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鸡得了霍乱怎么治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鸡霍乱怎么治(鸡霍乱怎么治疗还咯咯的叫)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鸡霍乱怎么治
由多杀性巴士杆菌引起,一般用抗生素治疗。
鸭霍乱是怎样发生和流行的?如何预防和治疗?
(1)流行病学特点 禽霍乱又名禽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鸡、鸭、鹅、野禽与野鸟都可以感染。
禽霍乱在我国各地区都有发生,南方各省常年流行,北方各省则多呈季节性流行,原因是由于外界条件变化而引起。有的地区以春、秋两季发病较多,有的以夏末、秋、冬发病较多。病禽和带菌的家禽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被污染的垫草、饲料、饮水、用具、设备、场地等可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狗、飞鸟、甚至人都能成为机械带菌者。昆虫如蝇类、蜱、螨也是传播本病的媒介。
(2)临床症状 流行初期,无明显可见症状,常在吃食时或吃食后突然倒地,迅速死亡。病鸭精神萎靡不振,不愿行动,离群独处,不愿下水游嬉,体温(42.3~43℃)升高,食欲减少或不食,口渴。病鸭咳嗽、打喷嚏,呼吸加快,常张口呼吸。为了将积在喉头的黏液排出,病鸭常常摇头,故本病俗称“摇头瘟”。
(3)病理剖检结果 心包液增多呈透明橙**,有的内混纤维状絮片,心外膜、心耳、心冠有弥漫性出血斑点(图29)。肝脏略肿大,质脆,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灶(图30)。十二指肠和大肠黏膜充血、出血,并有轻度卡他性炎症,肺呈多发性肺炎,表现出水肿和出血点。
图29 心脏冠状脂肪和心肌出血
图30 肝、脾肿大,表面有针尖大的灰白色坏死点(4)防治措施 鸭霍乱的流行与舍内不卫生、*雨潮湿、鸭群拥挤、气候急剧变化(寒冷或闷热) 等**因素有关。在长途运输中,通风**,鸭的抵抗力降低,往往造成本病的暴发。鸭霍乱的防治措施概括如下:
第一,应依据鸭的生长发育阶段、生产性能特点,饲喂优质配合饲料,提供洁净饮水,提高鸭群的抵抗力和健康水平。
第二,为鸭群提供洁净的生活、生长、生产环境,保持鸭舍干燥卫生,定期对鸭舍、运动场、用具、设备等进行消毒。
第三,用鸭霍乱死菌苗或弱毒菌苗免疫接种,有一定的预防效果。鸭霍乱有多种血清型(类型)。在接种某种菌苗之后,难免还会发生鸭霍乱。所以,在本病严重发生的地区,在进行免疫接种的同时,应加**生消毒、药物防治等综合性防疫措施。
第四,用链霉素、土霉素、磺胺嘧啶等磺胺类药物及抗血清等治疗鸭霍乱,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抗血清的注射量为每只1.0~1.5毫升。
基本生活常识
如何鉴别禽霍乱,禽流感,新城疫
1、鸡新城疫与禽霍乱的鉴别诊断:二者均有体温高,低头闭目,翅膀下垂,冠、髯紫红,口鼻分泌物多、呼吸困难,排出的稀便带有血液,站立不稳,运动失调等临床症状,并有全身粘膜、心冠脂肪出血点等剖检病变。二者区别在于,禽霍乱一般只局限于个别鸡群或小范围地区,鸡鸭均可感染禽霍乱,而鸡新城疫流行范围比较大,波及全村或更大范围,但不感染鸭。病程上禽霍乱更短,多数突然死亡。鸡新城疫流行中后期可见神经症状,禽霍乱则无此症状,偶有关节炎表现。剖检上禽霍乱可见典型的肝脏针尖状灰**或白色坏死点而鸡新城疫无此病变。禽霍乱抗菌素治疗有效而鸡新城疫则无效。2、鸡新城疫与禽流感的鉴别诊断:二者均有体温高,委靡不食,垂翅,冠、髯发紫,口鼻分泌物多,呼吸困难,腹泻,后期出现腿脚麻痹等症状,并均有腺胃、肌胃角质膜下出血,卵巢充血、脑充血,心冠脂肪出血点等剖检病变。二者区别在于:鸡新城疫,倒提病鸡时口中流出大量酸臭粘液,头部水肿少见而禽流感病鸡头部常出现水肿,眼结膜充血肿胀,眼睑、肉髯极度肿胀,脚鳞出血。禽流感可同时感染鸭,而鸭不感染鸡新城疫。鸡新城疫剖检病变主要表现在消化道、呼吸道粘膜出血,而禽流感病鸡剖检除消化道、呼吸道粘膜外,肝脏、肺等脏器有出血,胰腺有出血或坏死点等病变。
