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鱼[亲鱼,指发育到性成熟阶段,有繁殖能力的雄鱼或雌鱼,也叫种鱼。]培育[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能否达到**顺产的目的,而且还直接影响亲鱼的怀卵量、孵化率[孵化率 (hatchability) 即受精卵的孵化比率。]以及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因此,应根据亲鱼性腺[性腺主要指男性的**、女性的卵巢。]发育[发育指生命现象的发展,是一个有机体从其生命开始到成熟的变化,是生物有机体的自我构建和自我组织的过程。]的不同阶段,制定出一个全面、有效的培育措施,创造良好条件,满足亲鱼性腺发育不同阶段所需的生态要求,保证亲鱼性腺发育成熟。
1、产后培育
这时期青鱼[青鱼是一种颜色青的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长江以北较稀少;它是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渔业资源和各湖泊、池塘中的主要养殖对象,为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摄食[简介摄食是指机体为个体生存、保障身体各**的功能和从事各种活动的能量需要所进行的取食行为。]旺盛,但经催产后,体能消耗巨大且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应先投喂一些螺、蚌、贝肉等,使其恢复体力。5~10天后再适当添加豆饼、麦芽等精料[精料是词语,拼音jīngliào,释义为精细的饲料。],让其复壮。
2、秋冬季培育
这一时期的培育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其实秋冬季培育更为重要。其原因是:
(1)经产后培育,青鱼的体质得以恢复,食欲旺盛,而秋冬季正是繁殖的第2周期开始,即为翌年繁殖的基础,因此,需加强投饵,以鲜活饵料螺、蚌、贝肉为主,并适当增加精料,以利性腺发育。
(2)秋冬季培育是亲鱼安全越冬的保障。随着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逐渐下降,亲鱼摄食强度下降,这时应全部使用精料,以利于脂肪积存,安全越冬。
3、春季(产前)培育
开春后应尽早开食,有条件的池塘,将“老水”换去1/3~1/2,加注新水,使水位维持在1米左右,以改善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提高水温,有利于青鱼摄食。此时以投喂活螺、蚬、蚌肉为主,辅以少量的豆饼或麦芽,避免光**料而长得过肥影响产卵。尤其须注意定期冲水[冲水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chōng shuǐ,意思是重要水道。],保持水质清新。冲水次数应根据水质和亲鱼摄食情况而定,水温低、水瘦可少冲;水温升高、水浓应增加冲水次数。临产前半月须增加冲水次数,最好每隔1~2天冲水一次,保持水质清新,促使亲鱼性腺发育成熟。