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鹅瘟血清哪里有卖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预防鸭瘟、小鹅瘟的疫苗如何使用?(预防小鹅瘟应该给谁免疫疫苗?)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预防鸭瘟、小鹅瘟的**如何使用?
(1)鸭瘟活**系用鸭瘟鸡胚化弱毒株接种鸡胚或鸡胚成纤维细胞,收获感染的鸡胚液、胎儿及绒毛尿囊膜混合研磨或收获细胞培养液,加适当稳定剂,经冷冻真空干燥制成。组织苗呈淡红色,细胞苗呈淡**,均为海绵状疏松团块,易与瓶壁脱离,加稀释液后迅速溶解。用于预防鸭瘟。注射后3~4天产生免疫力,2月龄以上鸭免疫期为9个月。对初生鸭也可应用,但免疫期为1个月。按瓶签注明的羽份,用生理盐水稀释,成鸭每只肌内注射1毫升,雏鸭腿部肌内注射0.25毫升。**稀释后,应放冷暗处,必须在4小时内用完。本品在-15℃以下保存,有效期为18个月;4~10℃为8个月。
(2)小鹅瘟活**:本品系用小鹅瘟鸭胚化弱毒株接种敏感鸭胚,收获感染胚液后加适当稳定剂,经冷冻真空干燥制成。为微黄或微红色海绵状疏松团块,易与瓶壁脱离,加稀释液后迅速溶解。用于预防小鹅瘟。**蛋前的母鹅注射,母鹅免疫后在21~270天内所产的种蛋孵出的小鹅具有抵抗小鹅瘟的免疫力。本**应在母鹅产蛋前20~30日注射,按瓶签注明羽份用生理盐水稀释,每只肌内注射1毫升。
注意:①本**雏鹅禁用。②本**稀释后,应放冷暗处保存,4小时内用完。③本品在-15℃以下保存,有效期为1年。
鹅的鸭瘟**感染如何防治?
鹅的鸭瘟**感染也称鹅**性溃疡性肠炎,是由鸭瘟**引起的,传播快,流行快,发病死亡率高,并有一定的流行周期性的传染病。其临床症状表现为高热,排绿色稀粪,两脚麻痹,流泪等。病理剖检特征是血管损伤,组织出血,消化道黏膜某些特定部位有疹状损害,淋巴样**出现特征**变以及实质**退行性变化。本病于1963年国内首次报道,其后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分别报道了鹅的鸭瘟**感染。(1)病原该病病原是一种疱疹**。该**对**和氯仿敏感。经56℃10分钟**即被杀灭,但50℃需90~120分钟才能使**灭活。常用的消毒剂如75%酒精5~30分钟,0.1%**10~20分钟,0.5%漂**与5%生石灰30分钟对鸭瘟**有灭杀作用。对低温有较强抵抗力,-20~-10℃低温保存一年仍有活力。(2)流行特点本病的发生往往以与鸭共养或与鸭同一水域的鹅群发病居多。不同年龄、品种、性别的鹅均可感染。但以15~50日龄的鹅易感性最高。雏鹅发病多表现为急性死亡,迅速波及全群,死亡率可达80%左右。一般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常为2~5天。成年鹅发病率低,一般极少死亡。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鸭、鹅以及带毒鸭、鹅。易感鹅与感染鸭、鹅的直接接触或者与污染环境的接触均能发生感染。(3)症状鹅感染鸭瘟**与鸭瘟症状基本相似。体温升高到42℃以上,精神沉郁,缩颈,羽毛松乱而无光泽,食欲大减甚至废绝,喜欢饮水。病鹅行动无力或两肢麻痹,个别病例翅膀下垂。流泪,眼结膜充血、出血,鼻孔内有大量浆液或黏液性分泌物,呼吸困难,经常表现出头往上仰,咳嗽,部分病例水肿。排出黄绿色、灰绿色或黄白色的稀粪,粪中带血,*门周围被粪便污染。*门水肿,泄殖腔黏膜充血,肿胀,严重者泄殖腔外翻,患病公鹅*茎不能收回。一般在病后的2~5天内死亡,有的可持续更长时间,死亡后倒提时,可从口中流出绿色发臭的液体。