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鹅的标准品种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鹅的品种有哪些?(广东鹅的品种有哪些)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鹅的品种有哪些?

在中国南方马冈鹅,狮头鹅这两种最出名。

马冈鹅长10斤(市斤)左右,狮头鹅长25斤(市斤)左右。

我国有哪些品种的鹅?

你好:按分类不同,鹅的分类也是不同的。分类如下:
 1、按地理特征分类

  以往对鹅的品种,多从地理环境分布分类,如中国鹅、法国图鲁兹鹅、英国埃姆登鹅、埃及鹅、加拿大鹅、东南欧鹅、德国鹅等等,这仅是世界上部分国家鹅种中的一些代表品种,其性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中国鹅就包括众多的地方品种,各品种均有自身的特点,但也有很多相似性状。

  2、按经济用途分类

  随着人们对鹅产品的需要不同,选育产生了一些优秀的专用品种。如法国的郎德鹅、图鲁兹鹅,匈牙处的玛加尔鹅,意大利的奥拉斯白鹅等是进行肥肝生产的专用品种。肉用的如我国的狮头鹅,德国的莱茵鹅等生长速度快,料肉比高的品种,又如我国的浙东白鹅在当地特定优良环境条件下,根据人们食鹅的喜好(喜食不加任何调味品直接用清水烹饪的“白斩鹅”),经不断选育,不但具有早期生长速度快、料肉比高、耐粗饲等优良特性,还形成了肉质细嫩鲜美的独特性状。此外,还有产蛋率高的如我国的豁鹅、太湖鹅等品种,也有的具有羽绒性状好或对当地环境适应性强等专门化品种。

  3、按体形大小分类

  这是目前最常用的分类方法,它根据鹅的体重大小分大型、中型、小型三类,小型品种鹅的公鹅体重为3.7-5.0公斤,母鹅3.1-4.0公斤,如我国的太湖鹅、乌棕鹅、永康灰鹅、豁鹅、籽鹅等。中型品种鹅的公鹅体重为5.1―6.5公斤,母鹅4.4―5.5公斤,如我国的浙东白鹅、皖西白鹅、溆浦鹅、四川白鹅、雁鹅、伊犁鹅等,德国的莱茵鹅等。大型品种鹅的公鹅体重为10-12公斤,母鹅6-10公斤,如我国的狮头鹅、法国的图鲁兹鹅、郎德鹅等。

  4、按产蛋性能的高低分类

  不同品种鹅的产蛋性能差异很大,高产品种年产蛋高达150枚,甚至200枚,如豁鹅。中产品种,年产蛋60-80枚,如太湖鹅、雁鹅、四川白鹅等。低产品种,年产蛋25-40枚,如我国的狮头鹅、浙东白鹅等,法国的图鲁兹鹅、郎德鹅等。

  5、按性成熟早晚分类

  根据性成熟日龄可分早熟型、中熟型和晚熟型。早熟型开产期在130日龄左右的小型和部分中型鹅种;中熟型开产期在150-180日龄的中型鹅种;晚熟型开产期在200日龄以上的大型鹅种。

  6、按羽毛颜色分类

  鹅按羽毛颜色不同分为白鹅和灰鹅两大类。在我国北方以白鹅为主,南方灰白品种均有,但白鹅多数带有灰斑,有的如溆浦鹅同一品种中存在灰鹅、白鹅两系。国外鹅品种以灰鹅占多数,有的品种如丽佳鹅苗鹅呈灰色,长大后逐渐转白色。
忘采纳!

鹅的品种如何分类?

(1)按体型大小分类 国内外一般都以活重的大小作为划分体型的标准,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品种鹅。大型品种鹅:公鹅体重为10~12千克,母鹅为6~10千克,如狮头鹅和图卢兹鹅。中型品种鹅:公鹅体重为5.1~6.5千克,母鹅为4.4~5.5千克,如浙东白鹅和莱茵鹅。小型品种鹅:公鹅体重为3.7~5千克,母鹅为3.1~4.0千克,如豁眼鹅和埃及鹅。

(2)按经济用途分类 根据人们对鹅产品的需要和鹅品种自身的特点,鹅的专门化选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已经选育出了用于肥肝生产的专用品种,如朗德鹅;用于产蛋的专用品种,如豁眼鹅;用于肉绒兼顾的专用品种,如莱茵鹅和匈牙利白鹅等。

鹅的品种有哪些?

鹅的品种有哪些

1、按地理特征分类  以往对鹅的品种,多从地理环境分布分类,如中国鹅、法国图鲁兹鹅、英国埃姆登鹅、埃及鹅、加拿大鹅、东南欧鹅、德国鹅等等,这仅是世界上部分国家鹅种中的一些代表品种,其性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中国鹅就包括众多的地方品种,各品种均有自身的特点,但也有很多相似性状。  2、按经济用途分类  随着人们对鹅产品的需要不同,选育产生了一些优秀的专用品种。如法国的郎德鹅、图鲁兹鹅,匈牙处的玛加尔鹅,意大利的奥拉斯白鹅等是进行肥肝生产的专用品种。肉用的如我国的狮头鹅,德国的莱茵鹅等生长速度快,料肉比高的品种,又如我国的浙东白鹅在当地特定优良环境条件下,根据人们食鹅的喜好(喜食不加任何调味品直接用清水烹饪的“白斩鹅”),经不断选育,不但具有早期生长速度快、料肉比高、耐粗饲等优良特性,还形成了肉质细嫩鲜美的独特性状。此外,还有产蛋率高的如我国的豁鹅、太湖鹅等品种,也有的具有羽绒性状好或对当地环境适应性强等专门化品种。  3、按体形大小分类  这是目前最常用的分类方法,它根据鹅的体重大小分大型、中型、小型三类,小型品种鹅的公鹅体重为3.7-5.0公斤,母鹅3.1-4.0公斤,如我国的太湖鹅、乌棕鹅、永康灰鹅、豁鹅、籽鹅等。中型品种鹅的公鹅体重为5.1―6.5公斤,母鹅4.4―5.5公斤,如我国的浙东白鹅、皖西白鹅、溆浦鹅、四川白鹅、雁鹅、伊犁鹅等,德国的莱茵鹅等。大型品种鹅的公鹅体重为10-12公斤,母鹅6-10公斤,如我国的狮头鹅、法国的图鲁兹鹅、郎德鹅等。  4、按产蛋性能的高低分类  不同品种鹅的产蛋性能差异很大,高产品种年产蛋高达150枚,甚至200枚,如豁鹅。中产品种,年产蛋60-80枚,如太湖鹅、雁鹅、四川白鹅等。低产品种,年产蛋25-40枚,如我国的狮头鹅、浙东白鹅等,法国的图鲁兹鹅、郎德鹅等。  5、按性成熟早晚分类  根据性成熟日龄可分早熟型、中熟型和晚熟型。早熟型开产期在130日龄左右的小型和部分中型鹅种;中熟型开产期在150-180日龄的中型鹅种;晚熟型开产期在200日龄以上的大型鹅种。  6、按羽毛颜色分类  鹅按羽毛颜色不同分为白鹅和灰鹅两大类。在我国北方以白鹅为主,南方灰白品种均有,但白鹅多数带有灰斑,有的如溆浦鹅同一品种中存在灰鹅、白鹅两系。国外鹅品种以灰鹅占多数,有的品种如丽佳鹅苗鹅呈灰色,长大后逐渐转白色。

