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长豆角种植技术视频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豆角怎么种才能长得好?(豆角如何生长)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豆角怎么种才能长得好?
种植豆角长得好的办法:
定植密度。
环境温度。
光照强度。
施肥浇水。
具体方法:
1、豆角定植密度要合理,豆角幼苗在心叶刚展开时是最好的定植时期。
豆角合理的行距一般小行60厘米,大行80厘米,架高1.8~2米,架越高行距就应越大,株距45厘米左右,一般为双株定植。如果定植密度过大,会引起豆角植株徒长难坐荚。
2、温度的因素:
昼夜温差要把关豆角耐热性强,不耐藉冻,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5℃。在豆角开花坐荚期应掌握好白天温度和夜间温度及昼夜温差,豆角开花期较适宜的生长温度白天不能超过30℃,夜间不能超过18℃。
所以提醒各豆角种植户把好放棚时间这一关,要随气温的提升而延后放棚时间,豆角开花坐荚期放棚的标准为棚温达到17℃。
3、提高光照:
大棚种植的豆角品种虽然对光照时数要求不严格,但对光照强度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在开花坐荚期间,如果光线不足会引起豆角落花落荚。
4、巧施肥浇水:
豆角整个生长期最基本的应该浇三水:在定植后进行第一次浇水,一定要浇透,否则植株参差不齐;当蔓长到0.6米高的时候浇第二次水;豆角生产最关键的是浇豆不浇荚,在豆角的盛花期不适宜浇水,所以第三水应在初花期前浇,并结合浇水喷施促花保果剂,这样更利于豆角开花坐荚。坐荚后应再浇一次小水,促进豆角膨大伸长。
豆角不能偏施氮肥,否则会引起豆角蔓叶徒长而引起开花坐荚延迟,应增施磷肥,以促进根瘤的生成,增强其固氮能力。
豆角的种植方法?
豆角的种植方法和时间如何种植长豆角
一、地块选择以选择肥沃、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并与豆科作物轮作2-3年,粘重土壤或地势低洼、排水**的地块不宜选用。
二、良种选择
特早30:特早熟品种。分枝少,主蔓结荚为主。常规露地栽培,播种至始花需35天左右,10-12天后即可采收豆荚,采收期长达20-40天,全生育期80-100天。初花节位低,平均3节左右即可普遍结荚。同期播种初花期和初收期比之豇28-2提前2-5天,总产量略高于之豇28-2。嫩荚淡绿色,匀称,长约60厘米,单荚重20克左右,商品性好。
之豇28-2:中早熟,株高约2.5米左右,分枝少,叶片较稀。主蔓4-6节开始结荚,结荚多,荚绿白色,一般荚长60-80厘米,横茎0.9-1.1厘米,单荚重25克。肉厚、纤维少,不易老化,品质佳。耐高温、干旱,抗花叶**病。生育期90-100天,亩产2000-2500公斤。
三、适期播种
春播豆角立春后可以播种(2、3月),适宜温度20-32℃; 秋播豆角一般7月份(实际上其播期较长6、7、8月都可以播种) 四、综合管理
1、豆角施肥技术:
(1)重施基肥:基肥以施用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适当配比的复混肥料,如晋开硝基复合肥(15-15-15、16-16-16)磷、钾含量比较高的复混肥,一般建议使用量为50-60kg/亩,并深翻入土;
(2)巧施追肥:豆角在幼苗期需肥量较少,大水大肥易造成徒长,为控制茎叶徒长,促进生殖生长,防止生长过旺导致花、果少,应适当控制肥水供应。苗势较弱时可冲施晋开液体起苗肥,亩施5kg。进入到结荚期,豆角需肥量开始加大,可以在花后追施晋开硝基复合肥22-8-15以及17-5-23等配比肥料,一般每次追施15-20kg。每采收两次豆荚追肥一次,追施晋开硝基复合肥22-8-15以及17-5-23等配比肥料10kg。
