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海马养殖网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很荣幸得到一只小海马。但我们这里并没海水。怎样才能养活呢。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很荣幸得到一只小海马。但我们这里并没海水。怎样才能养活呢。
海马是直立式游泳的鱼类,因此不适合高度在45cm以下的水族缸,而且成熟海马不太可能在浅的水域中交配。水族箱蓄养海马的密度也不宜太高以避免疾病的传染,建议100公升水量不超过4只海马。
因为海马对水质的要求很高且容易受到细菌感染,所以紫外线杀菌灯是必须的。
海马很容易发生气泡病,尤其是在交配期雄性海马育囊袋常会吸入气泡而浮在水面,所以避免过多及太细的气泡在您的海马缸。
硬体设备:
必备的设备有→UVC杀菌灯、去蛋白过滤机。
选购的设备有→冷水机(冷水域品种的海马为必备)、臭氧机(使用时须小心调O3整浓度及运作时间,过多的O3会杀害您可爱的海马)。
水族箱装饰:
海马的习性通常会悬挂紧握在水草、海绵、珊瑚上,因此在营造海马缸时可以布置可供海马休憩的水生动植物,如果没有悬挂物容易让海马感到紧迫而紧张。在水族箱中最佳的悬挂物是天然的海生植物,例如活石、葡萄藻等。当然您也可以用塑胶类的柔软装饰物替代。
同伴鱼:
螃蟹类有时会捕食海马因此要避免共同蓄养。而其他神仙科或蝶鱼会与海马抢食饵料所以也不适合与海马共处。
可以和大海马一起蓄养的有海龙科的鱼类、鰕虎鱼等。尤其是鰕虎可以清理水族箱底砂,但必须避免体型过大。但怀孕的公海马及仔鱼建议单独隔离育养。
灯光照明:
海马交配及分娩大都会在黎明1小时内发生。建议灯光的配置可以依据下列所示:
3小时局部光照→(AM6~9:00)
10小时全光照→(AM9:00~PM7:00)
3小时局部光照→(PM7:00~PM10:00)
8小时黑暗→(PM10:00~AM6:00)。
水质要求:
使用天然海水或人工海盐素或两者混合皆可。
温度 热带水域品种27±2℃ 冷水域品种22±2℃
Salinity--------------1.020~1.025
pH-------------------8.0~8.4
Ammonia----------0 mg/l
Nitrite---------------0 mg/l
Nitrate--------------40 mg/l 以下
四、饵料:
大海马食量很大但是对於饵料要求较为执着,因为野生的海马只吃活的饵料。
注意海马不能只喂食丰年虾。因为丰年虾幼生对大型海马而言体型过小,无法引起大海马兴趣。而成熟的丰年虾虽然体型较大,对大海马而言会主动追食,但长久喂食会造成海马营养**。
野生的小海马主要以浮游生物,而较大海马以糠虾为主要食物。通常饵料长度以不超过海马管吻为限。
冷冻饵料可以是黑壳虾、赤尾青、南极虾。建议不要使用单一冷冻饵料,多变化的饵料是故及营养的均衡,偶尔喂食活饵可以让您的海马活动力增加。
海马喜欢活饵,但经过耐心及毅力的驯饵过程可以慢慢地让海马食用冷冻饵料。尽管冷冻饵料提供蓄养海马的便利,但单一种的饵料是缺乏营养的,最好有2种以上的饵料可以混合或交替喂食,偶尔也可以喂食活饵。
采用少量多次的喂食,至少一天二次,最好是3~4次。最佳的喂食时间是AM9:00、中午12点、下午5:00。
冷冻饵料的选择有下列几种:
1. 冷冻糠虾。(**很难买的到,我用冷冻南极虾替代糠虾。主要是虾壳较黑壳虾柔软)
2. 冷冻赤尾青(南部比较买的到)、五须虾(海钓店有卖活的)、淡水黑壳虾(一般水族馆)。
3. 冷冻丰年虾成虫(一般水族馆)。
4. 冷冻桡角类(通常海水鱼养殖场才会有)。。
活饵可以选择种类有:
1. 海水五须虾或淡水黑壳虾。
2. 淡水日光灯或茉莉鱼幼生。
3. 水蚤。
4. 丰年虾。
我想养殖海马,想问下各位大神前期海马的投入大概要多少钱,好养吗几年能回本
貌似前期投入要百来万吧
如何人工养殖海马?
