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鱼塘边养殖技术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新建鱼塘最佳混养技术?(新建鱼塘最佳混养技术视频)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新建鱼塘最佳混养技术?
在我国,淡水鱼塘混养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1.以草食性鱼类为主体鱼的混养模式 通过给草食性鱼类投喂草类,利用草鱼、鲂鱼的粪便肥水,饲养鲢、鳙鱼等。这种混养模式以水草和种植青饵料为主,可适量添加部分精饵料。由于饵料来源较容易解决,产量和经济效益较好,该混养模式在我国较普遍。
2.以滤食性鱼类为主体鱼的混养模式 即以鲢、鳙鱼为主体鱼,适当混养其他鱼类,特别是混养摄食饵料碎屑能力较强的鱼类如非鲫、银鲴等。这种模式以施肥为主,同时投喂草料。由于肥源广,成本较低,我国不少地区池塘养鱼以这种模式为主。
3.以杂食性鱼类为主体鱼的混养模式 以鲤鱼或鲫鱼为主体鱼。前者北方多见,后者南方多见。以鲤鱼为主体鱼的养殖类型以投精料为主,养殖成本较高;以鲫鱼为主体鱼的养殖类型以施肥为主,养殖成本较低。
4.以肉食性鱼类为主体鱼的混养模式 该混养模式主体鱼以青鱼为代表。由于螺、蚬类天然资源较少,青鱼颗粒饵料还未完全解决,故这种养殖模式不多见
塘角鱼的养殖方法?
1、塘角鱼对池塘要求并不严格,在养鱼池塘,只要塘基坚实,没有渗漏,在加以改造后即可作为塘角鱼单养池塘。池塘的水源要求水量足,水质好,面积要大一些。2、在它要放养之前要做好准备,比如说池水,鱼种在放养前,首先要将池水排干暴晒3--5天,再经过简单修整后,一定要用生石灰将水池彻底消毒,精准的算每0.067公顷用量为50--75公斤,再加水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
塘角鱼养殖技术?
塘角鱼对池塘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一般的养鱼池塘只要塘基坚实,无渗漏,稍加改造后即可作为塘角鱼单养池塘。池塘的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面积以0.13--0.2公顷为宜,水深应保持在1--1.5米。池底的淤泥厚度应保持在20--30厘米,以利于塘角鱼的活动与觅食。由于塘角鱼具有群居和*居的习性,应在池底设置一些石块、瓦管、竹筒等,既供其栖息,也便于捕捉。高密度精养池塘还应安装增氧设备。
池塘鲮鱼养殖技术和方法?
一、鲮鱼养殖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5-8亩为宜,水深1.2-1.5米,池塘淤泥的20厘米大右,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鱼苗放养前3天需做好干塘、晒池,然后用漂**2.5公斤、亩清塘消毒。
二、鲮鱼养殖池塘水质要求
鱼苗下塘后5-7天以清水为主,不能用肥水,水位控制的0.6-0.8米,5-7天后可适当施肥,一般鸡粪颗粒5-7.5公斤、亩,全池均匀投放,池水透明度控制的30厘米左右,正常塘在7-10天内加水一次,水位控制的1.2-1.5米。
三、鲮鱼养殖的夏花分塘
鲮鱼苗首先是采用夏花发塘,时间为6月上旬到7月下旬,规格0.3厘米,亩放量为30-60万尾,需经过15-20天培育分塘出池,2至3厘米,成活率为60-65%。然后根据养殖条件和鳜鱼吃食量有计划分养。
四、鱼苗分塘放养
养殖时间为6朋下旬至10月上旬,可分为三段。目前按我市养殖生产主要进行第一段6朋下旬至8月上旬的发塘生产(一般按本市市场供需以第一次繁殖为主),放养规格为每公斤5000-7000尾,鲮鱼苗4-5万尾/亩,出塘规格每公斤120-150尾,亩产300-320公斤。第二段8朋上旬至9朋上旬,放养规格为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放养规格每公斤为1000-1200尾,鲮鱼苗1万尾/亩,出塘规格50-60尾,亩产160-180公斤。合理安排好每期茬囗搭配,亩产可达500-600公斤。
五、鲮鱼养殖投饲管理
鱼苗下塘后发塘阶段,以豆浆为主,菜饼为辅,泼浆时分两次投喂,鱼苗培育一周后,待鱼苗上滩,在池滩脚上“种浆”,饲料要投足使鱼苗健康生长,一般每培育1万苗需0.5黄豆。分塘后鱼苗根据底质肥瘦用有机肥,一般每亩100-150公斤培育红虫作为开囗料,后投喂菜饼。一般生产1公斤鲮鱼需1.5公斤菜饼。
六、鲮鱼养殖病害防治
鱼苗下池一个星期左右,主要预防“气泡病”的发生,为此,要清水下塘并定期加注清水,养殖期间主要防治车轮虫、斜管虫,1亩1米水深用0.5pmm百虫净全池泼洒,隔日再用0.2公斤鱼蛙烂皮止血灵全池泼洒,使鲮鱼健康生长。
黄骨鱼养殖技术?
池塘条件 黄骨鱼养殖时,要保证好池塘条件,池塘需保证水深在1.5米以上、池塘形状一般为长方形,长宽比一般为2~4∶1,采用泥沙质底,保证排灌方便、水量充足,提前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
鱼塘边搭鸭棚怎样搭?
