期间不要换水,控制好温度,每天增加4-5小时光照。 五、小鱼的喂养 小鱼离板游动5-8小时再喂开口饵料,要喂洄水或丰年虾幼虫。喂蛋黄水是不行的,小鱼不爱吃,又坏水;换水是不现实的,根本无法操作。第一次要少喂一点,让每条鱼都能吃到就可以了,喂多了不消化,反而死鱼;第一次喂完要过8小时左右再喂第二次,让小鱼充分的有时间去消化、适应,排空腹内的“卵黄水(*状黏液)”。这以后就好管理了,只要每天喂三次,每次喂食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准。 小鱼的换水,要等到开喂的第三天才换第一次,换水量控制在10%-15%,先仔细的将小鱼排泄的卵黄水吸干净,再加入经过晾晒、同温的新水,加水要轻、缓、慢,决不能冲到小鱼。这以后每天或两天换一次. 从开喂的第7天左右,就可以喂小红虫了;到第15天左右,小鱼就长出背鳍来了,这时的小鱼就可以喂红虫了,可以把他们转入饲养缸中,用过水的方法,连孵化桶一起慢慢的沉入饲养缸,再将孵化桶轻轻取出。再等到第30天时,就可以喂饵料了,换水也可以按大鱼操作了。到这里,燕鱼繁殖成功了,就看着他们一天天飞长吧!满意请采纳
燕鱼的繁殖是怎样的?
一、种鱼 首先,选种鱼时,要选健康的、色彩对比强烈艳丽、体形好的小鱼,从小养大。关于“残疾”问题,要一分为二去看,有些残疾是要在选鱼时就坚决避免的,如:身体歪斜,头、咀变形等;但一般的外伤,鳞、鳍破损等,是小毛病,不会影响到繁殖的质量。 养种鱼要注意四个问题: 一是要加大换水量,以少次多换为好;可以掌握在三天一次,每次30%;其目的在于**鱼的代谢功能。 二是要注意防病防虫,燕鱼一旦发病,是不好治的,主要是不赖药,要以预防为主。燕鱼最大的病害是体内虫和肠炎,新鱼稳定后,先要喂药饵驱虫,第一次在稳定7-10天时,以后两个月一次,每次连喂三天,每天喂一次就可以了。预防肠炎也用药饵,每月一次,每次二天。小剂量用药是不会影响繁殖的。 三是要坚持饵料的多样性,避免单一,防止种鱼营养**。 四是要避免高温饲养,一般控制在25-26℃为好,高温对繁殖和种鱼的寿命都不利。 种鱼养好了,配对是很容易的,就让他们自然配对好了,不必太苛求。自然配对一般发生在6、7个月大时,但配对不等于就要繁殖,还要再等1、2个月才行。如果想定向繁殖,也可以两公一母混养,强制配对,时间掌握在6、7个月大,发现有自然配对现象时,成功率在90%左右。 二、燕鱼的繁殖周期 关于燕鱼的成熟期的问题,有些资料说是6个月,也有说是10个月的;因不同品种和个体而有所差异,但多数是8个月;而公母间的差异不大,基本上是同步的,只有极少的公鱼会晚一些,有母鱼产两次卵,而公鱼不能受精的,这种情况很少遇到,如果遇到了也不用急,等几天就是了,没有什么损失,因为燕鱼是极高产的品种. 关于燕鱼的繁殖周期和产卵量的问题。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燕鱼的繁殖周期并不明显,他们一旦进入成熟期后,就会不停的产卵,并无季节性可言;在一年中会有二、三次间歇,每次30-40天不等,应该是种鱼的恢复期。在产卵期,两次产卵之间的间隔也不固定,少的只有5天,多的有15天,但多数是8-10天,一个产卵周期能产15-20窝左右,每窝的产卵量大约是400-600粒。从开始产卵到第三、四窝时,产卵量达到最高峰,大约从第四个产卵周期开始产卵量逐渐减少,但这种减少并不十分明显。 