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池塘养殖什么病毒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池塘中常见微生物图文?(池塘中常见微生物图文解释)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池塘中常见微生物图文?

淡水中的常见微生物:大型藻类、细菌、**、放线菌、真菌与原生动物。池塘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与富营养湖相近。池塘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如养鱼池施肥和投饵可大幅度提高细菌种数、生物量和生产量。上层水中氧含量高,主要有假单胞菌属、柄杆菌属、噬纤维菌属和浮游球衣菌等好氧菌、真菌和藻类;在中层水中,主要有着色菌属和绿菌属等光合细菌;在底层水中,主要有脱硫弧菌属、甲烷杆菌属和甲烷球菌属等厌氧性细菌、原生动物和一些鞘细菌。

池塘水蛛的危害有哪些?

        水蛛又名银蜘蛛,它生活在水的世界里。当它们潜入水中时,全身长满的防水绒毛就会附着许多气泡。是池塘里常见的浮游动物。        一般情况下水珠很少,也不会对水产养殖带来大的影响。如果水蛛大量繁殖,水色会变清,虾苗容易应激;同时虾苗也会因缺乏开口饵料导致生长缓慢;一些大型桡足类甚至还会咬伤虾苗,增加虾苗感染细菌的几率;另外,水蛛也常会携带虾蟹多发的一些病原微生物,如白斑**、IHHNV、弧菌等。因此在有水蛛的池塘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黄骨鱼养殖技术**防治?

1.工具消毒
工具消毒非常重要,如果病鱼用过的工具不经过消毒处理就使用,会把病原体带入鱼池,引起交叉感染。捞网、水桶、水裤应该用消毒液浸泡,消毒液一般是200mg/L的漂**液。
2.鱼塘消毒
苗种入塘前要对养殖池塘进行消毒,用硫酸铜进行消毒,以**致病菌和有害微生物。
3.苗种消毒
鱼苗入塘后,用聚维酮碘进行消毒。
4.投喂
使用优质饲料,提高抗病能力。
5.水质
加强水质管理,减少疾病发生。
二、病害防治
黄颡鱼主要的疾病有**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肝胆疾病。**病主要以防为主,并无有效方法可以治疗。
1.细菌性疾病
(1)细菌性烂鳃病
黄颡鱼的幼鱼比较容易患细菌性烂鳃病,病原体是柱状黄杆菌。患病的鱼食欲不振,并在池水边缘游动缓慢,鳃丝粘在一块,没有活性,鱼的鳃丝末端经常腐烂缺损。如果用显微镜高倍镜进行观察,会发现鳃上有众多细长、滑行的杆菌,有时会集聚成柱状,并且没有发现真菌或寄生虫,则可以判断病鱼患有此病。
预防措施:在黄颡鱼的养殖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定期的排换水,每半月可以用福地安改底或者用聚维酮碘溶液消毒,同时内服**和三黄散对黄颡鱼进行保健,提高鱼体的抵抗力,并且定期检查鱼体有无寄生虫,如有及时杀灭。
治疗措施:对于患有烂鳃的黄颡鱼,可以采用外消加内服的方式解决,对养殖池塘用苯扎溴铵与浓戊二醛1∶1每亩250mL兑水全池泼洒,并且内服氟苯尼考50g/25kg饲料和三黄散100g/25kg饲料,连喂三天。
(2)细菌性肠炎病
此病在黄颡鱼养殖的成鱼、鱼苗阶段都有暴发,主要表现为腹部膨胀,解剖时看到鱼体有**积液,外部*门红肿外凸,沿着*门往下挤有**黏液流出。它的病原体是点状气单胞菌,6月到9月是主要的流行季节。
预防措施:注意合理的投喂,防止黄颡鱼的暴饮暴食,注意天气的变化,水质的变化,定期的抽换水,不要随意更改饲料的成分。
防治措施:用苯扎溴铵与浓戊二醛1:1每亩250mL兑水全池泼洒,同时内服土霉素50g/25kg饲料和三黄散100g/25kg饲料,连喂三天,特别是在拉网捕鱼后的第一餐或鱼苗入塘后,要特别的注意。
(3)爆头病
黄颡鱼爆头病又称一点红,裂头病,主要表现病鱼头部充血,出血,头顶向上隆起形成脓包,头部皮肤溃烂,严重时头顶穿孔,裂开,甚至将头盖骨蛀空,形成一个狭长的空洞,露出脑组织,解剖可见腹腔有淡**的透明状液体,个别出现溶血现象;肝脏肿大,充血变性,呈土**无光泽;胃无食物或少食物,个别有胃积水现象;肠道壁发红,肠黏膜脱落,剪开时可见**浓汁状液体。水温的高低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决定因素,通常在水温28-30℃较流行。
防治措施:这个病应该来说是养殖黄颡鱼多发疾病,只有早发现早治疗,一般的外用药最多可以减少死亡,很难治断根。可以采用药物拌料的方式解决,裂头康是治疗该病比较有效的药物,200g/25kg饲料,连喂四天,基本会停止死亡,用了此药后并没有发现在养殖期间内裂头病复发。
(4)腹水病
病原主要是嗜水气单胞菌,发病鱼主要特征为腹部膨胀,*门红肿,解剖可以见腹腔内有很多积水,肝略土黄。
预防措施:注意合理的投喂,防止黄颡鱼的暴饮暴食,注意天气的变化,水质的变化,定期的抽换水质,定期的消毒杀菌。
防治措施:用苯扎溴铵与浓戊二醛1∶1每亩250mL兑水全池泼洒,同时内服土霉素50g/25kg饲料和三黄散100g/25kg饲料,连喂三天;或内服**恩诺沙星50g/25kg饲料和三黄散100g/25kg饲料,连喂三天。
2.寄生虫病
(1)车轮虫病。
由车轮虫寄生而引起,该病流行季节是4-10月,易发生于密度大的黄颡鱼鱼苗塘。
车轮虫主要寄生于黄颡鱼苗的尾部、鳍、鳃部等体表,数量很多,剥取鱼的组织细胞作为营养,使幼嫩的皮肤遭受损伤,鱼体消瘦,游动缓慢,严重影响鱼苗的生长。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造成死亡。
车轮虫的暴发与鱼塘的底质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在高投喂的情况下,水质、底质极易变坏,因此,要注重改底,可以每半个月用福地安,每亩200g全塘泼洒,可以有效地减少车轮虫的暴发,不过,在寄生虫暴发的高峰季节此法并不能杜绝。
治疗方法:姜克轮(苦参碱)每亩用40mL兑水全池泼洒。
(2)指环虫
捞取独游的病鱼,打开鳃盖,鳃上黏液增多,鳃丝失去鲜红呈淡色,鳃丝有点点状糜烂。剖开腹腔,各内脏**无异常,取下鳃丝在4×10低倍镜下检查,可见大小不等指环虫。
防治措施:用甲苯咪唑每亩用40mL兑水全池泼洒。
3.肝胆综合症
解剖开黄颡鱼内脏,发现肝脏肿大变色,轻微贫血,随着病情发展,肝明显肿大,可达一倍以上,色变黄发白;或有斑块色变,称为花肝,局部变绿,有的易碎。
预防方法:引发黄颡鱼的肝胆病主要是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因此,可以降低养殖密度,定期的抽换水;另一个是投喂过多,饲料蛋白含量过高引起的,应该合理的投喂,降低饲料的蛋白含量,保持在正常的水准;维生素的缺乏也会引起黄颡鱼的肝胆综合症,定期的补充维生素,通过维生素拌料投喂可以定期补充。
防治措施:对于肝胆综合症应该第一天用肝胆康+净水健肝灵每亩250mL兑水全池泼洒,第二天用茵胆利肝解毒液每亩250mL兑水全池泼洒,同时内服**50g/25kg饲料和三黄散100g/25kg饲料与保肝利胆液150g/25kg饲料和败毒王100g/25kg饲料,连喂三天。
三、讨论
黄颡鱼常见的几种疾病是季节性的、平常的,黄颡鱼养殖中鳃、肝胆、肠道等这些部位的几类基本疾病是可以治疗的。还有些疾病几乎是很难治疗的,比如黄颡鱼的烂身病。针对这类**病,我们可以以预防为主,定期内服抗**药物,补充维生素等增加鱼体免疫力和抗**能力。

