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非洲罗非鱼探源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罗非鱼是产卵还是产仔。(罗非鱼怎么产仔的)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罗非鱼是产卵还是产仔。
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为一种中小形鱼。现在它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且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原产于非洲,属于慈鲷科之热带鱼类,和鲈鱼相似。通常生活于淡水中,也能生活于不同盐份含量的咸水中,也可以存活于湖,河,池塘的浅水中。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面积狭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甚至在水稻田里能够生长,且对溶氧较少之水有极强之适应性。绝大部分罗非鱼是杂食性,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
罗非鱼原产地?
罗非鱼原产于非洲的坦噶尼喀湖.
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原指以莫桑比克为模式产地的口孵非鲫属鱼类物种:莫桑比克口孵非鲫(学名:Oreochromis mossambicus),现为慈鲷科非鲫属及口孵非鲫属等属数种鱼类的共同俗称;英文里统称为Tilapia。现在它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且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通常生活于淡水中,也能生活于不同盐份含量的咸水中,也可以存活于湖,河,池塘的浅水中。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面积狭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甚至在水稻田里能够生长,且对溶氧较少之水有极强之适应性。绝大部分罗非鱼是杂食性,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
我国目前养殖罗非鱼的品种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目前,我国罗非鱼成鱼养殖主要品种有奥尼罗非鱼、吉富罗非鱼、红罗非鱼和吉丽罗非鱼等。
奥尼罗非鱼(图3)是选择具有良好种质优势的奥利亚罗非鱼为父本和尼罗罗非鱼为母本杂交,获得种质优势更加明显的子一代杂交种。奥尼鱼雄性率达92%以上,生长速度比奥利亚罗非鱼快17%~72%,比尼罗罗非鱼快11%~24%,具有个体大、生长快、耐低氧、抗病力和抗寒力强等优点。奥尼罗非鱼是国内率先杂交选育成功的罗非鱼良种,广泛适合于各类型水体养殖,现在市面上的奥本品系、吉奥品系罗非鱼,均属奥尼品系罗非鱼。奥尼品系罗非鱼更适合于粤西地区水域养殖。奥尼杂交鱼雄性率的高低取决于双亲纯度,双亲越纯,雄性率越高。由于奥尼罗非鱼制种条件、技术要求较高,应注意选择信誉好的良种场购买苗种。在引进鱼种时,一定要对苗种生产单位预先进行考查、了解,确保其生产的奥尼罗非鱼苗种雄性率较高,一般大规模生产上奥尼杂交鱼雄性率要在90%以上。
图3 奥尼罗非鱼
吉富罗非鱼是由菲律宾国际水生生物资源管理中心从1988年开始,以四个非洲品系(埃及、加纳、肯尼亚、塞内加尔)和四个亚洲养殖品系(以色列、新加坡、泰国、中国**)的尼罗罗非鱼为基础群,采用家系选育方法进行选育,取名为“Gift”。1994年,上海水产大学引进了其F3代,称为吉富鱼。从1996年起,通过选择体形标准、健康的吉富品系罗非鱼建立选育基础群体,采取群体选育方法,经过连续9代选育而成“新吉富”,具有生长快、规格齐、体形好、出肉率高、适应性强、初次性成熟月龄推迟和易辨认(体高,尾鳍条纹典型的个体比例高)等优点。养殖对比证明,比奥尼鱼生长快30%左右,但雄性率低,耐低氧能力相对低。从2002年开始,逐渐在我国罗非鱼主产区海南、广东、广西等地推广养殖。吉富品系罗非鱼适合于珠三角地区或咸淡水水域和淡水水域中水质清新、水源充足、水体溶解氧丰富的池塘养殖。
红罗非鱼又称彩虹鲷,是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突变型种间杂交后代,经多代选育而形成一个新兴的罗非鱼养殖品种,但其子代仍有分离现象,子代中有部分黑色的罗非鱼。红罗非鱼生长速度较快,繁殖力强,杂食性,广盐性,疾病少,个体大,体色美,肉味鲜,在广东和港澳地区很受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欢迎。
吉丽罗非鱼是以新吉富罗非鱼为母本、具高耐盐性的萨罗罗非鱼为父本,正交所得子一代(F1)自繁产生的子二代(F2)。杂食性,能摄食浮游动、植物,捕食池塘中的病虾、死虾,也能摄食人工饲料。在淡水里,“吉丽”不及“新吉富”生长快;但盐度为20时,其生长速度是“新吉富”的1.4倍;盐度为0、15、20及25时,其生长速度是萨罗的3.6~4.1倍。吉丽罗非鱼是全国水产原种、良种审定委员会于2009 年12月审定通过的新品种(GS-02-002-2009),经农业部公告推广(第1339号),具备自繁和批量化苗种生产能力,兼具较为理想的耐盐性和生长速度,适合盐度为20~25水体养殖,5~6个月可达500克以上商品鱼规格,口感优于淡水养殖罗非鱼,没有泥腥味,肌肉纤维更富弹性。适宜在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地区盐度15~25的池塘中单养,或与南美白对虾等品种混养。
罗非鱼和鲷鱼不是一种鱼吧?
