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户如何正确识别与调节水质


  “鱼儿离不开水”,“有收无收在于水”,这些鱼谚都明确地告诉我们,水对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生产的重要性,池水[《池水》是青言之写的网络小说连载于连城读书。]的好坏直接影响养殖的产量及效益。那么在养殖生产中,该如何区分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的好坏呢?常见的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现象[现象,是事物表现出来的,能被人感觉到的一切情况。]大致有三种:

  一、水清现象。这是春季最易出现的危险水色[水色是由水中溶解物质、悬浮颗粒及浮游生物的存在形成。]。这类现象表现为:上层水特别清,下层水特别浑,发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向池中投放了新鲜的鸡粪[鸡粪是一种比较优质的有机肥,其含纯氮、磷(P2O5)、钾(K2O)约为1.63%、1.54%、0.85%。]。机械化养鸡时残剩的鸡粪,鱼可摄食的营养物质颇为丰富,但使用这类肥时最好先加1-2%的生石灰,经一段时间发酵腐熟后再用,否则使水质变坏,也会带来传染病。

  二、水浑现象。这是夏季最易出现的水色。这类现象表现为池水发白发灰。这是由于大量的水藻繁殖而引起的水体浑浊现象。一般采取换水或开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的方法来调节水质,并做好池塘护坡,适当挪动投饵机位置,另用明矾1斤兑水泼洒。须注意的是雨天不要向池中加注[《加注》是2009年在美国上映的剧情片,由乔纳森·萨莱米执导,斯科特·哈里斯等领衔主演。]新水[新水,读音(xīn shuǐ),汉语词语,一般是指新汲之水或春水。]

  三、水肥现象。水体透明度太小,在15厘米以内,水质浑厚而带色,有腥味,在水体中易发生指环虫、车轮虫病。一般采取的措施有:

  1、适当开增氧机,搅动水体,或在增氧机旁用一些棉质布在水体中来回拉动。

  2、大量排出池塘内的水加注新水。

  3、向池中加适量的明矾与食盐。

  总之,在养殖生产中,水源充沛、水质优良、水位稳定是养殖获得稳产、高产的前提条件,要学会根据水质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调节措施,调好水,养好鱼。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