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养殖常见病蠕虫病防治技术


一、病原

由蠕虫[蠕虫为多细胞无脊椎动物,蠕虫借由身体的肌肉收缩而作蠕形运动,故通称为蠕虫。]寄生[寄生(parasitism)即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在鳖肠道[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也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因此,肠道的状态决定了人的容颜和美丽。]内,引起鳖肠穿孔[用钻孔或打孔工具凿[洞或图样]能穿孔打出成千上万种不同花样的工具。]或肠堵塞[堵塞指对局中的一方采取弃子手段使对方子力自行堵塞其将(帅)出路,或运用堵象(相)眼,象(相)路,破坏双象(相)联络的战术。]而死亡。这类蠕虫有6种:①贝居腹盾吸虫[吸虫(trematoda)亦作fluke。],血红色,虫体[《虫体》是连载于起点中文网的一本异术异能类小说,作者是妖楠。]大小(1.5~4.5)毫米[毫米,又称公厘(或公釐),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1.16~2.57)毫米,常寄生在鳖肠壁内,造成肠壁穿孔,穿孔处用镊子一挤可挤出虫体。寄生部位周围组织发炎;②东方簇盾吸虫,虫体淡红色,圆筒状,前端稍细削,后端钝圆,肉眼可见,虫体大小6.5毫米×2.5毫米;③短肠细孔吸虫;④福建细孔吸虫;⑤链蛇后*吸虫;⑥绦虫。

二、流行情况

绦虫病在河南有发现,盾腹吸虫病[由扁形动物门吸虫纲 (Trematoda)所属单殖亚纲﹑盾腹亚纲和复殖亚纲的内﹑外寄生虫引起的疾病总称。]在浙江、湖北、湖南均有发现。其它蠕虫引起的病在各地也有发现。它们的传播媒介是软体动物,所以投喂螺蛳的池塘多发此病,已发现因吸虫大量寄生而堵塞肠道,使肠穿孔的病例。

三、病症

寄生蠕虫的病鳖外观一般无明显症状,但行动迟缓,反应迟钝,食欲不振或拒食。解剖可见肠肿胀或穿孔,穿孔处周围组织发炎,用镊子或手可挤出虫体,剖开肠道,可见虫体完全堵塞肠道,长的虫体可达30~50厘米。

四、防治措施

1.预防办法:①不从疫病区引种;②池水放养前要彻底消毒,养殖期间要定期消毒;③入池水源要用筛绢网过滤;④池底不要留有大量螺蛳或小螺;⑤不喂鲜活螺蛳,改为煮熟投喂。

2.治疗方法:①病情严重的鳖填喂肠虫清,剂量为每次每千克鳖体重喂0.2克,共喂2次,间隔7~10天,用药后1周可见效;②发病池拌饵投喂敌百虫,每天每千克鳖体重用量为0.1克,连喂6天。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