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大连海蜇养殖培训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怎样保存海蜇(怎样保存海蜇丝)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怎样保存海蜇

1、盐水明矾保存

把海蜇放在盐和明矾化开的水中浸泡,泡好后装入到可以密封的坛子中即可。

比例:每五百克海蜇头放入五十克食用盐和五克明矾。

怎样保存海蜇

2、直接用盐保存

需要注意的是,购买回来的海蜇头不能沾上淡水和其他污染物,直接放在盐中来回滚动,让它的表面被盐包起来,把沾好盐的海蜇头放在可以密封的罐子中,放在*凉处保存即可。

比例:每五百克海蜇头放入五十克食用盐。

扩展资料:海蜇的营养价值

1、每百克海蜇含蛋白质12.3克、碳水化合物4克、钙182毫克、碘132微克以及多种维生素以及丰富的胶原蛋白与其他活性物质, 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海鲜食品。

2、海蛰皮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尤其含有人们饮食中所缺的碘,是一种重要的营养食品。

3、海蜇有清热解毒、化痰软坚、降压消肿等功能,对气管炎、哮喘、高血压、胃溃疡等症均有疗效。海蜇还有有阻止伤口扩散的作用和促进上皮形成、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消痰散气、润肠消积等功能。常吃海蜇,可以清肠胃,去尘积。

参考资料来源:海蜇-百度百科

基围虾的养殖方法

基围虾是海水虾淡化养殖很有前途的一个养殖品种,在南方地区一年可进行两茬养殖,目前在淡水中人工饲养亩产量可达75~100千克以上。该虾壳薄体肥,肉嫩味美,胜于中国对虾,且适应能力强,常能以活虾上市,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该虾生命力强,适应盐度范围广,能在3%的海水中甚至淡水水域中生长,适宜生长水温范围为17~32℃,冬季水温降至5~6℃时也能生存。该虾为杂食性,在动体阶段食性与一般对虾类似,成虾以捕食底栖介形类、桡足类、多毛类为主,亦觅有具有机碎屑及底栖硅藻等。因其具有潜底习性,栖息底质以沙泥或泥沙为好。

一、基围虾养殖场地选择

要求建池地点水源充足,水质好,土质坚实,进排水方便。具体要求如下:

1.场地选择。基本上与养鱼池的要求相同或利用原淡水养鱼池塘进行养殖。

2.虾池面积。以2~10亩为宜,水深1.2~1.5米,长方形为佳,池堤坡度1∶2~1∶2.5,池底稍斜,以便排水。

3.排水系统。虾池要有**的进排水渠,供养虾排灌水使用。

二、基围虾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1.清池。对新开发的虾池,只要曝晒2~3天即可进水养水。对老池塘则需清瘀曝晒一冬,并要严格清塘消毒。在放苗前15天左右,严格药物消毒(生石灰、漂**)。

2.培育基础饵料。放苗前7~10天,虾池蓄水50厘米,再施放肥料,以培养虾池中的基础生物饵料。施肥种类包括有机肥和无机肥两种。

三、基围虾苗种放养

虾苗淡化:基围虾淡化养殖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虾苗的淡化,育苗厂家在淡化过程中应循序渐进,严禁突击淡化。虾苗必须淡化至含盐量比重1.003以后才可直接移入淡水中养殖。

四、基围虾养殖管理

虾苗入池后,便是日常管理工作。养殖期间除加强安全生产措施外,主要是水质管理,投饵管理,防治病害等工作。

基围虾养殖技术条件

1、水温:基围虾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很广,在海区8~29℃均有分布,养殖水温以18~25℃为宜。

2、盐度:基围虾对虾是广盐性种类,盐度范围可在0~34‰间。

3、食物:基围虾为杂食偏动物食性,以捕食底栖生物为主,兼食底层浮游生物及游泳生物。

基围虾淡水养殖的六大注意事项

进入秋季,早晚温差逐渐出现变化,雷阵雨天气或北风频繁,池塘藻类易出现应激死亡现象;同时随着池塘表层水温迅速降低,形成水体对流层,池塘上层溶解氧含量较高的水体传递到下层,下层水体上升,促使下层水体中还原性物质迅速**而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加之藻类死亡,光合作用受限,产生溶氧机制受阻,进一步加重池塘溶氧缺失 。

