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肉食鸭养殖技术视频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本人想养殖鸭子(养殖的鸭子)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本人想养殖鸭子,咨询一些问题
你对养鸭有多少了解啊?早在前几年就有一种填喂技术**了,那样可以大大缩短养鸭的周期。但填喂技术的资料我没有,你自己到网上收嘛!至于样1000只鸭的成本只需要1.5万左右,(不包括买填喂机,建场费)至于周期嘛!我有一个亲戚以前养过从鸭出壳到成鸭出售只要60天,但是他的技术十分到为,如果你也搞填喂的话最多也就75天左右。如果按传统饲喂的话至少需要100天一批。至于销路,你如果只想养1000只的话根本就不用愁。就算零售,只要到县城,就足够了。如果你还想向大规模发展的话,你可以到县里面去寻找那种专门卖鸭的奄制品点,或到县、市里面找农贸市场,那里会有许多固定的商贩,专门批发收购,来零售的那种人。
一般养殖鸭子多久可以出栏
这个要看你的管理和饲养如何了,如果是正常喂养,健康成长的话,一般43-45天可以出栏。如果鸭子生病了或者是其他原因,估计时间要长一点。管理水平可以,饲养得当,最快38天左右就可以出栏了。
饲养技术
放养方法
1、放养密度:根据放养鸭的大小,强弱决定放养密度,遵循宜稀不宜密的原则。一般0.067公顷果园放养成鸭20-30只。
2、划定轮放区:根据放养鸭的数量及园地面积划定轮放区,用高50厘米的尼龙网围栏成几个区轮放。为便于
管理一般每区0.335公顷放养400只左右为宜。果园面积小,养鸭数量少时,可以不分区,但应根据园内杂草及昆虫等的生长繁殖情况实行间断放牧。在轮放区内要为鸭子备足饮用水。
3、按时补饲:为补充放养时期饲料的不足,对放养鸭要适时补饲。雏鸭放养从4周龄开始,前期为育雏期,可圈养和笼养。雏鸭在早晚各补饲1次,以补充能量的不足。按早上半饱晚喂足的原则确定补饲量,并逐减喂饲次数和数量,促使鸭自由采食。随着雏鸭的生长,可根据放养鸭啄食杂草、野菜、昆虫决定放养鸭的补饲。以放养为主时期,晚上回舍棚后进行补饲,并备足饮用水,满足饮用。春天幼龄雏鸭放养前,要先进行适应外界温度变化的锻炼,逐渐进入放养园。
4、加强监管,严防鼠害:放养鸭要严防山猫、黄鼠狼之类野兽的侵害。侵害鸭的兽类都惧怕网具,因此采用尼龙网围圈放养区是有效的安全防御措施,不管放养多少只,也不管面积大小,都要用网围圈,并要固定专人管理。特别是放养幼龄鸭,防鼠害更为重要。
5、防疫灭病:放养鸭的防疫同样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要按照常规防御程序,定期进行**接种,做好防疫灭病工作。
鸭子的食物很广,象现在大的养殖户就是饲料配合新鲜草料,有时也放养到稻田里 ,小时候养过,挖蚯蚓,摘嫩草,剩饭剩菜也能喂,比鸡还好养
雏鸭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养鸭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抓好雏鸭的管理。
及时开食雏鸭出壳1天后即开食。开食前需先“开水”(饮温水),饮水中可加入适量的葡萄糖和维生素C。开食的饲料宜用五成熟的大米饭,将其撒在竹席上,让雏鸭自由啄食,每天喂6~8次。4天后改为煮烂的小麦或全价配合饲料,每天喂4-5次。15天后每天喂3次即可。雏鸭开食3天后,需增加动物性蛋白饲料,将小鱼虾、河蚌、螃蟹、蚯蚓等剁碎与食料拌在一起喂给。此外,雏鸭还应补给适量的青绿饲料,可将青菜切碎拌入食料中或直接撒在竹席上,供其自由采食。