3、鸡新城疫与鸡马立克病的鉴别诊断:二者均有羽毛松乱,精神委靡,翅膀麻痹,运动失调,腹泻等症状。二者区别在于:鸡马立克病,神经型翅膀一侧或两侧麻痹,蹲伏时一腿向前伸,一腿向后伸的马立克病典型症状;内脏型精神委靡,几天后部分运动失调,一肢或双肢麻痹,眼型虹膜失去正常色素,瞳孔边缘不整齐;皮肤型翅、颈、背、尾上方皮肤有玉米粒至蚕豆大的肿瘤。剖检可见受害神经增粗并呈黄白色、灰白色。各内脏有大小不等灰白色质硬的肿块。
4、鸡新城疫与鸡白痢的鉴别诊断:二者均有羽毛松乱,精神委靡,呼吸困难,腹泻等临床症状。二者的区别在于:鸡白痢主要发生于雏鸡,特点是排白色稀便,成年鸡较少发病,病程多为慢性,有时也可见腹泻,病鸡冠、髯贫血苍白,有时见腹部增大,不见呼吸困难;慢**例常可见卵巢萎缩,卵黄变性,质硬色淡,有时形成囊肿。鸡新城疫呼吸道症状严重,并有神经症状,剖检可见呼吸道和消化道严重出血。
鸡霍乱怎么 治疗?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病。本病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其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属革兰*性小杆菌,对一般消毒药物的抵抗力不强,在自然干燥的情况下,2~3天内死亡,60℃10分钟即被**。在寒冷的冬季,死鸡体内的病菌能够生存2~4个月,埋在土壤中可以生存5个月之久,在粪便中至少存活1个月。鸡、鸭、鹅等家禽和多种野鸟都能感染。饲养管理**、营养缺乏、长途运输及气候突变等因素,都能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鸡霍乱的传染途径主要是经由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皮肤创伤也能感染,病鸡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含有多量病菌,当污染了饲料、饮水、用具和场地等时,而散播疫病。犬、猫、飞禽及人能够机械带菌。此外,有些昆虫如苍蝇、蜱虫和螨虫等,也是传播本病的媒介。(1)临床症状
禽霍乱的潜伏期为4~9天。可以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3种病型。
①最急性型:见于暴发的最初阶段,突然倒地,扑动翅膀即死亡,有的头天晚上一切正常,翌日早晨即发现死于鸡舍。死前不显现任何症状。随着疫病的发展,陆续出现急性型病例。
②急性型:病鸡表现精神委顿,羽毛松乱,翅膀下垂,不喜活动,嗜睡。体温上升至43~44℃,食欲减少或不食,口渴。呼吸困难,张口呼吸,摇头,从口、鼻中流出混有泡沫的黏液。病鸡泻痢,排出**、灰白色或淡绿色稀粪,有时混有血丝或血块。肉髯肿胀,鸡冠、肉髯呈暗红色至紫黑色,最后瘫痪,不能走动,常在1~3天内死亡。
③慢性型:大多出现在疫病流行的后期,也有急性不死而转变成慢性的。病鸡消瘦,贫血,下痢,食欲减退,病变常局限在身体的某部分。有些病鸡一侧或两侧关节肿胀,发热、疼痛、行走困难,跛行或完全不能行走,有些病鸡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鼻流黏液,鼻窦肿大,喉部蓄积分泌物,病程常为几周甚至1个月以上。
最急性型的病鸡,死后剖检常看不到明显的病理变化。有时只见心冠沟脂肪有少量出血点。急性型病鸡的腹膜、皮下组织和腹部脂肪常有小点出血,肠道发生急性卡他性肠炎或出血性肠炎;以十二指肠和大肠的病变最显著,黏膜充血、肿胀,并有数量不等的出血点,表面附着多量灰白色黏液。有时肠内容物中含有血液。肝脏肿大,色泽变淡,表面散布数量不等的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这是鸡霍乱的一个特征性的病理变化。脾脏一般不见明显变化。心冠状沟脂肪、心外膜有程度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特别是在心冠脂肪上出血点最明显。心包腔积有多量淡**液体,有时还混有纤维素凝块。肺充血,表面有出血点,有时发生肺炎。
(2)诊断
