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养殖夜光虫怎处理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如何控制虾池水质(虾池水ph值低怎么调整)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如何控制虾池水质
水质控制和水质管理是对虾养殖过程中极重要的环节。水质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对虾养殖的成败。 一、水质因子对养殖的影响 养虾水体的水质指标通常用溶解氧、pH值、氨氮、硫化氢、盐度、水色的味道和透明度等来表示。 溶解氧不仅是保证对虾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生长的必需物质,又是改良水质和底质的必需物质,在对虾养殖过程中溶解氧最好能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一般不应低于3.5毫克/升。氨氮和硫化氢是对虾养殖的有害物质,其在水体中的浓度和含量分别应该控制在0.5毫克/升和0.1毫克/升以下。pH值是反应水质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它和水体中浮游生物含量、溶解氧含量等有密切的关系,又影响着氨氮和硫化氢的含量,在对虾养殖中pH值应控制在7.6 -8.8 为宜。透明度是反映水体中浮游植物和有机腐屑数量的一个间接的物理指标,对虾养殖中一般应前期透明度低一些,后期高一些,大约控制在30-60 厘米之内。味道是说明池塘底层水,特别是底泥是否有**有机物质的指标,如果水体发黑,有腥臭味,说明水下**的有机物质太多,容易引发病害。 二、水质变化的判断与辨别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水色及其变化是判断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 1、如果水体中主要含有硅藻、新月菱形藻、小球藻、角毛藻、三角褐指藻等,水色呈红棕色。红棕色是养虾的最佳水色,这些藻类都是对虾的优质饵料。 2、如果水体中主要含有绿藻,水体呈淡绿、翠绿色。绿藻能大量吸收氮,净化水质,也是养殖者所期望的水色。 3、如果水体中主要含有金黄藻,水体呈淡黄、金**,也是养虾比较好的水色。不过,暴雨后泥土注入虾塘也会使水出现**,要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判断。 4、如果水体呈暗绿色则含兰藻较多,如果水体呈黑褐色则含鞭毛藻、绿藻、褐藻等较多,这些都是有机质过多的征兆,是不好的水色。 5、如果水中轮虫、桡足类占优势,水体就呈现白浊色,它会使对虾的成活率下降。 6、如果水中浮游生物过少,水过瘦,水体呈澄清色。清水表明浮游植物大量死亡。如果纤毛虫、夜光虫较多,水呈红色,易造成缺氧、发病。 通过观察对虾的活动情况,可判断水体中溶解氧情况。水体缺氧的预兆是:水体透明度小于30厘米或大于80厘米;对虾白天在水面上无力地漫游;水色呈浊白色;塘底黑区大、有臭味;日落后虾塘周围有很多蚊虫。另外,在夏季高温期,天气闷热无风,或连续*雨天也容易缺氧。这时就要及时开动增氧机、加水、换水或使用增氧剂。
“荧光海”是怎样形成的?“荧光海”很罕见吗?
荧光海是一种生物发光条件。说白了,生物发光是指微生物根据身体的某种化学变化,将化学能转化为太阳能并释放出来的整个过程。
能在海面发光的生物有很多种,从单细胞的甲藻,到发光水母等腔肠动物,马海龙多毛类等环节动物,各种闪亮的头足类等腔肠动物,甚至磷虾、海萤等节肢动物。根据大连“荧光海 beach”的现状来看,去除大型螺类和头足类是可以的,但海萤等节肢动物却不能引起如此明显的辉光,所以很可能是单细胞生物繁殖的沟鞭藻。
甲藻是一种非常原始的单细胞藻类。它的许多特性接近于原核生物的细菌和真核生物的原生动物。目前广泛分类为双微绒毛藻。在甲藻中,四肢一般被具有化学纤维素养的主甲板所覆盖,主甲板之间的凹坑中有2-3个微绒毛,藻类可以借此在水中摆动和进食。
许多种类的沟鞭藻都能发光。夜间活动的昆虫在中国沿海地区更常见,其他类型如Gonyaulaxspp。也包括在内。夜行昆虫是一种形状独特的甲藻。它们的藻体没有被主甲板覆盖。它们非常大,通常缺乏叶绿体。它们经常以原核生物或其他带有微绒毛的藻类为食。
