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香蘑种植技术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如何种香菇(如何种香菇不用菌棒)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如何种香菇

1.栽培方式和工艺

香菇有段木栽培、人造菇木栽培和地栽三大基本方式,随着代料栽培技术的不断完善和人们保护森林意识的增强,近几年段木栽培已经很少,我国香菇主要来自代料栽培,其基本工艺为配料一分袋一灭菌一接种一发菌一出菇。

2.栽培委节

如何种香菇

主要有春栽和秋栽两大季节,有早春播种春末夏出,春播夏出,春播秋冬出,秋播冬春出这样几大生产运作方式。

3.品种类型

香菇品种繁多,可按需要划分品种类型,可按栽培基质划分、按出菇早晚划分、按销售型式划分、按大小划分、按出菇温度划分等。

①按栽培法划分。香菇可段木栽培,可代料栽培,代料又分为若干类型,为木屑、蔗渣、玉米芯、稻草等。因此,可划分为段木种、木屑种(代料种)草料种、菌草种、段木代料两用种等五大类型。

②按出菇早晚划分。按此划分可分为早生种(接种后70—80天出菇)、迟生种(接种后120天以上出菇)。 ③按适宜的产品型式。这主要分为干销种和鲜销种,干销种相对菇质紧密,含水量低,出干率高,适于干制;鲜销种则菇质较疏松,含水量较高。

④按大小划分。可分为大叶种、中大叶种、小叶种三大类。前者菌盖多在5-15厘米,后者4-6厘米,居二者大小之中的为中大叶种。

⑤按出菇温度划分。可分为低温种、中温种、高温种、广温种4类。

低温种:出菇的中心温度大致为5-15℃。

中温种:出菇的中心温度大致为10-20℃

高温种:出菇的中心温度大致为15-25℃。

广温种:出菇温度范围较广,在5-28℃,但以10-20℃出菇最高,品质最好。栽培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当品种。

三、代料栽培的主要品种

近年我国代料栽培香菇已占总产量的90%以上,段木栽培已是一种限制生产的栽培方式,因此,本文不再对段木种和栽培技术进行介绍,而只介绍代料栽培的品种。为了便于栽培者了解品种及其合理使用,本文以栽培季节介绍品种。

1.春栽迟生品种

目前,代料香菇应用的主要有241—4、庆元9015(花菇939)、花菇135三个菌株。

(1)名称、来源和基本性状

①241—4241—4香菇菌株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应用于代料栽培香菇的春栽迟生型品种,从1988年始至今累计应用量约25

亿袋以上。该品种由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研究所吴克甸主持选育成功。是浙江省法定推广品种。241—4菌株系从段直木 241菌株的子实体分离获得的自然变异新菌株。其子实体大叶型,朵型园整,肉厚,菌盖真径6—10厘米,肉厚1.8—2.2厘米,柄短而细,品质优,国外称为“仿生菇”,属中温偏低型,出菇温度范围6-20℃,以12—16℃为最适,接种到出菇(菌龄)180天,适宜的接种期为2—5月,出菇期10-翌年4月。该菌株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在全国香菇产地均有应用。出菇期以低棚保湿、脱袋出菇的方式为主,在一定的温差范围内利用干湿**催蕾效果最佳。是代料香菇感观和品质最优的品种,也是香菇出口量最大的品种。

(2)庆元9015(花菇939)该品种由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研究所吴庆甸主持选育成功,并通过认定。是浙江省法定推广的三个香菇品种之一,属自然变异新菌株,是目前栽培花菇的当家品种。全国应用9015(花菇939)量占代料花菇总面积75%左右,其朵形圆整,盖大肉厚,产量高,菌盖直径4—14厘米,柄长3.5—5.5厘米,不易开膜,易形成花菇:属中温型,出菇温度为8- 22℃,以14—18℃最适,菌龄90天左右。该菌株最大优点是接种期间可在3—8月之间接种。不同接种期菇木的香菇产量一致,但5—7月接种的菇木香菇的朵形最均匀。该菌株抗逆性强,是所有代料香菇的菌株中耐高温能力最优的品种,出菇期9月—翌年5月。该菌株是花菇栽培的优良品种,也是采用低棚保湿、脱袋出菇方式的高产优质品种。

③135该品种系段木栽培香菇的品种,经代料栽培驯化成为栽培花菇的品种之一。

其菌盖大,肉厚,菇柄短,菇质优,菌盖直径5—13厘米,柄长3—4厘米,易形成花菇;属中低温型,出菇温度范围6—18、,以9-13℃为最适;菌龄200天以上,接种期2—4月,出菇期为10-翌年3月。该品种抗逆性较差,在菌丝生长发育阶段遇夏季高温会影响菇木质量,轻则局部霉烂,重则病虫滋生。接种的菇木培养环境光线要弱,以免菌膜色太深,菌膜太厚不易出菇。

(2)栽培关键技术

①科学安排栽培接种期,春栽秋生型品种从接种到出菇有一个较长的菌丝生长发育过程,接种期过早培养料的营养消耗多会影响香菇后期产量,接种期太迟香菇菌丝营养积累少,第一至二潮菇的畸形菇多。从我国南方的气候条件来看,春栽秋生型的接种期分别为:241—4为2-5月,庆元9015(花菇939)为4-7月,花菇135为2—4月。我国北方气温偏低,秋季出菇适温要比南方来得早,接种期可稍提前,但要注意,接种期必须安排在气温5℃始日之后。

②合理的培养料配比。以上菌株均适宜用杂木屑78%,麦麸20%,糖和石膏各1%,含水量60%左右的常规配方,花菇 135品种的培养料含水量略低些更好。

③适时刺孔通气。刺孔通气的工具常用1.5寸元钉制成,每段菇木刺孔的总量视菇木划分别进行。较紧实的菇木刺孔数要多些,含水量较大的菇木刺孔要深些。每段菇木一般掌握在100个左右,深度为1.5厘米。在菌丝生长过程中一般刺三次孔,第一次在接种孔香菇菌丝圈直径6—7厘米,第二次在香菇菌丝蔓延到培养料50%左右,第三次在香菇菌丝布满全袋。第 1-2次刺孔的位置选在香菇菌丝圈内1.5厘米,第三次刺孔则在接种孔的背面。第二及第三次时培养料袋壁必须出现玉米粒大小的白色瘤状物。

④调整菇木堆形,调节料温。接种的菇木一字形排列,堆高8-10层,第二次刺孔通气的菇木横二纵三排列,堆高8层,第:次刺孔之后的菇木六角形排列,堆高5-6层。堆与堆之间要有空隙,行与行之间须有40厘米通道。在室内培养的要加强通风换气。