一、生活环境与品种选择海马生活习性和生长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适温范围为5~34℃,是种广温性鱼类;适宜生长的盐度为6~27‰。②光照一般不宜太强,也不宜*暗,因为海马视力较差,否则找不到食物。③水质条件:PH值(酸碱度)在6.5~8之间的中性水质最好;含氧量不宜低于2.5毫克,4毫克以上为宜;海水透明度在1.5米以上为好。④海马主要吃桡足类、枝角类等浮游动物以及幼虾无节幼体、糠虾等细小鲜活动物,食物心须清洁卫生,不能投喂**变质的饵料。适宜于广东沿海生长的海马有6种,其中以大海马、斑海马体型较大。生长较快,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较高,是各地选育的良种。二、幼苗的培育和养成初产出的幼苗,体长只有0.8~1厘米,当天就能摄食,立即放人育苗池内培育。注意做好以下工作:1、掌握好放养密度,一般初苗放养10m尾/立方米;经过7~15天培育,即进行分池,密度为500尾/立方米;过15天左右,体长到7.5厘米以上,即进入养成阶段,每立方米放养100尾左右。2、确实做好饲料投放工作,在初苗三天内,主要投喂桡足类无节幼体,分7点、12点、17点三次投喂,每次投放量为其体重的15~20%左右,经过25~30天的培育,海马体长6厘米时,转投虾苗幼体,要分三次投喂,每次投饲量为其体重的15%左右;体长10厘米以上,每次投喂量10%左右;体长15厘米以上,每次投喂量6%。
上述各阶段投饲量为水温在25~30t左右时的最佳摄食状态,如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则适当减少。海马很贪食,如饲料充足、新鲜,则生长快,成活率可达80%以上,但也要防止吃得过饱耗氧多而造成缺氧死亡,因此投饲要坚持四定原则,饲料投放后,要观察一、二个小时,视其摄食和活动情况,再确定下一次投多少投饵量,真正做到科学用料,吃饱吃好,快长易大,如遇到缺氧浮头,则及时加快水,进行抢救。3、做好水温和光线调节工作,夏秋季天热光照强烈,易引发各种疾病,为此,应在培育他的上方,搭盖凉棚,避免烈日曝晒,并加水降湿,把水湿降到30℃以内。冬季水温下降到20℃以内,则在培育池架设竹棚,复盖尼龙薄膜.使棚内温度比野外提高5~7℃,这样使海马在越冬期继续生长;经过半年以上精养细喂,海马体长普遍达到15厘米以上,即可加工出售。
成功养殖海马要做到以下几点:一、了解生物学特性海马是温带海洋鱼类,属隶刺鱼目海龙科海马属。其适应水温5℃~32℃,海水比重1.009~1.027,光照(烛光)500~2000,pH值6.5~8.0,透明度1米~1.5米,溶氧量2.5毫升~4毫升/升。二、掌握海马的繁殖每年3月~11月,水温20℃~30℃,是海马的繁殖季节;5月~9月,水温25℃~28℃是繁殖盛期。但由于越冬后的海马体质瘦弱,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差。因此,必须采取雌雄分养、疏养,一般每平方米放养25尾~30尾,给予充足的饵料,并注意控制水温、光照、比重等条件,促培育。1.亲鱼人工繁殖。海马可选用年龄1年~2年,健康、完整、体大而丰满的雌雄个体作为亲鱼。先将雌雄亲鱼分开饲养于育苗池中,育苗面积约4平方米~6平方米,深1.5米、宽2米,水质良好,水温变化小。每平方米放养亲于20尾~30尾,投喂挠足类、端足类、糠虾等活饵,搭配少量人工鲜饵,日投饵3次~4次。2.水温。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养,亲鱼的生殖腺渐趋成熟,雄海马在16℃左右,即开始**;而雌海马在19℃左右,才见有**现象。因此,培育期间需人工加温,待自然水温达到20℃以上并稳定时,进行雌雄混养交配,并按个体1:1令其产卵。3.光照。水温15℃,光照200Lux以上,有50%以上雄海马开始发青,光照在200Lux以下,**现象大减。到繁殖期,光照5000Lux~10000Lux之间,有一定的作用。4.比重。采用比重1.017以上的海水培育亲海马,体壮病少,成活率达80%以上。比重1.01以下则病害多,死亡率大。5.繁育。海马多在早晨或傍晚交配。这期间食欲稍减,体色减褪,雌雄互相追逐,并列流动。当兴奋达到**时,雄鱼*门后的育儿袋膨大,呈透明状,袋口张开;雌鱼***突出。雌雄尾部互相勾搭,雌鱼将卵产入雄鱼的育儿袋中,卵在其中受精发育。刚交配时的育儿袋较小、透明、柔软,随着袋中配体的发育,袋变大、色加深。育儿期的雄鱼不喜游动,常栖池底层,食欲锐减。