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南美白对虾 黑腮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技术的简介(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最新技术)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技术的简介

“农民科普丛书”共8个书系55本书目,每本7万字左右,共390多万字,可谓门类齐全,洋洋大观!在编著方法上,他们组织动员省内100多名知名农业科技人员和科普专家执笔撰稿,紧紧围绕种植、养殖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坚持贴近农业生产、贴近农村生活、贴近农民需要,全面、系统、分类著述农业先进适用技术,采取一本书介绍一种技术,力求深入浅出、删繁就简、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基本做到了让农民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既针对了农业特点,也符合农民的阅读理解水平。无论是从全书编著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针对性、前瞻性,还是从全书编著方法的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和逻辑性,都具有鲜明的特色,有很强的创新性,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好书,大大丰富了当前我省“三农”读物知识宝库。希望广大农民兄弟以这套图书为基本读物,大力开展学科学、信科学、懂科学、用科学活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改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也希望科技行政部门在加强科技创新的同时,进一步切实加强科普读物的创作,进而促进科学普及,要针对不同的社会群体,组织编写更多更好的科普读物,为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文化素质做出更大的贡献。

养殖南美白对虾具体过程?

:南美白对虾是南美的一种优质虾种。南美洲的大部分人都把养殖白对虾作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研究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有利于树立健康繁育新理念。本文首先从生活习性、食性和养殖技术三个方面对南美白对虾进行了介绍,接着分析了南美白对虾几种常见的病症以及对应的防止技术。
关键词: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病害防治
1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1.1南美白对虾的生态习性
首先,温度对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大小的白对虾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不一样的。18℃到33℃之间的水温条件比较适合白对虾生存,而且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水温越高,白对虾的适应能力越好。但是在低于18度或是高于33度的条件下,白对虾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其次,盐度和酸碱度都会对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10%-25%的盐度和7.6-8.5的酸碱度环境比较适合白对虾的生长。除此之外,不同大小的白对虾溶氧耐受能力有所不同,白对虾的溶氧能力会随着白对虾个体的长大而变小。一般来讲,南美白对虾的耐干适应性较强。由此也可以得出不耐干的白对虾定是患病的。
1.2南美白对虾的食性
南美白对虾喜欢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同时这也有利于它的生长。除此之外,南美白对虾的饮食习惯是晚上比白天食量大。晚上的食量比重约占百分之七十。
1.3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技术
在白对虾引进回来之前,一定要将池底洗净消毒,最好是淡化养殖。水色多为绿色或是黄绿色。这样有利于南美白对虾脱皮。饵料和管理方法都必须严格按照白对虾的生活习性来安排和选择。选择白对虾的幼体时一定要严格筛选,检查一下白对虾是否没有携带**,尽量选择活动能力比较强、四肢健全的白对虾幼体,运输白对虾的时候要对袋子进行消毒,然后在袋子中注入新鲜的水,然后再将白对虾放进去。注入池底的不能直接就把白对虾放进去,要先将装白对虾的袋子放入池底适应半小时后再打开袋子。
2南美白对虾的常见的病害防治技术
2.1烂眼病
烂眼病是所有品种的虾基本都会出现的病症,它的出现是由于养殖水底的致病菌或是饵料携带的病菌引起的。多是由于霍乱弧菌引起。防治方法要从源头入手,预防此病的发生。若是发现对白虾感染了此病,一定要先在池底放入免疫糖类和二溴海因,三天之后再用氟康和四黄解毒粉搅拌起来喂食给白对虾。连续服用七天。
2.2甲壳溃疡病
甲壳溃疡病主要是由于养殖白对虾的环境不好引起的。这种病症多出现在池底污染情况比较严重或是养殖密度比较大的池底。通常是白对虾由于被捕捞的时候相互碰撞受伤,然后池水中的病菌趁虚而入,使白对虾换上此病症,这种病症若不及时治疗,会造成白对虾的死亡。防治这种病症的方法是要保持池底环境的洁净,定期对池水进行消毒或是换水处理。养殖密度要根据白对虾个体的大小进行合适的调整,不能养殖密度太大,以免造成白对虾的氧气不充足。定期对白对虾进行检查,若是发现白对虾患上此病症,可以通过在饵料中加入低聚糖等药物进行防治。
2.3肠炎病
肠炎病是出现在水温较高的七八月份的一种典型病症,它是由于水温高的时候,残余的饵料或是未能及时清理的粪便较多,造成白对虾的呼吸困难,氨氮中毒等,是一种由于呼吸道系统受到感染而引起的病症。因此防止方法是在水温高的几个月里,及时地清理池底的粪便,为白对虾及时换水,保持池底环境的清洁,为白对虾提供新鲜的空气。若是发现白对虾已经感染了此病,则首先要用**速消和保肝泰等药物在池底进行喷洒,第二天对白对虾喂食复合维生素,大蒜素和清源等药物,坚持三到五天,就可以恢复白对虾的吸食能力以及营养吸收和抗菌能力。
2.4应激肌肉白灼病
这种病症也是高温季节的常见病症。病因是由于高温季节,水温的温差变化大,白对虾可能一时无法适应。并且高温季节,池底经常会有诸多气泡,若是捕捞强度过大或是池底投入一些不合适的药物,就很容易引起应激性肌肉白灼病。这种病症的症状是白对虾的肌肉白灼或是弯曲,不能恢复的话会造成白对虾的死亡。防治方法是对白对虾喂食氨基酸和虾蟹**。
3结束语
如今,养殖白对虾已经成为南美地区一些人们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南美白对虾的一些常见病症已经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了。研究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技术和常见的病害防治技术有利于探索无公害、健康的养殖技术。要重视病害防治,做到科学健康可持续的养殖。南美白对虾是南美的一种优质虾种。南美洲的大部分人都把养殖白对虾作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本文首先从生活习性、食性和养殖技术三个方面对南美白对虾进行了介绍,接着通过介绍烂眼病、甲壳溃疡病、肠炎病以及应激肌肉白灼病这几种常见的病症对南美白对虾进行了常见病害防治研究。
【参考文献】
[1]张伟权.世界重要养殖品种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简介[J].海洋科学,1990(3):69-72.
[2]于林江,于奎杰,张乃禹.南美白对虾人工繁殖技术的初步研究[j].海洋与潮沼,2001,32(5):575-578.
[3]王吉桥.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研究与养殖[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135-181.
[4]杭小英,周志明,李倩,等.不同养殖模式对南美白对虾生长、病害发生与水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5):191-192.