加强保温 雏鸭正常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3日龄30度,4-7日龄25度,2周龄以上的20度左右。一般的保温方式是,利用雏鸭的自发热量进行取暖。但是,当外界气温较低时,则应用火炉等热源加温,使育雏室的温度保持在20度左右。
锻炼下水鸭子属水禽。雏鸭下水能促其活动,增加采食量。因此,应在出壳5天后就锻炼其下水。方法是:先下“小水”(将水放**的水盆或水泥池中),且温度不能太低,深度以能打湿鸭脚为宜,每天2次,每次不超过10分钟;以后水深逐渐增加,时间逐渐延长。雏鸭何时下“大水”(河沟、池塘等大水面),需要根据天气和气温情况而定,晴暖时坚持每天下水,下雨天、气温低时可不下水。下水上岸后,要让雏鸭在无风、温暖的地方将羽毛梳理晾干再赶回鸭舍。
预防疾病 育雏室、运动场要勤换垫料,加强通风,坚持定期清扫和消毒,保持清洁、干爽。食槽、水槽需经常洗刷和消毒,以减少病原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此外,还要及时对雏鸭接种**,防治疾病。
一、品种选择
稻田养鸭是一种粗放的饲养方式,而且在稻鸭共栖种养模式中,养鸭只是绿色优质大米生产的一个辅助性产业,主要起生物防治的作用。因此,在选择鸭品种时,重点考虑生命力旺盛,适应性广,耐粗饲,抗逆性强的中小型优良品种。推荐饲养吉安红毛鸭和册麻鸭等蛋肉兼用品种。
(一)吉安红毛鸭
吉安红毛鸭体型短圆、颈粗短。公鸭大小适中,紧凑、前胸宽、胸肌发达。母鸭体型桃园、冯凑、眼大突出、明亮、胸肌发达。具有遗传性能稳定,生产性能良好,耐粗饲,觅食力强,肉嫩、瘦肉率高,羽毛生长与体重增长同步,是加工板鸭优质原料。据农村调查,以放牧为主,饲养80-90天,体重可达1000-1150克,其间补喂稻谷3-4kg,在板鸭厂育肥28天,体重1350-1400克(耗稻谷4kg),达到板鸭加工要求。红毛鸭开产日龄112天,产蛋率达5%日龄为134天,50%为186天,成年母鸭平均体重1450克。该鸭适合我省农村各种方式的饲养。
(二)山麻鸭
山麻鸭原产于福建龙岩地区,是我国优良蛋鸭品种之一。公鸭胸宽背阔,体躯较长。喙黄绿色、虹彩褐色。胫、蹼桔红色、背部羽毛灰褐色,腹部灰白色。母鸭身体细长、匀称紧凑、站立和行走时躯干与地面呈450角以上,头较小,喙呈古铜色、虹彩褐色、胫、蹼桔红色、通体麻褐色。据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测定,公母鸭平均初生体重42.78克,4周体重553.10克,90日龄体重1330克,72周龄(504日龄)体重1515克。成年公鸭体重1300克,成年母鸭体重1500克。母鸭开产日龄120日龄左右,500日龄产蛋280-300枚。山麻鸭具有开产早,产蛋高,适应性广,适合农村各种方式养殖。
二、饲养管理
(一)雏鸭饲养管理
雏鸭的饲养管理是俗称育雏,是养鸭十分重要的基础阶段。因此,须科学管理,给雏鸭创造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照、营养和清洁安静的环境等,尽量减少恶劣应激的影响。
1、雏鸭选择
育雏的季节须仔细考虑,特别是稻鸭共栖模式,应选择最佳的育雏季节,以取得最好的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稻鸭共栖的鸭苗主要是春雏和夏雏,秋雏和冬雏不作选择。
①春雏