⑤菇木适时转场。促使菇木转色形成均匀菌膜需要较强的散射光线。241-4、9015(花菇939)的菇木,香菇菌丝布满全袋后2个月左右开始转场,最迟为出菇前30天;135菇木不宜全面转色后再转场,因为转色太深菌膜太厚,菇蕾不易发生,应采取长期的较暗光线培菌,出菇季节转场,边转场边出菇。

⑥促使菇蕾发生均匀。香菇241-4和庆元9015(花菇939)菌株系菇蕾多发生型的品种,在香菇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和出菇适温季节来临时,采取温差**出菇较宜。若采取震动、击木(惊蕈)**,菇蕾就会大量发生影响香菇质量;花菇135菌株则必须有一定的震动或击木(惊蕈)**,否则出菇不均匀。

(3)杂菌和虫害的预防措施

对春栽迟生型品种,在杂菌和虫害预防上的重点是越夏管理阶段。主要技术措施有:精细管理,尽量疏散菇木,及时通风降温,菇棚保持良好的遮荫度以及搞好环境卫生等。发生局部污染的菇木可用清菌素、扑霉灵等涂刷,菇蚊可用专用蚊香、***等防治。

2.春栽夏生品种

(1)名称、来源和基本性状

①武香1号,是目前应用的出菇温度最高的品种。该品种子实体大叶,菌肉肥厚,菌菌盖色较深,柄中粗,稍长,其最大的优点是出菇温度高,在28℃的高温条件下能大量出菇,最高至34℃,出菇温度范围10-34℃,最适20-26℃,菌龄60天,适易的接种期为3-4个月,出菇期5-11个月。其抗逆性强一般地区可作为夏季出菇的首选品种,主要适宜鲜销和保鲜销售。

②CR04,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法选育成功的中高温型品种。子实体大叶型,朵型圆整,菌肉肥厚,菌盖为茶褐色,有鳞片,有时盖顶有稍突起的尖顶,柄中粗,稍长,其出菇温度范围10-28℃,最适18-23℃,菌龄70天,适宜的接种期为 1-4月,出菇期4-11月。其抗逆性强,适应性较广,适宜在中高海拔地区使用,主要适于保鲜和脱水烘干销售。

③广香47,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选育的高温型品种,其子实体朵型圆整,盖大肉厚,菌盖黄褐色,柄中粗,稍长,出菇温度范围14-28℃,最适14-24℃,菌龄60天,适宜的接种期为2—5月,出菇期5—11月,出菇高峰期分别在5-6月以及9-10月,冬季出菇量极少。可在中高海拔地区使用,主要适于脱水烘干和保鲜销售。

④8001,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选育的中高温型品种,其子实体单生,朵型圆整,中大叶型,肉质肥厚,菌盖茶褐色或深褐色,柄粗,稍长,出菇温度14-26℃,最适为18-23℃,菌龄60天以上,适宜接种期2-4月,出菇期5—11月,冬季低温不宜出菇,适于鲜菇销售或脱水烘干销售。

(2)栽培关键技术

①选择合理的培养料配方,培养料要求有充足的营养,并且碳氮比合适。局部地区在配方中加15%-20%棉子壳,2%— 3%玉米粉。

②菌丝生长阶段进行刺孔通气,菇木接种口不用石腊或胶纸等材料封口时,刺孔通气2次,总刺孔量50—60个,先少后多。刺孔结合散堆,加强通风降温。

③出菇适温前10天左右,日最高温度25℃左右的天气转场,待菇木有部分转色,手握菇木有弹性,白色瘤状物软冗时脱袋。

④脱袋后保湿促转色,然后拉大温差催蕾。

(3)杂菌及虫害预防

夏季高温高湿,杂菌及虫害主要发生在脱袋后的出菇管理阶段,具体的措施有:搞好菇棚环境卫生及消毒杀虫工作,掌握适宜的排场脱袋时间,降低菇棚温度,加强通风散热,发现杂菌污染可在没长香菇时用清菌素、扑霉灵喷雾或涂刷,虫害可用菊酯类农药防治。

3.秋栽早生品种

(1)名称和来源、基本性状

目前,在生产上应用的品种主要有:L82-2、856、L9612、133、L62、L66、L26、Ct02、申香2号等。

①1.82-2,该品种系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与庆元县食用菌研究所合作选育的早生型高产品种,其子实体朵型圆整,中大叶型,单生或少有枞生,菌盖深褐色,柄较细,中等长,畸形菇少,菇质较好,出菇温度8—22℃,最适为14-19℃,菌龄60天,适宜接种期为7-9月,出菇期为10月~翌年5月,为秋春多生型。菌丝抗逆性强,宜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区应用,适于鲜菇脱水烘干销售。

②865,该品种系福建三明食品工业研究所引进筛选的早熟高产品种,其朵型圆整,中叶,单生或少有枞生,菌盖茶褐色至黄褐色,肉质肥厚,柄稍长较细;出菇温度8-22℃,最适14-18℃,菌龄55天,适宜接种期为7月—9月,出菇期9月-翌年5月,以9月-11月和翌年3-5月出菇最集中。一般地区均可栽培使用,高海拔地区更理想,适于鲜菇和脱水加工干品。

③L9612,该品种由庆元县食用菌研究所引进筛选,其朵型圆整,大叶,菌肉肥厚,菌盖茶褐色至深褐色,菌褶较疏,柄短而细,菇质优,产量高而稳;出菇温度12-25℃,最适17-22℃,菌龄55天,但在菌丝不够成熟时脱袋畸形菇较多,适宜的接种期 6月-9月,出菇期9月—翌年5月,在秋春季出菇量最多。该品种抗逆性强,一般地区均可引用。适于鲜销和脱水烘干销售。

④133,系三明真菌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法选育成功的早生型高产品种,其子实体大叶,朵型圆整,菌肉肥厚,菌盖颜色较深,柄较短而细,产量高,菇质较优;出菇温度10-25℃,最适15-22℃,菌龄60天,适宜的接种期为6—9月,出菇期9月—翌年5月,在秋季和春季各有一个出菇高峰期,在一般地区均可栽培应用。主要适于普通鲜菇或脱水烘干销售。

⑤L62,系三明真菌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法选育的高产型早熟品种,其子实体中等大小,朵型圆整,菌盖平整,黄褐色或茶褐色,柄短而细;出菇温度9-23℃,以14-20℃为最适,菌龄65天,适宜接种期6-9月,出菇期9月—翌年4月,为秋春多生型,能适应一般的栽培环境,可适用于栽培普通菇,也是栽培花菇的理想品种,适于脱水烘干和保鲜销售。

⑥L66,该品种系三明真菌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法选育,为早熟型产稳定品种,其子实体中大叶,朵型圆整,肉质肥厚紧实,菌盖茶褐色至深褐色,柄中粗,稍长,菇质较优;出菇温度10-23℃,最适为14-20℃,菌龄65天,适宜接种期6-9月,出菇期 9-翌年4月,属秋春出菇型。该品种适应性较强,一般地区均可栽培应用,适于保鲜销售,也适合脱水烘干。