成年鹅多表现为产蛋下降、流泪、腹泻、跛行等症状。(4)剖检皮下有出血点或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眼睑肿胀,充血,出血并有坏死灶。部分病例可见皮下结缔组织炎性水肿。口腔及食道有灰**假膜或出血点。嗉囊与腺胃交界处呈现环状出血或**假膜,剥离假膜可见出血斑或溃疡。肌胃角质下层、腺胃黏膜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或出血点。十二指肠或小肠多见较严重的弥漫性充血、出血或急性卡他性炎症。直肠后段斑驳状出血或形成连片的**假膜。泄殖腔充血、出血、水肿,黏膜表面常覆盖有不易剥离的灰绿色坏死结痂,用刀刮有磨砂感。心、肝、肾等实质**表面有小点淤血或出血。肝表面常有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灰**或白色坏死灶或出血点,有的坏死灶化脓。脾脏大多不肿大,呈斑驳状变性。法氏囊黏膜水肿、出血,部分病例可见囊腔内充满血凝块。心内膜有出血点。(5)诊断标本采取:无菌采集急性死亡鹅的肝、脾、脑等组织,置于密封的无菌冷藏容器中,供**分离。
**分离及培养:将病料研细磨匀后,用10倍生理盐水稀释,取上清液按每毫升各1000国际单位的量加入青、链霉素。然后,按每枚蛋0.2毫升的剂量接种9~14日龄鸭胚的绒毛尿囊膜,受感染鸭胚可能在接种后4~10天死亡。死亡胚胎出现明显水肿、充血、出血。如果初次分离为*性,可收获绒毛尿囊膜作进一步的盲目传代。**的鉴定,鸭瘟**为DNA**,对**和氯仿敏感。可用已知血清作中和试验,以便进一步鉴定。
动物接种:将病料按常规方法进行处理,然后取上清液0.2~0.5毫升接种于来自无特定病原体鸭群的1日龄雏鸭,注意雏鸭不带有母源抗体。一般在接种后3~12天可观察到发病及死亡情况。剖检时,可见到典型的鸭瘟病变。(6)防治措施目前,本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预防和控制本病主要依靠平时的综合防疫措施。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不从疫区引进种鸭、鹅。鸭、鹅苗以及种蛋确需引进时,应详细了解当地的疫情,经严格检疫后引进。引进的鸭、鹅应隔离饲养一段时间,经检疫、观察无病发生,才能合群饲养。
第二,不与发生鸭瘟的鸭、鹅接触。避免鹅鸭共养或共饮同池水源或被鸭瘟**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少放牧,圈养可以减少感染机会。
第三,使用**进行免疫接种。目前,提供的苗有鸡胚化鸭瘟弱毒**和大鹅瘟苗(鹅体内分离毒培育成苗)。注意使用鸭瘟**时,剂量应是鸭的5~10倍,种鹅一般按15~20倍接种。
第四,加强饲养管理,严格卫生消毒制度,避免鸭瘟**污染各种用具物品、运输工具以及饲料、饮水等。对鹅舍、运动场、饲养管理用具及水池保持清洁卫生,定期用10%石灰水和5%漂**消毒。
第五,鹅群一旦发病,必须迅速采取严格**、隔离、消毒、毁尸及紧急接种等综合防疫措施。紧急接种应及早进行,可用鸭瘟**或大鹅瘟**(鹅体内分离毒培养成苗)等。可按下列剂量进行:15日龄以下病鹅用鸭瘟**15羽份剂量;15~30日龄病鹅用20羽份剂量;30日龄至成年鹅用25~30羽份剂量作肌肉注射。大鹅瘟**按说明书进行,同时配合严格隔离及对场地、用具等的彻底全面大消毒等手段,以尽快控制疫情蔓延。
第六,发病后应多喂青料,少喂粒料,同时可用口服补盐液代替饮水4~5天。饲料中应增加维生素的用量,同时使用适当的抗生素拌料或饮水,以预防继发细菌**染。
养鹅鹅病怎么防治?