养鹅应该种植什么草和菜最合适,我想联系专业机构或教授

  种草养鹅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优化畜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途径。种植一亩黑麦草可养鹅300只左右,料肉比由放牧养鹅的3:1降至2:1,每只鹅可节约饲料粮 7斤左右,种植一亩黑麦草养鹅可节约饲料粮2000斤,等于夏熟每亩产粮2000斤,比种小麦增产1300斤,加上种草比种麦节约成本50元,每亩田一年可增加纯收入700元。由于种草养鹅解决了养鹅的饲草问题,养鹅业得到发展,农民还可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这将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稳定发挥积极的作用。在种草养鹅过程中,要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种好牧草   要种好牧草,首先要选择好草种,达到既要高产,又要食口性好,还要能满足不同季节供草的需要。我市属苏中里下河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夏秋季节野生杂草较好,可以利用,冬季和早春青饲料短缺。划种选择应以冷季型牧草为主(如多花黑麦草、冬牧-70黑麦)暖季型牧草为辅(如菊苣、苦荬菜等)。   其次是加强田间管理。一般草的种籽比麦种要小得多,精耕细作,平整土地就显得十分重要。要想出苗齐,长得好,还得开好一套沟,加强水肥管理和苗期除草工作,要象种蔬菜那样精心种植牧草。   再次,合理利用,坚持割草养鹅,采用草架饲喂,不搞直接放牧,提高单位面积载禽量。利用的原则是适时刈割,适度留茬,以利再生。饲喂苗鹅需嫩草,刈割间隔时间宜短,青年鹅消化能力强,待牧草长到20-30cm高度时再行刈割,后期要增加刈割频率,可减缓牧草衰老,延长利用时间。   二、养好仔鹅   养好仔鹅,一要搭建好棚舍,棚址要选择地势高,通风好,水源足,排水畅的地方,棚子要达到防漏、保温、通风的要求,面积按10只/m2计算。附近要有池塘或河流让鹅子洗浴。配备供温设施,确保冬季育雏成功,否则有草不能养鹅造成浪费。还要配备料槽、水槽、草架等其它设备。二是备足补饲精料,单靠吃草不能满足鹅子生长发育需要,每只鹅仔需饲料6-7公斤。补喂原则是育雏期精、青各半,并逐渐减少,青年期以草为主,后期增加用料量,催肥上市,还要根据膘情灵活掌握。三要做好疾病防治和饲养管理工作,实施二针一驱的模式,即打好一日龄小鹅瘟防疫针;15日龄副粘**防疫针;40日龄用广谱驱虫药驱虫。平时注意观察鹅群,做到三看,一看精神,二看采食,三看粪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抓好温度、湿度、空气新鲜度的控制和日常消毒卫生工作。   三、搞好草鹅结合   种草为了养鹅,养鹅是种草的目的,种草、养鹅是两个相联的环节,只有紧密结合才能成功。在实施种草养鹅这项工程时,首先要规划好种草品种、面积和养鹅的数量及批次,做到有草就有鹅,草能满足供应,鹅能及时消化。现介绍二种模式,供参考。   模式1。欧花黑牧草或冬牧-70黑麦。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供草期11月至翌年6月上旬,亩产量可达8000公斤,分批刈割喂鹅,每亩可养鹅300只左右。分3-4批套养,第一批11月份进雏30只/亩,元月底上市;第二批元月底2月初进雏50只/亩,4月上旬上市;第三批3月初进雏120只/亩,5月中旬上市;第四批4月初进雏120只/亩,6月上旬上市。这种模式解决了稻麦产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削减小麦面积难的难题。   模式2。菊苣或苦荬菜。菊苣是多年生植物,一次播种多年利用,第一年产量低,第二年进入盛产期,亩产量8000公斤,供草期4-11月份。苦荬菜属一年生牧草,品质好,蛋白质含量高,3月份播种,亩产4000公斤,供草期4-11月份。菊苣有短暂的高温季节生长缓慢期,而苦荬菜7、8月份气温高生长最旺盛,两种牧草兼种,能收到互补效果。这种模式辅以野生杂草,每亩可养鹅300只左右,分3-4批套养。第一批4月中旬进雏30只/亩,6月下旬上市;第二批5月份下旬进雏100只/亩,8月上旬上市;第三批6月中旬进雏100只/亩,8月下旬上市;第四批8月上旬进雏80只/亩,11月份上市。   牧草的产量与管理有极大的关系,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每次刈割后适当多施肥料,搞好水肥管理,才能提高产量,提高品质。种草养鹅还应根据牧草长势,适时调整鹅群数量,防止饲草不足或浪费。两种模式并用可以常年养鹅。   种草养鹅模式三种   种植业结构的养鹅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极好机遇。种草养鹅已经成为各地多种经营发展新的增长点。养殖户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准适合当地的种草养鹅推广模式。   1、养鹅生产主要集中在上半年,适宜种植多花黑麦草。多花黑麦草为禾本科越年生牧草,秋季播种,生长到第二年夏季死亡。它再生能力强,耐刈、耐牧,右以多次收割利用。产量较高,亩产可达5000公斤以上,肥水充足时可达8000-9000公斤。黑麦草品质优良,适口性好,鹅爱吃。对于种鹅下半年需要的青料,可以种植苏丹草解决。苏丹草是一年生牧草,春季播种,秋季死亡,供草期6-10月,亩产4000-5000公斤。虽然产草量、草品质和适口性不太理想,但苏丹草易栽培,只要掌握最佳刈割时间,还是能满足养鹅需要的。   