同时随着摄食量的增加,对虾排泄物、残饵等沉积池底,池水中浮游生物过量繁殖,水体严重富营养化,此时对虾池塘中的溶解氧消耗主要是池水中浮游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有机物的分解作用。

池底沉积的大量有机质经细菌作用**分解,消耗大量溶解氧,往往使池塘下层水体中本来不多的溶解氧消耗殆尽,造成虾体的缺氧状态。以上两种情形很容易造成虾池严重缺氧,甚至出现大批死亡。

针对以上问题,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在秋季管理应以"稳藻补氧、强体排毒、改底降肥"为中心,灵活投喂,科学防病。

一.定期加入10-20cm新鲜水源进入池塘,加入新鲜水源必须经严格过滤后相当量的江、河、湖泊溶解氧含量丰富的水体,安装增氧机增氧;备足增氧剂,以备应急之用。

二、每隔半个月投放1次“百乐得”+“多合素”。上午虾池溶解氧含量丰富时,兑水充分溶解后全池泼洒,防止水体过浓,藻类在风向变化时出现死亡现象,澄清水质、增加池水透明度。

三、针对对虾体质进行强化,定期内服“芪黄素”+“赛维”(一组300斤料),强化对虾抵抗力,增加对虾肌肉紧凑,减少对虾长时间白身不消失的现象。

四、针对藻类死亡现象和有毒有害物质,每10天外泼“百乐得”+“果根素”,达到水体、机体毒素双解。

五、每周使用底清净,改善底部溶氧环境。

六、灵活投喂坚持勤投喂、少投喂,溶解氧低于4mg/L时不投喂,水质良好时多投喂,水质不好时少投喂,起北风、降温时少投喂或不投喂,虾类大量蜕壳的当日少投喂。

上一篇:养殖基围虾有抗生素么

下一篇:基围虾是海虾还是河虾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龙虾多长时间开始繁殖?

龙虾的交配季节一般在4月下旬到7月,群体交配的高峰期在5月。交配时,雌虾仰卧水底,雄虾位其上以螯足钳住雌虾前螯,步足抱住雌虾将交接器插入雌体。交配时间10~30分钟。

我们在实验里和市场最早观察到抱卵虾为5月28日和6月4日,8月份以后雌虾群体开始大量抱卵,9月以后就有稚虾孵出。稚虾孵出后,全部附于母体的腹部泳游足上,在母体的保护下完成幼体阶段的生长发育过程。从第一年初秋龙虾稚虾孵出后,龙虾幼体的生长、发育和越冬过程都是附生于母体腹部,到第二年春季才离开母体生活。克氏龙虾这种繁育后代的方式,保证了后代很高的成活率。

扩展资料龙虾的食性很杂,各种鲜嫩的水草、水体中的底栖动物、贝类、软体动物、大型浮游动物,及各种鱼、虾的尸体及同类尸体都是龙虾的喜食饵料,对人工投喂的饲料也很喜食。在生长旺季,池塘下风处浮游植物很多的水表面,能够观察到龙虾将口器置于水平面处用两只大螯不停划动水将水面藻类送入口中的现象,表明螯虾甚至能够利用水中藻类。

龙虾是偏动物性的杂食性动物,但食性在不同的发育阶段稍有差异。刚孵出的幼体以其自身存留的卵黄为营养,之后不久便摄食轮虫等小浮游动物,随着个体不断增大,摄食较大的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植物碎屑,成虾兼食动植物,主食植物碎屑、动物尸体,也摄食水蚯蚓、摇蚊幼虫、水草小型甲壳类及一些水生昆虫。在人工养殖情况下,幼体可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螺旋藻粉等,成虾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或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辅以动、植物碎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龙虾

水产养殖一般用什么喂鱼

鱼类有分草食性和肉食性。
草食性的话可以考虑用旱草,捞水草等方式喂食鱼类;
肉食性鱼类的话可以考虑家禽粪肥;或是在鱼塘水面上安装黑光灯,晚上灯的光线可以引诱蚊蝇、螟虫等虫类给鱼吃。
不过收割草料费时间,家禽粪便不太卫生,一般不推荐。野外虫子自身可能带有大量细菌**,所以采用人工培育昆虫饲料喂鱼好些。例如黑水虻幼虫,幼虫能在水中活好几天,营养丰富。具体的话建议楼主去找无两、洁姆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例子。