做养殖的人最害怕的就是疫病,一旦大规模生病的就很容易血本无归,下面简单讲讲养鹅的人要怎么用药。鹅病防治中用药的误区1、一味选用低价兽药由于现阶段我国对兽药生产和流通的管理法规不完善,执法力量薄弱,对假冒伪劣兽药产品打击力度不够;兽药产品生产技术含量低,生产工艺简单落后,给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以假乱真,以次充好;许多饲养户对兽药生产成本构成缺乏了解,最终导致大量劣质药价格便宜,于是欣然购买,殊不知这种产品的使用量要成倍增加,而且效果很低甚至毫无效果,不但增加了药费,而且耽误了疾病的治疗时机。2、盲目使用新兽药许多厂家在一种新兽药研制生产出来后,往往夸大新药的功效,甚至将其吹嘘成“包治百病”的仙丹,误导饲养户使用。而有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饲养户在购买使用鹅药时也一味求新、赶时髦。当然,为了减少细菌产生抗(耐)药性,适当交叉使用一些新兽药也很正常,但对一些本可以用普通药物治好的疾病却先用价格昂贵的新药来治疗,这样就人为地增加了用药成本。更有一些饲养户甚至对市场上新名称药品的实际药物成份都不了解,便买来使用,例如有些所谓的新药实际上仅仅是改变了名称的普通常用药物而已,造成养户用药混乱。
3、盲目加大药量,缺乏安全意识有些饲养户认为用药量越大治疗效果就越好,因而在用药时盲目加大药量。这样做在用药后可能会起到一定效果,但却留下隐患。如:造成慢**物蓄积中毒,损坏肝肾功能,引起鹅自身解毒功能下降,给下次预防、治疗疾病用药带来困难。杀灭肠道内的有益菌,破坏了肠道内正常菌群的平衡,造成代谢紊乱,肠功能性水泻增多,生长受阻。有些用的时间并不长的药物,如环丙沙星、氟哌酸等已产生了相当大的耐药性,按常规药量使用这些药物疗效很差,究其原因与大剂量使用该药造成细菌对耐药性增强,耐药菌株产生有关。加大了用药成本,一般药物按常规量使用即能达到治疗或预防目的,盲目加大剂量,则人为造成用药成本增加。另外,有些药品的安全范围很窄,治疗量和中毒量十分接近,如敌百虫、别丁等,许多农户在使用时并没有清楚认识到这一点,造成在使用过程中使用浓度稍高或因饲料混合不均而发生中毒,给饲养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4、用药疗程不确实,剂量不准确一般抗生素疗程为3-6天,在整个疗程中必须连续给予足够的剂量,以保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临床上经常可见这样的问题,一种药物才使用了2天,自以为效果不理想就立即改换为另一种药物,用不到2天可能又更换为其它药品,这样做往往达不到应有的药物疗效,造成疾病难以控制。另一种情况是刚刚使用某种药物2天,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就不再继续投药,造成疾病复发,治疗失败。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对病鹅的体重估算不准确,造成用药剂量不准确,同样也影响治疗效果。
5、药物配伍不当,搭配混乱合理的药物配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提高药物的抑菌和杀菌效果,但如盲目配伍,则会造成危害,轻者造成用药无效,重则造成鹅中毒死亡。如青霉素与磺胺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合用,氯霉素与氟哌酸合用等均是严重错误的用药配伍,而一些个体户为了加大兽药的销售量,对前来求诊的饲养户漫无目的地售给多种兽药或加大剂量用药,给饲养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6、一成不变地使用某种鹅药有些饲养户在使用了某种鹅药防治鹅病后,发现其使用效果很好,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使用这种药物,使细菌或寄生虫产生抗(耐)药性。其后果,要么是不断提高用药量,延长疗程,要么就是疗效越来越差。7、平时不预防,有病乱用药有许多养殖户预防用药意识差,防疫观念淡薄,抱侥幸心理。平时舍不得投喂药物进行预防,能省则省,一旦发生某种疾病则往往又慌了手脚,在缺乏确切诊断不明病因的情况下胡乱用药,既浪费了大量药费,又耽误了治疗时机。
小鹅瘟症状有什么?