2、下半年种草养鹅时间安排。随着各种优良品种鹅的推广,孵坊开孵时间提前,11月份就有苗鹅供应,多花黑麦草应在10月下旬收割水稻前7-10天套播。这样,多花黑麦草当年11月底12月初就可以收割利用。以后根据草的生产情况和鹅的需要反复收割,一般在黑麦草株高30-60厘米时刈割。从播种至次年5月底可收割4-5次,每次相隔25天左右。苏丹草适宜春播,一般在株高70-80厘米时刈割利用。饲养菜鹅11月份即可购进苗鹅,以充分利用多花黑麦草。饲养种鹅,在清明前选留符合品种要求的种鹅,根据孵坊需要种蛋的时间做到适时开产。   3、合适的种养比例、种草面积可根据养鹅数量规划。为了充分提高养畜量,减少种草面积,养殖户可利用一些天然牧草,在桑地的农户可以在桑地种蔬菜喂鹅。通常每亩多花黑麦草可以养200只菜鹅,每只菜鹅需要青料30公斤左右。分批饲养菜鹅,分段收割利用黑麦草,既有利于现割现喂,又能保证青饲料经常供应。例如,养500只菜鹅可规划种多花黑麦草2.5亩,分2-3批饲养。   种草养鹅喂鱼肥田增产增益   江苏省金坛市涑渎乡专业户朱罗小以田为业,自1996-1999年从自家承包的120亩农田中划出50亩地,秋种时不种小麦和油菜,只种饲料(黑麦草),开展了草一鹅(鱼)一稻种养的多元结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几年来冬作农业每亩净增效益508.80-587.20元,同时也改善了农田的生态环境。   一、种草套养、调优结构   种草套养即是秋种草、冬春养鹅 (鱼)、夏栽稻。秋种草则为水稻收获前3-5天将黑麦草草种套播于田中,亩播2.5-3.0kg种子,当水稻收获后追施高含量复合肥20-30kg/亩,促使黑麦草早生分蘖快长,生育期利用季节为11月至来年6月,可刈割4-6次,亩产鲜草6000-8000kg。冬春养鹅(鱼)则为11月底购首批鹅苗(尤昌鹅)进行拦网圈养,分期套养鹅四批,每批历时60天出栏,同时前批与后批分别间隔30天套养,即第一批养至30天时进第二批鹅苗,待第一批成鹅出栏后进第三批鹅苗,第二批成鹅出栏后再进第四批鹅苗,整个养鹅周期历时120天;于此同时,春季气温回升,黑麦草生长旺盛,草料喂鹅尚有剩余时可刈割用作鱼饲料,据实践每亩田可解决500尾成鱼3个月的青饲料。夏栽稻则分采用直接泡田后浅旋耕或耕翻压青后栽水稻。冬作农业采用种草养鹅(鱼)转制方式,解决了种麦效益低之现实,开创了产业结构调优的先河,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培肥地力、改善生境   历年冬作种草养鹅能不断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物理性状,促进良性循环。实践证明,每亩黑麦草可养鹅35-40只,同时可增加优质有机肥300-500kg,收到了边用边养的效应。据历年水稻收获后采土样测定分析,末种草养鹅前的基础地力分别是:有机质15.3/kg、全氮0.97mg/ kg、碱解氮109.4mg/kg、速效磷3.5mg/kg、速效钾54mg/kg、容量1.31g/cm3、总孔隙40.3%;种草养鹅后第一年土壤理化性状即为有机质 17.6g/kg、全氮1.08g/kg、碱解氮138.3mg/kg、速效磷8.8mg/kg、速效钾88mg/kg、容重1.l2g/cm3、总孔隙度50.6%;第二年为有机质19 .4g/kg、全氮1.16g/kg、碱解氮154.lmg/kg、速效磷11.4mg/kg、速效钾99gm/kg、容重0.93g/cm3、总 孔隙度为54.4%;第三年为有机质20.2g/kg、全氮1.21g/kg、碱解氮163.5mg/kg、速效磷13.2mg/kg、速效钾106mg/kg、容重0.89g/cm3、总孔隙度56.1%;第四年为有机质25.7g/kg、全氮1.38g/kg、碱解氮177.6mg/kg、速效磷17.5mg/kg、速效钾1l9mg/kg、容重0.85g/cm3、总孔隙度57.9%。实行种草养鹅不仅杜绝了冬作麦油生产使用农药所产生的残留,而且培肥了地力,大大减少了水稻生产中化学肥料的用量,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绿色食品的开发利用。   三、高产稳产、促进增收   草食稻种养结合,既确保高产稳产,又促进增收,与同类型田块的麦、稻轮作方式相比,节本、增谷、增收成效显著。节本:由于优质有机肥的不断投入,栽种水稻时即可减少化肥用量,尤其是氮化肥,从历年稻作实际施氮素水平来看,亩产600-650kg稻谷只需施10.25kg纯氮,比一般常规田节省l0kg纯氮,若每公斤纯氮按3.60元计,每亩则节本36元。增谷:四年平均亩产增32.8kg,若百公斤稻谷按142元计,即增收46.58元。增效:就种草养鹅而言,每亩草料可饲养35-40只成鹅,每只成鹅平均增益11.68元,亩增效益则达408.80-467.20元;同时可刈割剩余鲜草用来喂鱼,每亩又可增效100-120元,连同节本增谷增效每亩净增效益591.38-669.78元。改变冬作传统的种植方式,发展种草养鹅(鱼),既优化产业结构组合,促进良性循环,又使冬作农业得到多途利用,是农业生产挖潜增收的有效举措。   种草养鹅的技术要领   1、要选择优良牧草品种:以进口特高四倍体多花黑麦草种为最好,该品种叶长而宽、生长快、结实迟、产量高。禁用农家自留草种播种。   2、要适时播种:一般不应迟过10月中旬,稻草轮作的推广稻套草,稻草的共生期可以   达到三周,水稻收割后应立即清除稻草腾田让茬,防止焐伤草苗,开沟理墒,追施苗肥,促进牧草转化生长。   3、要合理刈割,严禁草田放牧:牧草长至25cm以上时便开始刈割,刈割时离地面留茬5cm,以利再生长,为防止纤维木质化,应及时刈割,保证牧草的鲜嫩,提高利用率。任何时间都要禁止在草田中放牧,以免造成牧草浪费。   4、要施足肥料:实践证明,每亩牧草整个生长期需保证纯氮40千克,基肥还需有机肥和磷、钾等复合肥。