(2)栽培关键技术

①秋栽早生品种的菇木制作正处在高温的夏季,要时刻注意栽培环境的清洁卫生和按操作程序做好灭菌接种,提高接种成品率。

②在进行菇木的刺孔通气时,要注意培养场地的温度。温度最高在30℃的天气不进行刺孔通气。

③菇木转场安排在香菇菌丝布满全袋之后,日最高气温低于25℃的天气。菇木脱袋时需有部分转色,手握菇木有弹性,瘤状突起物软化,个别菇木出现菇蕾。

④脱袋的菇木覆盖薄膜保湿促其气生菌丝萌发,然后掀动薄膜降湿促其菌丝倒伏,喷洒清水促其转色,拉大温、湿差催蕾。冬季应尽可能提高棚内温度,每潮菇结束后,视菌棒情况合理养菌,及时补水。

(3)杂菌和虫害的预防

杂菌和虫害的预防重点是接种时杂菌污染(主要有链孢霉、木霉、毛霉)、培菌期的闷堆烧菌、脱袋后的木霉和青霉污染及翌年春季的菇蚊。预防的措施有:搞好环境卫生,应用“增温剂”新技术制作菇木,严格接种无菌操作,加套外袋,脱袋后加强通风,发现严重污染的及时处理。脱袋后木霉污染的可用清菌素或扑霉灵进行喷雾或涂刷,对菇蚊等可用专用蚊香进行熏蒸防治。

4.地栽品种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品种主要有Cr04、L33、L26、CrO2。

(1)名称、来源和基本性状

①Cr04(见春栽夏生品种)。

②L33(见秋栽早生品种)。

③L26,该品种系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引进筛选,其子实体朵型圆整,中大叶型,菌肉肥厚,菌盖深褐色或棕褐色,少有鳞片或纤毛,菌柄短而细,产量高,菇质优;出菇温度10-25℃,最适18-22℃,菌龄70天,适宜接种期1-4月份,出菇期4-12月份。该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宜各菇区栽培应用,中高海拔地区更优,是覆土地栽的优良品种,也用于秋栽,主要适于鲜菇销售和脱水烘干。

CrO2系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法选育的早熟高产品种,其子实体中叶,朵型圆整,单生或少有枞生,菌肉厚度中等,菌盖黄褐色至茶褐色,柄短较细,后期菇朵型相对偏小,肉较薄,出菇温度10-28℃,最适14-20℃,菌龄60天,适宜的接种期1-4月份,出菇期4-12月,适宜地栽,也可作秋栽早生品种使用。其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可在各地栽培应用,适合鲜菇和脱水烘干销售,也适于制作罐头。

(2)栽培关键技术

①配制合理的培养料,一般在培养中加入3%-5%的玉米粉和适量的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等,并适当增加麦麸。

②选择好出菇场地,搭建遮荫度最好的菇棚。场地要求水源充足,日照少,水温低,排灌方便,没有白蚁,棚内不应有直射阳光。

③覆土前7-10天对畦面及覆盖用土进行消毒灭菌和杀虫工作,消毒的方法有撒石灰、喷福马林及气雾消毒盒熏蒸等,杀虫一般用***喷雾和熏蒸。

④在培菌期视发菌情况需进行1-2次刺孔通孔,总刺孔量为50-60孔。

⑤适时脱袋覆土,脱袋覆土期为接种后50-100天(接种早的发菌较慢,发菌要适当长一些)。当菇已有部分转色,手握菌棒有弹性,瘤状突起物已变松软,即为脱袋覆土适期,绝对不可以在已经有大量菇蕾发生时再覆土。

⑥科学的出菇管理:关键是降温、通风、喷水保湿三项工作,覆土后2—3天盖膜保湿促转色,之后就一直不盖膜。但在整个出菇期都是禁止雨淋菇木,每潮菇结束后,停止喷水

一周,后提高畦沟内水位,及时给菇木补水。

(3)杂菌和虫害预防

香菇的原种和栽培可选用木屑原料制作,其配比可选用常规配方:木屑78%、麦麸20%、石膏1%,糖1%,容器采用标准菌种瓶、白酒瓶、罐头瓶、塑料袋均可,其作用方法均采用常规制种技术。

春栽香菇的原料与秋栽的原料一样,木屑以硬质阔叶树种为佳,木屑以专用粉碎机加工为好,最好木屑粒呈方块状,颗粒直径6mm以下,粗细搭配合理,辅助原料有麦麸、石膏、糖、磷酸二氢钾等,栽培香菇的原料配方并没有十分严格的标准,一般掌握的原则是木屑80%左右,麸皮10-20%,石膏或石灰1%,糖1%,也可不加糖。有的地方添加多菌灵防止杂菌,据试验多菌灵对香菇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和隐性减产作用,最好不用。配料时要按比例称量好原料,充分混拌均匀,加水量控制在混合料的含水量达到55%左右,生产中应宁干勿湿的原则,一般加水使料充分混合后用手握料能成团,松手后开裂,手掌心能见水印,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选用木屑的干湿程度决定科学的加水比例。

与母种相比较,原种需要较多的培养料,生产季节到来之前就要准备。凡可用来栽培食用菌的各种培养料都可用来生产原种,如棉籽壳、木屑、稻草等。为了提高菌种质量和使用率,则更常用多种禾谷类的种籽作原料,常用的有小麦粒、玉米粒、高粱、谷子等。以植物秸秆皮壳作主料时,需加入含氮量较高的麦麸、米糠等。

不论以什么为原料,都要求新鲜、无霉、无虫、洁净、干燥。另外,颗粒大小要适中。根据用料的不同,原种可分为谷粒种、草料木屑种、粪草种三大基本种型。不同种型的原种配料方法不同。

①谷粒种。选择洁净干燥的谷粒,如小麦、玉米、高梁、谷子等,筛选干净后,在清水中浸泡12小时,然后于沸水中煮10~30分钟(视籽粒大小而定),以籽粒充分吸水又不胀破为度。将谷粒捞出,散铺在可滤水的器具内,如竹席、苇席,晾干以表面不见水膜为宜,最后配入1%~2%的石膏或石灰等辅料,搅拌均匀。

②草料和木屑种。常用的草料种配方如下。

配方一:棉籽壳90%,麦麸或米糠9%,石膏1%。适于平菇、草菇、金针菇、木耳、毛木耳、姬菇、真姬菇、灵芝、**菇、阿魏侧耳、灰树花、柱状田头菇、鸡腿菇等多数食用菌。

