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鸡产蛋大小和什么有关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商品蛋鸡蛋重小、蛋大小不一的原因是什么?(比鸡蛋小很多的蛋是什么蛋)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商品蛋鸡蛋重小、蛋大小不一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原料质量能够保证,则我认为饲料使用效果的优劣顺序是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预混料,普通养殖户做不到进一批原料化验一次,也无法监测混合均匀度,只能凭经验。所以前期用预混料应该是一个不利因素。 查看原帖>>
母鸡下蛋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
没注意过啊
怎么样使蛋鸡产蛋多,产蛋期长
一、重视育成鸡的培育
1.选择高产蛋鸡品种。能达到较好的产蛋高峰。
2.保持育成青年母鸡健康整齐。育成母鸡群的体重整齐性好、骨胳结实、肌肉发达,能获得较高的产蛋高峰。应用科学的饲养方法,使蛋鸡各阶段体重达标或控制超标体重在5%~10%,并保持鸡群个体均匀一致,为蛋鸡快速进入产蛋高峰并使产蛋高峰保持较长时间打下基础。
3.合理选择育雏季节。冬季开食的雏鸡,到来年6~8月的夏季正好迎来产蛋高峰。高温加上高湿,将使鸡群因采食量不足而达不到应有的产蛋高峰,还会带来蛋重下降和体重减轻。因此,安排蛋鸡春夏季育成、秋季开产为宜,可保证鸡群高峰产蛋率高、产蛋量多,并使产蛋高峰期能维持较长时间。
二、控制饲养环境
1.合理的光照制度。光照对产蛋鸡有**性腺机能而促使排卵的作用,增加光照时间能促进产蛋。光照时间的延长,应根据17周龄时的体重和性发育成熟的程度而定。鸡群体重达到标准的应每周延长光照15~30分钟,直至增加到16小时后恒定不变;达不到标准的不要急于延长光照,可将补光时间往后推迟1周。光照强度掌握在7.5~10勒克斯为宜。
2.适宜的温度、湿度。蛋鸡生产的适宜温度为23~28℃。产蛋高峰期,应做好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工作。鸡舍的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60%~70%。
3.保持鸡舍空气清新。产蛋鸡舍内二**碳浓度应低于0.3%,氨气浓度小于0.0015%,硫化氢浓度不超过0.001%。首先要保持鸡舍的通风良好,加强通风换气,在冬季要正确处理保温与通风的关系,搞好清洁卫生,减少鸡粪在鸡舍内的停留时间。应掌握适当的饲养密度,浅笼型鸡笼每笼饲养3~4只鸡,能较好地发挥鸡的产蛋性能。
4.防止应激。*扰、惊吓、断水等各种应激都会引起蛋鸡产蛋率下降,缩短产蛋高峰的持续时间。对此,可在饮水中加电解**,或加倍供应多种维生素。另外,创造安静的饲养环境。
三、加强饲养管理
1.满足蛋鸡营养需要。产蛋高峰期的蛋鸡对营养要求较高,应供给营养全面、质量高、适口性好的产蛋期配合饲料,掌握代谢台巨摄入1.25~1.42兆焦/(天·只),粗蛋白质摄入18~20克/(天·只)。饲料中应适当提高矿物质、维生素的含量,特别要注意颗粒状钙的添加,产蛋鸡饲料中钙的适宜含量为3.2%~3.5%,有效磷0.41%~0.35%,应注意钙用量前低后高、磷用量前高后低的原则。
2.合理供给饲料。蛋鸡在产蛋高峰期的饲喂应尽量满足高产的需要,应适当增加喂料次数,促使鸡多采食。但在高峰后期采食量的增加应谨慎,超量投料将使营养过剩,容易导致脂肪肝、脱*、产腹腔蛋等。
3.供给清洁饮水。必须不断供给新鲜饮水。蛋鸡若断水24小时,产蛋量下降30%,补水后30天才能恢复生产;若断水48小时,则造成严重死亡。由于鸡的饮水量随气温和产蛋率的上升而增加,在炎热季节或高产期,更应保证清洁饮水不间断。
四、正确进行疫病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制定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是保持蛋鸡产蛋高峰的又一重要措施。开产前进行重要疫病的免疫是保证获得较高产蛋率及维持较好产蛋高峰的必要措施。在不同曰龄使用新城疫**、传支H120**、传染性喉气管炎**、慢性呼吸道灭活**、减蛋综合征灭活**、传染性鼻炎灭活**等进行免疫。鸡开产以后,经常使用电解**素。当鸡群受到某种疾病威胁或出现病态必须用药时,应慎重选药,如磺胺类或磺胺增效剂、氨茶碱、金霉素、金刚烷胺等必须禁用,以免抑制和损伤鸡的生殖系统,造成产蛋量下降。应做好定期消毒工作,生产区工作人员和周边环境也要求严格消毒,垃圾、鸡粪、废弃物要及时清除作无害化处理。实行封闭式饲养,避免外来病源的传入。
当年的小母鸡下的蛋很小和鹌鹑蛋似的什么原因
可能是小母鸡还没有完全成熟!蛋鸡产蛋率和蛋鸡的体重、胫长有什么关系?
