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生态[生态一词,现在通常是指生物的生活状态。]甲鱼[甲鱼(AmydaSincnsis),是鳖的俗称,也叫团鱼、水鱼、是卵生两栖爬行动物,是龟鳖目鳖科软壳水生龟的统称。]高产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氨氮[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态氮控制与疾病预防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后,水泥池和土池养殖甲鱼的单产较往年分别增加12345、5580kg/hm2,品质明显提高,体色、口感等指标均优于往年。水体中氨氮、**态氮控制在较低水平,对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水泥池、土池养殖平均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分别达到86.6%、91.4%。
关键词生态甲鱼;养殖;氨氮;**态氮;疾病预防
中图分类号S96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20-0285-01
安徽蓝田特种龟鳖责任有限公司在系列化的甲鱼养殖过程中,水体富营养化,氨氮和**态氮含量常年偏高,夏季蓝藻旺发,一直困扰养殖生产,为探索经济适用的控制方法,2010—2012年商品甲鱼采用生态养殖模式,结合微孔底增氧和微生态制剂[制剂 zhìjì ,药物制剂,简称为制剂(Preparations)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按照一定的剂型要求所制成的,可以最终提供给用药对象使用的药品。]调节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培育优质的单细胞藻类,吸收水体中的氨盐、硝酸盐[硝酸HNO3与金属反应形成的盐类。]、**酸盐[**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优势的单细胞藻类是滤食性鱼类的优质饵料,并能抑制蓝藻生成,从而达到控制水体中无机“三氮”预防疾病的目的。
1材料与方法
1.1甲鱼种的放养
甲鱼种是2010年7月繁殖经温室养殖至2011年4月底,规格0.4~0.6kg/只,水泥池放养4只/m2,土塘放养2只/m2,池塘中搭配投放规格100g/尾的白鲢2250尾/hm2、花鲢300尾/hm2,规格60g/尾的鲫鱼1500尾/hm2。池水深度1.8m,商品饲料蛋白源主要以鱼粉和豆粕为主,精细制作,使用时一般以人工配合饲料为基础,添加比为50%~80%,适当添加包括肉联厂分离的动物内脏、各种冰冻海鲜、低值淡水鱼类,添加量20%~50%。
1.2微孔增氧设施的配备
水面配备动力0.11kW微孔增氧设备、PVC送气主管、支管尾塑料软管、锥形曝气盘(直径80cm)、罗茨风机送气。在甲鱼生长旺季,每天夜间开机8h左右,水体尤其是底层水体溶氧量保持在5.0mg/L以上。
1.3使用微生态制剂
养殖过程中每7~15d使用1次微生态制剂,主要品种为EM菌、*酸芽孢杆菌,用量为每次30kg/hm2,晴天施放,针对不同养殖水体、不同生产季节和水质变化情况,调整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品种和用量。对底泥较深的老塘口,每7~10d使用1次。饲料中也可以添加*酸芽孢杆菌,用量为2kg/t,随用随加。
1.4培养有益藻类
养殖甲鱼的池塘中,由于投喂含高蛋白的饲料,加上代谢排泄物和残饵的积累及**,极易引起水质恶化。对氮和磷吸收效果最好的藻体是螺旋藻、小球藻、栅藻、颤藻、栅列藻等,尤以小球藻的降氮能力最强,利用微孔增氧设备和微生态制剂调水,促进滤食性鱼类优质天然饵料的藻类生长,如隐藻、硅藻、金黄藻和绿球藻等,在硝酸盐、**酸盐和铵盐被藻细胞吸收的同时,也抑制了蓝藻的旺发[1-2]。
2结果与分析
2.1收获情况
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养殖的商品甲鱼陆续上市,平均规格1.05kg/只,最大个体规格为1.6kg/只,5月对水泥池、土池收获情况进行统计,具体情况见表1。水泥池和土池单产较往年分别提高12345、5580kg/hm2,品质明显提高,体色、口感等指标均优于往年。