为防止植株早衰,在生长盛期,适时用0.3%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施肥,并注意肥水管理,促进侧枝萌发和侧花芽的形成,并使主蔓上原有的花序继续开花结荚。
2、合理密植
播种时间应根据不同栽培方式而定,如采用大棚+小拱棚+地膜栽培的,可于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有条件的可采用营养钵育苗。苗期适当加强通风降湿,防止苗床湿度过大形成高脚苗,或发生猝倒病。3月上、中旬定植于大棚内,定植密度为每畦两行,株距15-20厘米,每*3株,定植后浇适量定根水,及时用土密封定植口。或3月上旬大棚直播,株距15-20厘米,每*播种3-4粒。露地栽培的河南省一般在3月下旬播种为宜。
3、田间管理
加强棚温,促进早缓苗。利用大棚栽培的定植后,先密闭大棚5-6天,维持较高棚
温,促进早缓苗,如遇寒流,必须在小拱棚上加盖草帘,以防冻害,当棚温超过30℃时,应及时通风降温。
及时搭架,合理整枝。当蔓长到20厘米时,应及时搭架引蔓,并将主蔓第1花序以下的侧芽全部抹除。在侧枝长出的情况下,也可留1叶摘心,利用侧蔓第1节形成花序。 中后期主蔓中上部长出的侧枝,应及时早摘心。若肥水条件充足,植株生长健旺,这些侧枝不要摘心过重,可酌情利用侧蔓结果。当主蔓长到2.2米以上时,及时打顶摘心,控制生长,促使侧枝花芽形成,以免消耗养分。如肥水足,植株营养生长过旺、通风**时,可摘除过多的叶、枝、老叶、病叶。
五、病虫害防治
1、锈病
症状:叶背突起**至锈褐色小斑点,后期病斑散发出红褐色粉末。
发生规律:高温、高湿,地势低洼,排水**,或氮肥过多,通风**时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瓜园病残体,减少病原;
2、建立与非瓜类轮作制度;
3、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喷药,用药间隔期7~10天,连续防治2~3次 62.25%仙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40%福星:*油6 000倍液
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1 000倍液 15%**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2、豆角疫病 发病规律:
该病害主要在每年12月至第二年的2月份,低温*雨时发生,病原菌主要在土壤中存活,条件适合时通过孢囊孢子和游动孢子或菌丝体直接萌发,侵染瓜菜。通过流水或土壤进行传播。 病原菌:疫霉菌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使用70%耐尔可湿性粉剂800倍或72%殷实悬浮剂1000倍或50%达科宁600倍或80%大生500倍喷施2-3次,每5天一次;发病中期使用50%安克可湿性粉剂2000倍或68%金雷多米尔800倍5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2000倍喷施2-3次,每5天一次。
3、豇豆**病
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叶片、茎蔓和种荚。叶片受害,初期在叶面上产生**状淡**小斑,后扩大为不规则形的粒斑,并相互连合成片,病部表面被**覆盖,叶背则呈褐色或紫色斑块。叶片严重发病后,迅速枯黄。茎蔓 和种荚受害,也产生粉斑,严重时布满茎荚,致使枯黄坏死。 传播途径和发病规律
本病由子囊菌亚门豌豆**菌真菌侵染引起。豌豆**病在广西无明显越冬期,而是以分生孢子进行多次重复侵染,使病害在其寄主作物间辗转传播为害。豌豆**寄主范围很广,可侵害豆科、茄科、葫芦科等13科60多种植物。日暖夜凉、昼夜温差大的多露潮湿的环境,有利发生流行。豌豆品种间抗病性有较大差异。
豆角,豆角种植,如何种植豆角,豆角怎样种才高产
豆角高产栽培技术:豆角也叫豇豆,其习性和栽培技术和四季豆相似。
豆角的生长特点虽然有根瘤菌能固氮,但它们是以嫩荚及嫩豆粒为收获物的,所以氮素供应不可少,尤其是前期。