蛋鸡的生长期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育雏期、育成期和产蛋期,前两个阶段合称为生长培育期。处于生长培育期的蛋鸡统称为后备蛋鸡,后备蛋鸡发育状况直接影响产蛋期的产蛋性能。衡量后备蛋鸡发育状况的指标有成活率、体重、胫长、开产日龄等,其中又以胫长、体重最为重要。胫长能够反映后备蛋鸡的体型发育状况(即骨骼的发育状况),而体重则直接反映蛋鸡身体和**的发育状况,体重达标是蛋鸡按时开产的基本保证。■ 1.胫长指标
1.1 蛋鸡骨骼生长发育规律
现代蛋鸡养殖生产中非常重视生长期体型的发育,并通过体型大小来衡量后备蛋鸡的发育状况。体型是体重、骨骼、肌肉、羽毛和内脏的总和,骨骼的发育与体型发育状况呈正相关,现代饲养蛋鸡品种的骨骼在10周龄之前发育最快,8周龄时骨骼发育达到成年蛋鸡的75%,10周龄达到82%,12周龄达到90%以上,20周龄时骨骼发育完全。不同蛋鸡品种的骨骼生长发育略有差异,基本规律是成年蛋鸡的体型越大,完成骨骼发育需要的时间越长。如白壳蛋鸡至112日龄骨骼停止发育,褐壳蛋鸡则至119日龄骨骼方停止发育。
1.2 胫长增长曲线
胫长(又称跖长)是指鸡胫部的长度,具体指从跗关节顶部到脚爪底部的垂直距离。胫长是蛋鸡的体型与骨骼发育最直观的指标。因此,一般用胫长来衡量蛋鸡骨骼的发育状况,胫长的生长发育规律如图1所示。
1.3 胫长的测量
蛋鸡胫部的解剖部分是跖骨和跗骨,主要是跖骨,见图2。在养鸡学中胫部和跖部是通用的,胫长又称跖长。但胫长却不同于胫骨长度,应注意区分。蛋鸡的胫长可采用工业游标卡尺进行测量,如图3所示。
1.4 胫长的衡量标准
胫长是衡量蛋鸡个体的体型和骨骼发育状况的指标。胫长发育状况是否良好可通过与各品种的标准胫长进行对比来衡量,胫长的实测值处于标准值±5%范围内即为达标,蛋鸡体型和骨骼发育良好,超过标准5%为超标,低于标准5%为不达标。
胫长均匀度则主要用于衡量后备蛋鸡的群体发育状况。胫长均匀度是指测定蛋鸡群中鸡只胫长的实测值在平均值±5%以内所占的百分比。它能反映出蛋鸡群体骨骼发育的整齐度。一般情况下,当平均胫长达标且胫长均匀度大于90%时,后备蛋鸡的群体发育状况较为理想。
■ 2.体重指标
2.1 蛋鸡体重生长发育规律
与骨骼的生长发育规律不同,蛋鸡体重在整个生长期内是不断增长的,但生长速度比骨骼慢一些,8周龄时的体重仅能达到蛋鸡最大体重的27%,直到36周龄才完成最大体重增长。由于蛋鸡骨骼发育期较短,而体重增长期较长。因此,56日龄前衡量后备蛋鸡发育状况时应重点测量胫长,56日龄则要同时测量胫长和体重两项指标。
2.2 蛋鸡体重增长曲线
后备蛋鸡的体重指的是蛋鸡空腹时的体重,蛋鸡体重增长曲线见图4。
2.3 体重的测量
一般情况下,随机抽取全群鸡只总数的10%进行测量。体重的测量可采用合适量程的电子称进行。
2.4 体重的衡量标准
体重是衡量鸡群发育是否合格的指标,可将测量蛋鸡的体重与相应品种的标准体重进行对比,体重超过该品种标准的10%属于偏肥,低于标准10%则为偏瘦。