2.2水质检测结果
整个养殖期间对水质进行连续检测,结果见表2。往年水质的检测结果,高峰值NH4+达到4.2mg/L,NO2-达到0.51mg/L,相比较,采用技术措施后(2011年),氨氮、**态氮控制在较低水平。
2.3疾病发生情况
往年甲鱼的出血病、腮腺炎、白底板病、出血性败血症、出血性肠炎、穿孔病、腐皮病等发生较为严重,养殖甲鱼成活率75%左右,2011年水泥池养殖平均成活率86.6%,土池养殖平均成活率达91.4%,表明采用微孔增氧、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在养殖水体零交换的情况下,能将氨氮、**态氮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对疾病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
3结论与讨论
(1)养殖甲鱼使用的都是高蛋白饲料,由于大量投饵而留下的残饵及水体中水生动物[水生动物(aquatic animal)是指主要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大量排泄物的累积,导致水质恶化,氨氮和**酸盐含量高,硝化作用减弱,造成**酸盐积累。高温与碱性环境下,离子氨离解成分子氨。**酸盐、离子氨的毒性通过鳃渗进水生生物体内,降低血液的载氧能力,使呼吸机能下降。水体溶氧量愈低,毒性也就愈强烈。研究证明,氨氮、**态氮的存在水平与水生动物疾病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分别将养殖水体中氨氮、**态氮控制在0.5、0.2mg/L以下对于减少其毒害与预防疾病发生非常重要。
(2)藻类是光能自养生物,以光能作为能源,利用氮、磷等营养物质合成藻体氨基酸、蛋白质及叶绿素等含氮物质。藻类的生长可降低水体中的氮、磷含量,在养殖水体中培养有益藻类,当其形成优势群体时,可抑制有害藻类(如微囊藻)生长,既可起到除氮产氧的作用,又能为滤食性鱼类增饵,是甲鱼养殖生产中水体调控的好方法。
(3)微孔底增氧,能直接提高底层水体溶氧量,促进上下水层对流;消除池塘水体的温跃层﹑氧跃层﹑水密度层,保持水体高溶氧,以促进微生物有效分解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抑制氨氮尤其是分子态的氨和**态氮的生成,有利于养殖动物生长,增加单位水体产量。
(4)生态制剂是从天然环境中提取分离出来的微生物,经培养扩增后形成的含有大量有益菌制剂,能调节水产养殖生物环境,改善和调理微生态,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或增进养殖水生动物健康水平[3-4]。池塘高产养殖水体底部常常积累大量的残余饵料、排泄废物和动植物残体以及有害氨、**酸盐、硫化氢等,这些物质往往导致水质败坏,诱发水生动物病害。微生态制剂中的微生物具有**﹑氢化﹑硝化﹑反硝化﹑解磷﹑硫化及固氮等作用,能将上述有害物质分解为二**碳﹑硝酸盐﹑硫酸盐等,不仅净化了水质,还能为单胞藻类的繁殖提供营养,有利于藻类的繁殖、生长,从而促进滤食鱼类生长[5-6]。
4参考文献
[1]张庆,李卓佳,陈康德.复合微生物对养殖水体生态因子的影响[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1999(1):32-34.
[2]高政权,孟春晓.微藻与水环境修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3):30-33.
[3]王斌,康白.微生态调节剂对鲤鱼生长及肠道菌群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6(1):32-35.
[4]陈秋红,施大林,吕惠敏,等.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水产养殖水体净化作用的研究[J].生物技术,2004(4):63-65.
[5]乔顺风,刘恒义,靳秀云,等.养殖水体氨氮积累危害与生物利用[J].河北渔业,2006(1):20-22.
[6]王国惠,汤慧民,杨振杰,等.氨氮对锦锂的毒性影响研究[J].科学养鱼,2012(6):50-51.
本文摘自中国论文网,原文地址:http://****xzbu***m/8/view-37056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