对于甲藻来说,这种生物发光可能是一种防御措施。当它被捕食它的浮游植物等捕食者振荡时,发出的荧光可以吸引更高营养级的捕食者,如感官更敏感的鱼类,然后赶走它们的直接捕食者。就人们而言,沟鞭藻产生的“荧光海沙滩”风景是观赏性的,但背后隐藏的信息值得警惕。是因为甲藻,也就是夜光虫的意思,繁殖量很大,产生强烈的荧光情况,说明这个区域的海面磷、钾、铁等营养物质在上升,促进了甲藻作为食物材料的细菌、蓝藻、单细胞藻类的总数增加。
它是海水富营养化的前兆之一。如果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导致甲藻爆发式增长,进而产生赤潮。甲藻是中国近海赤潮的主要藻类组成。它的许多繁殖、死亡和溶解都会消耗水质中的二**碳,从而导致其他海洋动物窒息,严重危及海水养殖产业链。另外,甲藻等。会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各种内毒素,如甲藻内毒素(BTX ),根据**效应,可在贝类等海产品中积累,从而导致食品卫生和安全风险的提高。
荧光素是一种小分子水化学物质,可以作为底物与荧光素酶融合。融合后,荧光素酶利用ATP促进荧光素释放荧光,将化学能转化为太阳能。近年来的科学研究表明,夜光虫的发光原理依赖于类似小动物的神经系统的细胞质动作电位在受到外界**后在藻体液泡膜上的光电催化转化。这种转化促使对工作电压敏感的液泡膜上的质子安全通道对外开放,使液泡内的质子能够进入液泡膜上被称为闪烁子的小泡,**其中所含的荧光素酶,从而产生荧光。其他类型的沟鞭藻可能也有类似的发光系统。
因此,针对“荧光海 beach”的出现,相关部门应完善水质检测,查找原因,针对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相对提前做好夜光虫的准备,夜光虫以过度应激后的明亮特性著称。夜光虫的发光来自其体细胞中荧光素酶的反应。
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总碱度偏低怎么办。
总碱度为水质变动的缓冲因子。水产养殖最适总碱度范围在75 – 200 ppm之间。
池水的总碱度太低,水的酸碱度的日变化幅度大,可能会过高(下午)或过低(清晨)。0 水的酸碱度稳定,则水中营养盐可利用性高,有利于浮游植物如藻类的稳定生长。
总碱度高,水中的重金属如铜、锌的毒性降低。
淡水或低盐度养殖对虾,最低总碱度要求为75 ppm。
海水养殖对虾,最低总碱度要求为100 ppm。
在虾病流行季节或雨季,池水总碱度最好调高到120 – 150 ppm。
育苗用水的总碱度最好调高到120 ppm以上。
四、如何调高总碱度
最常见的使用普通石灰(碳酸钙)或白云石粉(一般添加量为10~30公斤/亩),宜少量多闪地泼洒使用,在泼洒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检测验证总碱度,直到达到要求的80~150PPM为止,提高总碱度同时也补充了钙镁离子等,一举二用,且不改变水的酸碱度,这是第一梯队的调高总碱度的产品。
然后同时也可以使用小苏打粉调节总碱度提高,用量为5~10公斤左右,少量多次泼洒为宜,也需要检测验证为准,小苏打粉直接提供水中重碳酸根离子,直接提高总碱度,但在水体中富营养化,水中酸质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或总硬度过高时)比较多的时候,他的调节效果不太明显,有的人不断加了小苏打,也未必能提高总碱度,因为小苏打粉中的重碳酸根离子会直接与这些物质结合,而造成最终事实上并没有给水体增加重碳酸根离子。
使用生石灰(CaO)也可以提高总碱度(提供OH-1),但生石灰接触到水会产生热量及提高水的酸碱度【CaO + H2O = Ca(OH)2 = Ca+2 + 2OH-1】。除非水的酸碱度太低,使用生石灰提高总碱度同时提高酸碱度。但池水中已经有养殖物,则使用生石灰必须小心慎重。宜5公斤/亩/次地泼洒为宜。
使用熟石灰【Ca(OH)2】也可以提高总碱度(提供OH-1),但水的酸碱度会随之提高,对养殖物可能造成过大应激,因此使用上必须小心谨慎。这种饱和石灰水,宜20公斤/亩/天地泼洒为宜,少量多次。
在雨季时,最好维持养殖池壁一层普通石灰或白云石粉,使雨水将石灰带入池水中,以稳定总碱度;千万不可在暴雨之后立即往池水中撒布石灰,以避免养殖物遭受两次连续应激。
以笔者经验,淡水井水等总硬度高,宜用小苏打,每调高总碱度如果在30~40以上,最少每亩要加10公斤小苏打,还要加碳酸钙和氯化钾和硫酸镁,氯化钾的添加量一亩不少于2kg,硫酸镁不少于3公斤/亩。淡水是要加很多微量元素,特别是镁,钾;
蓝眼泪是怎么形成的?