此时宜精心护养,操作要轻快,离水时间不宜太长,温差应小于2℃~3℃,以防流产。每天投饵4次~5次,饵料要新鲜,大小适合,投饵量宜少,水质应清洁,含氧丰富。受精卵在育儿袋内经23天~25天孵出。海马每“胎”产苗数10尾至千余尾。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有的海马生育能力较差,如大海马和三斑海马只有20%~70%的个体有生殖能力。在计划育苗之前即应考虑此因素。雄海马多在黎明前产苗,一般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完成。如受低温或其他因素影响,也可延迟1天~3天。在短时间内产完的苗质量较好,持续时间长则质量较差。如遇难产,可用左手按住亲海马,右手顺育儿袋口方向轻轻按摩实行人工助产。人工助产产出的幼苗质量也不错。雄海马产完苗后,应立即将其捞起,与幼苗分开养殖,以防其吞食或伤害有苗。三、海马的养成出生后即能摄食,就要与亲体分养。在养成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水温、水质、饵料、光照和密度等条件,以促进养成效果。1.分养规格。按个体大小和性别分群分批放养。体长6厘米以下宜在育苗池中饲养,一般每平方米放养初生苗1000尾。经过7天~15天,苗体渐大,密度可酌减。体长6厘米以上的中大海马和成年海马则放入面积为6平方米~20平方米的养成池饲养,放养密度分别为300尾和100尾。在高温季节适当疏养和勤换水,低温季节则可适当密养并减少换水次数。如果是采用流水式养殖的话,其放养密度可以酌情提高。2.海水温度。海水须经过粗砂过滤或沉淀澄清后方可用于养殖海马。适温范围在12℃~24℃。初生苗在20℃以下,成活率低;25℃以上,成活率高。换水温差应不超过2℃。3.沉淀水质。海水经过沉淀处理,透明度以40~50厘米为宜。每天或隔天换水一次,保持水质新鲜。如有条件的饲养场,可搞流水培养,流量1吨~2吨/每小时。苗在出生3天后开始换水,比重以1.008~1.015之间较好。4.投喂饲料。一般应尽量采用鲜活浮游甲壳类作为饵料,活饵可以人工培养或到自然水域捕捞。饵料要加工成与海马吻口大小相适应。体长在6厘米以下的,要投1毫米~3毫米的挠足类肢幼体及小型挠足类;体长6厘米以上的,可投5毫米~8毫米的挠足类、端足类等浮游甲壳动物;体长10厘米以上的,主要饵料为1厘米左右的糠虾或虾苗。每天投喂2次~3次,日投量为摄食量的1.5倍。投饵应在白天进行,黑暗中海马停止摄食。海马很贪食,要防止其摄食过饱,须勤观察,防止因投饵过多造成池水劣变。海马养殖达10厘米以上即可上市出售。在运输时应保护水质清洁,水温相对恒定;同时要经常检查海马的状况,必要时可将水震荡或使用通气装置,有利增加水中的溶氧量,促进海马的成活率。
海马一克多少钱
中药海马一般情况下一克售价在3~5元左右,是临床比较常用的一味中药,具有补肾壮阳、舒筋活络、止咳平喘、镇静安神等作用。海马补肾壮阳的功效非常好,具有性激素样的作用,可以将海马做成药酒口服。海马营养价值非常高,含有多种氨基酸以及牛磺酸等,而且还含有多种抗**成分,具有抗衰老等作用。
海**物用途:
海马因其头部酷似马头而得名,但有趣的是它却是一种奇特而珍贵的近陆浅海小型鱼类,隶属海龙目海龙科海马属头侧扁,头每侧有2个鼻孔,头与躯干成直角形,胸腹部凸出,是刺鱼目海龙科暖海生数种小型鱼类的统称,是一种小型海洋动物,身长5-30厘米。
因头部弯曲与体近直角而得名,头呈马头状而与身体形成一个角,吻呈长管状,口小,背鳍一个,均为鳍条组成。眼可以各自**活动。海马行动迟缓,却能很有效率地捕捉到行动迅速、善于躲藏的桡足类生物,分布在大西洋、欧洲、太平洋、澳大利亚。
海马性温,味甘,具有补肾壮阳、温通血脉、镇静安神、散结消肿、舒筋活络、止咳平喘之功效。海马性温助阳,能温通经脉,又有活血作用,主治肾虚、**、遗尿。性激素样作用:海马的乙醇提取物(即“海马酒”)既能诱发和延长雌性小鼠的动情期。
使子宫和卵巢的重量增加,又能使雄鼠前列腺、精囊、提*肌的重量明显增加,表现为雄激素样作用。
抗衰老:海马能增强小鼠耐缺氧性,减少单胺**酶的活性,降低过**脂体在体内的含量。此外,各种海马提取物均有钙通道阻断剂的作用。通过阻断钙内流,达到保护神经元的功效。
含氨基酸及蛋白质、脂肪酸、甾体和无机元素。三斑海马含硬脂酸、胆固醇、胆固二醇等;线纹海马和刺海马尚含乙酰胆碱脂酶、胆碱脂酶、蛋白酶。由于是野生资源,人工饲养难度高,再加上海马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市场对海马的价值认可逐渐升高。所以,海马的市场价格逐步上扬。
如何人工养殖海马?