根据鸡群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采取病鸡的心血或肝组织作涂片染色镜检,或是从心血和肝、脾中分离培养病菌。
(3)防治
鸡群发生鸡霍乱后,必须立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病死鸡全部烧毁或深埋。对鸡舍、场地和用具彻底消毒。病群中未发病的鸡,全部喂给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以控制发病。
治疗禽霍乱药物很多,必须结合本场以往用药情况,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青霉素加链霉素肌内注射,每羽5万~10万国际单位,每天1~2次,连用2天。并在饲料中加喂复方敌菌净或禽菌净,拌料喂服3天;氟苯尼考与丁胺卡那霉素组合配方注射或口服。用针剂时,每千克体重0.4毫升肌内注射,1日1次,连用1~2次。喂料时,氟苯尼考粉剂,连用3~5天;**沙拉沙星饮水,每100千克水加10克,拌料每40千克料加10克,连喂3~5天;复方阿莫西林可溶性粉每250千克水加50克,连用3~5天。
对本病的预防主要是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经常发生本病的地区或鸡场,应定期预防接种。预防禽霍乱的**有灭活菌苗、弱毒活菌苗及荚膜抗原苗3类,目前常用禽霍乱组织灭活苗,系用病禽的肝脏组织制成,接种剂量为每只肌内注射2毫升。
“上”字可以组什么词?(3个)
组词如下:1、上辈子 shàngbèizi
意思:迷信指轮回的前一轮
2、上边 shàngbian
意思:上侧或上部
3、上菜shàngcài
意思:把做好的菜送到餐桌上
4、上苍 shàngcāng
意思:苍天,俗称老天爷
5、上操 shàngcāo
意思:指出操
扩展资料:“上”字义:
(1)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本义:高处;上面。
(2) 同本义
上,高也。——东汉·许慎《说文》
宛丘之上兮。——《诗·陈风·宛丘》
施于松上。——《诗·小雅·颉弁》
冬时有嗽上气疾。——《周礼·疾医》
云上于天干。——《易·需》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荀子·劝学》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上荣(飞檐。屋檐两端的挑角);上柽(门框上端的横梁);上漏下湿(形容屋舍破旧,不蔽风雨);上网(系在箭靶上方的绳子);上丹田(道家谓人的两眉之间为上丹田);上下肩(上边和下边,也指左右两边)。
(4)上天;天帝
文王在上。——《诗·大雅·文王》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上方(天上仙界皇帝);上干**(惹起上天震怒);上仙(天上的神仙);上穹(上天;天帝);上皇(天帝);上神(神灵;天神);上都(指天宫)。
(6)上级;尊长;社会的最高层
观袁守虽得民,然自喜轻上,其祸非外至也。——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宋·苏轼《教战守》
(7) 又如:上流(上辈);上蒸下报(晚辈男人和长辈女子通*叫“蒸”或“烝”;反之叫“报”);上户(富家巨室);上厅(官署);上宪(上司;上级官员);上上乘(等级最高的);上位(高位,显达的职位;特指君位,帝位);上冢(指首辅,朝廷大臣);上坐,上席(受尊敬的席位)
(8) 君主;皇帝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吕氏春秋·察今》
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辅臣以上意为辞。公(袁可立)于末坐抗声曰:“特相公不肯耳!”——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讣闻,上遣官视葬,有司陈祭,博士弟子员乡三老俎豆之于学宫之旁。——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上
禽霍乱如何防治?
