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鲈鱼高产高效养殖技术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淡水池塘如何饲养鲈鱼?(淡水池塘如何饲养鲈鱼虾)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淡水池塘如何饲养鲈鱼?

  养殖鲈鱼在淡水养殖可以。   1、清塘、培水 用来养殖鲈鱼的池塘有条件的最好经过干塘、清淤和暴晒,尤其是多年养殖的旧塘。在放苗前半个月进行一次消毒,每亩施放生石灰50公斤或使用20PPM漂**带适量池水消毒。如果未经干塘暴晒的,还要每亩使用30公斤茶麸打碎浸水全塘泼洒,以彻底清除遗留的凶猛杂鱼。消毒后的池塘经滤网纳入新鲜水,每亩施放3公斤复合肥进行培育浮游生物,水质微绿色或微褐色则可投苗。   2、投苗密度 经中间培育的鱼种已达10厘米,每亩放养2500尾为好,300天的养殖期亩产量可达1200—1500公斤。投苗过密,池塘容易老化和发生鱼病,难以进行持续性生产。   由于高密度养殖投饵多,鲈鱼又很少寻食塘底的剩饵,故每亩要投放100尾鲫鱼和30尾花鲢和白鲢,以减轻水质的污染和增加养殖效益。   3、投饵 鲈鱼暴食,适当控制投饵量,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肠胃病的发生和水质的污染。投饵要做到定时、定点、定量,一般日喂2餐,分别在上午的7—9时和下午的4—6时,日投喂量约为鱼体重量的5%。要坚持驯食的习惯,在塘中搭一饵桥,每次投饵敲击饵桥或泼响塘水,招呼鱼群游来抢食,有利于观察鱼群的进食和健康状况,方便采取应变措施。鲈鱼抢食水中悬浮的饲料,下沉后不再摄食,因此投喂小杂鱼应耐心慢慢投喂,颗粒饲料则应用浮性饲料。   4、水质管理 鲈鱼的高产养殖也就是高密度养殖,保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是十分重要的,主要方法有:勤换水,特别是在中后期,每天的换水量要达30%以上;勤增氧,鱼苗期可适当开动增氧机,随着鱼体的长大开动增氧机的次数愈趋频繁,尤其是在高温天气和养殖后期,夜晚可开动部分增氧机,白天则要开动全部增氧机,保持塘水的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施放生物制剂,高密度养殖带来塘底大量的残饵和排泄物,有害物分解浓度高,大量消耗水中氧气,尤其是高温天气更为严重,这是鱼病产生的重要原因,适当施放生物制剂让有益菌群除去水中的氨氮和**酸盐,保持良好水质。   病害防治   1、氨氮中毒 高温天气时,水中的氨氮高,甚至产生**酸盐,致使鲈鱼缺氧中毒死亡。主要症状:鱼群全塘狂游不安,上下乱窜,鳍条充血,鳃丝暗红。防治方法:立即注入新水,放出老水,注水时注意用木板把水挡散,以免直接冲起塘底污物加速鱼的死亡;每亩施放氟石粉(底质处理剂)10—15公斤,中和水中氨氮;发病前注意用生物制剂预防。   2、肠炎病 病鱼食欲低,腹部膨胀,*门红肿,轻压有**粘液流出,全年均可发生。预防措施是不要投喂变质的小杂鱼。治疗方法:按每100公斤鱼糜掺入300克呋磺合剂,连续投喂3—5天。   3、烂鳃病 此病易暴发流行,死亡率高。主要症状: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游动缓慢,对外界**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鳃部粘液增多,鳃丝肿胀,末端糜烂,体消瘦,离群,最后致死。治疗方法:每100公斤鱼每天用复方新诺明6—8克、氯霉素4—6克混合拌饵连续投喂3天。   4、车轮虫、斜管虫、聚缩虫病 多发生在中间培育阶段鱼的体表和鳃丝。症状为鱼体消瘦,体色变黑,口端糜烂,一年四季均有发病。预防上多采用大量换水,改良水质。治疗可用0·7—1ppm的硫酸铜及硫酸亚铁合剂(5:2)全塘均匀泼洒,或用20—25ppm的福尔马林全塘泼洒。   5、赤皮病、溃疡病 病鱼鳍基部充血,红肿,脱鳞,表皮腐烂,肌肉外露。此病多发生在高温季节,

养殖的鲈鱼最佳盐度?

池塘养鲈鱼的外界水环境往往随天气情况变化,应注意观察,随时掌握变化情况,一般 pH 为8.22~8.93,盐度为(14.1~31.1)X10-3,水温7.8~31.4℃,溶氧量为3.7~9.7毫克/升,透明度为30~60厘米。投喂饵料的种类和质量对于鲈鱼的生长和成活率都有不同的结果。一般投喂单一饵料的成活率和平均体长均不如投喂鱼肉糜加上人工配合饵料的好,因此,养殖鲈鱼不要单纯使用鱼肉糜,而一定要添加一部分人工配合饵料,鱼才能生长迅速。鲈鱼对盐度变化的适应性很强,试验结果证明,在盐度为5X10-3、10X10-3、15X10-3一和20×10-3的海水环境中,生活72小时,成活率都在100%。但对高温的忍受能力不是很强,夏天有时池塘水温达到34.2℃,必须加大换水量,否则,会因水温过高而引起鲈鱼死亡。

家里池塘里养鲈鱼好养吗?