指3-5月份孵出的雏鸭。春季气候逐渐回暖,阳光充足,对雏鸭生长有利,成活率和强健率高,到中鸭阶段,由于气温适宜,舍外活动时间长,体质好,生长增重快。稻鸭共栖的鸭苗应选择春雏,育雏结束正好与水稻栽插相衔接。不过春雏须注意做好保温工作,而且春季多雨高湿,气候多变,疾病容易入侵,处于炎热夏季的育成期要做好防暑遮荫等工作,所以管理须仔细认真,把各方面的工作都做得充分和完善。
②夏雏
指6-8月份孵出的雏鸭。此时高温高湿,雏鸭食欲差,生长发育受影响,成禽的生产力较低,且防暑降湿工作量大。不过,夏雏一般不需供热保温,作肉用商品鸭时只要适当做好防暑工作,饲养成本不会很高。
③秋雏、冬雏
秋雏是指9-10月份孵出的雏鸭。冬雏是指11-12月份孵出的雏鸭。与水稻种植在季节上不相适应。
2、育雏方式
根据现有鸭舍的具体情况,可采取多种育雏方式。针对稻田养鸭的具体情况,应集中育雏后,再分散下田放牧。介绍其中几种方式:
①平面地面育雏
即直接在鸭舍地面上铺厚垫料,如刨花、粗木悄、干禾草、干砂等,在其上育雏,定期清理更换垫料,使之保持清洁干燥,此法简单易行,成本不高,但不易控制疾病,育雏效果一般。
②半地半网育雏
即鸭舍1/3地面铺设离地网面,另外地面不铺网,只铺垫料。饮水全部放置在网上,这样舍内地面保持干燥。注意斜面坡度须小于250。此法成本适中,且利于清洁工作,效果较理想,所以比较常用。
③纸箱育雏
利用普通大一点的硬纸箱,将雏鸭养于其中。此法在暖和天气时不用热源供温,可自温育雏,大大降低保温费用,且简单易行,投资小。但须注意保持干燥、卫生和通风,常在纸壁凿孔以通气,需适时分群转移,随着雏鸭逐渐长大,逐步将部分鸭移出至其它纸箱或育雏舍,使其饲养密度适中并逐渐脱温。因此法受天气影响较大,工作繁杂,育雏数量有限,适合小规模养殖。
3、饮水和饲料
①饮水
雏鸭出壳后24小时内一定要饮到水,一般做法是,将雏鸭放入1厘米深的浅水盆中几分钟,让雏鸭湿脚和饮水,即通常所说的“点水”。水质必须新鲜、清洁、水温接近室温,随着日龄的增加,雏鸭的饮水量加大,经常清洗饮水用具和换掉脏的饮水,装入新鲜的水。
②开食
在雏鸭出壳后24-28小时内,当全部雏鸭饮到水后,让雏鸭开食。最迟也不能超过36小时。雏鸭开食后的最初几天,应采用“少喂多餐”制,即每天喂7-8次不等,每次喂量很少,但须保证雏鸭吃饱。以后让雏鸭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晚上不设人工光照。
③饲料饲喂
雏鸭饲料宜新鲜、清洁、营养、颗粒大小适中、适口性好、易于消化的饲料。雏鸭在10-15天期间,每羽鸭用全价饲料500克分供食,在饲喂过程中拌加少量米饭。然后,用米饭加稻谷、碎玉米等谷物类饲料喂到体重75克以上,可放入大田。
4、一般管理
①通风
目前绝大多数开放式鸭舍是以调节舍内的温度和湿度为主要标准来进行通风换气的,靠开闭门窗的多少和开闭时间的长短来控制通风。窗户应设在高处,既使风吹不到鸭身,又利于排除较热较轻的废气。同时,防止贼风和温度波动引起雏鸭感冒和生长**。
②密度
通常雏鸭群以400-1000只为宜,地面平养时,第一周龄每平方米20只左右,第二周龄14只左右,第三周龄以后不应多于10只;网面平养和地网结合饲养时密度可大些,最多可多养1/3。
③温度
雏鸭生长须适宜的温度,要避免室内温度大幅度升降。1-3日龄,温度为28-30Cº;4-6日龄,温度为24-26Cº;7-10日龄,温度为20-23Cº;11天以后类推。前期当室内温度低于20Cº时,可用红外线灯或电热板供暖。注意防止鸭子堆集,并及时疏散。
④湿度
充雏时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6-70%,这和雏鸭出孵时机器内湿度接近,可避免雏鸭因呼吸干燥空气而散发体内大量水分,影响机体正常功能。