成年的鸭子生性就不怕雨水,不怕寒冷;但刚孵化出来的,倒是要注意人工保暖。鸭棚还是以半高的砖墙土墙为好(厚实的不透明的塑料膜也成),防止猫狗进入造成直接伤害,大批量常年养殖的鸭棚,还是在池塘边搭建较方便。
鱼塘养殖业怎么做水处理?
鱼塘调水可每隔七至十天加注新水,每次加水量应在总水量的20至30%左右,或者在每隔15至20天搅动塘泥,使溶解氧或营养盐在水体中上层浮动,另外还可以增加溶氧、使用生石灰调节PH值。
一、选好水源定水质
池塘应选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水温适宜、排灌方便、无工(农)业和生活污染的地方。有条件的地方,可设蓄水池对入池新水过滤消毒,以杀灭水源中的病原体和敌害生物,一般可用25~30克/立方米生石灰或1克/立方米漂**全池泼洒;需杀灭虫害时,还可用0.5克/立方米90%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二、加水、换水调水质
夏季水温高,水质变化快,随着鱼体长大和饲料投喂量的增加,鱼类排泄物增多,极易造成池水污染,故应加强水质调节。一般每7~10天加注新鲜水1次,每次加水量为20~30厘米;每15~20天换水1次,可采用边注边排的方法,最好将排底层水排出,每次换水量为原池水的20%~30%。
要求新加、换水没有污染,泥沙含量低,水温与池水温差以不超过±6℃~8℃为宜。具体加、换水应视池水的肥度、鱼群活动和池塘渗漏等情况灵活掌握,通常情况下,整个夏季鱼池应保持最高水位。
三、搅动底泥改水质
每15~20天,搅动池塘底泥1次,每次搅动面积不少于鱼池面积的1/3,以晴天中午搅动效果最佳,闷热、气压低天气时不宜搅动。搅动底泥的作用是:使池水上下混合,促进池底有机质分解,释放出池底中沉积、吸附的营养盐和微量元素,使营养盐、溶解氧在上下水层中平衡分布,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改良浮游生物组成。主要方法有:
一是选择晴天上午,用钢丝绳或铁索链、长柄耙等往返拖动底泥;二是用水质改良机、吸泥机等机械搅动底泥,与泼洒生石灰水同时进行效果会更好,尤其是对淤泥较厚的池塘其改善水质的效果更为显著。
四、增加溶氧优水质
精养池塘应配备专门的机械增氧设备,适时开机增氧,以增加水中溶氧,为鱼类生长创造优良的水质环境。一般是晴天中午开,*天清晨开,连绵*雨天气时半夜开,有浮头危险时提前开,每次开机2小时左右。无机械增氧设备的鱼塘,亦可选用增氧剂等药物进行增氧。
五、使用生石灰调节PH值
养殖水体的PH值是影响养殖鱼类摄食、生长的重要因子之一,保持PH值的稳定是保证稳产、高产的重要手段。对PH值较低的养殖鱼塘,一般每半个月泼洒1次生石灰,用量为15~20公斤∕亩,方法是将生石灰加水溶解后趁热全池均匀泼洒,晴天上午使用。泼洒生石灰可起到杀菌、消毒和改善水质的作用。通常情况下,鱼类养殖池水的PH值应保持在7.0~8.5之间。
六、使用生物制剂改良水质
当水源水质较差或注水不便时,可使用活水宝、芽孢杆菌、光合细菌、EM菌液、底净宝等生物制剂,以增加溶氧,降低水中氨氮、硫化氢、**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抑制病菌生长,改良水质和底质,增强免疫力,促进鱼类健康生长。生物制剂在分解有毒有害物质过程中需消耗水中的溶氧,故通常选择在晴天上午9:00~10:00使用,使用时应开启增氧设备或使用高效增氧剂。
七、科学投饵稳定水质
夏季是鱼类快速生长的季节,饲料投喂量较多,对水质影响很大,为了稳定水质,应把握科学投喂原则,以免造成水质污染。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质及鱼类摄食等情况综合确定。天气晴好,水质清新,鱼类摄食旺盛时可适当多投,反之,则少投或不投。配合饲料以投下半小时内吃完为度;青饲料以当日吃完为宜。
一般配合饲料每天投喂2次,上午9:00~10:00及下午2:00~3:00各投喂1次;青饲料每天投喂1~2次。要严格控制上午鱼类浮头时投喂和夜间投喂,以免造成病害。饵料要选择配方合理、营养全面、安全无害、粒径应与养殖鱼类的个体大小相匹配,并坚持“五定”原则,即定人、定时、定质、定量、定位投喂,以降低养殖成本,促进鱼类健康快速生长。
家有三亩鱼塘如何经营?
三亩鱼塘,最好养殖草鱼,鲤鱼,雄鱼等,别喂饲料,全部喂草,这样销路就好,价格也好。
角角鱼的养殖方法?
鱼塘消毒 鱼苗放养前,鱼塘必须彻底清除杂物、清理塘底淤泥,每亩用生石灰25或茶籽麸20。鱼苗投放 塘虱鱼的养殖,可分为混养与纯养两种方式。混养是指在养殖“四大家鱼”塘中。鱼苗培育 要繁殖埃及塘虱鱼苗,首先要选择好优良健壮的亲鱼,按鱼体重5%一10%,用花生麸。环境要求 鱼塘塘基四周必须要牢固,检查堵塞漏洞,进排水口要分设,预防雨季塘水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