追施氮肥很重要,每次刈割前3~5天施肥可以便于肥料吸收和防止肥水伤苗。   经测算,通过上述几项关键措施,每亩牧草鲜草产量可达5000千克左右。种草的目的是养鹅,生产效益的体现是养好鹅。   5、要抓好养鹅的几个关键环节:   一是选好种。选择适合本地区饲养的品种。例如,苏北地区适宜的饲养品种是新扬州鹅和隆太杂交鹅,它们羽毛洁白,生长快,饲料报酬高,适应性强,一般情况下,65日龄体重在3.25千克左右。二是选好苗。要选择具有先进炕孵技术的,按防疫、消毒程序实施生产的炕坊,品种特征明显、生长发育好的苗鹅进行育肥饲养。三是分好批。每亩牧草可养商品鹅100~120只,但切不可一次性饲养,否则会造成牧草前期太小鹅不够吃,后期草老鹅不能吃的矛盾。合理的批次是冬鹅饲养量占30%,早春鹅占40%,迟春鹅占30%。四是补好料。牧草养鹅也需补充精料,一般每只商品鹅约需精料4~5千克,精料要求营养全面,并要实行阶段饲喂,最好使用颗粒饲料。五是做好防疫。要按程序对鹅进行防疫,对种鹅未进行小鹅瘟注射或种鹅防疫时间较长的种蛋孵出的苗鹅,应在出壳24小时内注射小鹅瘟**,10~14日龄时注射副粘**和禽流感**。育雏期应给防消化道、呼吸道疾病的药物饮水,迟春鹅在25日龄和45日龄分别用广谱驱虫药进行驱虫。同时要十分重视消毒工作,养殖场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消毒制度。六是育好雏。育雏是养好商品鹅的关键阶段,雏期的苗鹅体温调节差、消化功能和抗应激能力等都十分微弱,所以要严格按有关技术切实掌握好育雏阶段的温度、湿度、密度、分群、开水、开食等关键工作,确保雏鹅的成活率。   春季提高雏鹅成活率的措施   春季气候寒冷潮湿,致病因素多,刚出壳的雏鹅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不强, 因此必须加强饲养管理;否则,容易引起疾病发生,重者导致死亡。笔者根据实践总结出提高成活率的措施如下:   1、场地选择与消毒:购进春雏鹅前半个月,应把饲养场地、设备彻底冲洗干净,然后用15%生石灰或2%烧碱水消毒,再用清水冲洗;鹅棚完全封闭,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第二天开门和开窗通风排气;垫料用的稻草消毒后晒干。另外,消毒前应把鹅棚和设备、用具进行维修,饲养场地包括运动场地和游泳池修整,保持运动场地平坦和游泳池不漏水。   2、严抓保温和防湿:修整鹅棚以增加鹅棚保暖性和牢固性,备足育雏用的竹篮和保暖物品及消毒过的干稻草,雏鹅调节体温能力差,保温时间为2-3周,保温时间长短和温度增减,要根据环境气温变化和雏鹅生长发育情况而定,通常是1-5日龄为26-28℃,6-10日龄为24-26℃,11-15日龄为22-24℃,16-20日龄为20-22℃,往后保持,18℃以上,日常注意观察,防止相互取暖而发生挤压(夜间用竹篮分装春雏鹅),过夜时更应注意定时查看,遇有挤压,用手拨开。如果春雏鹅蜷缩拥挤而不食,鸣叫低沉,说明温度过低;当春雏鹅散开,张嘴呼吸,绒毛潮湿,饮水数增加,叫声高而短,表明舍温过高,对上述情况应及时调整温度,减少或增加通风。潮湿对雏鹅的危害性很大,且影响生长发育,湿度大,春雏鹅容易受凉,导致伤风感冒、下痢等;高温高湿时,鹅体向外散热受到抑制,影响新陈代谢,食欲下降,抵抗力减弱,也容易得病。一般湿度保持在60-65%。随着春雏鹅日龄的增长,采食、饮水与排粪量增加,鹅棚湿度增大,因此应做到勤换勤垫,应每天更换一次干草,适量撒布生石灰、草木灰,通风换气,降低鹅棚内的湿度。   3、选出好鹅苗:购苗时,应当选择有严格防疫和消毒制度、种鹅体格健壮、出雏率高的种鹅场。 雏鹅应选出壳早、体重大、体质、外貌优良、绒毛松软,口鼻、*门干净和无分泌物,活泼好动,叫声洪亮的。   4、适时饮水,开食和放牧:应先饮水后开食,如先开食后饮水或连续数顿不饮水, 雏鹅遇水则暴饮致病, 俗称(抢水)。 通常出壳10-15小时绒毛干后,就发出叫声,能起身,如用手指引诱,大部分伸头张口啄食手指,有开食姿势,可饮0.02%高锰酸钾水溶液和含维生素B1、B6的水。条件许可时,在春季晴天的中午,将雏鹅放到清洁的河水中,水深不超过雏鹅的踝关节,让雏鹅自由饮水,首次饮水时间不能太长,以3-5分钟为宜;雏鹅的饮水量根据气温情况而定,一般每天2-3次;如遇气温较低时,可在室内用水盒饮水。开食时, 用篷布或塑料薄膜铺在地上,撒上清洗晾干的丝状青饲料(如莴苣叶、甘蓝、黑麦草)和已用水浸泡过的碎米(先淘净,浸泡1小时),然后将雏鹅放入,任意吃食,随吃随加。   应当充分保证青饲料的供给,适量增加日粮中的蛋白质,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做到定时定量,少给勤加,每2-3小时喂1次,每天喂6-8次;一周龄的雏鹅,每昼夜喂食6-7次,白天5-6次(2.0-2.5小时一次),晚上喂食是养好雏鹅的重要条件,同时也可检查温度防止挤压。7日龄后,在气温24℃以上晴天,可先在浅水塘内放水;10日龄后可在温度24℃左右的晴天,选择在有水有草的地势平坦地方放牧放水,让其自由采食,适当运动,提高适口性。 如遇天冷*雨时,在半月龄以后放水。初放水时间要短,随日龄增加而延长;放牧放水时要注意预防惊群、日晒、雨淋、惊雷和鼠害。   5、合理分群 因春季天气变化极大等因素,时常会出现行动迟缓、食欲不振、精神沉郁、排粪异常等病雏,应将病雏鹅隔离,按大小、强弱分群饲养。   6、搞好防疫和消除鼠害 春季天气寒冷潮湿, 细菌、**最易侵入,引发疾病,所以出壳后按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才能保证雏鹅健康生长。 在日常饮水中加入大蒜素或饲料中拌入大蒜素,青饲料添加穿心莲、鱼腥草,以防止白痢、大肠杆菌。鼠和蛇对雏鹅危害最大,常在晚上咬死雏鹅, 所以夜间应有灯光并加强看护