此外,可以采用体重均匀度来衡量蛋鸡群体体重发育整齐度。体重均匀度是指鸡只实测体重值在平均体重±10%范围内所占的百分比。一般情况下,当体重达到品种标准,且体重均匀度大于85%时,后备蛋鸡的发育状况较为理想。
■ 3胫长、体重与产蛋性能的关系
胫长和体重与蛋鸡的产蛋性能密切相关。因此,在生长培育期就应注意蛋鸡体重和体型增长的协调性。体重和胫长双达标是理想蛋鸡体型的重要标志,即蛋鸡骨架大小适中、体重达标、均匀度好。这种蛋鸡采食量适中,饲料利用率高,适时开产,蛋的大小适中,开产后产蛋率上升快,产蛋高峰期维持时间长。
体重偏肥,胫长达标或超标的为大型蛋鸡,这种鸡开产早,产蛋个头过大,易脱*,且全程饲料消耗量大,饲料转化率低。体重偏瘦,胫长不达标的为小型蛋鸡,这种鸡开产时间延长,开产少则推迟1~2周,多则推迟3~4周,且产蛋低,蛋个小。
体重达标或偏肥,而胫长不达标的蛋鸡为胖鸡,这种鸡性成熟早,开产早,产蛋高峰也不错,但维持时间不长,易脱*,初产时死淘率高。
体重偏瘦,胫长超标的蛋鸡为瘦鸡。这种鸡开产迟,高峰期产蛋率低,初产时死淘率也比较高。产蛋高峰后产蛋急剧下降,形成生产中常见的“V”型产蛋曲线,最终导致全程产蛋量低。
因此,在育雏和育成阶段,应努力使后备蛋鸡的胫长和体重达标,为将来蛋鸡高产奠定基础,以获得最理想的产蛋效果和最佳的经济效益。
■ 4胫长和体重的控制措施
根据现代蛋鸡品种胫长和体重的生长发育规律,8周龄前重点关注蛋鸡胫长的发育,而不必过于注重体重。实践证明,3周龄之前蛋鸡胫长的发育对后期胫长发育影响极大。如果3周龄时胫长达标,则后期一般都能达标,反之后期也很难达标。这就要求在育雏期必须饲喂高营养的雏鸡料,以保障蛋雏鸡骨骼系统发育良好,这一点已成为行业共识。现在已有不少蛋鸡场都在育雏期喂给高蛋白(CP≥20%)、高能量、高维生素的雏鸡料,以使胫长和体重提前达到标准。
大量生产实践经验证明,在雏鸡饲喂阶段,往往是体重指标易于达标,而胫长难以达标。一些鸡场因此盲目实行限饲,最终致使雏鸡的胫长和体重均不达标。实际上,蛋鸡早期体重超标,一般对生产性能无**影响。正确的做法是在保证蛋鸡正常采食的前提下继续饲喂雏鸡料1~2周,直至蛋鸡胫长达标后改换育成料。如8周龄蛋鸡的胫长不达标,但体重达标,此时不能换育成料,应继续饲喂雏鸡料1~2周;如胫长达标,但体重不达标,则可以换育成料,育成料主要有利于体重增长和部分骨骼发育。
在育成期,要求每周或每隔一周测量一次体重,及时了解鸡群体重增长是否符合标准,以便及时做出调整。育成鸡的体重只要不超过标准10%,就不要限饲。如育成鸡体重不达标,鸡体较瘦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适当增加体重:
(1)适当减少糠麸类饲料原料用量,提高能量浓度,但应注意鸡料中粗纤维不低于3%;(2)采用间歇性油脂饲喂法,即在饲料中添加1~2%的油脂(植物油),喂7天停7天;(3)增加饲喂次数,夏季采食量低,该方法更有效。
如果体重超标,则采取降低饲料能量水平,减少饲喂量,并向饲料中添加0.1%~0.2%的氯化胆碱,增加**等营养措施进行调整。
母鸡下蛋有时下出来的蛋象小鸟一样大小是什么原因?
