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选择

应选择面积为1-3亩,最好是东西走向的长方形的池塘。池壁高90-110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水深60-70厘米,进出水口要用密眼网扎好(60-80目),防止敌害的进入及鳅苗逃跑。

二、池塘清整消毒

鳅苗下池前10-15天,进行清塘[qingtang

]

消毒。先将池水排干,检查有无漏洞,然后用漂**

[漂**是氢**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₂ ],有效氯含量为30%-38%。]

泥鳅夏花鱼种培育技术

带水清塘,浓度为20毫克/升,将漂**加水溶化后,立即遍洒全池。清塘7天后注入新水

[新水,读音(xīn shuǐ),汉语词语,一般是指新汲之水或春水。]

,注入的新水要用60目筛绢过滤。

三、饵料培育

[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

鳅苗放养

[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

前7天,每亩池塘应用经腐熟发酵过的有机肥进行饵料培育,最好是鸡粪,猪粪其次,用量为200-300公斤。经5-6天,小型浮游动物轮虫便可达到高峰期,此时的水色多为黄绿色,这是鳅苗下塘的最好时机。

四、鳅苗放养

1、鳅苗来源

鳅苗可以自行繁殖,也可以从苗种场购买。

2、鳅苗放养时间

每年5月底至6月底为鳅苗的最佳放养时间

3、鳅苗放养

孵化池中95%鱼苗开口进食后,方可准备下塘放养。放养前1天,须用塘口的水试苗,12小时后没有问题才可正式放苗。放苗时,温差不超过3℃,放养地点选在池塘的上风处。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

为50-60万尾泥鳅水花/亩。

五、投喂饲料

鳅苗下塘后的第一个星期,每天每亩泼洒豆浆两次,时间为上午8:00和下午3:00,用量为每亩用黄豆2.5-3.5公斤,一个星期后,补充粉料

[ 工业上塑料成型用的原料主要有粉料、粒料、溶液和分散体,部分成型采用单体和预聚体。]

。粉料的制作方法为:用蛋白质含量为33﹪的泥鳅专用饲料,进40目的粉碎机

[粉碎机是将大尺寸的固体原料粉碎至要求尺寸的机械。]

粉碎。粉料的用量根据鳅苗的肠胃充满度决定。一般早期每天每亩2-3公斤,分两次投喂。投喂方式:将粉料用水调成稀糊状,沿池边泼洒即可。随着鳅苗长大,饵料也作相应的增加,同时也应根据天气情况来调整饲料的用量。

六、水质管理

鳅苗下塘时,池水深度以50厘米为宜。鳅苗进过7天饲养后,应加注新水,提高池塘水位。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注水

[为了保持油层压力和提高油层采收率,由地面把经过净化的水注入油层的措施。]

量与注水次数,一般每隔1周注水一次,每次注水15厘米左右。保持透明度20厘米-30厘米。定期用EM菌调节水质。

七、日常管理

泥鳅夏花鱼种培育期间,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3次。第一次巡塘应在凌晨。如发现鳅苗**在池塘边上,表明鱼苗缺氧,应加注新水,同时,沿池塘四周撒制氧剂。中午及傍晚的巡塘主要是检查鳅苗的活动情况,特别是有无气泡病的发生和水质情况,并做好塘口记录。此外,要勤除池埂杂草,注意随时消灭池中有害的昆虫和青蛙,经常检查有无鱼病的发生。

经过一个月的培育,鳅苗体长达3-4厘米的时,便可分池进入鳅种培育阶段。(作者:王强云)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