鹅的品种有哪些?

在中国南方马冈鹅,狮头鹅这两种最出名。

马冈鹅长10斤(市斤)左右,狮头鹅长25斤(市斤)左右。

大品种的鹅有几种

大型鹅品种  一、狮头鹅是我国惟一的大型鹅种,因前额和颊侧肉瘤发达呈狮头状而得名。狮头鹅原产于广东饶平县溪楼村。现中心产区位于澄海市和汕头市郊;在北京、上海、黑龙江、广西、云南、陕西等20多个省区均有分布。 狮头鹅体型硕大,体躯呈方形。头部前额肉瘤发达,覆盖于喙上,颌下有发达的咽袋一直延伸到颈部,呈三角形。喙短,质坚实,黑色,眼皮突出,多呈**,虹彩褐色,胫粗蹼宽为橙红色,有黑斑,皮肤米色或*白色,体内侧有皮肤皱褶。全身背面羽毛、前胸羽毛及翼羽为棕褐色,由头颈至颈部的背面形成如鬃状的深褐色羽毛带,全身腹部的羽毛白色或灰色。
母鹅就巢性强,开产日龄为160~180天,一般控制在220~250日龄。产蛋季节通常在当年9月至次年4月,这一时期一般分3~4个产蛋期,每期可产蛋6~10枚。第一个产蛋年产蛋24枚,平均蛋重176克,蛋壳*白色。种公鹅配种一般都在200日龄以上,2岁以上的母鹅,年平均产蛋28枚,平均蛋重217.2克。
成年公鹅体重8.85千克,母鹅7.86千克。70~90日龄上市未经肥育的仔鹅,公鹅平均体重6.18千克,母鹅5.51千克。狮头鹅平均肝重600克,最大肥肝可达1.4千克,肥肝占屠体重量的13%,肝料比为1:40。
二、埃姆登鹅原产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部的埃姆登城附近。19世纪,经过选育和杂交改良,曾引入英国和荷兰白鹅的血统,体型变大,我国**省已引种。
埃姆登鹅全身羽毛纯白色,着生紧密,头大呈椭圆形,眼鲜蓝色,喙短粗,橙色有光泽,颈长略呈弓形,颌下有咽袋。体躯宽长,**光滑看不到龙骨突出,腿部粗短,呈深橙色。其腹部有一双皱褶下垂。尾部较背线稍高,站立时身体姿势与地面成30°~40°角度。
雏鹅全身绒毛为**,但在背部及头部有不等量的灰色绒毛。在换羽前,一般可根据绒羽的颜色来鉴别公母,公雏鹅绒毛上的灰色部分比母雏鹅的浅些。
母鹅10月龄左右开产,年平均产蛋10~30枚,蛋重160~200克,蛋壳坚厚,呈白色。母鹅就巢性强。成年公鹅体重9~15千克,母鹅8~10千克。肥育性能好,肉质佳,用于生产优质鹅油和肉。羽绒洁白丰厚,**拔毛,羽绒产量高。
三、图卢兹鹅又称茜蒙鹅,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鹅种,19世纪初由灰雁驯化选育而成。原产于法国南部的图卢兹市郊区,主要分布于法国西南部。后传入英国、美国等欧美国家。
图卢兹鹅体型大,羽毛丰满,具有重型鹅的特征。头大、喙尖、颈粗,中等长度,体躯呈水平状态,**宽深,腿短而粗。颌下有皮肤下垂形成的咽袋,腹下有腹皱,咽袋与腹皱均发达。羽毛灰色,着生蓬松,头部灰色,颈背深灰,**浅灰,腹部白色。翼部羽深灰色带浅色镶边,尾羽灰白色。喙橘**,腿橘红色。眼深褐色或红褐色。
开产日龄为305天。年产蛋30~40枚,平均蛋重170~200克,蛋壳呈*白色。公鹅性欲较强,母鹅就巢性不强。成年公鹅体重12~14千克,母鹅9~10千克。强制填肥后每只鹅平均肥肝重可达1.0千克以上,最大肥肝重量可达1.8千克。

鹅的品种有哪些?