配方二:玉米芯粉30%,木屑30%,麦麸20%,稻草粉18%,石膏2%。适用于平菇、香菇、木耳、毛木耳、金针菇、鸡腿菇等食用菌。

配方三:大豆秸88%,麦麸或米糠10%,糖1%,石膏1%。适用于平菇、姬菇、金针菇等。

配方四:棉籽壳30%,木屑20%,玉米芯粉30%,麦麸或米糠18%,糖1%,石膏1%。适于平菇、金针菇、木耳、鸡腿菇等。

配方五:甘蔗渣77%。麦麸或米糠20%,糖1%,石膏2.0%,适于香菇、木耳、毛木耳。

配方六:甘蔗渣39%,木屑39%,麦麸或米糠20%,糖1%,石膏1%,适用于香菇、木耳和平菇。

配方七:棉籽壳98%,石灰2%,适用于草菇。

配方八:碎稻草77%,麦麸20%,糖1%,石灰2%,适用于草菇。

配方九:木屑78%,麦麸和米糖20%,糖1%,石膏1%。适用于香菇和黑木耳。

配方十:木屑70%,麦麸或米糠28%,糖1%,石膏1%,适用于柱状田头菇、多脂鳞伞等。

配方十一:甜菜渣30%,木屑30%,棉籽壳20%,麦麸或米糠18%,糖1%,石膏1%。适用于滑菇、平菇等。

配方十二:棉籽壳40%,碎稻草43%,麦麸或米糠15%,石灰2%,适用于草菇。

具体配制方法是:先用撞筛筛除掉过大的颗粒,并挑出较大的尖锐物,以使颗粒大小均匀,吸水充分。按配方要求称取各种配料成分,将植物性材料混合均匀,将石膏、石灰、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硫酸铵等溶于水中。然后加水搅拌,多数食用菌加水至含水量55%~65%,喜湿种类如草菇加水至含水量70%~75%。搅拌均匀后,为使材料吸水充分,堆起半小时至1小时后再行分装。

③粪草种。在有制好的干堆肥的情况下,可加水至适宜含水量后直接使用。在没有腐熟的堆肥时,可自行堆制,常用配方是:干稻草45.5%,干牛粪45.5%,花生饼粉、豆饼粉或菜籽饼粉1.7%,石膏0.9%,硫酸铵0.5%,过磷酸钙4.5%,石灰0.9%,混合均匀后加水至含水量70%~75%,搅拌均匀后堆积发酵16天,此期间翻堆4次,发酵完成后即可使用。具体发酵方法可参考双孢蘑菇栽培中培养料发酵有关内容。

求采纳亲!

香菇高产栽培技术

《香菇速生高产栽培新技术(第2次修订版)》由福建省食用菌学会秘书长丁湖广高级农工艺师等编著。这次修订内容改动较多,仅保留了第二版的香菇速生高产栽培新技术部分,增加了全国近年来香菇速生高产的新技术、新经验,包括香菇安全优质生产的要求和栽培技术,反季节夏产出口菇、周年制四季产菇、香菇生料栽培技术,花菇优质高效多样式栽培;介绍了高产优质菌种制作工艺,新兴液体菌种和胶囊型菌种工厂化生产技术,无公害香菇病虫害防治及产品加工和标准。内容新颖,技术先进,可操作性强。适合广大菇农和香菇制种与栽培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怎样种植大棚香菇?

一、菌袋制作

(一)配方:1.杨木屑79%、麦麸20%、石膏1%、多菌灵0.1%(50%可湿性粉剂);2.玉米芯(粉碎成蚕豆粒大小)45%、杨木锯沫40%、玉米面13%、石膏1%、石灰粉1%、多菌灵0.1%(50%可湿性粉剂)。木屑以半年以上陈木屑为好,麦麸一定要新鲜,无霉变,无虫蛀。

(二)拌料:将上述原材料秤好后,将木屑、麦麸、石膏混拌在一起,搅拌均匀,翻动4~5次,再将多菌灵和石灰投入水中,搅拌均匀后,用喷壶分别喷入干料中。一边浇水,一边将料拌均匀,将培养料水分调至含水量为60%左右(即当用手捏紧料时,湿料成团,而且手指缝中出现水珠但不下淌时)。

(三)装袋:采用低压聚乙烯膜、大袋规格25×55厘米,中袋17~20×55厘米。大袋可装干料2.0公斤,中袋可装干料1.5公斤左右。装料前将塑料袋一端封死,达到绝对不漏气为准。把搅拌均匀的培养料装入袋内,松紧适当。用手把着装好的料袋**,没有松软感,两端没有下垂为度。

二、灭菌

(一)建造土蒸锅:选用直径1.5米的大铁锅,砌成长×宽×高为2×2×2.5米,容积为8~10立方米的土蒸锅。每锅壁内外用高号水泥抹光,用木方或铁筋制成直径1.7米的帘子,放在锅面上,上面铺麻袋,以防刺破料袋。再用厚度为1.5毫米的镀锌板制成直径为2.1米的锅盖,蒸料锅建好后备用。

(二)加水装锅:烧火灭菌前要往锅内加足够的水,锅内水面距离帘子20公分左右,然后把扎好口的料袋上下对齐,分批摆在蒸锅内的帘子上。

(三)起火加温灭菌:装锅前先起火,大火先攻头争取4~6小时锅内温度达到100℃,继续加热,并保持此温度10小时,再闷**,当料温降低至70℃时抢温出锅,迅速移入**室,待料袋内温度下降后再接种。

三、接种

(一)消毒房间:使用前4天把出料用的工具放入室内密封门窗,达到室内密封不漏气,把每个房间用硫磺点燃后熏蒸房间。

(二)接种时间:当料袋温度降到30℃时开始种,接种时间最好安排在早晚进行。

(三)接种程序:以4个人为宜,做好分工,进行操作,点燃酒精灯,菌种打孔,取菌种,拌袋扎口点菌种,封口。接完的菌袋“井”字形堆放,每堆5层。

四、发菌培养

(一)保持室内暗光,室温控制在25℃左右。

(二)接种16~20天,用牙签在接种*上扎10~20个深0.5~1.0厘米的孔。第二次用毛衣针,第三次用筷子,每隔10天刺一次,逐渐加大加深。

五、转色管理

转色一般在发菌室内进行,要使室温达到20~30℃,进行脱袋,用石灰水浸泡一下菌筒拿出,要勤通风,但每次时间不能过长。一般30分钟为宜。

六、出菇期管理

(一)菇棚建造,可利用现有的大棚,或暖棚。若新建大棚,可选向阳背风、地势干燥、平坦不积水、环境清洁卫生,水源充足,进出料方便,如庭院内、房屋前后、村屯附近、果园、树林间空地均可。大棚薄膜覆盖稻草帘或遮阳物。

(二)菌袋排放;横排在床架上,袋距4厘米左右。每层可排入大袋42~44个菌袋。为方便菌袋补水用,一个小棚附近最好建一个浸水池。

(三)变温催菇:棚内必须达到昼夜温差10℃以上,才能**菇蕾的形成。保持棚内的湿度85%,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催花菇的办法,多出花菇,以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七、采收

(一)去劣留优:幼菇若生长过密要适当摘一些,保持较均匀距离。

(二)早春或晚秋可以用炉火加温,提早或延后出菇。冬季天气寒冷时可将菌袋堆积在一起越冬。待来年气温升高时再出菇。

采收的香菇,可以鲜销,也可以制成干品后出售。采收后要让菌筒休息养菌,积累营养,为下一批出菇提供充足养分条件。

香菇怎么种植

香菇种植要多长时间?