这个就是母鸡的健康状况出了点问题可能也是根据喂养什么的,这种情况有关系,他只是偶尔,但并不是经常性的这样。母鸡吃什么容易下蛋?
母鸡可以通过一下喂食方法增加下蛋率:1、加喂羽毛粉法。在饲料中加入3%-5%的羽毛粉,可使鸡脂减少,瘦肉增加,产蛋率提高20%左右。
2、喂石膏粉法。每天给鸡喂0.5-3克左右生石膏粉,对正在换羽的鸡群可以加速换羽,提早恢复产蛋;对正在产蛋的鸡群,可以提高产蛋率12%以上。
3、加锌法。母鸡换羽期,每天饲料中加入2%的锌(如硫酸锌),连喂7天,1周后产蛋率回升5%,2周后产蛋率提高10%。
4、喂蝇蛆法。在饲料中掺10%的蝇蛆,每天分早晚2次饲喂,产蛋率可提高20%左右。
5、喂健康猪血或胎盘法。在饲料中加入15%的健康猪血或猪胎盘,可使鸡的产蛋率增加20-50%。
6、喂小杂鱼法。在饲料中加入20%的小杂鱼,可使鸡的产蛋率增加25%左右。
7、喂青菜法。在饲料中加入10%的青菜,可使鸡的产蛋率增加10%左右。
8、喂发芽饲料法。冬、春青饲料缺乏,经常给鸡补充些发芽的饲料,可使母鸡多产蛋。据试验,冬季以发芽的饲料喂鸡,可提高产蛋率10%-20%。
拓展资料:
不仅可以通过以上的方法增加母鸡的下蛋率,以下的方法也非常有效:
1、饥饿法。在母鸡产蛋期前1个月内,第一周先逐步减少饲喂量至正常食量的20%以内,以喂水为主,1个月后,在1周内逐步增加饲料至产蛋鸡正常食量,产蛋量可提高30%左右。
2、截翅法。在双翅外第二关节处,用常规外科手术截去翅外端,包扎消毒消炎,加强管理,不让鸡感染,可让鸡平均增重5-8%,产蛋量增8-20%。但是,此法需要一定的兽医外科知识,以防技术不到位,引发感染。
3、土料法。在蛋鸡日粮中加喂3-5%膨润土,可增加采食量和产蛋量,在肉鸡日粮中加3%,增重率平均提高15%。
4、加维生素C法。每吨饲料中加入50克维生素C ,可提高产蛋率11%。
5、冷饮法。炎热季节给鸡饮水镇冷水,可增加食量,提高产蛋率12%左右。
6、**法。用缤纷绚丽的食槽给蛋鸡喂料,可**食欲,提高产蛋率10%左右。
7、明暗法。让母鸡光照2小时再黑暗6小时,如此反复,可使母鸡产蛋均匀而且个大。
8、芳香法。在产蛋期的饲料中均匀加入10%的芳香类植物,如葱、蒜、姜、韭菜、芹菜等,可使鸡的产蛋率提高10%。
9、喂菜籽饼法。在鸡的饲料中加入7%经煮沸去毒的菜籽饼喂蛋鸡,可提高产蛋率10-15%。
参考资料:母鸡吃什么容易下蛋_大众养生网
衡量电能质量的指标有哪些?