养殖海蜇和车虾喂料鱼油多了有无影响

原因分析:

(1)藻相老化或者金藻等**藻类居多。

(2)大量投喂蜢虾、鱼浆引起的水体有机质过多。

(3)新挖池塘,底质松散,浮泥多,一般底部浑浊。

解决方案:

(1)全池泼洒“强效EM”或“速调107”每瓶3-4亩配合“利生素”每包2亩。

(2)全池泼洒“强效EM”每瓶3-4亩配合“利生素”每包2亩,配合使用“海蜇底改”每包10-15亩。

(3)定期泼洒“强效EM”或“速调107”每瓶3-4亩。

海蜇有哪些价值?

海蜇,属腔肠动物,是水母的一种,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海蜇的个体虽大,却禁不起碰撞和挤压。养殖场在试养海蜇的初期,由于经验不足,养殖海蜇的小型试验池经常发生海蜇在运动中撞到池壁而引起伞缘残缺,触手脱落等现象。而且虽然海蜇的再生能力很强,但在人工条件下,海蜇受伤的部位容易溃烂,引起整个身体的病变,这对大量人工养殖很不利。

海蜇的口腕触手间有许多小鱼小虾,它们与海蜇和睦相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一种“海蜇虾”,寄生在海蜇身上,恰好成了它的眼睛。一有敌情,小虾便刺它一下,海蜇立刻潜逃。有趣的是,每只海蜇身上只有一只小虾寄生,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还是一个待解的谜。

海蜇是肉食性动物。它借助触手捕捉到小型生物,并用触手上的刺胞将猎物**后食用。

海蜇的刺胞中的毒素非常厉害。有经验的人在大海中游泳时刻提防着水母类的东西。一旦被蜇,皮肤又红又痒,严重者还会中毒昏迷,非常危险。

海蜇在我国的分布很广泛,北自辽宁,南至海南,都有它生存的踪迹,尤以浙江沿海产量最多。海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的主要水产品之一。目前世界上仅有4种海蜇,而我国占了3种,即海蜇、黄斑海蜇和棒状海蜇。新鲜的海蜇可用刀把它的伞部和口腕部分开,伞部就是市场上出售的“海蜇皮”。但是新鲜海蜇不宜立即食用,因为刚捕获的海蜇,其伞部及触手等处都含有毒素,必须经过加矾等工序进行加工后,才能食用。

我养了一对非洲爪蛙,网上看爪蛙还吃小鱼小虾之类的,请问卖花鸟鱼虫的地方有吗?人家店主卖吗?

你好,我是学水产养殖专业的。是的,爪蛙原产于非洲,它会食用鱼类,市面上可以买到小鱼的,不过建议你最好买一些鲜活的鱼,让它和爪蛙生活在一起,鱼不能太大就好。买鱼的时候注意下,一定要买活泼点儿的。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什么地方盛产海蜇?

中国沿海广泛分布,以浙江和福建沿海最多。

在中国,海蜇渔业有悠久的历史,最高年产量可达5.8万吨。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主要产于中国沿海,朝鲜和日本有少量分布,苏联远东海域曾有记录。海蜇属有4种。其中海蜇、黄斑海蜇和棒状海蜇3种,中国均有分布。

海蜇水母体在海洋中浮游生活,栖息于近海水域,尤其喜栖河口附近。

分布区水深一般在3~20米,有时也达40米,水温8~30℃,适宜水温13~26℃,盐度12‰~40‰,适宜盐度14‰~32‰,喜栖光强度2400勒以下的弱光环境,在静水浮游速度4~5米/分钟,风向、风力海流和潮汐等因素对海蜇的水平分布有明显影响。

扩展资料1、棒状海蜇

棒状海蜇,为根口水母科海蜇属动物,个体很小,伞径42~100mm。伞高50mm。外伞十分光滑,很薄。每1/8伞缘有14~16个略呈圆形扁平的缘瓣。主要分布于福建厦门;马达加斯加等地。