种植香菇一个周期需要5-6个月左右。

香菇的种植方法

温度

在潮湿的状态下,担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2-26℃。

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在5-24℃,最适宜温度24-27℃,但由于木材的保护作用,在气温低于-20℃的高寒山地或高于40℃的低海拔地区,菇木也能安全生存,菌丝不会死亡。

香菇是低温和变温结实性的菇类。香菇原基在8-21℃分化,在10-12℃分化最好。子实体在5-24℃范围内发育,8-16℃为最适。同一品种,在适宜范围内,较低温度(10-12℃)下子实体发育慢,菌柄短,菌肉厚实,质量好;在高温(20℃以上)上子实体发育快,菌柄长,菌肉薄,质量差。在恒温条件下,香菇不形成子实体。

水分

在锯木屑培养基中,菌丝生长的最适含水量是60-70%;在菇木中适宜的含水量是32-40%,在32%以下接种成活率不高,在10%-15%条件下菌丝生长极差。子实体形成期间菇木含水量保持60%左右,空气湿度80-90%为宜。

营养

香菇是一种木腐菌,主要的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以及少量的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菇木和培养基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只有溶解在水里才能被香菇吸收利用。

①碳源

香菇菌丝能利用广泛的碳源,包括单糖类、双糖类和多糖类,糖浓度在1-5%比较好。

②氮源

香菇菌丝能利用有机氮和铵态氮,不能利用硝态氮和业硝态氮。在香菇菌丝营养生长阶段,碳源和氮源的比例以25-40:1为好,高浓度的氮会抑制香菇原基分化。在生殖生长阶段,要求较高的碳。

③矿质元素

除了镁、硫、磷、钾之外,铁、锌、锰同时存在能促进香菇菌丝的生长,并有相辅相成的效果。钙和硼能抑制香菇菌丝生长。

④维生素类

香菇菌丝的生长必须吸收维生素B1,其他维生素则不需要。适合香菇生长的维生素B1浓度大约是每升培养基100um。在段木栽培中,香菇菌丝分泌多种酶类分解木质素、纤维素、淀粉等大分子,从菇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吸收碳源、氮源和矿质元素。

空气

香菇属好气性菌类,足够的新鲜空气是保证香菇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栽培环境过于郁闭易产生畸形的长柄菇、大脚菇。

光线

香菇是需光性真菌,强度适合的漫射光是香菇完成正常生活史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是,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线。研究表明:波长为380-540nm的蓝光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对原基形成最有利。香菇子实体的分化和生长发育需要光线。没有光线不能形成子实体,研究表明,40-7-lx的光照强度比较适宜。香菇原基在暗处有徒长的倾向,盖小、柄长、色淡、肉薄、质劣。

酸碱度

适于香菇菌丝生长的培养液的pH值是5-6。pH值在3.5-4.5适于香菇原基的形成和子实体的发育。在段木腐化过程中,菇木的pH值不断下降,从而促进子实体的形成。

香菇的种植方法

摘要香菇种植先要进行菌种的制备,确定好栽培季节后,就可以进行培养的选择及配比处理,培养料发酵后进行装袋,再打*接种,接着是发菌管理及转色管理阶段,最后进行催蕾操作,出菇期要科学管理,最后采收香菇。

space

香菇最新科学种植技术,各环节均有,超详细超全面

香菇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特产品之一,其一级品为花菇。香菇的人工栽培在我国已有 800 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栽培香菇都用“砍花法” ,是一种自然接种的段木栽培法。一直到了60年代中期才开始培育纯菌种,改用人工接种的段木栽培法。70 年代中期出现了代料压块栽培法,后又发展为塑料袋栽培法,产量显著增加。

段木栽培产的菇商品质量高,投入产出之比也高,可达 1∶7~10,但需要大量木材,仅适于在林区发展。代料栽培虽然生产周期短,生物学效率也高, 而且可以利用各种农业废弃物, 能够在城乡广泛发展。 但代料栽培一次性投入量大,成本较高,投入产出比仅为 1∶2。但通过益生菌在培养中的应用,可将投入产出比提高到 1:4 左右,而且不需要高温灭菌及一些防霉药物的使用。

space

香菇最新科学种植技术,各环节均有,超详细

种植流程

菌种制备确定栽培季节培养料选择及配比处理培养料发酵装袋打*接种发菌管理转色管理催蕾出菇管理采收

种植条件

1、营养

香菇是木生菌,以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质、淀粉等作为生长发育的碳源,但要经过相应的酶分解为单糖后才能吸收利用。香菇以多种有机氮和无机氮作为氮源, 小分子的氨基酸、 尿素、 铵等可以直接吸收, 大分子的蛋白质、蛋白胨就需降解后吸收。香菇菌丝生长还需要多种矿质元素,以磷、钾、镁最为重要。 香菇也需要生长素, 包括多种维生素、 核酸和激素, 这些多数能自我满足,只有维生素 B 1 需补充。

2、温度

香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5℃, 低于 10℃或高于30℃则有碍其生长。子实体形成的适宜温度为 10~20℃,并要求有大于 10℃的昼夜温差。目前生产中使用的香菇品种有高温型、中温型、低温型三种温度类型,其出菇适温高温型为 15~25℃,中温型为 7~20℃,低温型为 5~15℃。

space

香菇最新科学种植技术,各环节均有,超详细

3、水分

香菇所需的水分包括两方面,一是培养基内的含水量,二是空气湿度,其适宜量因代料栽培与段木栽培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①代料栽培。长菌丝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 55%~60%,空气相对湿度为 60%~70%;出菇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 40%~68%,空气相对湿度 85%~90%。

②段木栽培。长菌丝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 45%~50%,空气相对湿度为 60%~70%;出菇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 50%~60%,空气相对湿度 80%~90%。

4、空气

香菇是好气性菌类。 在香菇生长环境中, 由于通气**、 二**碳积累过多、氧气不足, 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都会受到明显的抑制, 这就加速了菌丝的老化,子实体易产生畸形,也有利于杂菌的滋生。新鲜的空气是保证香菇正常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

space

香菇最新科学种植技术,各环节均有,超详细

5、光照

香菇菌丝的生长不需要光线,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菌丝生长良好,强光能抑制菌丝生长。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散射光,光线太弱,出菇少,朵小,柄细长, 质量次,但直射光又对香菇子实体有害。