海马是名贵的中药材,具有镇静安神、强身健体、舒筋活络、补肾壮强、消炎止痛、止咳平喘等功效,素有“北方人参,南方海马”之说。海马又是珍贵的观赏鱼类和良好的装饰品材料,经济价值极高。我国沿海水域辽阔,人工养殖海马大有可为。 一、生物学特性 海马是温带海洋鱼类,属隶刺鱼目海龙科海马属。其适应水温5℃~32℃,海水比重1.009~1.027,光照(烛光)500~2000,pH值6.5~8.0,透明度1米~1.5米,溶氧量2.5毫升~4毫升/升。 二、海马的繁殖 每年3月~11月,水温20℃~30℃,是海马的繁殖季节;5月~9月,水温25℃~28℃是繁殖盛期。但由于越冬后的海马体质瘦弱,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差。因此,必须采取雌雄分养、疏养,一般每平方米放养25尾~30尾,给予充足的饵料,并注意控制水温、光照、比重等条件,促培育。 1.亲鱼人工繁殖。海马可选用年龄1年~2年,健康、完整、体大而丰满的雌雄个体作为亲鱼。先将雌雄亲鱼分开饲养于育苗池中,育苗面积约4平方米~6平方米,深1.5米、宽2米,水质良好,水温变化小。每平方米放养亲于20尾~30尾,投喂挠足类、端足类、糠虾等活饵,搭配少量人工鲜饵,日投饵3次~4次。 2.水温。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养,亲鱼的生殖腺渐趋成熟,雄海马在16℃左右,即开始**;而雌海马在19℃左右,才见有**现象。因此,培育期间需人工加温,待自然水温达到20℃以上并稳定时,进行雌雄混养交配,并按个体1:1令其产卵。 3.光照。水温15℃,光照200Lux以上,有50%以上雄海马开始发青,光照在200Lux以下,**现象大减。到繁殖期,光照5000Lux~10000Lux之间,有一定的作用。 4.比重。采用比重1.017以上的海水培育亲海马,体壮病少,成活率达80%以上。比重1.01以下则病害多,死亡率大。 5.繁育。海马多在早晨或傍晚交配。这期间食欲稍减,体色减褪,雌雄互相追逐,并列流动。当兴奋达到**时,雄鱼*门后的育儿袋膨大,呈透明状,袋口张开;雌鱼***突出。雌雄尾部互相勾搭,雌鱼将卵产入雄鱼的育儿袋中,卵在其中受精发育。刚交配时的育儿袋较小、透明、柔软,随着袋中配体的发育,袋变大、色加深。育儿期的雄鱼不喜游动,常栖池底层,食欲锐减。此时宜精心护养,操作要轻快,离水时间不宜太长,温差应小于2℃~3℃,以防流产。每天投饵4次~5次,饵料要新鲜,大小适合,投饵量宜少,水质应清洁,含氧丰富。受精卵在育儿袋内经23天~25天孵出。海马每“胎”产苗数10尾至千余尾。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有的海马生育能力较差,如大海马和三斑海马只有20%~70%的个体有生殖能力。在计划育苗之前即应考虑此因素。 雄海马多在黎明前产苗,一般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完成。如受低温或其他因素影响,也可延迟1天~3天。在短时间内产完的苗质量较好,持续时间长则质量较差。如遇难产,可用左手按住亲海马,右手顺育儿袋口方向轻轻按摩实行人工助产。人工助产产出的幼苗质量也不错。雄海马产完苗后,应立即将其捞起,与幼苗分开养殖,以防其吞食或伤害有苗。 三、海马的养成 出生后即能摄食,就要与亲体分养。在养成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水温、水质、饵料、光照和密度等条件,以促进养成效果。 1.分养规格。按个体大小和性别分群分批放养。