电能质量指标是电能质量各个方面的具体描述,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定义。参考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从电磁现象及相互作用和影响角度考虑给出的引起干扰的基本现象分类如下。a.电压中断(断电,interruption,outage):在一定时间内,一相或多相完全失去电压(低于0.8“标幺值”称为断电。按持续时间长短,分为瞬时断电(0.5周期~3S)暂时断电(3S~60S)和持续断电(大于60S)。
b.频率偏差(frequencydeviation):各国对此均已做出明确规定。
c.电压下跌(sag)(电压跌落,dip):持续时间为0.5周期~1min,幅值为0.1~0.9(标幺值),系统频率仍为标称值。
d.电压上升(电压隆起,swell):电压(或电流)持续时间为0.5周期~1min,幅值为1.1~1.8(标幺值),系统频率仍为标称值。
e.瞬时脉冲(impulse):在两个连续稳态之间的一种在极短时间内发生的电压(或电流)变化。瞬时脉冲可以是任一极性的单方向脉冲,也可以是发生在任一极性的阻尼振荡波第1个尖峰。
f.电压波动(fluctuation)与闪变(flicker):电压波动是在包络线内的电压的有规则变动,或是幅值通常不超出0.9~1.1电压范围的一系列电压随机变化。闪变则是指电压波动对照明灯的视觉影响。
g.电压切痕(notch):电压切痕是一种持续时间小于0.5周期的周期性电压扰动。电压切痕主要由于电力电子装置在相关的两相间发生瞬时短路时电流从一相转换到另一相而产生的。电压切痕的频率非常高,用常规的谐波分析设备很难检测出来,这就是过去从未有过此项电压扰动内容,直到最近才正式列入的原因。
h.谐波(harmonics):含有基波整数倍频率的正弦电压或电流称为谐波。谐波是由于电力系统和电力负荷设备的非线性特性造成的。
i.间谐波(inter-harmonics):含有基波非整数倍频率的正弦电压或电流称为间谐波。小于基波频率的分数次谐波也属于这一类。间谐波会使照明装置引发视觉闪变。
j.过电压(overvoltage):电压(或电流)持续时间为大于1min,幅值为1.1~1.2(标幺值),系统频率仍为标称值。
k.欠电压(undervoltage):电压(或电流)持续时间为大于1min,幅值为0.8~0.9(标幺值),系统频率仍为标称值。
扩展资料:
电能质量(PowerQuality),从严格意思上讲,衡量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有电压、频率和波形。从普遍意义上讲是指优质供电,包括电压质量、电流质量、供电质量和用电质量。
电能质量问题可以定义为:导致用电设备故障或不能正常工作的电压、电流或频率的偏差,其内容包括频率偏差、电压偏差、电压波动与闪变、三相不平衡、瞬时或暂态过电压、波形畸变(谐波)、电压暂降、中断、暂升以及供电连续性等。
一个理想的电力系统应以恒定的频率(50Hz)和正弦波形,按规定的电压水平(标称电压)对用户供电。在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各相的电压和电流应处于幅值大小相等,相位互差120的对称状态。
由于系统各元件(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等等)参数并不是理想线性或对称的,负荷性质各异且随机变化,加之调控手段的不完善以及运行操作、外来干扰和各种故障等原因。
这种理想状态在实际当中并不存在,而由此产生了电网运行、电气设备和用电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就产生了电能质量(PowerQuality)的概念。
从普遍意义上讲,电能质量是指优质供电。但迄今为止,对电能质量的技术含义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如电力企业可能把电能质量简单地看成是电压(偏差)与频率(偏差)的合格率,并且用统计数字来说明电力系统电能9%是符合质量要求的;电力用户则可能把电能质量笼统地看成是否向负荷正常供电;
而设备制造厂家则认为合格的电能质量就是指电源特性完全满足电气设备正常设计工况的需要,但实际上不同厂家和不同设备对电源特性的要求可能相去甚远。
另一方面,对电能质量的认识也受电力系统发展水平的制约,特别是用电负荷的性能和结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电能质量
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几个原因
蛋鸡产蛋量忽然下降的原因有很多一、饲料因素
产蛋鸡群对饲料营养要求较高。若饲料出现问题,往往会导致产蛋量突然下降。
1.饲料质量低劣。饲料霉变或者被污染,致使饲料适口性降低,使鸡采食量减少,且易导致肠胃疾病而使产蛋率突然下降。