怎么养好南美白对虾要注意那些问题

  南美白对虾在池塘养殖中饲料[ 玉米 豆粕 鱼粉 添加剂 ]投喂技术是养殖成败的关键措施之一。掌握合理的投喂技术,保证让南美白对虾吃饱吃好,积极提高饲料[ 玉米 豆粕 鱼粉 添加剂 ]利用率,节约成本开支是提高了经济效益。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关键问题。  一、坚持定点投喂:每次投喂南美白对虾的饵料应投放在固定的投喂点上,不能随意更换。这样既可直接,观察南美白对虾的摄食情况,决定投饵量,又可让南美白对虾养成定点摄食的习惯,不会造成浪费。投饵点可选择在池塘中的深水处;虾塘太小的应沿着池塘的四周的浅水处投喂。  二、所投喂的饲料应是新鲜适口:螺蚌肉、野杂鱼等捣烂的动物性饵料不应是腐烂变质,机制的颗粒料、或人工制作的精料都不能是霉变发黄,水草、菜类等植物性饲料应鲜嫩可口。一般来说所用的幼虾的饵料蛋白质含量要求要达40%以上,且要求要细小柔软,而养殖成虾的饵料其蛋白质含量要求要达25%以上,可做成团状、条状、颗粒状,要求大小要适宜,便于南美白对虾摄食。粉状或碎料最好不要直接投喂成虾,以防止粉碎的饲料扩散漂浮败坏水质,从而造成浪费。如真要投喂粉状碎料,应该用面粉等粘合剂加水煮沸调制成糊状后,并制成段状、或短节条状的南美白对虾适口饲料后再投喂。  三、水质中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添加矿物质:南美白对虾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从水中吸收大量的矿物质。如:钙、磷等是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必不可少的物质,缺少它就不能满足甲壳类(南美白对虾)生长的需要,因此,凡是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池塘,除了应在饲料中添加钙、磷类矿物质外,还应在池塘中施用 “强壳宝”或“生石灰”。上述两种药物的施用剂量分别是“强壳宝”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投放;“生石灰”按每立方米水体用50克生石灰化水后全塘均匀泼洒。最好是每半个月施用一次,均能迅速地补充和较好地满足南美白对虾对水体中各种矿盐的需求。  四、饵料品种要多样化:南美白对虾饵料应保持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的合理搭配,力求营养全面。在饲料投喂中,要随着季节和时间的变化不断调整饵料品种,严防饲料单一。如果是长期投喂同一种饵料时,就会造成营养过剩,引起浪费;同时又会使某些营养缺少,还会使南美白对虾造成食欲不振,摄食量减少而影响其生长。通常是在南美白对虾放养时,投喂的饲料品种不适口,从而使得幼虾的摄食量不多,造成虾体瘦弱,如遇到此种情况,就可多投喂些动物性的饵料;特别是在养殖的中期,由于水温不断升高,此时可以投喂些植物性饵料为主;在养殖的后期或越冬期间,南美白对虾饵料品种上要适当增加些动物性饲料的投喂量,结合进行育肥、增强体质。为此投喂植物性饲料如:菜皮、水果之类的则要经常保持供应,以满足南美白对虾生长的全面需要。  五、饲料中应添加些药物投喂以防疾病: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病害防治是一项重要工作,平时投喂时,应定期自制一些药饵进行投喂防病,均能有效地防止南美白对虾病的发生。在饲料中投喂一些抗菌药饵。如:用“服必宁”(1.5%的添加量)、“强克99”、“强克101”拌料的用药量按使用说明书。一般经上述药物拌料投喂后,均可有效防治南美白对虾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南美白对虾脱壳期间,还应在饲料中加入“虾蟹脱壳生长素”(按2‰的量在饲料中添加),均可促进南美白对虾快速脱壳健康成长。