⑤光照
雏鸭开食后,采食量小,采食速度慢,为了保证雏鸭有足够的采食和饮水时间,一般在最初3天采用全天24小时光照,即晚上增加人工光照,光线强度以雏鸭能看见饲料和饮水为宜。
⑥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的程序和种类在各地区是不同的,这取决于当地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状况。最好由禽病专家进行调查,制定好免疫接种计划并严格执行。
⑦适时淘汰
由于稻田养鸭主要在自然的粗放条件下进行,鸭群必须健康。应当适时淘汰健康状况差、生长**的鸭。
(三)稻田放鸭管理
1、入田时间
稻田养鸭需注意下田时间,雏鸭孵出20天,体重约100克以上,水稻抛秧15天,移栽12天以上,可放入大田。成年鸭应适当推迟2-3天下田。
2、田间饲养设施准备
①每稻田准备优质尼龙网2.5公斤左右,不规则稻田和狭长稻田应准备多些。在田的四周用三指尼龙网围成防逃圈,围网高60cm,每隔1.5-2米树一支撑杆。
②在田的一角按每10只鸭一个平方米的大小折算建一鸭舍,舍项需遮盖,以避日晒雨淋,三面作档,但必须通风透气,舍底用木板或竹板平铺,舍下挖一个2倍于鸭舍的大小50-60cm深的水函。
③稻田间开挖35cm宽、30cm深的丰产沟若干条,在放鸭期间始终满水,供鸭子嬉水。
3、放养密度大鸭为每亩15羽左右,幼鸭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
4、鸭在育雏期间没有放牧的习惯,下田前的应进行采食训练。稻田放鸭,主要采食稻田里的杂草、昆虫和水生动物等食物。先**采食落地谷子后,将谷子撒入浅水中,让鸭去啄食,多次后形成条件反射,此后放入稻田会主动寻找食物。
5、每天每只鸭用50-100克稻谷、玉米、饲草等饲料补饲,注意定时,定点饲喂,就注意视情况增减饲喂量,不可过足或过少。杜绝用发霉、发臭的饲料及发臭、生蛆的动物饲料喂养。
6、合理安排放牧时间。
①根据气温和水温确定放牧时间。稻田放牧,通风程度不如江河、池塘,因水浅,易被晒热,气温超过30Cº时,不宜下田放鸭。特别在炎热的夏季,应在上午9时前和下午凉爽的时候进行。
②适当轮流放牧。同一片稻田不宜多次重复放牧,适当休闲几天再放。稻田不同生长期和收获期,最好进行搭配。
③水稻收割后,田中有大量遗粒,这时可集中放牧。
7、稻鸭共栖,放鸭有很长一段时间在炎热的夏天,因此,鸭舍在防止鼠害的基础上,保持鸭舍通风,并设置一此遮荫树枝或小凉棚。丰产沟应满水,让鸭多嬉水,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
8、结合治虫进行放鸭。先摸清虫情,如虫害较重时,减少补料,让鸭处于半饥饿状态,大量采食害虫,充分发挥防治害虫的目的。
9、水稻喷药前,把鸭子引诱在鸭舍圈住。
10、后期管理。
①水稻*熟期收鸭、以防鸭吃稻穗。为方便收鸭,平时喂养时就养成鸭子听到某种声音集拢的习惯。
②收回的鸭子可收回家中或围于田间舍内。
三、常见鸭病预疫
稻田养鸭开放性饲养,容易感染疫病和传播疫病,应十分注重鸭子防疫工作。
1、鸭瘟
肉鸭,7日龄,鸡胚亿弱毒苗,0.2-0.5ml/羽肉注射。7天后可产生抗体,并保护肉鸭至上市。
2、鸭**性肝炎免疫
雏鸭:1-3日龄,鸡胚化弱毒苗,0.5ml/只,颈皮下注射,2天后产生抗体,5天达到高水平。
3、鸭霍乱免疫程序:
鸭霍乱的**我为禽巴氏杆菌苗,如731弱毒菌苗,接种2日龄以上的鸭群,免疫期达三个半月。禽霍乱氢**铝胶苗,用以2月龄以上的鸭群。每只鸭肌肉注射2ml,间隔10天再注射一次,免疫期3个月,禽霍乱油*剂灭活苗,用于2个月全以上的鸭群,每只鸭皮下注射1ml。免疫期为6个月,也有报道用鸭巴氏杆菌A制成的**,每只鸭肌肉注射2ml,可产生4-5个月的免疫力。
四、注意事项
1、建议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尽可能地不使用农药。
2、田间鸭舍建造时,应考虑防止鼠类侵害。
3、稻田施药期间,应及时收鸭起田,待安全间隔期后,再下田放鸭。稻田施药安全间隔期内,鸭子饮用水与稻田水应分开,防止鸭中毒和鸭产品污染。
4、发生过鸭瘟或带传染病鸭子走过的地方,以及被矿物油污染的水面、稻田,不能放养鸭。收起
育肥期肉鸭饲养管理有哪些要求
育肥期的目的就是加强鸭的采食和消化能力,增强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以及减少运动与热能消耗,积累脂肪的过程。快大型肉鸭的6~7周龄阶段称为育肥期。在此阶段,肉鸭的生长速度降低,日增重下降;胸肌在持续性生长、相对生长加快,皮下脂肪增加。肉鸭的采食量增加,适应性、抗病能力增强。育肥期北京鸭的适宜饲养密度为3只/米2,室外运动场的适宜密度为2只/米2,适宜环境温度在13~25℃。育肥期肉鸭最好进行分群饲养,群体大小以1000~1500只为宜。鸭舍宜用0.5米高的篱笆墙分隔,每栏面积300米2左右。每栏提供20米长的饮水槽和足够的食槽,保证肉鸭能正常饮水和正常采食。
鸭舍内地面和垫料要求干燥,禁止使用发霉的垫料。鸭舍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保证空气新鲜。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霉菌病和其他细菌病(大肠杆菌、浆膜炎等)的发生。
育肥期肉鸭的饲料可用颗粒料或粉料。颗粒料一般采用自由采食方式饲喂,应保证料槽经常有洁净的饲料。粉料加水拌湿后定期饲喂,要求新鲜,防止饲料变质、发霉,应坚持少喂勤添,每日最少饲喂4次。育肥期肉鸭的采食量为每只每日250~300克,饲料的能量水平应达到12.12兆焦/千克、蛋白质水平应达到16.5%以上。
育肥期肉鸭一般采用24小时光照。白天自然光照,夜间弱光照,折合照明用灯泡的功率为1~2瓦/米2。弱光照有利于肉鸭自由活动、自由采食。
肉鸭多少天出栏
商品肉鸭的出栏以市场需求、企业加工需要为导向,实际饲养水平决定出栏时间。在鸭苗、饲养、饲料等环节正常情况下,肉小鸭25天出栏,鸭重1.7千克;28天出栏鸭重1.8千克。肉大鸭42天以上出栏,鸭重3千克。我家使用地网养殖肉鸭总是吃料多长的小有什么办法能吃料少又长的大?谢谢
快大型肉鸭,建议你饲喂全价配合饲料。如果你养的是樱桃谷肉鸭且已经饲喂全价配合饲料的话(貌似市面上肉鸭基本都是,除了部分蛋肉兼用的),42天出栏料肉比大约在2.0-2.2左右。基本的采食量是可以计算的,也就是说多少天吃多少饲料长多重有个大概的范围(根据环境、养殖管理可能略有差异),建议你先对比一下确认是否采食量偏大或者长势较慢。如果确实是,打听周边同行他们的饲喂料以及方法。
此外养殖过程中疾病也会导致肉鸭长势减缓;某些药物长期使用也会导致肉鸭长势减缓;所以建议你综合判断。
肉鸭养殖技术