蓝眼泪学名是希氏弯喉海萤,是一种介形虫,简称海萤。海萤是生活在海湾里的一种浮游生物,为荧光动物。海萤的身体内有一种叫发光腺的构造,受海浪拍打等**时,就会产生浅蓝色的光。海萤一般在六、七月份出现,而且是沿着沙滩呈带状。
该物种以其生物发光,因其中萤光素和萤光素酶之间的反应产生的蓝**光,在马来西亚和中国**形象地称作蓝眼泪。
蓝眼泪发光机制。
希氏弯喉海萤受**时,就把直径只有万分之一厘米的荧光素**颗粒,和直径只有万分之二厘米的无色荧光酶颗粒,以及由发光腺中产生的粘液一齐排入水中,产生浅蓝色的光。
从生物体排放出来的某些腺体中含有能发光的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光能。因放出的能量很微,称为冷光。
蓝眼泪的特点。
1、离开海水只能够生存10秒。
2、只有吹南风且涨潮才会出现。
3、每年4月到8月之间会在**马祖的海滩上发光。
4、如果浪够大会飘在空中在人身旁,像萤火虫那样。
赤潮是因为什么生物增殖和**而形成的?
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怎样养殖蚯蚓
养殖蚯蚓方法1、下种
将腐熟好的饲料调节好湿度后,沿着桑园开挖好的沟槽平铺10 cm,然后均匀放入含卵块及幼叫的蚯蚓种,上而再放5 cm的饲料。养殖密度可控制在2-2. 5 kg/m2或1-1. 5万条/m2,原则上前期密度可稍大,后期密度可逐渐缩小。
2、遮*与防护网
蚓种放好后,沟上先覆盖一层塑料防蚊网,再放塑料薄膜,泡沫板等防雨材料覆盖。既可防鼠、青蛙等危害又可防雨保湿。
3、温湿度的调节
蚯蚓的最佳养殖温度在20-27℃,和蚕儿对温度的要求一样。
冬季桑园采用加厚养殖床到40-50 cm,饵料上盖麦秸或稻草,也可把冬季桑树枯叶、剪下的桑枝条加厚平铺,再上盖塑料布保温保湿;冬季大棚、蚕室加温需注意火炉必须通烟管,
以防蛆叫煤气中毒,另外,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80%,每天通风3一4次,每次30min。夏季结合通风每天浇1次水降温,一般情况一星期浇1次水即可。
4、勤除薄喂
除蚯蚓粪、取叫蚯蚓茧或倒翻饲育床,结合喂料每月2 -3次,每次厚度10 cm,力求粪料新鲜透气,降低因粪料堆积过厚除蚯蚓粪不及时对蚯蚓造成感病的几率,为蚯蚓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5、分期饲养
蚯蚓饲养可分成种子群、繁殖群、生产群,薄饲勤翻,每月给料2次,每次给料厚度10 cm。分期饲养既有利于蛆叫的常规管理,又有利于蚯蚓的繁殖生长,防比病虫害的发生。
6、蚓叫茧及种叫的处理
蚯蚓经过20天的饲养后,经异体交配产下大量的蚓茧,此时可以把种蚓和蚓茧分离孵化,把分离出的蚓茧、粪料及蚓粪混合物堆成新的养殖堆,保持好温湿度。
蚓茧孵化50%时可在堆上而再覆上10 cm粪料,约经20天即可完全孵化,此时孵化堆中的密度很大,每1 m2可孵叫茧5-6万,应及时分堆处理,可分成2-3份并覆上新粪料饲喂,经过常规管理约经过40天左右即可全部长大。
把从种蚓中分离出的种叫重新搭配后放入新粪料饲喂,20天后即可再次繁殖处理。
7、适时采收
蚯蚓的采收时期:一般掌握在成叫环带明显,生长发育缓慢,饲料利用率降低时进行,夏季每月采收1次,春秋季节每1. 5月采收1次,采收后及时补料。
扩展资料:
病害防治
1、饲料中毒症
发现蚯蚓局部甚至全身急速瘫痪,背部排出**或草体液,大面积死亡,这是新加的饲料含有毒素或毒气。
这时要迅速减薄料床,将有毒饲料撤去,钩松料床的基料,加入蚯蚓粪吸附毒气,让蚯蚓潜入底部休息,慢慢就可以适应了。
2、蛋白质中毒症
如发现蚯蚓的蚓体有局部枯焦,一端萎缩或一端肿胀而死,未死的蚯蚓拒绝采食,有悚悚颤栗的恐惧之感,并明显出现消瘦。
这是由于加料时饲料成分搭配不当引起蛋白质中毒。
饲料成分蛋白质的含量不能过高(基料制作时粪料不可超标),因蛋白质饲料在分解时产生的氨气和恶臭气味等有毒气体,会使蚯蚓蛋白质中毒。
发现蛋白质中毒症后,要迅速除去不当饲料,加喷清水,钩松料床或加缓冲带,以期解毒。
3、缺氧症
如果发现蚯蚓体色暗褐无光、体弱、活动迟缓,这是氧气不足而造成蚯蚓缺氧症。
其原因有如下几点:①、粪料未经完全发酵,产生了超量氨、烷等有害气体;②、环境过干或过湿,使蚯蚓表皮气孔受阻;③、蚓床遮盖过严,空气不通。
此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加以处理。如将基料撤除,继续发酵,加缓冲带。
喷水或排水,使基料土的湿度保持在30—40%左右,中午暖和时开门开窗通风或揭开覆盖物,加装排风扇,这样此症就可得到解决。
