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水蛭抓回家怎么养殖的呢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蚂蟥怎么养?抓了点野生蚂蟥,想自己养殖的?(人工养殖蚂蟥吃什么)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蚂蟥怎么养?抓了点野生蚂蟥,想自己养殖的?

  1、调节水质。蚂蟥虽能在污水中生长,但由于人工养殖密度高,故水质宜保持清新,同时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当水中含氧量低于2毫克/升时,蚂蟥会浮出水面并出现不安现象。  2、夏季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  3、越冬管理先捞起。蚂蟥冬季蛰伏,早春放养的一般已生长良好,可加工出售。捕捞时先放完水,然后用网捞起。选个体大、生长健壮的留种,每亩应留10~15公斤,集中投入育种池内越冬。  4、冬季保温池气温15℃以上时,蚂蟥就能摄食生长,以缩短养殖周期,达到全年饲养的目的。饲养池水温在15~30℃时,蚂蟥生长良好,在10℃以下停止摄食,35℃以上影响生长。

从河里捉的水蛭可以养殖吗?

是可以养殖的。关键是你需要学会识别野生水蛭的大小和年龄,一般成年的水蛭,在野外捕捉到以后,就可以直接当作商品销售了。要有技术,没有技术种苗不要钱给你只让你养殖不让你卖,也很难有什么收成

怎么养殖蚂蝗?

  1.选址建池  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处建池。池宽3米,深1米,长不限。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池底放一些石块和树枝供蚂蟥栖息。小规模养殖可利用水坑、荒塘、池塘养殖。进排水进口都要用铁丝网或用塑料网布栏住,以防蚂蟥外逃。  2.苗种投放  人工养殖以金钱蛭(俗称牛蚂蟥)为好,此处也可投放茶色蛭。金钱蛭在稻田、池塘、溪流、丛林中极为常见,捕捉作种时应注意鉴别,苗种投放标准为每立方米可放养1万条左右。选种标准是:健壮、无伤、规格大(20~30克最好),样的蚂蟥产卵量多,孵化率高,放养10个月即可加工出售。  3.饵料喂养  蚂蟥主食螺、蚌、蛙、龟鳖、蚯蚓以及哺*类动物的血液。人工饲养可利用各种血拌饲料、草粉,甚至粪便等,每亩还可一次性投放活螺25公斤左右,让其自然繁殖,蚂蟥自由取食。动物血一般每星期喂一次。具体作法是:把猪**等动物血凝块放入池中,每隔5米放一块,蚂蟥嗅到腥味后很快会聚拢来,吸食后自行散去。  4.管理技术  一是调节水质。蚂蟥虽能在污水中生长,但由于人工养殖密度高,故水质宜保持清新,同时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当水中含氧量低于2毫克/升时,蚂蟥会浮出水面并出现不安现象。夏季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二是越冬管理。蚂蟥冬季蛰伏,早春放养的一般已生长良好,可加工出售。捕捞时先放完水,然后用网捞起。选个体大、生长健壮的留种,每亩应留10~15公斤,集中投入育种池内越冬。冬季保温池气温15℃以上时,蚂蟥就能摄食生长,以缩短养殖周期,达到全年饲养的目的。饲养池水温在15~30℃时,蚂蟥生长良好,在10℃以下停止摄食,35℃以上影响生长。  5.繁殖  蚂蟥繁殖快,再生力很强。长江流域一般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产卵期。人工养殖的蚂蟥,卵茧产于饲养池平台水边的泥土中,呈卵圆形。每条蚂蟥一次产茧4个左右,茧产出后约16~25天孵化出小蚂蟥,每个茧内可出13~35条。小蚂蟥呈茶**,生长迅速,在孵化后一个月内平均增长20毫米长。

养殖蚂蟥的最佳方法?

蚂蟥怎么养?抓了点野生蚂蟥,想自己养殖的?

1、场地饲养蚂蝗的过程中,需要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池塘作为养殖场地,而且池塘的深度最好在一米到二米之间,宽度为三米左右,然后池塘底部用水泥灌浆,四周填充富含腐殖质的沙土,有利于蚂蝗产卵。2、日常养护饲养蚂蝗时,要定期投喂螺蛳、动物血,促使它生长繁茂健硕,而且每月需要为蚂蝗换一次清水,保证水质清洁卫生,并控制水温在十到四十度之间,以免蚂蝗出现冻害。

蚂蟥想要成功养殖,该如何做?

水蛭(蚂蝗)生命力较强,全国很多地区都可以养殖,湖北、广东、广西、东北等,人工饲养条件下,由于饵料丰富,温湿度条件适宜就可以了,水蛭,我国传统的水生药用生物,在一定的温湿条件下,水蛭(蚂蝗)生命力旺盛,但是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和破坏,水蛭的生存也成了问题,野生资源的数量大不如前,供应量少,我国人工养殖兴起,一些人开始探索水蛭养殖,解决供需矛盾,目前我国的水蛭养殖基地规模化,产业化的(如大蛭汇),专业技术的并不多,水蛭养殖不同于传统养殖,需要注意水蛭这种生物的特性和逐渐掌握一定的养殖规律,养殖小白可以去些基地考察,向有经验的人学习,这条路走得会容易些,但是也是需要坚持,勇于面对困难!

牛蚂蝗如何养殖

01一、饲养池的建造池塘、沟渠、水田经改造后均可作为放养池。人工建造的饲养池池埂高1.8米、水深0.8~1米、宽3米,长度应根据饲养量而定。一般每亩水面可放养幼蛭6~10万条,种蛭可放20公斤左右。为便于水蛭栖息,池底可放些不规则石块或树枝。有条件的最好用三分之一的面积种茭白、莲藕、水草、蒲草等,作蚂蟥栖息场所。在与水面相平处设排水、进水口各一个,并用网布拦住,以防水蛭外逃。新开池还要投放一些牲畜粪水以培养浮游生物、调节水质和提高池底腐殖质含量。

02二、日常管理1.保持良好的水质,严防农药、化工品污染水源,且不能用碱性太重的泉水。水温过低的井水必须经过一定的流程,待温度升高后才能使用。  2.夏天高温季节,为避免因池水温度过高而导致水蛭生长**,应在池边种些遮阳植物,并经常换水,使水温保持在15~30℃。  3.水蛭食性粗放,螺类、贝类、草虾和动物血液皆可用作饲料,但投喂时不宜过多。水蛭繁殖快,再生力很强,5月初至9月为其产卵期,经16~25天即可孵出幼蛭。如饲养得当,每条幼蛭每月可增长2厘米左右;如池内营养丰富,饲养密度合适,水质环境好,到秋后即可养成成蛭。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