我国主要鹅的品种有籽鹅,豁眼鹅,雁鹅,狮头鹅,皖西白鹅,四川白鹅,浙东白鹅,太湖鹅。而国外的主要品种有莱茵鹅,朗德鹅,埃姆登鹅,图卢兹鹅。

我国主要鹅的品种:

籽鹅原产于东北松辽平原,广泛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全身羽毛洁白;体小而紧凑,体躯呈卵圆形;颈细长,无咽袋或偶有咽袋,头顶有缨状头髻,头上额包较小,眼虹彩为灰色;腹部不下垂,喙胫及蹼皆为橙**。籽鹅适应性强,产蛋性能高。成年公鹅体重4.0~4.5kg,母鹅体重3.0~3.5kg。籽鹅羽毛生长较快,60日龄全身羽毛长全。6个月龄左右开产,年平均产蛋量100枚左右(个体鹅最高年产蛋量可达到170枚),蛋重平均为130g,蛋壳白色。籽鹅成熟早,但无就巢性。公、母配种比例为1:5~7,春季受精率可达90%以上,受精蛋孵化率85%以上。籽鹅以产蛋性能高而著称,是世界上少有的高产鹅种。多用于系统选育,培育蛋鹅的高产品种,也可用于改良某些品种的繁殖性能,是杂交配套系的优良母本。

雁鹅体形较大,全身羽毛紧贴,头部圆而略方。上嘴基部的肉瘤黑色,质地柔软,呈桃形向上突出,喙黑色,足呈橙**,爪黑色。颈细长,具腹褶,个别有喉袋。颈背有一条醒目的褐色条纹。体背灰褐,各羽缘白色。腹部白色或灰白色,肉瘤边缘和喙的基部具白边。原产于安徽省西部的六安地区,主要分布于霍丘、寿县、六安、舒城、肥西等县。近来雁鹅逐渐向东南扩展,已进入安徽的宣城、郎溪、广德一带和江苏西南。雁鹅体型较大,体质结实,全身羽毛紧贴。头部圆形略方,有黑色肉瘤,质地柔软,呈桃形或半球形,向上方凸起。眼球黑色,大而灵活,虹彩灰蓝色。喙扁阔,黑色。胫、蹼多为橘红色,个别有黑斑。爪黑色。体躯呈长方形,胸深广,背宽平,有腹褶,个别鹅颌下有小咽袋。成年鹅羽毛呈灰褐色或深褐色,颈的背侧有1条明显的灰褐色羽带。体躯羽毛从上向下逐渐变浅,至腹部成为灰白色或白色;背、翼、肩及腿羽皆为灰褐色镶白边的镶边羽;肉瘤的边缘和喙的基部大部分有半圈白羽。雏鹅全身羽绒墨绿色或棕褐色,喙、胫、蹼呈灰黑色。雁鹅是中国灰色鹅品种的典型代表。成年公鹅体重为5.5~6.0kg,成年母鹅为4.7~5.2kg,60日龄仔鹅体重为2.1~2.5kg;210~240日龄开产,年产蛋量25~35枚,平均蛋重为150g,蛋壳白色;公母比例1:5。受 精率85%以上。受精蛋孵化率70~80%。雁鹅早期生长快,体型中等,适应性强,就巢性较强,肉用性能较好,可以进一步选育其肉用性能和群体整齐度,形成独具特色的肉用鹅种。

狮头鹅是我国唯一的大型鹅种,也是亚洲唯一的大型鹅种,因成年鹅头形似狮头而得名,产于广东省。狮头鹅前额肉瘤发达,向前突出,覆盖于喙上。两颊有左右对称的肉瘤1--2对,肉瘤黑色。颌下咽袋发达。成年公鹅体重8.85千克,母鹅7.86千克。70日龄平均体重公鹅6.42千克,母鹅5.82千克。在改善饲料及不让母鹅孵蛋的情况下,母鹅个体平均产蛋量达35--40枚。 狮头鹅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饲养。

浙东白鹅主要产于浙江省象山、定海等县。成年公鹅平均活重5公斤。母鹅一般5-6月龄开产。好的母鹅每年有3-4个产蛋期,每期产蛋量为8-12枚。每产完一期蛋即就巢孵化。浙东白鹅早期生长速度较快。雏鹅初生重平均95克。在放牧条件下,60日龄活重3.5公斤,70日龄活重3.7公斤即可上市出售。

四川白鹅全身羽毛洁白,紧贴在体表。喙和足桔红色。虹彩灰蓝色。公鹅体型稍大,头颈较粗,体躯稍长,额部有一个呈半圆形的肉瘤。母鹅颈细长,肉瘤不明显。产于四川省温江、乐山、宜宾、永川和达县等地,在江浙一带称为隆昌鹅。四川白鹅是我国中型鹅中基本无就巢性、产蛋性能优良的品种。四川白鹅配合力好,是培育配套系中母系母本的理想品种。四川白鹅成年公鹅体重5-5.5公斤。雏鹅初生重71克,60日龄重2.5公斤,90日龄重3.5公斤。母鹅无抱窝性,每年产蛋60~80个,最多的可达100个。蛋壳白色,平均重146克左右。

太湖鹅羽毛白色、紧密而结构紧凑,额部肉瘤发达,形圆而光滑,淡姜**,公鹅比母鹅的肉瘤大而明显。喙和足桔红色,爪白玉色。颈细长,呈弓形。是小型鹅种,原产于江苏、浙江两省的太湖流域。太湖鹅早期生长快,仔鹅80-100日龄体重可达3-4公斤,肉质鲜美,是生产肉用仔鹅的优良品种。母鹅5月龄开产,年产蛋60-80枚。

豁眼鹅体形较小,额前长有桔红色的肉瘤,肉瘤表面光滑。喙桔红色。最具特点的是其眼,豁眼鹅的眼呈三角形,上眼睑有一豁缺。颌下有咽袋,颈长呈弓形。前躯挺拔高抬。母鹅腹部丰满下垂,豁眼鹅体羽白色,足桔红色。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四川等地。该品种在山东省称为五龙鹅,在辽宁省称为昌头鹅,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称为疤拉眼鹅。早期生长迅速,5月龄平均体重可达3.5公斤。母鹅8-9月龄开产,无就巢性,年产蛋120-180枚,蛋重120-140克。