氮:磷:钾=1:0.6:1.3,微量元素钼能促进根瘤旺盛发育,豆类对硼、锌等微量元素也很敏感,所以在合理施N、P、K肥的基础上,喷施硼肥、钼肥及锌肥,对提高豆类的结荚率,促进籽粒饱满和提高产量有一定的作用。
下面谈谈豆角的高产栽培技术。
因根系有根瘤菌属好气性,这也是菜豆能耐短期土壤干旱,耐湿性差的原因之一。
一、整地播种
选用未种过豆类的田块为宜,重茬地要消毒,因为重茬地很容易发生根腐病、枯萎病,引起豆角枯蔓死藤,很难防治。
1、消毒。
①亩用生石灰60~80公斤沤田,7~10天后排水、晒白;
②可在种植之前用高锰酸钾500倍液、或豆角菌怕(也可用恶霉灵或菌真清2号)+贝林(加佳碘)500倍液浇淋土壤湿3厘米深以上。
2、按地力高低选择做垄,垄面宽约40厘米,高30厘米。
在垄面开10厘米深小沟,亩用1000公斤腐熟粪水淋沟。
晒白后松土,选择适合品种,种子晒4小时后用水浸湿,用百菌清原粉拌种,每500克种子用药粉25克,在小沟内播种,单行植,每隔20厘米播两粒种子,播后用土杂肥或火烧土覆盖,淋水。
二、苗期管理
播种两天后根据垄面干湿情况轻淋水,保证出苗所需水分,经过5~6天当豆秧具两叶一心时,用菌毒清800倍加井冈霉素300倍淋一遍,亩用药液750公斤,用以防治根腐病、疫病等病害。
及时间苗,保证每20厘米一株。
用药时注意药粒不要接触植株。
根据豆秧生长情况适当施肥,亩用尿素3~5公斤,加等量钾肥兑水1000~1500公斤,施后淋薄水。
防治豆蓟马是苗期重点,豆蓟马危害幼嫩心梢也即是常见无梢抽出,只见两片叶,俗称“盲心”。
防治豆蓟马可用水胺硫磷600倍加益扫利600倍,或者阿维菌素1500倍加吡虫啉1500倍,或好年冬500倍加5%锐劲特1500倍,每隔6天喷一次,苗期喷1~2次云大120。
三、抽蔓期管理
豆秧有蔓抽出,要进行大培土,结合施肥,亩用磷肥30公斤加尿素10公斤,均匀施于垄两边,用垄沟泥土将肥料及杂草覆盖,注意肥料及泥土不要接触豆茎。
有条件可亩施厩肥2000公斤,在垄边培土。
培土后用硫胺合剂淋一次,亩用硫酸铜1公斤、碳胺2公斤加水1000公斤。
同时引蔓上架,一般用人字架。
秧苗旺长,可采用锥形架,即每隔40厘米,用三支竹插成等边三角形,离垄面用绳绑成锥,上边架横竹,为便于操作应控制棚架高度在2米以内。
锥形架比人字架可增产10%以上。
控制水份,晴天隔3天灌**水1次,同时淋湿垄面,下雨天注意排水。
抽蔓期病虫害主要是锈病、**病、豆蓟马、豆螟,可用粉锈宁(800~500倍)加水胺硫磷500倍加安绿宝800倍,或仙生600倍加万能粉600倍加益扫利800倍,注意粉锈宁浓度由淡到浓(800~500倍),每7天喷1次,每隔14天加喷云大120。
四、收获期管理
播种约60天,植株进入生殖生长,收获期出现,每隔7天施肥1次,每次亩用复合肥10公斤加尿素5公斤,用粪肥100公斤混合沤3天,加水1500公斤施于垄面,施后淋薄水,或者在垄边*施,亩用复合肥20公斤加钾肥10公斤加尿素10公斤,在垄边隔35厘米开小*施下,每垄施一边,隔10天后在另一边用等量肥料施下。
*施前应淋足水份,施后两天内不要在垄面淋水,下雨天不施肥。
收获期应保持垄沟1~2厘米水。
病虫防治可选择以下药剂,防治斑枯病、疫病:75%百菌清600倍加70%代森锰锌600倍;
锈病、**病:50%胶体硫300倍,每亩淋1000公斤药液,但前提是未出现病症为好,预防胜过治疗。
虫害主要是豆螟,可用:①菜喜1000倍加吡虫啉1500倍;
②阿维菌素1500倍加安绿宝600倍;
③苏云金杆菌1000倍加小虫敌800倍。
以上3种药剂不要与杀菌剂混合使用。
由于豆螟防治非常困难,所以喷药时间应每隔3~4天喷1次,在上午10时前豆花张开喷效果较好。
每7天加喷云大120。
收获在早上雾水未干为宜。
如何种植长豆角
一、地块选择以选择肥沃、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并与豆科作物轮作2-3年,粘重土壤或地势低洼、排水**的地块不宜选用。
二、良种选择