禽霍乱是由禽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故又称禽巴氏杆菌病,过去曾称为“出血性败血病”(简称“出败”)。本病特征是,急性型呈败血症和剧烈下痢(故称之为禽霍乱),慢性型发生肉髯水肿和关节炎。(1)流行特点 本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鸭最高,鸡次之,鹅有抵抗力,其他许多家禽、野禽能不同程度地感染。鸡发生本病的一般规律是:①雏鸡有一定的抵抗力,16周龄之前很少发病,发病高峰在性成熟期,即开产前后;整个产蛋期也易发病,从季节来说,秋季和初冬最多,冬春次之,夏季较少。②本病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创伤都能感染,在农村病鸡尸体及其污染物常散布大量病菌。③本病一般为散发性,间或成地方流行性。④本病的诱因主要是天气骤变、秋雨连绵、冬季鸡舍透风、春寒以及鸡群拥挤、舍内空气污浊、地面潮湿、营养**等。
(2)主要症状和剖检变化 本病依病情缓急可分为3种病型:
最急性型:常见于本病暴发的最初阶段,病鸡突然倒地拍翅、抽搐、迅速死亡。早晨发现这样死亡的多为个别肥壮及高产的鸡。
急性型:此型最为常见,病鸡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尾翅下垂,呼吸急促,口、鼻分泌物增加。腹泻,排出**、灰白色或绿色稀粪。鸡冠和肉髯变青紫色,有的病鸡肉髯肿胀,有热痛感,最后发生衰竭,昏迷死亡。病程短的半天,长的1~3天,死亡率高。
慢性型:常发生于流行的后期,病鸡腹泻,逐渐消瘦,冠髯苍白。有些病鸡一侧或两侧肉髯显著肿大,坏死。有的腿足、翅膀关节肿胀,出现跛行,呼吸困难,这些病鸡耐过以后常失去生产能力,成为带菌者。
剖检时,突然死亡病例一般无明显病变。急性型病死鸡可见肝脏肿大,表面许多针尖至粟粒大的灰白色坏死点,这是特征性的病变。腹膜、皮下组织及腹部脂肪常见小点出血,心包变厚,心包腔积有大量不透明的淡**液体,有时混有纤维素凝块。心冠脂肪出血尤为明显,肺充血,有出血点。十二指肠黏膜呈严重的出血性、黏液性炎症。
(3)防治
注射菌苗:目前,应用的弱毒苗主要有G190E40弱毒菌苗、731弱毒菌苗和833弱毒菌苗等。使用后能减少发病的可能性,但不能完全可靠地阻止发病。接种需在2月龄以上,免疫期一般为3个月,有的在第一次注射后半个月再注射一次,免疫效果较好;注射弱毒苗后至少7天不能使用抗菌药物。
药物预防:鸡群处在开产前后或产蛋高峰,发病的可能性大,可用土霉素2~3天,每千克饲料添加1.5~2克进行预防。
药物治疗:口服磺胺-5-甲氧嘧啶4份加抗菌增效剂1份,按每千克体重30毫克内服,或按0.04%比例拌料,连喂5~6天;或喹乙醇按饲料的0.02%~0.04%拌匀,连用2~3天;或用甲砜霉素按每千克饲料加1克,连用5天,接着改用灭霍灵,每千克饲料加4克,连用5天;或灭败灵每千克体重2毫升肌肉注射,隔日再注射一次,以后改用土霉素按每千克饲料加2克拌料,连用5天。链霉素对禽霍乱的效果优于青霉素,特别对于慢性型病例,但毒性较大,易产生耐药性,用药要慎重,一般雏鸡每只用1万单位以下。对重病鸡可挑出用青霉素、链霉素各1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3万单位),每天2次,连用2~3天,可放回鸡群改用口服药物。
本病发生后,应立即对鸡群实行**、隔离、检疫、消毒等综合性措施。严格处理死鸡,对假定健康鸡要紧急预防接种。
鸡霍乱怎么 治疗?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病。本病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其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属革兰*性小杆菌,对一般消毒药物的抵抗力不强,在自然干燥的情况下,2~3天内死亡,60℃10分钟即被**。在寒冷的冬季,死鸡体内的病菌能够生存2~4个月,埋在土壤中可以生存5个月之久,在粪便中至少存活1个月。鸡、鸭、鹅等家禽和多种野鸟都能感染。饲养管理**、营养缺乏、长途运输及气候突变等因素,都能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鸡霍乱的传染途径主要是经由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皮肤创伤也能感染,病鸡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含有多量病菌,当污染了饲料、饮水、用具和场地等时,而散播疫病。犬、猫、飞禽及人能够机械带菌。此外,有些昆虫如苍蝇、蜱虫和螨虫等,也是传播本病的媒介。(1)临床症状