不是一种种鱼。区别如下:
1、科属不同
鲷鱼,真鲷,鲷科,真雕属又叫加吉鱼、班加吉、加真鲷、铜盆鱼。加吉鱼属于鱼纲,鲷(SeaBream)科。
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原指以莫桑比克为模式产地的口孵非鲫属鱼类物种:莫桑比克口孵非鲫(学名:Oreochromis mossambicus),现为慈鲷科非鲫属及口孵非鲫属等属数种鱼类的共同俗称;
英文里统称为Tilapia。现在它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且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
2、生活环境不同
罗非鱼通常生活于淡水中,也能生活于不同盐份含量的咸水中,也可以存活于湖,河,池塘的浅水中。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面积狭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甚至在水稻田里能够生长,且对溶氧较少之水有极强之适应性。绝大部分罗非鱼是杂食性,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
鲷科鱼类主要都是底食泥鱼。鲷鱼广泛地分布于止水、运河及流速缓慢的深河中,软口鱼偏好流速较快的河川中游,文鳊则栖息于大而流速缓慢的河川中下游。其中分布最广泛且最受钓鱼者欢迎的是青铜鲷。
3、营养价值不同
罗非鱼的肉味鲜美,肉质细嫩,无论是红烧还是清烹,味道俱佳。尼罗罗非鱼经测定,每100克肉中含蛋白质20.5克,脂肪6.93克,热量148千卡,钙70毫克,钠50毫克,磷37毫克,铁1毫克,维生素B1 0.1毫克,维生素B2 0.12毫克。罗非鱼已成为世界性的主要养殖鱼类。
鲷鱼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钙、钾、硒等营养元素,为人体补充丰富蛋白质及矿物质。
中医认为,加吉鱼具有补胃养脾、祛风、运食的功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非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鲷鱼
尼罗罗非鱼的形态特征
尼罗罗非鱼体形侧扁,头部平直或稍隆起,体被栉鳞;口大唇厚,口裂在鼻孔与眼缘之间或延至眼缘;体色黄棕色,鳃盖部有一黑色斑点,喉**白色;侧线断折,呈不连续两行。成鱼身体两侧有与体轴垂直的黑带9条,尾鳍上终生有明显的垂直黑色条纹9~15条,末端圆钝,不分叉。背鳍、臀鳍也有呈斜向排列的黑色条纹,背鳍边缘成黑色。幼鱼时背鳍有一个大而显著的黑色斑点,以后逐渐消失。在非繁殖期时体色为黄棕色。在繁殖期时,雄鱼的尾鳍、臀鳍及背鳍边缘呈红色,头部和体侧为淡红色。体色能随环境的改变而迅速变化。在白色或浅色的环境中,体色为灰白色;在黑色或深色环境中,体色变深。尼罗罗非鱼
罗非鱼营养丰富,为什么在我国泛滥成灾?