特早30:特早熟品种。分枝少,主蔓结荚为主。常规露地栽培,播种至始花需35天左右,10-12天后即可采收豆荚,采收期长达20-40天,全生育期80-100天。初花节位低,平均3节左右即可普遍结荚。同期播种初花期和初收期比之豇28-2提前2-5天,总产量略高于之豇28-2。嫩荚淡绿色,匀称,长约60厘米,单荚重20克左右,商品性好。
之豇28-2:中早熟,株高约2.5米左右,分枝少,叶片较稀。主蔓4-6节开始结荚,结荚多,荚绿白色,一般荚长60-80厘米,横茎0.9-1.1厘米,单荚重25克。肉厚、纤维少,不易老化,品质佳。耐高温、干旱,抗花叶**病。生育期90-100天,亩产2000-2500公斤。
三、适期播种
春播豆角立春后可以播种(2、3月),适宜温度20-32℃; 秋播豆角一般7月份(实际上其播期较长6、7、8月都可以播种) 四、综合管理
1、豆角施肥技术:
(1)重施基肥:基肥以施用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适当配比的复混肥料,如晋开硝基复合肥(15-15-15、16-16-16)磷、钾含量比较高的复混肥,一般建议使用量为50-60kg/亩,并深翻入土;
(2)巧施追肥:豆角在幼苗期需肥量较少,大水大肥易造成徒长,为控制茎叶徒长,促进生殖生长,防止生长过旺导致花、果少,应适当控制肥水供应。苗势较弱时可冲施晋开液体起苗肥,亩施5kg。进入到结荚期,豆角需肥量开始加大,可以在花后追施晋开硝基复合肥22-8-15以及17-5-23等配比肥料,一般每次追施15-20kg。每采收两次豆荚追肥一次,追施晋开硝基复合肥22-8-15以及17-5-23等配比肥料10kg。
为防止植株早衰,在生长盛期,适时用0.3%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施肥,并注意肥水管理,促进侧枝萌发和侧花芽的形成,并使主蔓上原有的花序继续开花结荚。
2、合理密植
播种时间应根据不同栽培方式而定,如采用大棚+小拱棚+地膜栽培的,可于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有条件的可采用营养钵育苗。苗期适当加强通风降湿,防止苗床湿度过大形成高脚苗,或发生猝倒病。3月上、中旬定植于大棚内,定植密度为每畦两行,株距15-20厘米,每*3株,定植后浇适量定根水,及时用土密封定植口。或3月上旬大棚直播,株距15-20厘米,每*播种3-4粒。露地栽培的河南省一般在3月下旬播种为宜。
3、田间管理
加强棚温,促进早缓苗。利用大棚栽培的定植后,先密闭大棚5-6天,维持较高棚
温,促进早缓苗,如遇寒流,必须在小拱棚上加盖草帘,以防冻害,当棚温超过30℃时,应及时通风降温。
及时搭架,合理整枝。当蔓长到20厘米时,应及时搭架引蔓,并将主蔓第1花序以下的侧芽全部抹除。在侧枝长出的情况下,也可留1叶摘心,利用侧蔓第1节形成花序。 中后期主蔓中上部长出的侧枝,应及时早摘心。若肥水条件充足,植株生长健旺,这些侧枝不要摘心过重,可酌情利用侧蔓结果。当主蔓长到2.2米以上时,及时打顶摘心,控制生长,促使侧枝花芽形成,以免消耗养分。如肥水足,植株营养生长过旺、通风**时,可摘除过多的叶、枝、老叶、病叶。
五、病虫害防治
1、锈病
症状:叶背突起**至锈褐色小斑点,后期病斑散发出红褐色粉末。
发生规律:高温、高湿,地势低洼,排水**,或氮肥过多,通风**时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瓜园病残体,减少病原;
2、建立与非瓜类轮作制度;
3、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喷药,用药间隔期7~10天,连续防治2~3次 62.25%仙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40%福星:*油6 000倍液
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1 000倍液 15%**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2、豆角疫病 发病规律:
该病害主要在每年12月至第二年的2月份,低温*雨时发生,病原菌主要在土壤中存活,条件适合时通过孢囊孢子和游动孢子或菌丝体直接萌发,侵染瓜菜。通过流水或土壤进行传播。 病原菌:疫霉菌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使用70%耐尔可湿性粉剂800倍或72%殷实悬浮剂1000倍或50%达科宁600倍或80%大生500倍喷施2-3次,每5天一次;发病中期使用50%安克可湿性粉剂2000倍或68%金雷多米尔800倍5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2000倍喷施2-3次,每5天一次。
3、豇豆**病
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叶片、茎蔓和种荚。叶片受害,初期在叶面上产生**状淡**小斑,后扩大为不规则形的粒斑,并相互连合成片,病部表面被**覆盖,叶背则呈褐色或紫色斑块。叶片严重发病后,迅速枯黄。茎蔓 和种荚受害,也产生粉斑,严重时布满茎荚,致使枯黄坏死。 传播途径和发病规律
本病由子囊菌亚门豌豆**菌真菌侵染引起。豌豆**病在广西无明显越冬期,而是以分生孢子进行多次重复侵染,使病害在其寄主作物间辗转传播为害。豌豆**寄主范围很广,可侵害豆科、茄科、葫芦科等13科60多种植物。日暖夜凉、昼夜温差大的多露潮湿的环境,有利发生流行。豌豆品种间抗病性有较大差异。
豆角的种植方法?
豆角的种植方法和时间豇豆如何种植?
2019年农民种植:浅谈种植豇豆对付蚜虫和**病的方法豆角的种植管理方法有哪些?
种植豆角用此方法,不花一分钱豆角多到摘不完,快来学习吧长豆角种植技术视频
豆角的种植方法如下:一、 整地 、施肥
豆角喜土层深厚的土壤,选择富含有机质、上年未种过豆角的土地,播前应深翻25cm,每亩施有机肥料5000kg、蔬菜专用复合肥50kg作基肥,然后平整成1.2m宽的小畦。
二、播种、育苗
豆角播种期露地栽培育苗为3月下旬,露地栽培直播为4月上中旬。每亩播种量为2.5kg左右。育苗一般选用大棚,每*播种2-3粒,浇透水,注意保温和控制徒长。育苗时将精选的种子,用80℃-90℃的热水将种子迅速烫一下,迅即加入冷水降温,保持水温25℃-30℃左右4小时,捞出稍晾后播种。出苗后,白天保持温度20~25℃,以保证幼苗生长整齐、健壮。种子发芽期和幼苗期床土不宜过湿,以免降低发芽率,或导致幼苗徒长,甚至烂根死苗。
三、定植
当营养钵育苗的小苗2~3片复叶时定植。露地栽培可在4月下旬定植。用打洞器打洞移栽,定植后浇好定根水,并填实细土和封严定植孔。一般每畦移栽两行豆角,*距20cm,每亩5000-5500墩。
四、 田间管理
豆角从移栽到开花前,以控水、中耕促根为主,进行适当蹲苗,促进开花结荚;座荚后,要充分供应肥水,促开花增结荚。植株开花结荚以后,一般追肥2~3次,每亩每次追尿素5~15kg或腐熟人粪尿750~1000kg,采收盛期,随水追肥一次,可亩施二胺25kg或磷酸二氢钾25kg。合理整枝,适当选留侧蔓,选留生长健壮,发生第1花序早的侧蔓,其中在主蔓中部以上长出的侧蔓,抽出第1花序后留4~5叶打顶,以增加花序数,并促进花序良好发育。
五、 病虫害防治
豆角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和锈病。根腐病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进行轮作制及田间管理,同时在播种时用50%多菌灵1公斤加细土400~500公斤搅拌匀后盖种,发病初期用37%根腐灵200~300倍液或***1000~1500倍液淋根,3~5天淋一次,连续淋2~3次。锈病可用胶体硫200~250倍液或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200克兑水75~80公斤喷雾。虫害主要有豆荚螟和豇豆荚螟,可用25%杀虫双水剂500倍或卡死克50~75兑水60公斤从现蕾到初花期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