禽霍乱的潜伏期为4~9天。可以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3种病型。
①最急性型:见于暴发的最初阶段,突然倒地,扑动翅膀即死亡,有的头天晚上一切正常,翌日早晨即发现死于鸡舍。死前不显现任何症状。随着疫病的发展,陆续出现急性型病例。
②急性型:病鸡表现精神委顿,羽毛松乱,翅膀下垂,不喜活动,嗜睡。体温上升至43~44℃,食欲减少或不食,口渴。呼吸困难,张口呼吸,摇头,从口、鼻中流出混有泡沫的黏液。病鸡泻痢,排出**、灰白色或淡绿色稀粪,有时混有血丝或血块。肉髯肿胀,鸡冠、肉髯呈暗红色至紫黑色,最后瘫痪,不能走动,常在1~3天内死亡。
③慢性型:大多出现在疫病流行的后期,也有急性不死而转变成慢性的。病鸡消瘦,贫血,下痢,食欲减退,病变常局限在身体的某部分。有些病鸡一侧或两侧关节肿胀,发热、疼痛、行走困难,跛行或完全不能行走,有些病鸡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鼻流黏液,鼻窦肿大,喉部蓄积分泌物,病程常为几周甚至1个月以上。
最急性型的病鸡,死后剖检常看不到明显的病理变化。有时只见心冠沟脂肪有少量出血点。急性型病鸡的腹膜、皮下组织和腹部脂肪常有小点出血,肠道发生急性卡他性肠炎或出血性肠炎;以十二指肠和大肠的病变最显著,黏膜充血、肿胀,并有数量不等的出血点,表面附着多量灰白色黏液。有时肠内容物中含有血液。肝脏肿大,色泽变淡,表面散布数量不等的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这是鸡霍乱的一个特征性的病理变化。脾脏一般不见明显变化。心冠状沟脂肪、心外膜有程度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特别是在心冠脂肪上出血点最明显。心包腔积有多量淡**液体,有时还混有纤维素凝块。肺充血,表面有出血点,有时发生肺炎。
(2)诊断
根据鸡群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采取病鸡的心血或肝组织作涂片染色镜检,或是从心血和肝、脾中分离培养病菌。
(3)防治
鸡群发生鸡霍乱后,必须立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病死鸡全部烧毁或深埋。对鸡舍、场地和用具彻底消毒。病群中未发病的鸡,全部喂给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以控制发病。
治疗禽霍乱药物很多,必须结合本场以往用药情况,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青霉素加链霉素肌内注射,每羽5万~10万国际单位,每天1~2次,连用2天。并在饲料中加喂复方敌菌净或禽菌净,拌料喂服3天;氟苯尼考与丁胺卡那霉素组合配方注射或口服。用针剂时,每千克体重0.4毫升肌内注射,1日1次,连用1~2次。喂料时,氟苯尼考粉剂,连用3~5天;**沙拉沙星饮水,每100千克水加10克,拌料每40千克料加10克,连喂3~5天;复方阿莫西林可溶性粉每250千克水加50克,连用3~5天。
对本病的预防主要是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经常发生本病的地区或鸡场,应定期预防接种。预防禽霍乱的**有灭活菌苗、弱毒活菌苗及荚膜抗原苗3类,目前常用禽霍乱组织灭活苗,系用病禽的肝脏组织制成,接种剂量为每只肌内注射2毫升。
土鸡鸡冠烂用什么药
“鸡瘟”,是由鸡新城疫**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见羽毛松乱,鸡冠和肉髯变青紫色或紫黑色,张口呼吸,常发生特殊的“咕噜”声。嗉囊内充满液体内容物,将鸡只倒提常有大量酸臭液体从口中流出。下痢,排出黄绿色或灰白色恶臭稀粪,有时混有血液;病程较长的病鸡可出现神经症状,如头颈扭曲或向后仰、腿翅麻痹、运动失调等。剖检可见腺胃*头或*头间有出血点,十二指肠及整个胃肠粘膜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