我们虽然自诩为吃货,但凡有入侵生物在我国本土泛滥成灾,我们能把它们吃到濒危动物。但其实我国境内存在着许多入侵生物,虽然能吃,但它们依然在我国泛滥成灾,给当地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入侵的罗非鱼
罗非鱼又称为非洲鲫鱼,生活在淡水之中,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对水中氧气含量要求较低,所以能够在很多地方生存。
相比于我国四大家鱼而言,罗非鱼的刺非常少,吃起来很方便。而且生长周期短,所以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华南地区将罗非鱼当作经济鱼类引入到我国。
然而很快就发生了意外,一些人工养殖的罗非鱼由于各种原因逃离了养殖区域,进入到当地的河流之中,并逐渐泛滥成灾。
罗非鱼之所以能够泛滥成灾,其实和两个方面有关。一方面是它对环境的要求较低,适应能力非常强。
另一个方面是罗非鱼的后代成活率较高。和其他鱼类相比,罗非鱼的产卵数量不多,每只成年雌性罗非鱼在繁殖季节只会产出1000多枚卵,当这些卵受精之后,罗非鱼会用嘴巴将卵含住,为鱼卵提供了稳定又安全的环境,所以后代的成活率较高。
罗非鱼性成熟时间非常快,大约6个月即可达到性成熟,而且每年会繁殖好几代,而当年新出生的罗非鱼又能够加入到繁殖大军,所以罗非鱼繁衍的速度特别快,一年之内罗非鱼就能从鱼卵升级成爷爷。
更重要的是,罗非鱼在我国没有天敌,所以它们能够迅速在我国泛滥成灾。
泛滥成灾的罗非鱼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首先罗非鱼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而我国四大家鱼也是以水生植物为食,罗非鱼的出现抢走了原本属于它们的食物,使得当地本土鱼群数量不断减少,现如今在罗非鱼泛滥的地区,罗非鱼的数量达到了当地鱼群总数量的70%。
其次是野生罗非鱼口味较差,含有腥味,喜欢的人较少。更重要的是,野生罗非鱼体型差异非常大,导致野生罗非鱼品质不一,因此价格低廉,所以即使是渔民,也不愿意捕捞野生罗非鱼。
罗非鱼的饲养
奇怪的是,虽然罗非鱼在我国泛滥成灾,但是我国依然有很多地方在养殖罗非鱼,并且出口到国外。
其实,养殖的罗非鱼和野生的罗非鱼区别很大。我们都说野生的才好吃,但实际上无论是家禽家畜还是鱼类,人类在养殖过程中,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以及提高肉类的品质,会对该生物育种,培养出更适合人类口味的品种。
罗非鱼也是如此,罗非鱼刺很少,但野生腥味较重,人类就培养了一种几乎没有腥味的罗非鱼品种。
罗非鱼繁殖速度很快,一年之内罗非鱼能够繁殖好几代,这导致渔民在捕捞罗非鱼时,捕捞的罗非鱼品质不一。而且雌雄差异非常大,其中雌性体型较小,经济价值不高。
为了获得体型、大小以及品质一致的罗非鱼,科学家们培养出了一种全雄罗非鱼,既通过各种手段,让罗非鱼只留下雄性后代。由于雄性个体更大,而且雄性不会繁衍后代,所以渔民在收获罗非鱼时,就能够得到品质一致的罗非鱼。
罗非鱼生长周期短,生长所需的能量较少,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称为“21世纪之鱼”,它可以用作消除世界贫困和营养**,非常适宜在发展中国家大力推广。不过在推广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它们入侵的问题。
我国是罗非鱼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但不是罗非鱼最大的消费国。我国并不喜欢食用罗非鱼,反而更爱四大家鱼。但是美国人们非常喜欢罗非鱼,所以我国罗非鱼主要出口到美国。但由于贸易战,使罗非鱼关税一再提高,我国养殖罗非鱼的渔民损失惨重。
其实,养殖的罗非鱼是非常好的蛋白质来源,这是因为它们是食草动物,所以体内富集的重金属是同类鱼中最少的。而且没有刺,非常适合小孩和老人食用。更重要的是,罗非鱼价格低廉,购买罗非鱼更划算。
总结
虽然我们自诩吃货,但入侵生物真的不能通过“吃”来解决,罗非鱼的入侵就是典型的案例。
罗非鱼为什么叫"罗非"鱼?
罗非鱼(Tilapia),俗称非洲鲫鱼,隶属于鲈形目、鲈形亚目、丽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亦称丽鲷科,丽鲷属)。该属原产于非洲,有600多种,目前被养殖的有15种。罗飞鱼是一群中小型鱼类,它的外形、个体大小有点类似鲫鱼,鳍条多荆似鳜鱼。广盐性鱼类,海淡水中皆可生存;耐低氧,一般栖息于水的下层,但随水温变化或鱼体大小改变栖息水层。罗非鱼食性广泛,大多为植物性为主的杂食性,甚贫食,摄食量大;生长迅速,尤以幼鱼期生长更快。罗飞鱼生长与温度有密切关系,生长温度16~38℃,适温22~35℃。
罗非鱼最早于1946年由吴振辉、郭启鄣从新加坡引进**省,为纪念这两个人,先称“吴郭鱼”。1957年从越南引进我国内地,又名“越南鱼”。因其原产于非洲,形似本地鲫鱼,故又有人叫它“非洲鲫鱼”。
引进湖北英山温泉的罗非鱼有两种:一种叫莫桑比克罗非鱼,是1972年从京山县接到英山温泉的;另一种叫尼罗罗非鱼,是1979年由湖北省水产研究所引进来的。它们安家落户后,都生活得很好。
印度Modadugu Vijay Gupta博士发展并散布清水养殖(使用罗非鱼)的廉价技术, 获得2005年世界粮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