有鱼苗的鱼塘用什么消毒好,具体是什么药名?

池塘中常见微生物图文?

鱼苗(虾苗、蟹苗)放鱼塘之前消毒方法:1、苗种浸泡剂:本品对海淡水蟹类、鱼类、虾类、贝类、龟、鳖类的**病、细菌病、真菌病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每50千克养殖用水,加入本品10毫升,充分搅匀,将苗种放入其中浸泡3~5分钟后,可将药液及苗种一并倒入养殖水体。2、食盐:鱼虾蟹苗种放养前用2%~5%食盐水浸洗10~20分钟,可杀灭粘细菌、水霉菌及车轮虫等。3、漂**:对细菌、**、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杀灭作用,可防治赤皮、烂鳃等细菌性皮肤病。使用方法:每立方米水加入10g漂**搅拌均匀,鱼、蟹种放入浸洗约10~15分钟后入塘。4、高锰酸钾:鱼虾蟹苗种用10~20克/立方米的水溶液浸浴20~30分钟,可杀灭鱼体三代虫、指环虫、车轮虫及虾蟹丝状细菌、弧菌等。5、敌百虫:鱼种放养前用20~30克/立方米渔用敌百虫溶液浸洗15~20分钟,可**三代虫、指环虫、锚头鳋、鲺等寄生虫。6、硫酸铜:8克/立方米硫酸铜和10克/立方米漂**混合液,在水温15℃左右,浸洗鱼体20~30分钟,可防治烂鳃、赤皮、车轮虫、斜管虫、毛管虫等病。

鱼塘的水霉病会传染吗?

鱼塘里的水,你是说**会传染鱼还是传染给人呢!如果有人到里面去泡澡了,肯定会。感染皮肤病。

水产泼洒大蒜素用法与用量?

大蒜素的用法用量:草鱼、鲢鱼、鲫鱼、鲤鱼 每公斤饲料添加0.3-0.5g;  虾蟹类: 每公斤饲料添加0.2—0.3g;  鲆鲽类: 每公斤饲料添加0.5-1g;  鳗鲡鳗类: 每公斤饲料添加0.6-1.2g;  海参: 每公斤饲料添加0.1-0.2g;  观赏鱼、甲鱼: 每公斤饲料添加0.1-0.2g;  (用于**及细菌性疾病辅助治疗时,可适当加大使用剂量。)大蒜素是天然的抗菌物质,在体内基本无蓄积作用,不会在产品中产生残留;大蒜素一般也不会产生耐药性且没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等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添加剂,大蒜素与其它饲料添加剂配伍使用一般没有配伍禁忌,且价低廉,使用方便。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