2、黄斑海蜇

黄斑海蜇(Rh.hispidum Vanhoeffen)本种与海蜇颇务相似。两种最主要的差别是:本种外伞部表**有许多短小而尖硬的疣突,并有黄褐色小斑点。主要分布于日本、菲律宾,马来半岛,孟加拉湾,红海,印度洋。

3、沙海蜇

俗称沙蜇。钵水母纲、旗口水母目、口冠水母科。成体伞部呈半球状,中胶层厚而坚硬,外伞**有较密的粒状凸起,伞缘约有96—112个缘瓣。

伞柄部粗短,有8条二翼形口腕,各口腕末端均无棒状附器。口腕各翼有许多丝状附器及触指。口腕基部有8对肩板,肩板上亦有许多丝状附器和触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蜇

海蜇的海蜇的生态混养

1 混养方式。海蜇养殖过程中进行生态混养, 不仅提高了产量, 减少了病害。目前, 混养的种类主要有海蜇与海参、海蜇与对虾等混养方式。在养参池中, 桡足类昆虫与未夏眠的幼参争夺饵料和生存空间, 有些桡足类如猛水蚤还能用发达的口器撕裂幼参, 若其大量繁殖会使幼参数量锐减;猛水蚤、剑水蚤等可用发达的口器撕裂体质弱的海参, 受伤的表皮由于损伤感染而引起溃烂解体, 同时释放出大量的H2S, 容易造成海参大面积感染、中毒死亡。而海蜇正是以桡足类等小型浮游动物为摄食对象, 且摄食量很大。大量的桡足类昆虫被海蜇摄食, 不仅减轻了其对海参的伤害, 提高了海参的成活率, 同时也为海蜇提供了充足的饵料来源, 有利于海蜇的生长。另外, 海蜇与日本车虾、南美白对虾、贝类等底栖生物混养也比较成功, 虽然它们食性略同, 但因其栖息的水层不同, 互不干扰, 只要在养殖过程中注意加强肥水即可。此外, 在海蜇养殖的同时放养文蛤、杂色蛤、河豚鱼、牙鲆等进行立体混养, 可充分利用水体和饵料生物, 提高了经济效益。2 混养池的要求。混养池水质指标必须与蜇苗育苗室水质指标相同或接近; 混养池的面积要大, 一般应在3.3h㎡以上, 以便设置拦网, 减少海蜇靠岸抢滩造成的体表磨损或死亡; 水要足够深, 一般在1.5m以上。因为风浪较大和光照太强时海蜇都要下潜, 且海蜇个体越大下潜越深, 因此水体必须有足够的水深, 有利于海蜇的生长和存活。3 海蜇养殖注意事项海哲养殖过程中, 造成海蜇大量死亡的原因主要有:手捞网捕获方法落后;海蜇病害引起的海蜇死亡; 个别性成熟早的海蜇产卵后体质衰弱而下沉溶化, 败坏水质, 引起海蜇死亡。海蜇从开始溶化到全部溶化的过程与个体大小关系不大, 在8 d之内就会全部溶化掉。因此, 要及时处理死亡的海蜇, 同时加强对海蜇病害的防治, 改进海蜇的捕捞方法。

海蜇有哪些药用价值?

营养价值:海蜇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无机盐、钙、磷、铁、碘、维生素A、维生素B1和烟酸等10多种营养物质。海蜇的营养价值高,尤其是蛋白质含量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还含有钙,碘等微量元素,是一种营养价值及其高的海产品。

海蜇的功效:

降血压,预防动脉硬化,清热化痰,治疗气管炎、哮喘、胃溃疡、风湿性关节炎,防治肿瘤

性能:味甘、咸,性平。能清热化痰,消积,润肠,降血压。

用途:用于*虚肺燥,热痰咳嗽、喘息;瘰疬痰核;食积痞胀;大便燥结。现代用于高血压病,头昏头胀等。

用法:煎汤,蒸、煮食,或凉拌。

归经:归肝、肾经。

功效:清热,化痰,消积,通便。

大连海蜇养殖培训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