皖西白鹅原产于安徽西部丘陵山区的霍邱和寿县。广泛分布于霍邱、寿县、六安、肥西、舒城、长丰等地。具有生长快、觅食力强、耐粗饲肉质和羽绒品质优良等特点。皖西白鹅体型中等。头顶有桔**肉瘤,公鹅体躯略长,母鹅呈圆形。**丰满,体态高昂。全身羽毛白色,喙橙**,胫、蹼橘**。有少数鹅颌下有咽袋。少数个体头顶部有顶心毛。成年公鹅体重5.5~6.6kg,母鹅5~6kg,60日龄仔鹅体重3.0~3.5kg,90日龄可达到4.5kg。母鹅开产日龄180d左右。年产蛋量25枚左右;无就巢性的母鹅年产蛋量约50枚。平均蛋重142g。公母配比为1:4~5,种蛋受精率88%左右,受精蛋孵化率可达92%。

养殖鹅的风险

  世界养鹅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1992年以来世界鹅肉产量的增长速度,基本上反映养鹅业的发展趋势。1992年至1996年期间鹅肉产量的增长速度较快,平均年增长18.52%,而1997~2002年间年均增长3.13%,估计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世界鹅肉产量的年增长速度将保持在2%~3%左右。

  2、在一些地区或国家鹅的分布却相当集中,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

  据粮农组织(FAO)统计:亚洲是鹅分布最多的地区,1992年亚洲鹅的出栏数为1.92亿只,占世界总数的82%,2002年出栏数达到4.88亿只,占世界鹅总数的93.28%。

  3、近十多年来,世界养鹅业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养鹅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鹅肉产量占世界鹅肉总产量的比重:1961年只有41.84%、1980年为49.47%、1992年为66.57%、1996年为76.27%,到2002年上升到92.16%。因此,中国鹅业生产状况对世界养鹅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4、与鸡肉相比,鹅肉的进口、出口数量较小,而且进口鹅肉主要是一些发达国家。

  1990~1996年世界鹅肉进口数的持续增加,至1996年达到最高峰(55694吨),而1997、1998年又大幅度下降,至2001年又上升到48949吨,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禽流感等的影响。1996年发达国家鹅肉进口量占世界总量的98.23%,1996年以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食物短缺国家鹅肉进口数量持续增加,2001年时发展中国家鹅肉进口量占世界总量的27.65%,而发达国家所占的份额下降到72.35%。2001年进口鹅肉前5位的国家有:德国(25167吨)、中国**(12298吨)、奥地利(3892吨)、法国(2771吨)和瑞士(1385吨)。

  20世纪90年代以来,鹅肉的出口量一直处于波动状态。据FAO统计,1990年鹅肉出口量为2633吨,到2000年达到最高(48140吨),是1990年的18.28倍,而2001年鹅肉的出口量又有所下降(37562吨)。鹅肉出口数量最多的是欧洲发达国家,其增长速度很快,1990年欧洲出口量只有645吨,到1999年出口鹅达26080吨,是1990年的40.43倍,2001年是1990年的37.73倍,占世界总量的64.79%;其次是亚洲,2000年总出口量为24481吨,占世界总量的50.85%,而2001年只占世界总量的35.16%。2001年鹅肉出口前三位的国家有:匈牙利(20564吨)、中国(12985吨)、奥地利(2202吨)。匈牙利鹅肉出口量一直保持稳定,中国**鹅肉出口量在2000年达到高峰(24276吨),2001年中国**鹅肉产量是匈牙利的37倍,然而出口量只有匈牙利的63.14%,其原因值得深思。

  5、鹅肝进出口贸易量表现出较大的波动,其波动的幅度和范围与欧洲的进口量直接相关。

  1990年世界鹅肝的进口量为4137吨,1996年降到2608吨,2000年达到4157吨,2001年下降到3306吨,表明世界鹅肝的进口总量变化不大。2001年世界鹅肝进口量最多的是欧洲,占世界总量的71.71%,其次是亚洲,占世界总量的20.54%,其它国家或地区进口数量很小。2001年进口鹅肝前5位的国家有:法国(861吨)、奥地利(689吨)、日本(380吨)、美国(246吨)和瑞士(188吨)。

  1999年前世界鹅肝出口一直表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90年鹅肝出口量为3116吨,到1999年达到13201吨,是1990年的4.24倍,但1999年后,肥肝出口量大幅度下降,可能与1999年后荷兰出口量的大幅度下降有关,荷兰1999年肥肝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9878吨),2001年只有11吨。鹅肝出口数量最多的是发达国家,1999年出口鹅肝达13174吨,占世界总量的99.8%。2001年亚洲总出口量为688吨,占世界总量的19.23%。2001年鹅肝出口前5位的国家有:匈牙利(1799吨)、奥地利(663吨)、泰国(494吨)、比利时(236吨)和以色列(187吨)。

  二、中国鹅业生产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鹅的饲养数量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而且呈现出一种迅猛发展的趋势,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1、鹅的选育研究投入较少。虽然我国具有丰富的鹅种资源,但各地方品种间的生产性能存在较大的差异,群体整齐度差,不能满足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发展需要。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在地方鹅种的遗传特性、品种间的杂交改良、以及利用国外优良鹅种对中国鹅种的杂交改良利用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还开展了一些鹅种的肥肝性能研究及鹅产品的开发利用研究。四川农业大学利用优良的地方品种和引进种为育种材料,开展了肉鹅专门化品系的选育,培育出了天府肉鹅商用配套系,于2001年6月通过了省级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父母代种鹅年产蛋量达85~90个,比四川白鹅提高了18个;商品代肉鹅在放牧补饲饲养条件下,60日龄活重3.25~3.5公斤,70日龄活重3.92公斤,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重庆、上海、广西、广东等地。扬州大学利用太湖鹅和隆昌鹅(四川白鹅)为育种材料,培育出了扬州鹅,年产蛋量达72~75个,70日龄活重达3.3~3.5千克。这些培育品种(系)的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养鹅生产水平的提高。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养鹅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优良鹅种的供种能力不足,影响了养鹅生产的经济效益。