防制:本病现无特效药。在发病初期用抗鸡新城疫血清有一定的疗效。本病对养鸡业的危害很大,必须采取综合的防制措施,方可控制它的发生和流行。平时的预防措施是:①雏鸡7日龄左右接种Ⅱ系**,30日龄时接种Ⅰ系**,60日龄时再接一次Ⅰ系**强化免疫。②新购进的鸡必须单独饲养2周,证明无病后才能与健康鸡群混合饲养。③平时加强鸡舍的清洁卫生工作,鸡舍用具定期消毒,鸡舍和鸡场门口要设消毒池。
G.(1)如何防治传染性法氏囊病?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引起的一种损害鸡法氏囊的特殊疾病。本病造成的死亡率不很高,但会降低鸡群的免疫力。本病的发病高峰为3—7周龄,2周龄内的雏鸡对本病有抵抗力。
病鸡群突然发病,病鸡精神不振,畏寒,羽毛蓬松,缩头闭眼,全群食欲突然大减,饮水量增加,排出白色水样稀粪,*门周围羽毛沾有稀粪,一般发病后第三天开始死亡,5—7天达到高峰,8天后停止死亡,且症状迅速消失。
剖检主要见法氏囊高度水肿,可比正常体积大1—3倍,表面有胶冻样的浅**物质,常有出血,外观外观呈紫黑色,切开法氏囊,囊内粘膜水肿、充血和出血,囊内有奶油样渗出物。发病后的第五天开始萎缩,第八天仅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常见胸肌有条纹至弥漫性出血。
防治;目前主要有下面几种防治措施。
血清疗法: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血清,雏鸡每只0.5ml,注射一次即可,疗效可靠。或用高免蛋黄抗体治疗。
激素疗法:每只鸡肌注丙酸**酮5mg或复方炔诺酮(人用女性1号避孕片),每天1—2片口服。
同时寒冷季节应注意保温,饮水中加入电解质、葡萄糖、多种维生素,以增强抗病力。
还可用穿心莲、车前草、海金沙、金钱草、茅根、甘草等煲水饮用。或以板兰根、大青叶、金银花、黄芩、黄芪、首乌、鳖甲、当归、茯苓、山楂、神曲、麦芽等组成方剂,水煎前浸泡30分钟,给病鸡饮用。
(2)怎样防制马立克氏病?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由**引起具有高度性传染性的肿瘤疾病,本病的易感性随着日龄的增大而逐步降低。例如一日龄的雏鸡感染性最强,比成年鸡要高1000—10000倍。
本病的表现症状可分为神经型、内脏型和眼型。有时可混合发生。无论哪一个型都可出现全身性营养**,消瘦、贫血,并常有下痢症状。
神经型:由于体内的神经受损,多数表现为病鸡一条腿伸向前方,一条腿伸向后方的“劈叉”姿势。
内脏型:卵巢、肝、脾、肺、肾等可出现一个或多个淋巴肿瘤**灶,如肝脏表现肿大,其表面有米粒大至花生米大的白色结节。
眼型;当其侵害眼球的虹膜时,病鸡可能发生失明,虹膜的正常色素消失,呈同心环状或斑点状以至弥漫的灰白色。故又叫它为“白眼病”。
防制:本病无特效治疗方法,加强对本病的预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①认真做好鸡场综合防疫工作,做好消毒工作,杜绝传染源。②雏鸡比成年鸡易感,故必须与成年鸡分开饲养,严防接触性传染。③尽量坚持自繁自养,或从健康鸡场引种,出壳苗坚持接种马立克氏病**。
H.(1)怎样防制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传染性喉气管炎是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特征是病鸡呈现呼吸困难和咳出血性渗出物,喉头和气管粘膜肿胀、出血和形成糜烂。本病传播迅速,死亡率高。
本病主要发生于鸡,各种日龄的鸡均能发生,但通常只有成年鸡和大龄鸡才出现症状。其主要突出症状为咳嗽、气喘、流鼻涕、并常咳出带血粘液。病鸡常伏在地上,头下垂,当吸气时头颈高举伸直,张开嘴,并有“咕咕”的喘鸣声。检查口腔,可见喉部粘膜充血,或有**纤维蛋白附着,病鸡迅速消瘦,有时排出绿色稀粪,蛋鸡产蛋量下降,最后多因衰竭、气管内粘液过多窒息死亡。剖检可见气管内附有带血**粘液或血凝块。
防制:①不引进带病鸡,发现病鸡应立即隔离,并实行全进全出制。②接种**。③对于病鸡群应处理好通风与保暖的关系,饲料中加入多种维生素,试用抗**药如吗啉用胍等药,酌情用抗菌药物预防继发感染。对发病初期可用中药六神丸,大鸡每只2—5粒,每日二次,连用2—3天有一定的疗效。④喉毒灵给鸡饮水。
D.