临诊症状本病潜伏期为3-5天,以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扰乱为主要表现。根据病程的长短不同,可将其临诊类型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三种。最急性型最急性型多发生于3-10日龄的雏鹅,通常是不见有任何前驱症状,发生败血症而突然死亡,或在发生精神呆滞后数小时即呈现衰弱,倒地划腿,挣扎几下就死亡,病势传播迅速,数日内即可传播会群。
急性型急性型多发生于15日龄左右的雏鹅,患病雏鹅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羽毛松乱,头颈缩起,闭眼呆立,离群独处,不愿走动,行动缓慢;虽能随群采食,但所采得的草并不吞下,随采随丢;病雏鹅鼻孔流出浆液性鼻液,沾污鼻孔周围,病鹅频频摇头;进而饮水量增加,逐渐出现拉稀,排灰白色或灰**的水样稀粪,常为米浆样浑浊且带有气泡或有纤维状碎片,*门周围绒毛被沾污;喙端和蹼色变暗(发绀);有个别患病雏鹅临死前出现颈部扭转或抽搐、瘫痪等神经症状。据临床所见,大多数雏鹅发生于急性型,病程一般为2-3天,随患病雏鹅日龄增大,病程渐而转为亚急性型。
发病后紧急治疗:对同群未感染的雏鹅应用香港龙达生物的小鹅瘟血清(鹅瘟多抗)注射,进行紧急治疗。
小鹅瘟怎么治疗?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多发于3~20日龄、高发于10日龄左右的雏鹅,死亡率接近100%。患病小鹅表现为精神萎靡,不能站立,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排黄白色、黄绿色伴有气泡的水样便,表现为渗出性肠炎。鼻孔有浆液性分泌物,周围污秽不洁,常甩头;病鹅出现颈部扭转,两腿麻痹,全身抽搐等神经症状。剖检病死鹅,病变主要在消化道。小肠黏膜肿胀充血,发炎、坏死,有大量淡**渗出物,肠腔中有灰白色、淡**的固形物,质地坚硬,形如腊肠样,堵塞肠管。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1)小鹅瘟应以预防为主 种鹅在开产前应先后注射2次小鹅瘟**,方法是在开产前30日内进行第1次注射免疫,隔15日后进行第2次接种免疫。雏鹅应在1日龄时注射小鹅瘟**。
(2)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采用注射高免蛋黄抗体或高免血清进行治疗。注射方法和剂量应按照产品使用说明执行。
怎样防治小鹅瘟?
本病是由小鹅瘟**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出壳后3~4日龄乃至20日龄左右的雏鹅最易发病。发病日龄愈小,死亡率愈高,病死率一般为70%~95%,有的甚至高达100%。雏鹅发病后首先表现为精神萎顿,流鼻水,摇头,步行艰难,常离群独处;继而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排出黄白色水样和混有气泡的稀粪。病鹅通常在出现症状后12~72小时死亡,10日龄以内的雏鹅死亡率高达95%。病鹅临死前常出现神经症状:颈部扭转,全身抽搐或发生瘫痪,其病变主要在消化道,剖检可见肠道特别是小肠部分膨大,肠粘膜有时大片坏死脱落,肠壁变薄,内有一条淡灰色或淡**的凝固栓子状物,常堵塞肠腔。肝微肿,胆囊显著肿大。
【防治措施】
(1)入孵前种蛋和所有孵化器具(含孵化室)都必须彻底进行消毒。
(2)母鹅免疫接种。一般在种鹅产蛋前一个月进行第一次免疫,可用小鹅瘟**绒尿原液500倍稀释,每只鹅肌肉注射0.5毫升;15天后再用不加稀释的绒尿原液进行第二次免疫,每只鹅肌肉注射0.1毫升,10天后即可留种蛋。在整个产蛋期所产下的蛋孵出的小鹅可不患此病。
(3)给初生雏鹅皮下注射小鹅瘟血清0.3~0.5毫升,保护率可达95%左右。
(4)对早期病鹅,可用小鹅瘟血清治疗,每只皮下注射0.8毫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鹅葡萄球菌病如何防治?