6、酸碱度

香菇菌丝生长发育要求微酸性的环境,培养料的 pH 值在 3~7 都能生长,以5 最适宜,超过 7.5 生长极慢或停止生长。子实体的发生、发育的最适 pH 值为3.5~4.5。在生产中常将栽培料的 pH 值调到 6.5 左右。堆料发酵 pH 值下降 0.5左右,菌丝生长中所产生的有机酸也会使栽培料的酸碱度下降。

space

香菇最新科学种植技术,各环节均有,超详细

播种时间与菌种选择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香菇生产多采用温室作为出菇场所,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大,季节性很强。各地香菇播种期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

北京地区香菇生产多采用夏播,秋、冬、春出菇,由于秋季出菇始期在 9 月中旬,所以具体播种时间应在 7 月初,6 月初制作生产种。应选用中温型或中温型偏低温菌株。但由于夏播香菇发菌期正好处在气温高、湿度大的季节,杂菌污染难以控制,所以近年来冬播香菇有所发展。

一般是在11月底、12月初制作生产种,12月底、1月初播种,3月中旬进棚出菇。多采用中温型或中温偏高温型的菌株。

space

香菇种植技术有哪些?

种植香菇首先要选择通风条件好, 并有散射光的场所进行,并保持清洁卫生,抓好消毒措施。

初次种菇场所,应采取石灰水刷墙、生石灰撒于地面的措施进行消毒, 撒在地面的生石灰应于次日清扫出去;老菇场则可用高锰酸钾加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有虫害的菇场可以用乾农万稼能银离子灌根防治。

空气湿度是出菇期的重要条件,为了增加湿度而盲目增加喷水量,甚至直接向菇体喷水, 会使一些小菇闷死,一些已长大的菇也会因水渍而溃烂发黑。

在香菇出菇期间,应讲究补水方法,以向空中喷雾为好,同时还应注意通风换气, 以免二**碳积累过多,导致子实体不能形成,或形成畸形菇。此外, 不合理的采收也影响产量的提高,一些菇农采大留小,想让小的菇体继续生长, 结果不仅不能长大,还延长了出菇期,影响下茬菇的产量。

一定把好选料与配料关。要洁净的原料,并搞好消毒处理,在配料时不可随意添加化学肥料,只有在堆料发酵种植香菇时,才能适量添加尿素补充氮源。

在配料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料的湿度,水分含量不可过高或过低,否则对发菌都不利

香菇种植时间是什么时候

我国香菇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栽培,旬平均气温不超过25℃,接种后60天,旬平均气温不低于10℃。

香菇栽培技术

【1】菇场的设置

较好的菇场应是避北风、向阳地、资源好,水源近,有树荫,多石砾,偏酸性的缓坡地。

2)清理场地

① 按照春夏之交能有三分疏露,七分荫蔽的要求,砍低留高,以利于操作管理和场地的通风。

② 清除场地的枯枝落叶、树皮、树根,以及场外围数米内的腐朽之物,铲除杂菌、害虫孳生地。

③ 根据地形平整地,开壁人行行通道,清沟排渍等设施。

④ 自然荫蔽不足时,搭盖荫棚(高2m),或种植、种瓜,以利将来遮荫。

⑤ 菇场清理的最后一道工序,在地面撒上石灰,除虫防蚁,抑制杂菌蔓延。

【2】菇树选择及段木准备

1)菇树选择

可以用来栽培香菇的树木不少于200种,绝大多数是属于壳斗科、桦木科和金缕梅科的阔叶树。菇树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 不含芳香油物质;

② 树皮厚薄适中,不易脱离,利于调温调湿,减少杂菌侵染的机率;

③ 木质适当坚实,边材多,心材少,利于香菇菌丝体充分分解利用。

2)树径和树龄

段木栽培香菇不宜选用过粗和过细的树木,一般以直径12-20cm较合适,树龄10-25年为宜。

树皮较薄的树,树龄可以大些;树皮较厚的树,树龄可小些。薄皮树出菇快,但产菇菌盖薄,菌肉松泡;厚皮树出菇慢,但产菇质量好。幼龄木心材小,接种后出菇早,所产香菇较薄较小,且菇木易腐,持续产菇年限较短。

3)段木准备:主要包括砍树、原木干燥和截枝等工作。

① 适时砍树

提倡叶黄砍树,也即是进入休眠阶段。此时贮存养分最丰富,树皮与木质部结合紧密,搬动时不易脱皮。已经砍伐的菇木称原木。

② 适当干燥

让原木干燥,实际上是调节段木的含水量,以利于接种后菌丝体定植和生长发育。不同树种的含水量不同,因而干燥的时间也不一致,常以干燥后没有萌芽力为度,或者以接种打洞时树液不渗出为宜,此时的含水量约为40-45%。

③ 截枝

原木经适当干燥后(当原木截面出现几条短的裂纹时),就应及时剃枝截枝。截枝后的原木称段木。段木长度以1.0-1.2m为宜,如有小枝丫,可在分叉处保留3-5cm切除枝丫,不可平切,以避免加大切口面积,增加感染机会。