鲈鱼属于比较容易饲养的!
水质调节是重点
鲈鱼虽然好养,但对密度水质要求相对来说,是比四大家鱼的条件要求高的。适度的稀养,有助于降低病害。对于水源条件较差的精养塘,即要高产,还要防病,那就只能增加水质调节的投入,才能做好疾病的防预。
众所周知,鲈鱼的诺卡氏菌,一直是困扰鲈鱼养鱼的拦路虎,属于条件致病菌,当在杀虫、换水等外部应激导致鱼体免疫力降低时,就会出现发病。由于发病周期长,前期不易发现,属革兰氏阳性菌,在允许使用的抗生素范围所限,在所做药物动力学研究中,对这种菌有效抗生素很少,所以一旦发病,要按规范的要求去治疗是有一定难度的。结合大量在养殖中获得成功的经验,就是注重水质调节,达到排泄与分解的平衡点,有助于预防好诺卡氏菌。在池塘养殖中,呈现出水质越差发病越厉害,同样的鱼,同一养殖场,当转移到水质更好,密度越稀的鱼池里饲养时,就只是改变这一条件,鱼病就更容易治愈。

鲈鱼养殖一天喂几次?

淡水池塘如何饲养鲈鱼?

鲈鱼养殖一天喂3次。鲈鱼养殖池塘面积不宜过大,池塘过小,水体窄,溶氧不足,难以高产;池塘过大过深,不利生产操作。以8-12亩、水深2米左右为宜,沙壤土底质,淤泥较少,池底平坦,略向排水口倾斜,水深1.54米,排灌水系统完善,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水质良好。池塘最好设进、排水闸,分别通向进、排水河,不重复使用养殖水,以免二次污染。

鲈鱼好养殖吗?

鲈鱼属于比较容易饲养的!水质调节是重点鲈鱼虽然好养,但对密度水质要求相对来说,是比四大家鱼的条件要求高的。适度的稀养,有助于降低病害。对于水源条件较差的精养塘,即要高产,还要防病,那就只能增加水质调节的投入,才能做好疾病的防预。众所周知,鲈鱼的诺卡氏菌,一直是困扰鲈鱼养鱼的拦路虎,属于条件致病菌,当在杀虫、换水等外部应激导致鱼体免疫力降低时,就会出现发病。由于发病周期长,前期不易发现,属革兰氏阳性菌,在允许使用的抗生素范围所限,在所做药物动力学研究中,对这种菌有效抗生素很少,所以一旦发病,要按规范的要求去治疗是有一定难度的。结合大量在养殖中获得成功的经验,就是注重水质调节,达到排泄与分解的平衡点,有助于预防好诺卡氏菌。在池塘养殖中,呈现出水质越差发病越厉害,同样的鱼,同一养殖场,当转移到水质更好,密度越稀的鱼池里饲养时,就只是改变这一条件,鱼病就更容易治愈。

海鲈鱼养殖温度盐度?

水温10~16℃,以12~15℃最好,盐度:28~35;pH7.8~8.2。
属于北欧冷水鱼类,该鱼对温度等海水指标要求较严。最高致死温度为28~30℃最低致死温度 为1~2℃;最高生长温度为21~27℃;最低生长温度为7~8℃;最适生长温度为14~17℃,其对温度的耐受力最高为40‰;最低为12‰。在自然环境状态摄食习性为肉食性,幼鱼期摄食甲壳类;成鱼则捕食小鱼、虾等

孔雀鲈鱼苗怎么养殖方法

1、鱼塘准备鲈鱼养殖主要是鱼塘养殖和网箱养殖两种。在采用网箱养殖的时候,我们要选择质地柔软的、品质好的网箱,其次就是要选择没有污染的海域进行养殖,最后就是在养殖前要将网箱进行消毒和清理,然后再进行网箱投放。鱼塘养殖我们则要进行清塘和消毒,最好是进行晒塘,然后放入有机肥进行培水,要等水质出现稍微的绿色才能进行鱼苗放养。
2、放养密度鲈鱼放养的密度是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一般情况下,每亩放养的密度最好是两千到两千五百尾为宜。因为投放的密度过大,在养殖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鱼病,而且对水质的污染也比较大,不仅不能提高养殖的收益,反而会增加养殖的负担。当然我们可以在鱼塘中放入一百尾鲫鱼或者是少量的鲢鱼,这样可以起到调节水质的作用,同时还能给鲈鱼提供一定的食物。
3、水质管理水质管理对于鲈鱼养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尤其是想要高产的话,那么对水质的调节就是非常必要的。在养殖的过程中,我们要经常换水,来保持水质清新,有条件的话最好是每天都往水池中换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旧水。还有就是要提高水中的氧气含量,可以备好增氧剂和增氧机,使水中的含氧量达到五毫克以上。
4、饵料投放在进行鲈鱼饲喂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的就是定时、定量、定点,避免出现暴食、抢食等现象的出现。最好的喂料时间是每天的八点和十七点,根据鲈鱼生长的大小进行饲料量的合理供给。还有就是要确保饲料的质量,不要贪图便宜购买劣质产品。
5、日常管理在日常饲养中,我们要仔细观察每天鲈鱼的摄食情况、运动情况以及精神状态等,并进行记录,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其次就是在喂料之后,要将多余的或者是饲料残渣清理出来,避免水质污染。还有就是高温天气注意预防中暑,以及冬季注意保温处理。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