(2)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如何防制?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由**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简称“传支”。本病冬春季节多发,各种年龄段的鸡均可发生,但以30日龄以内的鸡多发。病鸡多为突然出现呼吸道症状,而迅速全群发病是本病的特征。4周龄以内雏鸡特征性呼吸症状是流鼻液、气喘、咳嗽和气管啰音,病鸡怕冷,互相挤拥在一起,精神萎靡,食欲减少,眼多泪,消瘦。成年鸡症状较轻,产蛋鸡除出现呼吸道症状外,可出现产蛋量下降、产软壳蛋、畸形蛋等。
对于4—8周龄的雏鸡,除出现呼吸道症状外,还可因**引起肾炎和肠炎而发生剧烈的腹泻,排出如石灰水样的白色水样粪便。
剖检可见气管下段有**干酪样物质,或见肾肿大苍白,输卵管、直肠和泄殖腔有多量白色尿酸盐沉着。
防制;本病除改善环境外,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常用**有H120和H52。同时应用“补液盐”对本病有辅助治疗的作用。另外,为防继发感染,可适当使用抗菌素。
(3)鸡白痢病如何防治?鸡白痢是由鸡沙门氏杆菌感染而引起的呈流行性发生的传染病。以2—3周内的雏鸡的发病率为最高。
出壳后感染的雏鸡,7—10龄后开始发病,在2—3周龄发病达到高峰。最急性型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稍缓者表现为精神沉郁,绒毛松乱,两翼下垂,缩头颈,闭眼昏睡,怕冷而挤拥在一起,病初减食,而后绝食,多出现软嗉囊症状,同时腹泻,排出稀如浆糊状粪,*门周围绒毛被粪便沾污。个别甚至粘塞*门,因疼痛而发出“吱吱”的叫声,最后因呼吸困难及心力衰竭而死亡。病程短的一天,一般4—7天,20天以上的雏鸡病程较长,3周龄以上发病的很少死亡。耐过的鸡生长发育**,成为慢性患者和带菌者。
剖检时病程稍长的病雏,可见肝脏肿大,呈土**,有砖红色条纹,卵黄吸收不完全,呈油脂样或干酪样。
防治;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在鸡白痢易感日龄用土霉素拌料或用痢特灵饮水。发病时常用的药物有磺胺二甲及磺胺增效剂,强力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环丙沙星等。
(4)鸡慢性呼吸道病怎样防治?
本病主要是由于霉形体感染面引起的鸡呼吸道疾病。本病冬春季节气候多变时容易发生,且有时常与大肠杆菌病并发或继发。
本病的主要症状是流鼻液、咳嗽、呼吸时有啰音(夜晚明显),夜晚特别明显。主要病变是气囊膜增厚、混浊。气管、支气管内有粘性或干酪样渗出物。
防治:常用的药物有:链霉素、强力霉素、林可霉素、红霉素,壮观霉素、泰乐菌素、蒽诺沙星等。
(5)禽霍乱如何防治?