对虾黑鳃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有哪些?

一、黑鳃病和烂鳃病发生的原因

1.不重视肥水和养水。

有些养殖户在放苗前不注重肥水培藻,放苗后不重视养水,致使池水缺乏有益藻类,水体光合作用弱,溶解氧长期偏低,pH值不稳定,二**碳及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积聚过多,从而损害对虾鳃部。另一方面,水质不稳定,致病菌容易繁殖,从而诱发黑鳃病和烂鳃病。

2.肥水方法不当。

有的养殖户肥水方法不当,单独使用某种化学肥料(无机肥)进行肥塘,造成肥力单一;有的则将多种化肥混合使用,但搭配不合理,造成某种肥力过盛(如氮磷比例失调等),从而导致蓝藻等**藻类大量繁殖,甚至出现“水华”。这些有害藻类进行强烈光合作用,大量消耗水体中的二**碳等酸性物质,导致池水pH值过高,损害对虾鳃部。另外,水中过多的藻类颗粒随对虾呼吸进入鳃部积聚后,加速了黑鳃病和烂鳃病的发生。

3.池塘底质和水质污染严重。

在养殖中后期,随着对虾排泄物的增多,以及残余饲料和老化,死亡的水生生物尸体的沉积,很容易造成池底恶化和水质的污染,致病菌和寄生虫大量繁殖,在这种环境下,如果不注意底质改良和水质净化,黑鳃病和烂鳃病就容易发生,尤其在夏天高温季节、有机污物高速分解时更易发生。

4.重金属离子的影响。

如果池水重金属离子含量过高,则这些重金属离子就会经对虾体表或饲料进入体内,与体内主要酶类的氢硫基中的硫结合,成为难溶的硫醇盐类,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影响机体的代谢。另外,鳃及体表的粘液会与重金属离子结合成蛋白质复合物,覆盖整个鳃和体表,以及充斥于鳃间隙中,影响鳃的呼吸机能,进而造成黑鳃和烂鳃。生产实践中较为多见的是铅中毒而引起的黑鳃和烂鳃。

5.池水氨氮和**酸盐含量严重超标。

此种情况在夏季尤为多见。这两种物质均为血液毒,它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鳃部或直接作用于鳃部,损害其携氧功能,从而引起鳃组织缺氧坏死,甚至全身中毒死亡。

6.饲料营养不全,维生素缺乏。

如对虾长期投喂营养不全、维生素缺乏的劣质饲料,也会诱发黑鳃病和烂鳃病。

二、黑鳃病和烂鳃病的预防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有关水产从业人员已达成一个共识,即虾病“以防为主”。因此,只有做好各项预防工作,才能减少对虾疾病的发生率,降低养殖风险。现将我们在预防黑鳃病和烂鳃病方面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1.彻底做好池塘清理工作。