  2、肉鹅良繁体系建设一片空白。我国规模化养鹅生产起步迟、饲养规模小、生产设施简陋,育种手段落后,技术人员匮乏,导致优良鹅种的供种能力不足,生产性能不稳定。加之用于鹅良繁工程建设等投入很少,肉鹅繁育体系一片空白,不少养鹅场存在着不按制种体系制种,大量使用商品鹅留种,致使生产水平达不到应有的标准,严重制约了鹅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3、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长期以来,我国鹅的饲养规模小、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上规模的种鹅场(户)不多,饲养管理十分粗放,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在鹅生产配套技术研究方面,国内许多学者也开展了有关鹅的饲养管理技术、繁育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但鹅的规模化生产配套技术不够完善,严重制约了我国养鹅业的技术进步。加之缺乏对有关鹅的生理、营养、饲养及饲养方式、防疫、饲料配制等配套技术的系统性研究,一些经营者的短期行为比较明显,再加上在养鹅业中小规模生产所占的比重较大,信息不灵,生产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严重影响养鹅的经济效益和鹅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4、缺乏规范的鹅产品质量卫生标准。在欧洲先后报道了二恶英和疯牛病后,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苛求,对鹅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质量和卫生要求更高,导致近两年来鹅肉、鹅肝的国际贸易量较大幅度下降。因此,制定我国鹅产品的质量卫生标准、饮用水、加工用水及废物的无公害处理标准已势在必行。

  5、鹅产品深加工能力不足。尽管我国目前加工的鹅产品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这些均属初加工,产品附加值较低,而且产品的保存期较低。这些状况制约了养鹅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及出口创汇能力。

  三、中国发展养鹅业的优势及前景

  1、品种资源丰富。中国鹅除伊梨鹅分布在新疆外,其余主要分布于东部农业发达地区,长江、珠江、淮河中下游和华东、华南沿海地区,大、中、小型鹅种皆有。列入《中国家禽品种志及图谱》的就有12种之多。且很多品种生产性能优良,如四川白鹅、豁眼鹅的繁殖力可谓世界之最,被称为“鹅中来航”,年产量可达60~80个,分布于全国各地。皖西白鹅、溆浦鹅、浙江白鹅具有较好的产肉、产绒和产肝性能,这些优良鹅种为我国养鹅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种源保证。

  2、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鹅是一种以草食为主的水禽,凡是有草地和水源的地方都可以饲养,鹅的觅食能力很强,可以充分利用盐碱荒地、沟渠河滩、荒山坡地以及收获后的田间进行放牧。我国鹅的饲养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该区域内江河纵横、湖泊众多,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为鹅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环境条件。

  3、鹅产品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中国不仅是养鹅生产大国,而且也是鹅产品消费大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肉类结构的重新认识以及烹调技术的传播,鹅肉产品国内市场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已形成了比较著名的产品有:广东烤鹅、南京盐水鹅、江苏糟鹅、宁波冻鹅,还有具有潮洲菜式的“香芋扣鹅片”、“梅子甑鹅”等都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国外近年来对鹅肉也相当重视,如德国的西式鹅肉香肠在西方国家就倍受消费者青睐。除此之外,鹅肫、鹅蹼及鹅肠经加工后更是别有风味,其需求量逐步扩大。鹅肥肝被誉为世界三大美味之一,肥肝中脂肪含量高达6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60%~68%,容易消化吸收。研究表明,鹅肥肝中的卵磷脂比正常肥肝高4倍。因此,鹅肥肝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目前,优质鹅肥肝加工成冻肝(保存期12月)在法国市场的售价1千克高达200美元。鹅羽绒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传统产品。

  四、加快中国养鹅业发展的关键措施

  1、加强品种(系)选育,建立肉鹅良种繁育体系。从我国目前鹅肉的需求市场来看,不同的消费市场对鹅产品的需求不同,广东、广西、云南、江西等省市需要灰色鹅种,且要求头上额疱、脚胫为黑色或深色,而我国大部分消费市场要求羽毛为白色。我国鹅种资源丰富,灰色、白色以及大、中、小型品种皆有,但其生产性能差异很大,现有的鹅种难以适应不同消费市场的需要,因此,应根据不同市场的需求特点,加强我国优良地方鹅种的保种选育、专门化品系培育和优良鹅种开发的力度,育成我国自己的高产肉鹅配套系,以避免商品蛋鹅、肉鹅生产种源几乎由国外育种公司所垄断的局面。同时,国家应加大投入,加快优良鹅种良繁体系的建立,保证我国养鹅业快速发展对种源的需求。

  2、改变传统副业生产的思想,加快鹅业产业化的进程。养鹅业在我国畜牧业生产中是一大资源优势,饲养量和产品量居各国之首,养鹅业在国内不少主产区已成为支柱性产业,为农业现代化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要使鹅业在我国真正崛起,必须变自然经济为商品经济,走规模化经营之路,加快养鹅产业化的进程,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有利于控制和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因此,规模化、产业化是中国生产的出路所在。

  3、加强鹅综合配套技术的研制。针对现阶段生产力和技术水平低下的状况,加速科学普及,做到科技兴鹅。其重点是加强鹅营养需要标准的研制和日粮标准的制订、鹅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肥肝鹅品种(系)的选育、传染病和常见病的防治、产供销协调和规模效益研究等。大力推广科学养鹅技术,如改变育雏的方式,变自温育雏为供温育雏,改单一饲料为全价配合饲料,种草养鹅等。

  4、加强鹅产品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中国养鹅历史悠久,鹅产品加工种类多种多样,但多数是采用民间传统烹调技术,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因此,在总结我国民间传统加工技术的基础上,开展鹅产品的深加工、包装等技术的研制与开发,增加鹅产品的附加值,实现鹅产品品种多元化,高、中、低档产品并存,以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扩大消费市场,促进我国养鹅业的可持续发展。

  5、加强社会化全程服务。我国是世界养鹅生产大国,同时又是鹅产品消费大国。近年来,我国进口的鹅肉绝大多数是鹅的副产物,因此,鹅产品销售的关键首先在于开发国内市场,加强消费引导,强化社会化全程服务功能,实行跨行业协作,建立健全流通体系,实行产、供、销一体化,鼓励各种形式的联合开发及系列开发,使我国的养鹅业生产能够持续稳步地发展。同时积极开拓国际肥肝、鹅肉制品及羽绒消费市场,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制定鹅产品的检疫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花鸟鱼虫”是什么意思?

鹅的标准品种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