有记录一对墨燕的产卵情况,他们是8月份开始产卵的,从10月13日产卵开始记录,他们于10月13日下午、22日下午、27日下午、11月3日下午分别产下四窝卵,时间间隔分别为:9天、5天、7天,每窝产卵量在600粒左右;每窝卵都是48小时孵化,第7天下板。繁殖环境:繁殖缸50*35*40,上过滤,水温27℃,PH7.0,硬度10.0;用10*25厘米的绿色塑料产板,放置角度10度,离底,产板的上边在水面下3厘米左右;卵在孵化桶中人工孵化;喂颗粒饲料和自制汉堡;繁殖缸三天换水30%,直接用的自来水。幼鱼喂丰年虾幼虫,成活率在95%以上。 三、燕鱼的繁殖 繁殖的环境,不再重复,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水,平时饲养用什么水,繁殖就用什么水,水温比平时高1℃ 就可以了,并按正常换水。平时养鱼用的是自来水,所以繁殖也直接用自来水;换水时不加温,让繁殖缸的温度产生波动,这样对种鱼有很好的**作用。但要特别注意加水的速度,一定要慢.一定要慢,应控制在排水速度的一半左右,不能直接冲到鱼,可以加到上滤盒中缓冲一下。 卵床用产板最好,用盆、罐、筒等,都可以,但燕鱼还是更喜欢板,对板的材料并不苛求,只要平整光滑就行;最好是长20-25厘米、宽8-10厘米的绿色塑料板,10-20度倾斜放置(模仿水草叶片的自然角度),下面离开缸底,产板的上边在水面下3厘米左右,燕鱼的卵一般产在水面下5-20厘米范围内。燕鱼产卵的时间一般都是在下午4-5点钟。 四、鱼卵的孵化 产卵结束后,如何孵化是个小问题,可以不管他,让他自然孵化,这样非常省事省力,但是鱼卵容易被污染,孵化率不高,而且亲鱼很累,不利于亲鱼的恢复。最好还是人工孵化,将产板移出来,放在专门的孵化桶中,孵化率很高,又便于管理,亲鱼可以得到很好的恢复。方法很简单,将晾过3天的水(晾水时加一点亚甲蓝除菌)加温到繁殖缸的温度(最好是用吊瓶法,这样没有温差),将产板放入即可。放板时要记得鱼卵向上斜放,产板上下调头,会有助于顺利孵化。孵化桶掌握在10-15升水量,水深20-25厘米。 鱼卵经45-50小时孵化,孵化后要在产板上挂5天,到第7天才离板游动;其间会有一些死卵和从板上掉下来的小鱼,你不用管他,等小鱼离板后再一并清除。 孵化期间不要换水,控制好温度,每天增加4-5小时光照。 五、小鱼的喂养 小鱼离板游动5-8小时再喂开口饵料,要喂洄水或丰年虾幼虫。喂蛋黄水是不行的,小鱼不爱吃,又坏水;换水是不现实的,根本无法操作。第一次要少喂一点,让每条鱼都能吃到就可以了,喂多了不消化,反而死鱼;第一次喂完要过8小时左右再喂第二次,让小鱼充分的有时间去消化、适应,排空腹内的“卵黄水(*状黏液)”。这以后就好管理了,只要每天喂三次,每次喂食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准。 小鱼的换水,要等到开喂的第三天才换第一次,换水量控制在10%-15%,先仔细的将小鱼排泄的卵黄水吸干净,再加入经过晾晒、同温的新水,加水要轻、缓、慢,决不能冲到小鱼。这以后每天或两天换一次. 从开喂的第7天左右,就可以喂小红虫了;到第15天左右,小鱼就长出背鳍来了,这时的小鱼就可以喂红虫了,可以把他们转入饲养缸中,用过水的方法,连孵化桶一起慢慢的沉入饲养缸,再将孵化桶轻轻取出。再等到第30天时,就可以喂饵料了,换水也可以按大鱼操作了。到这里,燕鱼繁殖成功了,就看着他们一天天飞长吧!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