放苗前,要对池塘进行严格的消毒及除害工作,把有害病菌及有可能携带病原体的生物最大限度杀灭。对连续养殖南美白对虾三年以上,特别是有发病史的池塘,更应重新翻推、整理。放苗后要解决好池塘的排、进水工作,切断水源污染。

2.遵循“养虾先养水”的原则。

水是虾的直接生存环境,因此,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将“肥水”与“稳水”工作做好。实践表明,在养殖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施用活菌微生物制剂,可以培养丰富有益藻类及菌类,增强水体造氧功能,分解和转化水中的**酸盐、氨氮、硫化氢及对虾排泄物等有害物质,净化水体,调控养殖水环境。此外,根据生物的生存竞争规律,还可以利用这些有益微生物去抑制致病菌,从而减少黑鳃和烂鳃的发生率。

3.做好池塘的底质改良工作。

在夏天高温季节,对虾排泄物、残余饲料以及其他腐朽的动植物尸体沉积于池底,会快速**分解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及吸收大量氧气,造成池塘底质恶化、水质污染、水体溶解氧偏低,严重影响对虾健康。因此,应定期施用底质改良剂,改善对虾养殖环境。

4.充分利用增氧机增氧,防治对虾缺氧。

由于在中午,池水表层受阳光直射,水中藻类通过光合作用放出大量氧气,使上层水溶解氧含量充足,但底层水氧气含量却比较低;在夜间,由于藻类不但不能通过光合作用放氧,而且池水有机物的分解及对虾进行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水中溶解氧较白天低,尤以黎明前最低。因此,在中午及夜间应充分开启增氧机均匀水体并向水中输送氧气,以防对虾缺氧及避免某些厌氧菌过量繁殖导致对虾发病。

5.投喂优质饲料及使用一些药物预防。

在养殖过程中应选择营养比较全面的饲料,并在投喂过程中定期添加一些“维生素C”和“免疫多糖”类添加剂,以提高对虾抗病力。同时,应定期有针对性地投喂一些药物预防,尤其在天气突变时更应投喂。此时还应视具体情况对水体进行消毒,以杀灭部分**藻类及可能存在的致病菌。

三、黑鳃病和烂鳃病的治疗

由于南美白对虾养殖受很多客观因素影响,有时疾病的发生难以预料,因此黑鳃病和烂鳃病一旦发生后,就应及早诊断和及时治疗,尽最大努力减少损失。我们的处理方法是:

1.加大换水量。在养殖中后期水中有机碎屑会大量存在,应通过加大换水量来净化水质 (每次换水10~20cm,每天2~3次,连续换3~4天),减少这些有害物质对对虾鳃部的**。

2.使用水质净化剂与底质改良剂清洁水体,改善池塘底质,优化养殖环境。

3.选用含碘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以杀灭水中致病菌和部分有害藻类,提高治疗效果。但消毒容易造成对虾缺氧浮头,故应注意增氧。

4.及时施菌培水。一般消毒3~4天后就应泼施有益微生物进行培水,以稳定水质,抑制致病菌及有害藻类的繁殖。

5.结合内服药物杀菌。在上述处理的同时,每20kg饲料用氟哌酸30g、三甲氧苄胺嘧啶5g,10%大蒜素50g,酵母细胞壁(免疫多糖)适量,混合投喂,每天2~3次,连喂3~5天,效果很好。

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中期脱壳时间有虾游塘怎么回事

虾退壳在晚上3点左右 游塘一定有问题 是水的问题 是虾的问题 自己小心看看最简单的是缺氧

南美白对虾与罗非鱼混养的好处?

通过罗非鱼和南美白对虾混养模式,可以有效地克服罗非鱼价格起伏和虾的疾病多、风险大的缺点。利用鱼虾混养技术原理,推广罗非鱼—南美白对虾复合养殖模式后,珠海平沙罗非鱼养殖基地罗非鱼平均亩产1630千克,同比增长28%,鱼虾总产值6600万元(其中,罗非鱼产值约5300万元,南美白对虾产值约1300万元),同比增长31%,鱼虾总利润约1800万元,平均亩利润3300元,每户纯收入普遍达到2万~5万元。

技术要点:

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技术的简介

(1)放养模式

罗非鱼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模式(其中,南美白对虾采用一次放苗、二次放苗、三次放苗的模式),具体的放养密度、方式见表1。罗非鱼的放养时间为3月底、4月初。