体长6厘米以下宜在育苗池中饲养,一般每平方米放养初生苗1000尾。经过7天~15天,苗体渐大,密度可酌减。体长6厘米以上的中大海马和成年海马则放入面积为6平方米~20平方米的养成池饲养,放养密度分别为300尾和100尾。在高温季节适当疏养和勤换水,低温季节则可适当密养并减少换水次数。如果是采用流水式养殖的话,其放养密度可以酌情提高。 2.海水温度。海水须经过粗砂过滤或沉淀澄清后方可用于养殖海马。适温范围在12℃~24℃。初生苗在20℃以下,成活率低;25℃以上,成活率高。换水温差应不超过2℃。 3.沉淀水质。海水经过沉淀处理,透明度以40~50厘米为宜。每天或隔天换水一次,保持水质新鲜。如有条件的饲养场,可搞流水培养,流量1吨~2吨/每小时。苗在出生3天后开始换水,比重以1.008~1.015之间较好。 4.投喂饲料。一般应尽量采用鲜活浮游甲壳类作为饵料,活饵可以人工培养或到自然水域捕捞。饵料要加工成与海马吻口大小相适应。体长在6厘米以下的,要投1毫米~3毫米的挠足类肢幼体及小型挠足类;体长6厘米以上的,可投5毫米~8毫米的挠足类、端足类等浮游甲壳动物;体长10厘米以上的,主要饵料为1厘米左右的糠虾或虾苗。每天投喂2次~3次,日投量为摄食量的1.5倍。投饵应在白天进行,黑暗中海马停止摄食。海马很贪食,要防止其摄食过饱,须勤观察,防止因投饵过多造成池水劣变。 海马养殖达10厘米以上即可上市出售。在运输时应保护水质清洁,水温相对恒定;同时要经常检查海马的状况,必要时可将水震荡或使用通气装置,有利增加水中的溶氧量,促进海马的成活率。 四、疾病的防治 1.肠胃病 病因:这是一种消化道的疾病,5月~9月发病率最高。主要是由食物带入病菌,以及喂以腐烂变质的饵料所引起。 症状:发病的海马活动减少、痴呆、离群、*门松弛发红稍凸出或呈白色。 疗法:可用0.25克~0.5克土霉素(4片~8片),溶于200毫升海水中;再将准备投喂的饵料放入药液中浸泡15分钟,然后投尾。连喂4天,可见疗效。 2.水霉病 病因:8月~11月较为多见。主要是水质过于浑浊不洁而引起的。 症状:发病海马表皮附着一层灰白色纤维,似毛状,鱼体受**后常作挣扎摆动,呼吸缓慢。 防治:预防此病,必须勤换水。如海水浑浊不清,应用100目筛绢过滤或沉淀后使用。 疗法:对已患病的海马要立即治疗。可取淡水100公斤,装入缸里,然后将生病的海马放入淡水中浸泡10分钟(如果浸泡时间超过20分钟,海马就会立即死亡),然后立即捞出又放入养育池内。经过2次~3次浸泡,水霉病即可冻死,并且自行脱落。 (文章出处:中国中药材GAP网)广州市哪里有海马买,要活的能养的!
到芳村,花地湾那里看看。以前在那里看过。海马属于什么类型的动物?
鱼纲,海龙目,海马属动物的总称。海马因其头部酷似马头而得名,但有趣的是它却是一种奇特而珍贵的近陆浅海小型鱼类,隶属海龙目海龙科海马属头侧扁,头每侧有2个鼻孔,头与躯干成直角形,胸腹部凸出,由10~12个骨头环组成,尾部细长,具四棱,常呈卷曲状,全身完全由膜骨片包裹,有一无刺的背鳍,无腹鳍和尾鳍。雄性海马腹面有一个育儿囊,卵产于其内进行孵化,一年可繁殖2—3代。 目前人工养殖海马已获得成功。 海马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名贵中药,具有强身健体、补肾壮阳、舒筋活络、消炎止痛、镇静安神、止咳平喘等药用功能,特别是对于治疗神经系统的疾病更为有效。海马除了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合成药品外,还可以直接服用健体治病请问哪里有养殖海马的 我想学习学习
到海洋世界吧海马的种类有哪些?