4、胃酸超标症
在发现蚯蚓痉挛状结节、环带红肿、身体变粗变短,全身分泌粘液增多,在饲养床上转圈爬行,或钻到床底不吃不动,最后全身变白死亡,有的病蚓死前出现体节断裂现象。
这说明蚯蚓饲料中淀粉、碳水化合物或盐分过多,经细菌作用引起酸化,使蚯蚓出现胃酸超标症。处理方法是掀开覆盖物让蚓床通风,喷洒苏打水或石膏粉等碱**物中和。
5、水肿病
如发现蚯蚓身体水肿膨大、发呆或拼命往外爬,背孔冒出体液,滞食而死,甚至引起蚓茧破裂或使新产的蚓茧两端不能收口而染菌霉烂。
这是因为蚓床湿度过大,饲料PH值过高而造成的,这时应减小湿度,把爬到表层的蚯蚓清理到另外的池里。
在原基料中加过磷酸钙粉或醋渣、酒精渣中和酸碱度,过一段时间再试投给蚯蚓。
蚓体出现痉挛状结节,变粗而短,环节红肿,全身粘液分泌增多,蚯蚓变白而死亡。
原因是蚯蚓吃了有毒的饲料,如在畜粪堆附近喷过农药,蚓床上浇了污染的水,在蚯蚓暂养育壮处曾堆放过化肥、农药,运送蚯蚓的容器接触过有毒物品,
以及暂养蚯蚓放在薄膜上又不漏水,喂的饲料太潮,蚯蚓生活的环境过份潮湿,气温高时出现蚓体变白,少数死亡。
如因毒害出现这种情况,可采取多次喷水,让有害物质随水洗掉,还要勤添精饲料米糠、麸皮等;室内暂养蚯蚓发病,则要搬离。
如因过份潮湿造成蚓体变白,可添加发酵过的干畜粪或精饲料,与原有潮料和蚓粪拌和,并将薄膜取出,如发现已有少数死亡,即搬入蚓床饲养,以使尚能活动的蚯蚓恢复健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蚯蚓
大明虾是谈水养殖吗
生活在浅海泥沙层,春季洄游产卵,随着水温升高和对虾体的成长,要不断增加水深,尤其是在养殖中后期,水位一定要增至1.8~2米,高温期要保持2.2米以上。为此,在大潮期,要每天排水一次;在低潮和枯水期,则要进行机械排灌,使每天换水量达到50%左右。高温期则全排全灌,这样可有效地把水温控制在30℃以内,使水的透明度达到35厘米,溶氧量稳定在5毫克/升左右,有利于对虾旺食快长,优质高产。但在换水时,要防止携带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微小**侵入,最好在进水口使用60目网片滤水。
荧光海滩是怎么形成的?
荧光海实际上是一种生物发光现象。所谓生物发光现象,是指生物通过体内的一定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而释放的过程。生蚝的人工养殖方式有哪些
关于水资源的资料
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1%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47%是无法饮用的咸水。在余下的2.53%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因此,世界上有超过十四亿的儿童、妇女及男人无法获取足量而且安全的水来维持他们的基本需求。
在许多层面,水资源和健康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所做的每项决策事实上都和水、以及水对健康所造成的影响有关。
扩展资料:
水的浪费会使人吃惊,水资源往往就在“指尖”流逝。南京约有200万只水龙头,130余万只马桶,如果有四分之一漏水,一年就要损失上亿吨的水!此外,**管道的暗漏更是触目惊心,多数用水单位内部都有暗漏的发生,个别单位的每月漏水量甚至可达万吨以上!
一个滴水的水龙头,一天可以浪费1至6升的水,一个漏水的马桶,一天要浪费3至25升的水。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 .
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节约用水,我们要从身边的每一件事做起,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一滴水,微不足道,但是,不停地滴起来,数量就很可观了。据测定,"滴水"在1个小时里可以浪费到3.6公斤水;1个月里可集到2.6吨水。
这些水量,足可以供给一个人的生活所需。可见,一点一滴的浪费都是不应该有的。至于连续成线的小水流,每小时可集水17公斤,每月可集水12吨;哗哗响的"大水",每小时可集水670公斤,每月可集水482吨。可见,节约用水要从点滴做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