表1罗非鱼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新生态模式

罗非鱼放密度(尾/亩)罗非鱼放苗规格(体长)(厘米)对虾放养密度(万尾/亩)对虾放养间隔(天)对虾规格(厘米)罗非鱼亩产量(千克)虾亩产量(千克)净利润(元/亩)21.7~2.2分三次放苗:第一次放苗1.5第二次放苗1.0第三次放苗1.0比罗非鱼提早20天间隔70~80天放养间隔60~65天放养1.5~2.01.7~2.2分两次放苗:第一次放苗2.0第二次放苗1.5比罗非鱼提早20天间隔70~80天放养1.5~2.01.7~2.2一次放苗:放苗量3.5比罗非鱼提早20天1.5~2.0966(2)主要管理措施

①放养前的准备:年底收获鱼虾后进行晒塘。放养前进行池塘消毒,有干法清塘和带水清塘两种方法:一是干法清塘,修整鱼塘后,池底只留8~12厘米深的水,全塘泼洒茶麸4~5千克/亩或生石灰50~80千克/亩,经3天曝晒后回水,注水经40~60目网过滤除杂;二是带水清塘,全池泼洒漂**(有效氯30%左右),用量为20克/米3;或每米水深用生石灰80~100千克/亩全池泼洒。放养苗种前经“试水”,确认毒性消失后才可放苗。

②投饲:以配合饲料为主,辅以饼粕、糠麸,前期日投饲量为鱼体总重的3%~5%,后期为鱼体总重的2%~3%,上、下午各投1次。注意观察摄食情况,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投饲量,*雨天或鱼浮头时应停喂,不需对南美白对虾专门投喂饲料。

③日常管理:每天早、晚注意巡塘,观察鱼的摄食情况和水质变化。每15~20天注水1次,高温季节可视情况增加注水次数。保持池水透明度30厘米左右,水色较浓时可泼洒生石灰进行水质调节,用量为15~20千克/亩。每2~3亩水面配1台增氧机,每天午后及清晨各开机1次,每次2~3小时,高温季节要24小时开机。(3)起捕

按鱼体出池规格要求,确定出池时间。当水温下降至15℃时,所有罗非鱼均应捕完。对虾的起捕采用笼捕的方式,达上市规格后,按市场的需求不定期捕捞上市。(4)经济效益分析

罗非鱼—南美白对虾复合养殖模式可降低养殖风险,提高池塘的养殖效益。以养殖效益为评价指标,每隔60~80天放养南美白对虾苗,共放养三批次,可有效提高罗非鱼—南美白对虾混合养殖模式下的经济效益,比单养罗非鱼提高了50%。