截枝后应尽快用5%新鲜石灰*涂刷截面,防止杂菌从伤口侵入。

香菇在河南的种植技术

1.栽培方式和工艺
香菇有段木栽培、人造菇木栽培和地栽三大基本方式,随着代料栽培技术的不断完善和人们保护森林意识的增强,近几年段木栽培已经很少,我国香菇主要来自代料栽培,其基本工艺为配料一分袋一灭菌一接种一发菌一出菇。
2.栽培委节
主要有春栽和秋栽两大季节,有早春播种春末夏出,春播夏出,春播秋冬出,秋播冬春出这样几大生产运作方式。
3.品种类型
香菇品种繁多,可按需要划分品种类型,可按栽培基质划分、按出菇早晚划分、按销售型式划分、按大小划分、按出菇温度划分等。
①按栽培法划分。香菇可段木栽培,可代料栽培,代料又分为若干类型,为木屑、蔗渣、玉米芯、稻草等。因此,可划分为段木种、木屑种(代料种)草料种、菌草种、段木代料两用种等五大类型。
②按出菇早晚划分。按此划分可分为早生种(接种后70—80天出菇)、迟生种(接种后120天以上出菇)。 ③按适宜的产品型式。这主要分为干销种和鲜销种,干销种相对菇质紧密,含水量低,出干率高,适于干制;鲜销种则菇质较疏松,含水量较高。
④按大小划分。可分为大叶种、中大叶种、小叶种三大类。前者菌盖多在5-15厘米,后者4-6厘米,居二者大小之中的为中大叶种。
⑤按出菇温度划分。可分为低温种、中温种、高温种、广温种4类。
低温种:出菇的中心温度大致为5-15℃。
中温种:出菇的中心温度大致为10-20℃
高温种:出菇的中心温度大致为15-25℃。
广温种:出菇温度范围较广,在5-28℃,但以10-20℃出菇最高,品质最好。栽培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当品种。
三、代料栽培的主要品种
近年我国代料栽培香菇已占总产量的90%以上,段木栽培已是一种限制生产的栽培方式,因此,本文不再对段木种和栽培技术进行介绍,而只介绍代料栽培的品种。为了便于栽培者了解品种及其合理使用,本文以栽培季节介绍品种。
1.春栽迟生品种
目前,代料香菇应用的主要有241—4、庆元9015(花菇939)、花菇135三个菌株。
(1)名称、来源和基本性状
①241—4241—4香菇菌株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应用于代料栽培香菇的春栽迟生型品种,从1988年始至今累计应用量约25
亿袋以上。该品种由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研究所吴克甸主持选育成功。是浙江省法定推广品种。241—4菌株系从段直木 241菌株的子实体分离获得的自然变异新菌株。其子实体大叶型,朵型园整,肉厚,菌盖真径6—10厘米,肉厚1.8—2.2厘米,柄短而细,品质优,国外称为“仿生菇”,属中温偏低型,出菇温度范围6-20℃,以12—16℃为最适,接种到出菇(菌龄)180天,适宜的接种期为2—5月,出菇期10-翌年4月。该菌株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在全国香菇产地均有应用。出菇期以低棚保湿、脱袋出菇的方式为主,在一定的温差范围内利用干湿**催蕾效果最佳。是代料香菇感观和品质最优的品种,也是香菇出口量最大的品种。
(2)庆元9015(花菇939)该品种由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研究所吴庆甸主持选育成功,并通过认定。是浙江省法定推广的三个香菇品种之一,属自然变异新菌株,是目前栽培花菇的当家品种。全国应用9015(花菇939)量占代料花菇总面积75%左右,其朵形圆整,盖大肉厚,产量高,菌盖直径4—14厘米,柄长3.5—5.5厘米,不易开膜,易形成花菇:属中温型,出菇温度为8- 22℃,以14—18℃最适,菌龄90天左右。该菌株最大优点是接种期间可在3—8月之间接种。不同接种期菇木的香菇产量一致,但5—7月接种的菇木香菇的朵形最均匀。该菌株抗逆性强,是所有代料香菇的菌株中耐高温能力最优的品种,出菇期9月—翌年5月。该菌株是花菇栽培的优良品种,也是采用低棚保湿、脱袋出菇方式的高产优质品种。
③135该品种系段木栽培香菇的品种,经代料栽培驯化成为栽培花菇的品种之一。
其菌盖大,肉厚,菇柄短,菇质优,菌盖直径5—13厘米,柄长3—4厘米,易形成花菇;属中低温型,出菇温度范围6—18、,以9-13℃为最适;菌龄200天以上,接种期2—4月,出菇期为10-翌年3月。该品种抗逆性较差,在菌丝生长发育阶段遇夏季高温会影响菇木质量,轻则局部霉烂,重则病虫滋生。接种的菇木培养环境光线要弱,以免菌膜色太深,菌膜太厚不易出菇。
(2)栽培关键技术
。①科学安排栽培接种期,春栽秋生型品种从接种到出菇有一个较长的菌丝生长发育过程,接种期过早培养料的营养消耗多会影响香菇后期产量,接种期太迟香菇菌丝营养积累少,第一至二潮菇的畸形菇多。从我国南方的气候条件来看,春栽秋生型的接种期分别为:241—4为2-5月,庆元9015(花菇939)为4-7月,花菇135为2—4月。我国北方气温偏低,秋季出菇适温要比南方来得早,接种期可稍提前,但要注意,接种期必须安排在气温5℃始日之后。
②合理的培养料配比。以上菌株均适宜用杂木屑78%,麦麸20%,糖和石膏各1%,含水量60%左右的常规配方,花菇 135品种的培养料含水量略低些更好。
③适时刺孔通气。刺孔通气的工具常用1.5寸元钉制成,每段菇木刺孔的总量视菇木划分别进行。较紧实的菇木刺孔数要多些,含水量较大的菇木刺孔要深些。每段菇木一般掌握在100个左右,深度为1.5厘米。在菌丝生长过程中一般刺三次孔,第一次在接种孔香菇菌丝圈直径6—7厘米,第二次在香菇菌丝蔓延到培养料50%左右,第三次在香菇菌丝布满全袋。第 1-2次刺孔的位置选在香菇菌丝圈内1.5厘米,第三次刺孔则在接种孔的背面。第二及第三次时培养料袋壁必须出现玉米粒大小的白色瘤状物。
④调整菇木堆形,调节料温。接种的菇木一字形排列,堆高8-10层,第二次刺孔通气的菇木横二纵三排列,堆高8层,第:次刺孔之后的菇木六角形排列,堆高5-6层。堆与堆之间要有空隙,行与行之间须有40厘米通道。在室内培养的要加强通风换气。
⑤菇木适时转场。促使菇木转色形成均匀菌膜需要较强的散射光线。241-4、9015(花菇939)的菇木,香菇菌丝布满全袋后2个月左右开始转场,最迟为出菇前30天;135菇木不宜全面转色后再转场,因为转色太深菌膜太厚,菇蕾不易发生,应采取长期的较暗光线培菌,出菇季节转场,边转场边出菇。
⑥促使菇蕾发生均匀。香菇241-4和庆元9015(花菇939)菌株系菇蕾多发生型的品种,在香菇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和出菇适温季节来临时,采取温差**出菇较宜。若采取震动、击木(惊蕈)**,菇蕾就会大量发生影响香菇质量;花菇135菌株则必须有一定的震动或击木(惊蕈)**,否则出菇不均匀。
(3)杂菌和虫害的预防措施