1.克氏海马HippocampuskelloggiJordan&Snyder--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鱼纲Pisces,幅鳍亚纲Actinopterygii,海龙目Syngnathiformes,海龙科Syngnathidae海栖鱼类。海马中以此种体形最大,体长30~33厘米。侧扁,腹部颇凸出。背鳍18~19;臀鳍4;胸鳍18。体环11+39~40。躯干部骨环呈七棱形,尾部骨环呈四棱形,尾端卷曲。除头部及腹侧棱棘较发达外,体上各棱棘均短钝,呈瘤状。头冠低小,尖端具5个短小棘,略向后方弯曲。吻细长,呈管状;吻长稍大于眶后头部长度,约等于眼后缘颈背第一棘长。眼较大,侧上位。眼间隔小于眼径,微隆起。鼻孔很小,每侧两个,相距甚近,位于眼前方。口小,位于吻端;张开时,略呈半圆形。无牙。鳃盖凸出,无放射状嵴纹。鳃孔小,位于头侧之背后方。紧靠于颈部背方第一棘基底。颈部背方**嵴纹较锐,具2突起状棘;具颊下棘;胸鳍基部下前方,亦有短钝粗强的棘。*门位于躯干第十一骨环的腹侧下方。体无鳞,完全为骨质环所包。体上各环棱棘均不发达,呈短钝瘤状;唯腹侧棱棘突出,腹下嵴不甚突出。背鳍长,较发达,有18~19鳍条,位于躯干最后2骨环及尾部最前2骨环背方。臀鳍短小,位于*门后方。胸鳍短宽,略呈扇形,侧位。无腹鳍及尾鳍。各鳍无棘,鳍条不分枝。体淡黄褐色,体侧具不甚规则或呈囊纹状的白色斑点及线纹。
2.刺海马HippocampushistrixKaup--海龙科Syngnathidae
体形较大,体长20~24厘米。背鳍18;臀鳍4;胸鳍18。体环11+35~36。头冠不高,尖端具4~5细而尖锐的小棘。吻细长,呈管状;吻长大于或等于眶后之头长。体上各骨环接结处及头部的小棘特别发达,仅后部尾环的小棘不甚明显。这是刺海马有别于其他种类的特征。体为淡黄褐色,背鳍近尖端具一纵列斑点,臀、胸鳍淡色,体上小棘尖端呈黑色。
分布于我国广东沿海及福建;日本、朝鲜、印度、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东非和红海。
3.大海马HippocampuskudaBleeker--海龙科Syngnathidae
体形亦较大,体长20~24厘米。背鳍17;臀鳍4;胸鳍16。体环11+35~36。头冠较低,顶端具5个短钝粗棘。吻呈管状,吻长恰等于眶后头长。头部及体环与尾环上的小棘均不甚明显。体呈黑褐色,头部及体侧有细小暗黑色斑点且猕散有细小的银白色斑点,背鳍有黑色纵列斑纹,臀、胸鳍淡色。
4.三斑海马HippocampustrimaculatusLeach--海龙科Syngnathidae
体形较大,体长10~18厘米;背鲁鳍20~21;臀鳍4;胸鳍17~18。体环11+40~41。头冠短小,顶端具5个短小突棘。吻管较短,不及头长的1/2。体节1、4、7、11骨环,尾节1、5、9、13、17骨环,背方接结呈隆起状嵴,背侧方棘亦较其他种类为大。体黄褐色乃至黑褐色,眼上具放射状褐色斑纹,体侧背方第1、4、7节小棘基部各具一大黑斑,是三斑海马与其他种类的明显特征。
分布于我国东海与南海、福建与广东沿海(包括海南岛)均有出产;此外还分布于东非、新加坡及东印度群岛的沿海。
5.小海马HippocampusjaponicumKaup.
体形很小,略侧扁。头部小刺及体环上棱棘发达。体冠较小,有不突出的钝棘。吻短口小。鳃盖突出而光滑,鳃孔小,位于鳃盖后方。体暗褐色,有时可随环境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