适宜区域:适宜养殖罗非鱼的沿海地区,要求有一定的盐度(5~10)。

注意事项:放养罗非鱼苗种时,水温稳定在20℃以上;南美白对虾比罗非鱼提早20天放养。

海水养殖白对虾可以那个草适合求推荐谢谢

无公害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规范提供者:黄炜来源:浙江质量网发布时间:2006-04-11点击数:428无公害南美白对虾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前言本部分主要依据国家对虾卫生标准、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渔用药物安全限量和使用准则、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等标准,和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多年来科研推广成果,省内南美白对虾科研与养殖生产实践经验,并结合了省外研究成果,同时参考了对虾、河蟹等甲壳类无公害养殖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而制定的。DB33/T399《无公害南美白对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苗种生产技术规范——第二部分:养殖技术规范——第三部分:产品质量标准本部分为DB33/T399的第二部分。本部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杜建明、何**、张宇飞、张群杰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Booen)养殖生产的产地环境、虾苗放养的准备工作、虾苗放养、饲养管理、水质管理、病害防治、日常管理、起捕等技术。本部分适用于南美白对虾的池塘养殖,其它养殖方式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0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3环境与设施3.1产地环境通电、通水、交通方便、环境无污染、淤泥少的沿海地区、咸淡水地区和淡水地区均可。产地环境应符合GB/T18407.4的要求。水源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海水水质应符合NY5052的规定,咸淡水和淡水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3.2设施3.2.1养成池3.2.1.1淡水池塘面积以0.1hm2~1.0hm2为宜,为方形或长方形,水深1.2m以上。壤土或砂土底质,池底平整不漏水。池的两端设进、排水设施。3.2.1.2海水池塘沿海地区在潮间带建虾池,应在50年一遇的标准海塘内修建为宜。面积以0.3hm2~2.0hm2为宜,为方形或长方形,滩面水深1.0m以上为宜。池底平整,向排水口略倾斜,比降0.2%左右,池底不漏水,必要时加防渗漏材料。池的两端设进、排水设施。附近最好有淡水水源。高密度精养方式的养殖池分为泥质池塘和水泥池,泥质池塘须护坡,面积1300m2~3500m2,水泥池为方形或圆形,面积一般较小,具体依实际情况而定,水深一般以1.5m~2.0m为宜。3.2.2养成池配套设施3.2.2.1蓄水池蓄水池应能完全排干,水容量为总养成水体的五分之一以上。3.2.2.2废水处理池采用循环用水养殖方式,养成池排出的水须经过净化处理后,方可循环使用。不采用循环用水养殖方式,养成池的废水,也应经处理池净化后,方可排放。3.2.2.3进、排水设施在规模化养虾区,需要建设**的进、排水渠道,协调各养虾场、养成池的进、排水。进水口与排水口应尽量远离。排水渠的宽度应大于进水渠,排水渠底要低于各相应虾排水闸底30cm以上。3.2.2.4增氧设备对高密度精养池和咸淡水、淡水地区的养虾池,应配备增氧设备,土池可用增氧机,水泥池可用冲气泵和鼓风机,精养池每667m2配套1台,功率为0.75千瓦~1千瓦。4虾苗放养前的准备工作4.1清淤整池收虾后,应将养成池及蓄水池、沟渠等积水排干,封闸晒池,整修塘埂、堤坝、塘底、闸门,并清除池底的杂草及污染杂物。池中淤泥较厚的地方,应翻耕曝晒或须反复冲洗清淤,促进有机物分解和排出。不得直接将池中淤泥搅起,直接冲入海中或外河中。4.2清塘消毒清淤整池后,应清除虾池内虾的敌害生物、致病生物及携带病原的中间宿主。常规清塘消毒药物及用量见表1。表1常用清塘消毒药物及使用方法渔药名称用法与用量休药期天注意事项**钙(生石灰)200Kg/667m2~250Kg/667m2≥7不能与漂**、有机氯、重金属盐、有机络合物混用。漂**(有效氯≥28%)海水,40mg/L~50mg/L≥51.勿用金属物品盛装。2.勿与酸、铵盐、生石灰混用。

养虾应该喂什么食物?

龙虾为杂食性动物,在天然条件下主要摄食有机物碎屑、着生藻类、丝状藻类、水生植物的根、叶及碎片,特别喜食汁多肥嫩的绿色植物,如水浮莲、水葫芦、马来眼子菜、绿萍和苦草等。

动物性食物包括水蚯蚓、蚯蚓、水生昆虫的卵、蛹、螺、蚌和鱼肉等。在人工养殖情况下,可投喂配合饲料、农副产品加工的副产品(饼粕类、米糠、麸皮等),屠宰场的下脚料以及各种细嫩的陆草、瓜果、菜叶等。

扩展资料一、池塘条件。池塘水面不宜过大,适宜水面1~2亩,水深1~1.5米,具有完善的排进水系统和增氧系统;塘底略有坡度,无渗漏,并修好防逃设施。放养前必须清塘(干法)清除杂物、杂草,以免塘内留有敌害和病原体,每亩水面用生石灰150~200公斤消毒。龙虾喜*怕光,善于攀附爬逃,要求水体上有水生植物,约占水面1/3,可种植水草,如轮黑叶藻、菹草等,同时在塘底应设置有砖块、石块及竹筒等隐蔽物体供其栖息*居。

二、虾苗放养。石灰水消毒待7~10天水质正常后即可放苗,对水温要求比较高,适宜的生长水温20℃~30℃,低于15℃时很少摄食。水体应保持高溶氧,溶解氧应在50毫克以上。水体透明度应在30~40厘米。pH值7.0~8.5。放养1.5~3.5厘米的虾苗,放养密度为4000~7000尾/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龙虾

怎么养虾才能让虾一天在盆子里不死呢?