用药存在的问题 一、化学药物长期使用。许多养殖户认为肉鸭饲养周期短,一般不做**预防,不管肉鸭有无疾病,总是经常不断地在肉鸭饲料中或饮水中添加大量化学药物,如磺胺类。其最终结果是肉鸭产生耐药性甚至中毒,在疫病发生时,再使用这类兽药时,增大了治疗难度,增加了治疗成本。 二、不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养殖户不懂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多种药物合用,就会增加疗效。常见到养殖户把磺胺类药同喹诺酮类药物合用,其结果造成喹诺酮类药物疗效降低或失效,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而且提高了治疗成本。临床常见的不合理配伍用药很多,如:红霉素类和磺胺类合用,庆大霉素与青霉素类、卡那霉素类与喹诺酮类等。 三、用药剂量不当。一旦肉鸭发病,往往对整群肉鸭进行长期超剂量用药,养殖户认为药物剂量越大,效果越好,因此无限制地随意加大用药剂量,结果使肉鸭机体内脏**受损,代谢失调,甚至出现药物蓄积、残留甚至中毒。 四、不对症治疗。肉鸭由于转换饲料未适应时,矿物质和电解质不平衡等导致的腹泻。而养殖户立即长期使用抗生素,其结果**或抑制了肠道正常细菌群而使致病性细菌迅速繁殖,导致腹泻更加严重,久治难愈。还有些养鸭户治疗肉鸭的**性疾病,仅仅只用抗菌药物,忽略了对症治疗和调节电解质平衡、补充能量。 五、给药方法不当,疗程不足。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给药方式,根据药物的性质,鸭的生理特点等决定了药物的给药途径不同。肉鸭在一般情况下最好拌料,也可饮水,但剂量加倍;当严重时还可以注射。许多养殖户不仅存在着给药方法不当的现象,而且还有用药治疗不彻底的问题。用药治病都有一定的疗程,一般用药时间为5-7天,有的养殖户投药2-3天,刚看到病情好转,就停药,或者马上换别的药物。由于药物在血液中的有效浓度不够,使得病情反复发作。 六、长期使用消毒药。养鸭户在进行活**的接种时,连续应用消毒药物进行带鸡喷雾消毒或将水消毒。这样使得**中的**(细菌)不能在机体中充分繁殖,从而影响免疫效果。有的养鸭户长期应用腐蚀性消毒药物(如高锰酸钾)给鸭饮水消毒,损害了口腔、食道鼻腔等消化道和呼吸道粘膜。在这期间使用鸭瘟、鸭肝等**进行免疫预防,机体便不能很好的建立免疫应答,使免疫失败。同时,不容易分解的消毒药进入肠道后还杀灭正常的菌群,引起消化**。 合理用药的方法 一、充分了解兽药,科学用药。加强对兽药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弄清药物的主要成分和药理作用。充分考虑肉鸭的实际病情,选用药效可靠、安全、方便、价廉的兽药。反对滥用药物,尤其不能长期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肉鸭正确用药的关键是对病情正确的诊断。一般肉鸭发病有的是由**引起的,如鸭瘟、鸭肝炎等;有的是由细菌感染的,如浆膜炎、大肠杆菌病。**病常采用干扰素、血清、卵黄抗体、黄芪多糖等药物治疗,细菌病选用高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肉鸭用药治病,要掌握中药和西药相结合、抗**和抗菌病相结合的原则,不能盲目大剂量给药。几乎所有的药物不仅有治疗作用,也存在**反应。科学地合理使用抗**药和抗菌药,按说明书的剂量,不能盲目地随意加大用药的剂量,以防药物中毒。如果在用药之前提前使用电解**等药物,可以降低应激反应,提高鸭群的抗病力。小鸭子喂养方法
雏鸭是指从出生到25日龄的鸭子。刚出生的雏鸭绒毛还未发育全,比较短,不能很好地调节体温,需要采用人工保温的方法来保温。雏鸭的消化系统没有发育健,要给雏鸭饲喂比较容易消化的饲料;刚出生雏鸭生长速度非常快。特别是骨骼的生长发育,饲喂雏鸭的饲料一定要营养丰富、均衡的全价饲料。