对春栽迟生型品种,在杂菌和虫害预防上的重点是越夏管理阶段。主要技术措施有:精细管理,尽量疏散菇木,及时通风降温,菇棚保持良好的遮荫度以及搞好环境卫生等。发生局部污染的菇木可用清菌素、扑霉灵等涂刷,菇蚊可用专用蚊香、***等防治。
2.春栽夏生品种
(1)名称、来源和基本性状
①武香1号,是目前应用的出菇温度最高的品种。该品种子实体大叶,菌肉肥厚,菌菌盖色较深,柄中粗,稍长,其最大的优点是出菇温度高,在28℃的高温条件下能大量出菇,最高至34℃,出菇温度范围10-34℃,最适20-26℃,菌龄60天,适易的接种期为3-4个月,出菇期5-11个月。其抗逆性强一般地区可作为夏季出菇的首选品种,主要适宜鲜销和保鲜销售。
②CR04,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法选育成功的中高温型品种。子实体大叶型,朵型圆整,菌肉肥厚,菌盖为茶褐色,有鳞片,有时盖顶有稍突起的尖顶,柄中粗,稍长,其出菇温度范围10-28℃,最适18-23℃,菌龄70天,适宜的接种期为 1-4月,出菇期4-11月。其抗逆性强,适应性较广,适宜在中高海拔地区使用,主要适于保鲜和脱水烘干销售。
③广香47,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选育的高温型品种,其子实体朵型圆整,盖大肉厚,菌盖黄褐色,柄中粗,稍长,出菇温度范围14-28℃,最适14-24℃,菌龄60天,适宜的接种期为2—5月,出菇期5—11月,出菇高峰期分别在5-6月以及9-10月,冬季出菇量极少。可在中高海拔地区使用,主要适于脱水烘干和保鲜销售。
④8001,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选育的中高温型品种,其子实体单生,朵型圆整,中大叶型,肉质肥厚,菌盖茶褐色或深褐色,柄粗,稍长,出菇温度14-26℃,最适为18-23℃,菌龄60天以上,适宜接种期2-4月,出菇期5—11月,冬季低温不宜出菇,适于鲜菇销售或脱水烘干销售。
(2)栽培关键技术
①选择合理的培养料配方,培养料要求有充足的营养,并且碳氮比合适。局部地区在配方中加15%-20%棉子壳,2%— 3%玉米粉。
②菌丝生长阶段进行刺孔通气,菇木接种口不用石腊或胶纸等材料封口时,刺孔通气2次,总刺孔量50—60个,先少后多。刺孔结合散堆,加强通风降温。
③出菇适温前10天左右,日最高温度25℃左右的天气转场,待菇木有部分转色,手握菇木有弹性,白色瘤状物软冗时脱袋。
④脱袋后保湿促转色,然后拉大温差催蕾。
(3)杂菌及虫害预防
夏季高温高湿,杂菌及虫害主要发生在脱袋后的出菇管理阶段,具体的措施有:搞好菇棚环境卫生及消毒杀虫工作,掌握适宜的排场脱袋时间,降低菇棚温度,加强通风散热,发现杂菌污染可在没长香菇时用清菌素、扑霉灵喷雾或涂刷,虫害可用菊酯类农药防治。
3,秋栽早生品种
(1)名称和来源、基本性状
目前,在生产上应用的品种主要有:L82-2、856、L9612、133、L62、L66、L26、Ct02、申香2号等。
①1.82-2,该品种系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与庆元县食用菌研究所合作选育的早生型高产品种,其子实体朵型圆整,中大叶型,单生或少有枞生,菌盖深褐色,柄较细,中等长,畸形菇少,菇质较好,出菇温度8—22℃,最适为14-19℃,菌龄60天,适宜接种期为7-9月,出菇期为10月~翌年5月,为秋春多生型。菌丝抗逆性强,宜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区应用,适于鲜菇脱水烘干销售。
②865,该品种系福建三明食品工业研究所引进筛选的早熟高产品种,其朵型圆整,中叶,单生或少有枞生,菌盖茶褐色至黄褐色,肉质肥厚,柄稍长较细;出菇温度8-22℃,最适14-18℃,菌龄55天,适宜接种期为7月—9月,出菇期9月-翌年5月,以9月-11月和翌年3-5月出菇最集中。一般地区均可栽培使用,高海拔地区更理想,适于鲜菇和脱水加工干品。
③L9612,该品种由庆元县食用菌研究所引进筛选,其朵型圆整,大叶,菌肉肥厚,菌盖茶褐色至深褐色,菌褶较疏,柄短而细,菇质优,产量高而稳;出菇温度12-25℃,最适17-22℃,菌龄55天,但在菌丝不够成熟时脱袋畸形菇较多,适宜的接种期 6月-9月,出菇期9月—翌年5月,在秋春季出菇量最多。该品种抗逆性强,一般地区均可引用。适于鲜销和脱水烘干销售。
④133,系三明真菌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法选育成功的早生型高产品种,其子实体大叶,朵型圆整,菌肉肥厚,菌盖颜色较深,柄较短而细,产量高,菇质较优;出菇温度10-25℃,最适15-22℃,菌龄60天,适宜的接种期为6—9月,出菇期9月—翌年5月,在秋季和春季各有一个出菇高峰期,在一般地区均可栽培应用。主要适于普通鲜菇或脱水烘干销售。
⑤L62,系三明真菌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法选育的高产型早熟品种,其子实体中等大小,朵型圆整,菌盖平整,黄褐色或茶褐色,柄短而细;出菇温度9-23℃,以14-20℃为最适,菌龄65天,适宜接种期6-9月,出菇期9月—翌年4月,为秋春多生型,能适应一般的栽培环境,可适用于栽培普通菇,也是栽培花菇的理想品种,适于脱水烘干和保鲜销售。
⑥L66,该品种系三明真菌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法选育,为早熟型产稳定品种,其子实体中大叶,朵型圆整,肉质肥厚紧实,菌盖茶褐色至深褐色,柄中粗,稍长,菇质较优;出菇温度10-23℃,最适为14-20℃,菌龄65天,适宜接种期6-9月,出菇期 9-翌年4月,属秋春出菇型。该品种适应性较强,一般地区均可栽培应用,适于保鲜销售,也适合脱水烘干。
(2)栽培关键技术
①秋栽早生品种的菇木制作正处在高温的夏季,要时刻注意栽培环境的清洁卫生和按操作程序做好灭菌接种,提高接种成品率。
②在进行菇木的刺孔通气时,要注意培养场地的温度。温度最高在30℃的天气不进行刺孔通气。
③菇木转场安排在香菇菌丝布满全袋之后,日最高气温低于25℃的天气。菇木脱袋时需有部分转色,手握菇木有弹性,瘤状突起物软化,个别菇木出现菇蕾。
④脱袋的菇木覆盖薄膜保湿促其气生菌丝萌发,然后掀动薄膜降湿促其菌丝倒伏,喷洒清水促其转色,拉大温、湿差催蕾。冬季应尽可能提高棚内温度,每潮菇结束后,视菌棒情况合理养菌,及时补水。
(3)杂菌和虫害的预防
杂菌和虫害的预防重点是接种时杂菌污染(主要有链孢霉、木霉、毛霉)、培菌期的闷堆烧菌、脱袋后的木霉和青霉污染及翌年春季的菇蚊。预防的措施有:搞好环境卫生,应用“增温剂”新技术制作菇木,严格接种无菌操作,加套外袋,脱袋后加强通风,发现严重污染的及时处理。脱袋后木霉污染的可用清菌素或扑霉灵进行喷雾或涂刷,对菇蚊等可用专用蚊香进行熏蒸防治。

香蘑种植技术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