提供并维持虾合适的水质条件饮食结构就可以。

养虾方法;

1.注意水质

养虾的第一要素,也是最基本的条件。注意,下面的所有步骤都是基于本步骤的,如果做不到就不要养虾了。养宠物虾必须要注意水质。虾类对于水的要求极高,水质,PH值如果不符合条件,虾就要全死光了。

2.注意过滤水

在水质要求满足的条件下,还是在鱼缸里装过滤器的,并且要注意定期过滤水,一旦水不能用了,也不能立即换水,要采用“对水”的方式,一旦换水了,很有可能养的宠物虾全部都死了。

3.注意水温

在水质的要求下,水温也很重要,目前宠物虾大部分都不耐高温,虾的体质很敏感,水温只要离水温要求上浮一摄氏度,都会死亡。因此养宠物虾要随时注意调整鱼缸的温度。特别是在孵化虾卵的时候!

4.放入水草

以摩丝为首,基本上养宠物虾的人都会放入摩丝,不贵还不需要打理。宠物虾喜欢吸附在摩丝上,有助于它们保护自己。同时宠物虾啃食摩丝上的微生物,可自行补充营养。

5.合理喂食宠物虾

宠物虾以喂“素”为主。偶尔搭配“荤”,很多虾民喜欢用菠菜喂虾,这是对的。同时要注意保证虾的营养均衡,建议可以购买虾粮.

请问人工养殖南美白对虾。**酸盐过高怎么解决?

解决方法:

1、开动增氧机或全池泼洒化学增氧剂;

2、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加速**酸盐转化;

3、对偏瘦水体增施磷肥,以磷酸二氢钙为最佳,促使浮游植物对氮的吸收,对偏肥水体用沸石粉或明矾加食盐全池泼洒;

4、及时排换水,尤其是底层水和污水,及时清理池塘中的污物;

5、同样浓度的**酸盐在海水中的毒性远远小于淡水,因此适当提高水体的盐度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酸盐的毒性。

扩展资料:

南美白对虾病害预防与控制技术

加强“双底”建设,设施防病

1、选择良好的养殖环境

养殖区应水质清新, 无污染, 通水、通电、通路、通邮, 虾池面积2668- 6670m2, 可注水深 1.2- 2m。并配备与养殖面积相适应的蓄水池和消毒池。

2、加强“双底”设施建设

池塘应具有完善的进排水系统, 同时配套改造建设“双底”设施, 即底排水设施和底增氧设施。

底排水设施改造建设:首先将池塘底部改成锅底形, 在池底中间建造集污区, 埋设排水管道到池塘外面, 进行排水排污。排污管径根据池塘大小确定, 一般 5 亩左右的虾池的排污管直径为 16cm。

底增氧设施安装:即在虾池底部安装充气管网, 连接气泵, 形成底部增氧系统。充气管可以用 PV 管或纳米管, 直径 16mm, 以 8m间距平行铺设在池塘底部, 出气孔为直径 0.6mm 的小孔, 一般每隔 0.6 m 打一孔。

气泵功率配备为 2.2 kW, 可供 800 小孔充气; 3 kW可供 1200 小孔充气。在安装有底增氧设施的池塘, 同时配有车轮式增氧机, 以配合使用。

3、充分利用底排水底增氧设施, 调新、调优、调活水质

养殖中后期, 随着投饲量增加和残饵粪便等有害物质的积累, 水质逐渐恶化, 此时应充分利用底排设施, 做到隔天排除底部污水,及时添加新水, 保持水质清新。一般要求在排放污水前, 开动水面车轮式增氧机 10 分钟以上, 在整个池水旋转起来的同时, 进行放水。

另外, 要充分发挥底部增氧设施的作用, 适当延长底增氧设施和水面增氧机的使用时间,增加水体溶氧, 稳定水体良好的藻相。

做好养前准备, 未雨绸缪

1、彻底清塘消毒

收虾后, 将养殖池及蓄水池、沟渠等积水排干, 封闸晒池, 整修塘埂、堤坝、塘底等, 清除池底的杂草、污染杂物及过厚的淤泥, 曝晒过冬。放苗前 10- 15 天进行药物消毒, 消除敌害生物、致病生物及携带病原的中间宿主。

常用药物有: 每亩生石灰用量为 150- 200kg; 漂**每亩用量为 10- 15kg。

2、蓄水消毒

一般冬季蓄水池蓄满水, 待生产季节用。养殖用水经消毒池消毒后再进入养殖池。常用消毒药物和剂量为: 漂** 1g/m3; 二溴海因 0.5g/m3。

3、培育基础饵料

放苗前 7- 10 天, 用 60 目以上的袖状筛绢过滤进水 60- 80cm, 施肥培育基础生物饵料, 保证虾苗肥水下塘。一般肥水常用“肥水宝”等一类生物制剂, 按说明使用。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