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泥鳅养殖周期是多少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泥鳅养殖周期和温度?(泥鳅养殖的温度)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泥鳅养殖周期和温度?

泥鳅养殖周期一般为5-6月。它的食性很杂,生长速度快,繁殖期3-5月,产卵期间在6-7月,产卵后2-3天即可孵化成鳅苗。经过人工饲养,投喂足够的饲料,5-6月可长成商品规格,就可以捕捞上市了。放养的鳅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肌肉丰富、无病无伤、体色鲜亮,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饲料来源、管理水平而定,放养前可用食盐水浸泡消毒15~25分钟。池塘内可以混养其它鱼类,如鲢鱼、鳙鱼、鲤鱼、草鱼、鳊鱼等,这样就不用专门给泥鳅投喂较多饵料,因为泥鳅可以食用鱼类吃不完的饵料和排出的粪便。
3、池水管理
开始的时候池塘水深保持在10~20cm之间,以后逐渐加深水位。池塘水色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20~25厘米,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要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天气闷热时应及时添注新水或增氧。适时用田螺、微生物制剂改良水体,定时用漂**消毒。

泥鳅养殖周期是多少时间?

【养殖周期】泥鳅的养殖期一般为3-4月。【简介】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属鳅科。泥鳅被称为“水中之参”,在中国南方各地均有分布北方不常见但也分布各地。全年都可采收,夏季最多,泥鳅捕捉后,可鲜用或烘干用。泥鳅生活在湖池,且形体小,只有三、四寸长。它体形圆,身短,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腻无法握住。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它和其它的鱼不相同,无论外表,体形,生活习性都不同,是一种特殊的鳅类。 体细长,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下位,马蹄形。眼小,无眼下刺。须5对。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其他各鳍灰白色。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可食用、入药。

养泥鳅一年能出几次?

严格来说,一般泥鳅养殖一年只能养一次。泥鳅从4月份出苗,基本9-10月份结束,因此养殖周期一般在6-8个月,根据自己养殖技术和大致饲养时间,基本可以达到2年3次出塘。泥鳅养殖前景分析:首先,泥鳅是需求量非常大的水产,泥鳅的营养价值高,有很高的消费市场,另外泥鳅还可以进行深加工,养殖过程中可以和一些大型的餐饮企业进行联合推广,比如配套开发,相信泥鳅可以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其次,泥鳅病害少,繁殖简单,运输方便,大棚养殖可以一年四季养,反季节上市经济效益显著。最后大棚养殖泥鳅成本低,市场价格高,亩产收益过完,是不错的投资项目。

稻田养泥鳅需要多长时间?

泥鳅养殖周期和温度?

泥鳅养殖周期一般为5-6月。它的食性很杂,生长速度快,繁殖期3-5月,产卵期间在6-7月,产卵后2-3天即可孵化成鳅苗。经过人工饲养,投喂足够的饲料,5-6月可长成商品规格,就可以捕捞上市了。放苗时间一般选择在当地水稻栽插后(或小麦收割后)至水稻收割前这段时间,因为这段时间的气温、水温都比较稳定,泥鳅在此时放苗死亡率最小。如果在春季过早放苗,由于水温不够稳定等原因,死亡率可能在40%~50%,此时放苗有比较大的风险。

泥鳅的养殖周期?

泥鳅养殖时间一般是5~6个月就可以上市,但是如果用催产的技术的话那就要4个月的时间

人工泥鳅成长周期是多久?

人工养殖的泥鳅周期一般在5-6个月左右,泥鳅属于杂食性动物,生长速度较快,投喂足够的饲料,在5-6个月就可成长为商品规格,进而捕捞进行上市售卖。泥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属于底层鱼类,一般栖息在静水或者水流缓慢的池塘、沟渠、稻田等浅水水域,也会钻入泥里生活,喜欢中性和酸性的泥土。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