鹅葡萄球菌病又称为传染性关节炎,其特征表现是:化脓性关节炎、皮炎、滑膜炎、龙骨黏液囊炎。该病常见于幼鹅,死亡率可达50%,常呈急性败血症。(1)病原病原菌是金**葡萄球菌。该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空气、饲料、饮水、地面、物体表面等都会有本菌,动物的皮肤、黏膜、肠道、扁桃体以及*房等也有本菌,常引起动物各种化脓性疾病。该菌的抵抗力较强,在干燥的脓汁或血液中可生存数月,80℃30分钟才能**,煮沸可迅速杀灭。一般消毒药物中石炭酸的消毒效果较好,3%~5%石炭酸3~15分钟内可**菌体。70%乙醇在数分钟内**本菌。金**葡萄球菌对磺胺类、青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红霉素、新生霉素等抗生素敏感。(2)流行特点各年龄的鹅均易感染。其中,幼鹅在长毛期感染最容易,其他家禽也可感染。传染途径主要是经伤口感染,也可通过口腔和皮肤感染。流行形式主要呈散发型。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天气闷热的雨季、空气潮湿季节发病较多。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的卫生环境、不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外伤等引起。(3)症状根据感染葡萄球菌的程度和部位常分为如下几种症状:
败血症:病鹅表现精神委顿,嗉囊积食,食欲减退或不食,下痢,粪便呈灰绿色,胸、翅、腿部皮下有出血斑点,足、翅关节发炎、肿胀,病鹅跛行。有时在**或龙骨上出现浆液性滑膜炎。一般发病后2~5天后死亡。
关节炎:由于皮肤、腱及韧带的损伤而被葡萄球菌感染。常见于胫、跗关节。表现关节肿胀,热痛,跛行、不愿行走,卧地不起,有时在**龙骨上发生浆液性滑膜炎,最后逐渐消瘦并死亡。
脐炎:由于葡萄球菌感染雏鹅脐部而发病,病雏鹅表现腹部膨大,脐口发炎,有臭味,流出黄灰色液体。(4)防治措施由于该病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因此预防本病主要是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①要清除产生外伤的因素,保持笼、网等的光滑平整;②要搞好环境卫生,并定期消毒,加强饲养管理,防止拥挤,注意通风等;③一旦发现该病要及时隔离治疗或淘汰。各种抗生素对本病都有较好的疗效。但由于抗药性的菌株较多,在临床上用药要经常交替使用。
治疗:①青霉素,按雏鹅1万单位,青年鹅3万~5万单位肌肉注射,4小时一次,连续3次。②磺胺二甲氧嘧啶,用0.4%~0.5%混饲料喂;0.1%~0.2%溶在饮水中饮用;内服按0.1~0.2克/千克。③复方泰乐菌素,每千克水中2毫克,连用3~5天。④土霉素,30~40克/升,内服。⑤新生霉素,每千克饲料或饮水中加入0.5克,连用5天。⑥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每只1万单位放入饮水,连用3~5天。⑦红霉素,每只每天可用红霉素40毫克,肌肉注射或饮水,连用5天,可减少死亡。
小鹅瘟的症状?该怎么样预防加治疗?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引起的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小鹅瘟的症状:本病潜伏期为3-5天,以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扰乱为主要表现。根据病程的长短不同,可将其临诊类型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三种。天宇鹅瘟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