禽霍乱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是呈败血症和剧烈的腹泻,慢性型发生水肿和关节炎。本病多发生于16周龄以上的大鸡。主要症状表现为:
最急性型:常见于本病的暴发的最初阶段,病鸡突然倒地扑翅,迅速死亡,有时是夜间死亡,早晨发现。
急性型:此型最为常见,病鸡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呼吸困难,口鼻分泌物增加,腹泻,排**、灰白色稀粪,鸡冠和肉髯呈青紫色,有的病鸡肉髯肿胀,有热痛感,最后发生衰竭、昏迷死亡。病程短的半天,长的1—3天,死亡率高。
慢性型常发生于流行后期,病鸡腹泻,逐渐消瘦,冠髯苍白。有的病鸡一侧或两侧肉髯显著肿胀,坏死,有和足、翅膀关节肿胀而跛行,呼吸困难。
剖检时可见病鸡肝脏肿大,表面有许多针尖到米粒大的灰白色坏死点,心冠脂肪有出血点,十二指肠呈严重的出血性、粘液性炎症。
防治:
接种菌苗:接种**后可降低该病发生的可能性,但不能完全可靠地控制本病的发生。
药物:1、敌菌净或磺胺-5-甲氧嘧啶和抗菌增效剂内服。
2、也可用氯霉素、喹乙醇等药拌料。
3、对于病重的鸡只可挑出肌肉注射青霉素、链霉素。
(6)怎样防治雏鸡坏死性肠炎?雏鸡坏死性肠炎是由于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突然发病急性死亡为特征。本病主要发生于11周龄以下的鸡,尤其是3周期以内地鸡多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温暖的雨季较常发生。
病鸡主要表现为羽毛松乱,怕冷,靠近热源,跛行,不能站立而呈下蹲姿势,多左侧卧,严重腹泻,粪便恶臭呈暗红色,混有血丝,乃至粪便呈黑色煤焦油样,有时可见脱落的肠粘膜组织,急性形2—3天死亡,慢**例可拖延至10—15天后衰竭而死。
剖检可见小肠管肿胀呈灰色,有一个大的坏死区,边缘清楚,肠内充满泡沫样棕色液体。有的病鸡可出现肠壁穿孔,形成腹膜炎和肠粘连。肝、脾肿大出血,有的肝表面存在灰**坏死灶。
防治:发现病鸡应立即隔离淘汰,及时清除粪便、垫草,鸡舍、运动场要经常打扫消毒。多种抗生素对坏死性肠炎有效,如庆大霉素、林可霉素、泰乐菌素、痢特灵、卡那霉素、杆肽、新霉素、甲硝咪唑等,混饲或饮水均有较好的疗效。
(7)鸡球虫病如何防治? 鸡球虫病是由于艾美尔球虫寄生于肠上皮细胞引起的疾病。该病以出血性肠炎、血痢、雏鸡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为特征。本病为要发生于3月龄以内的雏鸡,15—45日龄最易感染,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11日龄以内的雏鸡很少发生,成年鸡多为带虫者。本病在春夏季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多发。主要表现为病鸡怕冷,常挤拥在一起,毛乱翅垂,闭眼打盹,常下痢排出带血稀粪或血液,贫血、冠髯苍白,嗉囊内充满液体,后期运动失调,倒地痉挛死亡。3月龄以上的青年鸡多呈慢性经过,不一定出现血粪,但呈进行性消瘦,呆立,后期瘫痪,衰竭而死。
剖检主要病变在盲肠,可见盲肠肿胀好几倍,呈棕红色或暗红色,质地比正常坚硬,剪开可见血凝块,或是含有一种**豆腐渣样、混有血液的坏死物质。若时间稍长者,盲肠中有一种凝血块、坏死物质、粘性渗出物凝固而成的栓子,堵塞肠腔。慢**例病变多在小肠前中段,尤以十二指肠显著肿大。肠壁增厚发炎,剪开后肠粘膜上有小出血z区,内有粘性渗出物,常混有血块。
防治:对球虫病的预防,主要是加强管理,保持舍内干燥,定期清粪,并按综合防治措施的要求进行各种消毒。抗球虫的药物很多,应据具体情况选用,为防止球虫的耐药性的产生,应注意有计划地更换用药。常用的球虫药有青霉素、球痢灵、氯苯胍、三字球虫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