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
池塘成鱼[成鱼,是淡水鱼的一种,皮滑,主要颜色为黑色和褐色,可以人工养殖。]养殖在北方地区,以养殖方正银铆为主,而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则主要养殖异育银鲫[银鲫的体形及体色与普通鲫鱼极相似,但身体比普通鲫鱼显著地高且宽,体长为体高的1.9-2.4倍;体色较深;生长速度较鲫鱼快,个体也较大,最大个体可达3公斤。]。这是由于前面提到的,方正银鲫群体中雄鱼[此条目暂无内容,欢迎您参与编辑,享受分享知识的乐趣。]很少,很难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要,而鲤鱼雄鱼的**量很大,几尾、几十尾就可以满足生产的需要。同时,异育银鲫都为单性,同龄雌鱼体重要比雄鱼高15%左右。因此,养殖异育银卿可提高产量。我们认为,方正银鲫和异育银鲫生长相似,这是我们多年反复试验的结果。
目前,各种池塘养殖成鱼的方式较多,但主要采用:鱼种池套养,成鱼池[鱼池;顾名思义就是渔夫用来养鱼的一个池塘,渔夫会根据所饲养的鱼的品种选择相应的鱼池。]混养和池塘主养等三种。这些养殖方式所要求的池塘条件,(如面积、清塘、消毒、施肥等)和日常管理与鱼苗、鱼种和亲鱼培育等基本相似,这里不再重复了,但作为成鱼养殖的池塘要想获得高产稳产,根据我国近二十年来的实践,必须具备以下条件:面积适中,以5—10亩为好;池水较深,一般在2—2.5米;有良好的水源和水质,注排水方便;池形整齐,堤坝较高较宽,沙底平整,不渗水,洪水不淹,便于操作,并有一定的面积种植饲料作物,如鱼池达不到上述要求的,应加以适当改造。
- 池塘主养技术
根据亩产情况有三种放养方式:一是银鲫产量占总产的40%,当年鱼平均[平均,一致,统一。]体重可达到0.2kg以上,平均亩产350kg左右;二是银鲫产量占总产的50%;当年鱼的平均体重在0.15kg左右,平均亩产量500kg左右;三是银鲫产量占总产的60%;当年鱼平均体重可达到0.18kg,平均亩450kg左右,见表1
表1、池塘主养银鲫的养殖情况(综合江、浙、上海等地区)
鱼池面积(范围,亩)
水深
放养
种类
放 养 情 况(亩)
出 池 情 况
亩产
时间 尾数 规格 重量
尾数 重量 平均尾重 时间
重量 %
3—10
1.5
2.0
银鲫
鲢鱼
鳙鱼
团头鲂
800 2—3 0.8
500 3 0.3
4—5月 900 5 0.7
70 5 0.1
10 3 0.05
390 39.0 0.10
760 174.8 0.23
50 10.0 0.20 11月
5 2.5 0.5
10.3
46.3
2.7
2.5 0.7
合计
1.95
1925 377.5
377.5 100
3—10
1.5
2.0
银鲫
草鱼鲢鳙
鱼
鲤鱼
2000 2.5—3 2.85
1300 1.5—3 1.0
5—6月 20 250(g)5.0
15 3
150.0 0.15
20 20 1.0 11月
15 10.5 0.7
33.3
4.4
10.5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