2.钙、磷比例不当。钙、磷比例失调,影响蛋壳及蛋的形成。
3.营养缺乏。维生素或微量元素含量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维生素D3、维生素E、微量元素Se和Mn的缺乏等。
4.饲料突变。突然变更饲料,致使鸡体消化机能一时不能适应变化而发生消化**。
二、环境因素
产蛋鸡群对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以光照、温度、通风的变化最为明显。
1.光照不足。如鸡舍突然停止光照、光照时间缩短、减少光照强度等都可使产蛋量突然下降,有的农村经常停电,又缺乏应有的照明设备,影响更为严重。
2.温度突变。温度突然升高或降低,如夏季出现持续闷热天气,舍内形成高温环境,冬季突然遭受寒流的袭击,会使鸡群采食量普遍下降,产蛋量也随之下降。
3.通风**。舍内空气污浊,氨味太浓,可诱发呼吸道疾病,使产蛋量突然下降。
三、管理因素
管理不善也是导致鸡群产蛋量突然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
1.饲喂不定时不定量。如饲料多一顿少一顿,饮水不能满是需求,随意的理性作业程序等均可导致产蛋量突然下降。
2.设备损坏。如供水管道堵塞,检修不及时而造成供水障碍,电风扇等通风设备发生故障而不及时维修等。
3.应激的影响:如异常的声响,陌生人的出现,接种**或驱虫治疗等,不仅会使产蛋量突然下降,还会增加畸形蛋、软壳蛋和破损蛋数量。
四、疾病因素
引起产蛋量下降的疾病很多,其中以传染病的侵袭最为明显。能够引起鸡群产蛋率突然下降的主要有两种类型的传染病:
1.**性传染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传染性喉气管炎、产蛋下降综合症、传染病性脑脊髓炎、淋巴白血病和鸡痘等。如受强毒型新城疫侵袭时,鸡群产蛋率可由70%--90%突然下降到期20%--40%;也曾有鸡群患温和型新城疫使产蛋率突然下降20%--40%的情况发生。
2.细菌性传染病。主要有大肠杆菌病、霉形体病、传染性鼻炎和禽霍乱等。
五、其它因素
主要有蛋鸡休产日同期化或药物使用过量等。在鸡群产蛋处于平稳的状态下,如果某一天休产的鸡突然增多,就会出现产蛋量突然下降的现象,但这种现象一般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到原有的产蛋水平。至于用药过量而使鸡发生中毒以致于影响鸡产蛋率的事例也时有发生。
要提高产蛋量可以使用惠菌聚 EM活性菌
它的好处有:
一、提高养鸡成活率
用EM-畜禽养殖专用型给雏鸡开口,与抗生素相比较,有几大好处:
1、养殖菌种中的有益菌群迅速在肠道内占据优势,调节肠道内微生态平衡。
2、对肠道无任何**,保护肠道内黏膜
3、有效预防雏鸡白痢、大肠杆菌等疾病的发生
4、保肝护肾,调节机体内分泌,提高雏鸡免疫力
5、有效促进雏鸡生长发育
通过饲喂EM-畜禽养殖专用型菌液能大大提高雏鸡成活率,提高5—10%。
二、提高整体鸡群的免疫力
用EM-畜禽养殖专用型菌液,长期饲喂,可以有效的明显的**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的发育,提高鸡群的免疫功能,同时能明显增强T或B淋巴细胞的活性,明显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三、提高鸡肠道饲料转化率
用EM-畜禽养殖专用型菌液,长期饲喂,能激活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代谢有关的酶,从而提高它们的利用率。使其消化率明显的提高,有助于消化过程。同时能提高对钙、磷等多种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率。
四、有效减少养鸡发病率
用EM-畜禽养殖专用型菌液,可以有效的阻止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霉菌、球虫等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生长和繁殖,促进有益菌的生长。长期维护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有效减少发病机率。
五、促进鸡的生长
通过饲喂EM-畜禽养殖专用型菌液,能在养鸡中的35日龄前明显的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平均重量。
六、提高鸡肉品质
降低药残:通过长期饲喂EM-畜禽养殖专用型菌液,可大幅的提高鸡肉品质,大幅降低药残。
七、改善圈舍环境
通过饲喂养殖菌种,可促进鸡肠道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排泄的粪便臭味小,圈舍环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