雏鸭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适应力差,要尽量减少应激。因此,在育雏期间要特别加强饲养管理。
品种选择应选用抗逆性强,既适于圈养,又可在低山丘陵区放养,食性广,食量大、肌胃发达、消化能力强的品种,羽毛丰满,个头大小适中,眼睛黑亮、鸭掌透红抗病能力较强,适宜养殖。
扩展资料:鸭子行动笨,不能上树啄食,为果园低栏放牧提供了保证。凡是土壤和水源条件较好,主干较高或老龄的苹果、梨、杏、山楂、柿树、核桃等园地均可放养。
放养的鸭子可起到控草作用,鸭粪可为果树提供优质肥源。这是改造杂草丛生,管理粗放、虫害严重、适龄不结果或低产低效果园,为优质高效园地的一项有效措施。
果园放养是以圈养为基础的新技术,同样需有棚舍,以备晚上补饲、饮水、产蛋时使用。可因地制宜,在不远离放养园的情况下采用依山靠崖、旧建筑物改造等方法建造塑料大棚鸭舍。
肉鸭养殖技术
一:选择优良品种快速养鸭一般宜选用北京鸭、狄高鸭、樱桃谷鸭和芙蓉鸭等肉鸭品种。
二:饲养管理
肉鸭养殖实行“三分治疗七分管理”
当气温下降时要及时拉下鸭棚两边的防护膜;
当气温上升时,也要在适当的时间拉起防护膜,因为鸭粪发酵加快,氨气浓度上升,会导致肉鸭氨中毒。
秋冬季冷空气频繁,一定要注意好鸭棚两边的防护膜拉起或放下的时机,控制好棚内温度,防止内外温差过大。
雏鸭的饲养管理
饮水后即可开食,开食饲料宜用碎米或大米,煮成米饭,或直接采用全价小鸭料。开食方法:一般都采取在圈内小群开食,将饲料撒在干净的报纸上引食,训练小鸭自由采食。第一次开食一定要求只只吃到饲料。喂食次数,每昼夜6~8次。4~5天后,改为每隔5~6小时喂食1次。
三:饲料存放。
一定要放在储料室,不要放在鸭棚内,因为棚内温度较高,很容易造成饲料发霉变质,营养成分流失,料槽中的饲料要少喂勤添加,以保持饲料新鲜。
如何做好夏季蛋鸭和肉种鸭的饲养管理工作?
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炎热、雨水多、潮湿、天气变化快,在蛋鸭和肉种鸭的饲养管理方面,应认真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1)防暑降温 应为蛋鸭和肉种鸭提供凉爽的产蛋环境。在鸭舍外运动场植树、搭设凉棚、喷水等都是很好的防暑降温措施。可以采用湿帘、纵向通风技术(图24),降低鸭舍内的温度。
图24 防暑降温措施(2)提高饲料营养水平,加强饲喂 炎热能使产蛋鸭的采食量大幅度下降。为减轻营养摄入不足引发鸭产蛋性能下降,应适当提高配合饲料的营养浓度。同时,在夜晚气温降低时,增加产蛋鸭的喂料量。
(3)做好饲料储存工作 饲喂产蛋鸭的饲料应存放在*凉、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饲料新鲜,防止饲料发霉变质。若采用湿拌料喂鸭,每次加料前应检查上次添加的饲料是否变质。如果变质,应弃去并在清洁食槽后加料。
(4)在饲料中添加抗应激剂 为了缓解热应激对蛋鸭和肉种鸭新陈代谢、产蛋性能的影响,可在鸭饲料中添加0.01%~0.02%的维生素C或0.1%的碳酸氢钠,或每吨饲料添加多种维生素200~300克。
(5)保持鸭舍干燥,卫生清洁 鸭场应采取防水排涝措施,保持鸭舍干燥,及时排除运动场的积水,减少鸭嬉戏运动场的脏水。及时洗刷饮水用具,确保鸭群饮水卫生和安全。及时清理粪便、更换垫料,预防垫料发霉、发酵。鸭舍和运动场应定期进行严格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